文 | 环球YOLO精英 YOYO
编辑 | 子木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源于汉斯 斯隆爵士的遗愿,他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将所有的收藏遗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回报是给他的继承人20000英镑。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这也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
19世纪,大英博物馆馆藏更有突破性进展。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海外殖民不断深入,跟随帝国扩张的步伐,英国与欧陆国家在地中海争夺海上霸权,在中东地区争夺势力范围,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古物部、希腊罗马部与古代近东部相继建立。
英俄在两河流域争夺控制权时,1846年,大英博物馆资助莱亚德在中亚进行考古发掘,令人叹绝的一批亚述古物最终尽收囊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一批掠夺的文物后来也流入大英博物馆的馆藏。1866年,“古代不列颠及中世纪部门”开放展示,并收集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史前史、人种学和考古学的资料,以及亚洲艺术品。
进入20世纪,大英博物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莫过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为使文物免遭殃及,木乃伊等移往博物馆地下室,帕特农神庙雕刻群、罗塞塔石碑等相对小件的艺术品,迁移到地下铁车站或是运往乡间暂存;拉美西斯二世头像这样巨大的馆藏,只能留在馆内,周围堆满沙袋予以保护,贵重的书籍、手抄本、版画等搬到威尔士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仍维持部分展间开放。一战过后,馆方清点发现仅损失了两本书。但二战的空袭来势汹汹,1941年的一场轰炸,让博物馆的15万册图书葬身火海。馆舍也被炸得满目疮痍,战后修复工程直到40年后的1985年才告一段落。
可以说,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堪称一座恢宏灿烂的人类文明宝库,展示着全球社会的变迁历史。如果观赏每件藏品用时一分钟,每天24个小时不停地看,也要十几年才能看完大英博物馆所有的藏品。因为空间有限,大部分藏品没有公开展出,展出的藏品通常只有5万件。
奥杜威手斧
材质:石
120-140万年前
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
有实物证据的最早的人类发明,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 基利在非洲东部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发现的。这位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具200万年前的人形骸骨,在骸骨旁边找到了一些用石头打制成的工具。从功能推测,这些加工过的石头可能在当时用于砍砸或者刮削。这几件被人类改变了形状的石头表明,人类的祖先在那时已经迈出了区别于其他动物最重要的一步——利用身体之外的物体获得更大的力量,借助自然界延伸躯体的功能。历史学家们把它概括为一句今天我们都熟知的话: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古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中,石制品的出现是古人类生存技能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揭示早期人类生存行为的重要材料。大约在160万年前出现了一种新的工具——手斧。虽然是用石头打制的,但因为做工精良,它们看起来与自然状态下的石头完全不一样。
手斧制造者用石锤敲打石块,从其两面以及边缘处剥离石片,最终打出上薄下厚的形状。这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需要把握相当高超的施力技巧。打造出来的手斧边缘锋利且整齐,利于切割。
奥杜威峡谷手斧的外表同现代斧头是两回事,既没有手柄,也没有金属刀刃。其实这是一块火山岩石,但它更比现代斧头有更多的用途,堪称石器时代的“瑞士军刀”。
石斧虽然不够精致,但也不是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次数、多方向的轻重锤打才能形成特定的形状。很有可能在敲打手斧的过程里,祖先们一不小心敲出了火花,于是有了熟食,有了烤肉,有了更长寿的生命。除此之外,手斧锋利的边缘还可以帮助他们剥掉兽皮蔽体,砍下树枝生活。
手斧或许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它记录了人类在几十万年前的手工痕迹,它是人类使用工具的起点,也是人类美术的起点。从开始制造工具开始,人类就和筑巢的小鸟、造窝的蚂蚁有了云泥之别。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这个粗糙原始的手斧工具,会被石器时代的祖先们慢慢打磨得越来越好用,越来越美观。
大英博物馆所馆藏的手斧多达数万把之多,这把奥杜威手斧只是展出的其中之一,其他的手斧都保存在博物馆的手斧仓库中,这个仓库位于充满嬉皮色彩的东伦敦霍斯顿区。这些手斧形状各异,大小、厚薄都不尽相同,但各有各的美。
这些手斧中,最古老的手斧来自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也有苏丹、中东的手斧,当然也有许多英国本土的手斧,主要来自诺福克郡、萨福克郡以及英格兰南部。
声 明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转发推荐!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