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类的电影很难吸引我,因为我总是觉得不论是哪个导演拍,你很难在两三个小时的时空里把一个人的一生拍得那么明白,如果拍不明白,那么观众怎么能够看得明白。不过,根据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故事片还是很合我的胃口的,因为在这种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故事片中,导演编剧的发挥空间更大一些,不必过于纠结于既有的事实。
当然,更加吸引我的是主演——阿尔帕西诺。闻香识女人之后,很少看到让我兴奋的电影了,这部《丹尼·柯林斯》确实让我再次被老阿尔感动。
导演和编剧确实很会找切入点——丹尼·科林斯成名前接受采访,提到了约翰列侬,然后丹尼·科林斯成名,但是在丹尼·科林斯结束访问之后,约翰·列侬给他写了一封信,不过信没有直接邮寄给丹尼·科林斯,因为列侬没有他的地址,而是邮寄给了采访丹尼·科林斯的记者。然而这封信在40年之后才到达这位歌手手中。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信件是整个电影的触发点,也算是电影的灵魂主线,围绕这个主线,丹尼·科林斯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路。
丹尼·科林斯是一个有才华的歌手,这点我们无法否认。那个采访他的记者听完他的录音小样之后说你肯定会出名,以及40年之后的柯林斯一个在酒店写出的歌,这些都能证明柯林斯是一个有才华的歌手,当然,也是一名成功的歌手,你看看他的全国巡演,看看台下的观众,但是柯林斯自己知道,他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歌手。我们知道,在所谓乐坛,有这么一类人,一辈子只红3首歌,然后一辈子就靠这3首歌活着,每次演唱会演出都唱这三首歌。柯林斯那个时候就属于这个状态,每次上台演出都唱 baby doll baby doll。然而,柯林斯对自己是不满意的,他自己内心其实是抵触他现在的生活状态的,这一点你从他看到约翰列侬写给他的信件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所以,他谋求改变,试图重新来过一次。
柯林斯这种试图改变自己的想法其实有种普遍适用的地方。很多人可能也想柯林斯这样努力过,比如,如果我当年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我现在肯定如何如何,比如,如果当年我选择走出别人的束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今天我也不会是这个下场等等。这些柯林斯们以为只要现在重回初心,就能让时光流转,回到从前,弥补遗憾,重新来过。然而,这条自我救赎之路困难重重。
他试图去离开重复陈词滥调的全国巡演,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新歌创作;他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试图去弥补对于儿子的伤害,希望重塑基本为零的父子关系。然而,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不是你转过头去就能轻而易举的看到和抓到,做到。柯林斯创作了新歌,但是他没有勇气在舞台上唱出来,当我看到柯林斯在舞台上听到观众喊baby doll时眼中的惊慌失措,我不知道那一刻他放弃演唱新歌而该唱babaydoll的决定的出发点是什么,可能是对于观众的恐惧,可能是对于现有地位和金钱失去的惊慌,也可能是对于弥补儿子的能力不足的顾虑。所以,知道最后,这个试图改变自己,希望重新施展自己音乐才华的暮年歌手最终没有完成自己的歌手救赎之路,只能让自己停留在三流歌手的位置上。
你有一个非常出名非常有钱的父亲,但是他没有和你、你母亲一起生活,甚至你母亲去世的时候他都不在身边,突然有一天,他来找你,想要和你同归于好,你是否愿意?这事一个困难的决定,因为你很难从情感上接受,但是你心里却是对这份亲情十分渴望的。柯林斯不是一个一流的父亲,因为他在应该出现的时候却一直消失。然而,他非常努力地去改变自己。我相信当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身患白血病的时候内心是接近崩溃的。而且,当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去巡演就可能破产的时候,他肯定想过他的破产可能会对他儿子一家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将没有足够的钱去给外孙女支付高昂的学费,没有足够的钱去给儿子治病,于是他妥协了。在舞台上他没有唱出来自己的新歌,他没有完成自己一个歌手的自我救赎,他终究成不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只能是一个三流的歌手,每天唱着同样的歌曲,巡演赚钱。但是,他完成了自己成为一个父亲的救赎。
其实电影开头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个鸡汤电影,主人公灵魂发现决定拜托金钱和世俗的干扰,创作出很多经典歌曲,然而,故事进行到看似高潮的转折点的时候却把主人公从道德高处狠狠地摔了下来。他没有超越以前的自己,没能摆脱名利的束缚。这样,柯林斯就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变成了一个为名利束缚的普通人,然而,他却在某种意义上成功了,因为他成为了父亲,外公,以及一个好朋友。
除了歌手,父亲,他还是一个好朋友。柯林斯对于女朋友的出轨的态度,以及对于经济人的关心,说明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一个非常好的朋友,而这也是他成为一个好父亲的基础。
柯林斯创作的歌曲最后也没有唱出来,但是这不妨碍它成为经典,而且,柯林斯为了自我救赎所做的一切已然是一首美丽的歌曲。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