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必:有野心的职场新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必:有野心的职场新人

职场新人的生存法则,第一要点就是听话。第二要点就是,要不断向上级重复你的诉求。

文|职问

几天前,《长安十二时辰》在没有任何大型宣传的情况下,进行了“裸播”。

而现在,对于这部电视剧,朋友们被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正在追这部剧的,一类则是被强行种草即将去追的。

在豆瓣评分上,《长安十二时辰》以8.6的评分成为了最近国产剧中最亮的那一颗星。

从电视剧的服化道、灯光到摄影、配乐等方面,网友都没有吝惜自己的语言,纷纷为它打call。

无论是电影的配色,还是紧凑的剧情,在过半的2019年,《长安十二时辰》都值得占据“2019年度最佳国产剧”的席位之一。

这部可以对标《反恐24小时》的悬疑剧,主要讲述了唐天宝三载上元节灯会前夕,长安城中混入狼卫,准备搞大事情,长安陷入危局,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靖安司司丞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剧情一开始就是死囚张小敬被带去和李必见面。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李必这样说到:

一段话下来,总结来说就是我认识的人很NB。

用通俗的话语来解释,我朝中交友广泛,可是有关系的。

确实,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每个人都有相对应的历史人物原型,林九郎对应李林甫,何监对应贺知章,而李必这一角色对应的是天才少年李泌,历经唐玄、肃、代、德四朝,是唐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

而且李泌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三字经》中,“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泌就是指的李泌。

1.李必的从政之路:直接向高层推销自己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用在李泌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有一个情节是狼卫在被追踪的过程中抢了程参的的马,他的“干谒诗”也遗落了。

这个程参,就是那个“忽如一夜春天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岑参,这一年,岑参三十岁,开始了他的京漂生活,而“干谒诗”就是用来向高官贵人自荐用的诗歌,所以程参很重视那些诗文。

但出身于高门望族的李必却不用如此。

开元十六年,也就是李泌在七岁的时候因为神童名声在外而入宫朝觐。天子正在和中书令张说弈棋。天子令张说、李泌二人以“方圆动静”为题吟棋。

张说写的是:“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而李泌则开口说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大得天子赞赏,送其入东宫陪太子读书。

毫不夸张地说,参加完这一场由唐玄宗主导的直聘后,李泌开始游走在国家的权利中心。

故事发生的这一年,天宝三载,李泌不过二十出头,而同一年,李白被裁员,丢掉翰林待诏的工作,外出流浪。

47岁的王昌龄,正在南京做他的小县丞,以诗言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搬进他的乡间大别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白天朝廷打酱油,夜晚灯下诵佛经。

也是这一年,李必的老师何监,也就是历史上的贺知章已办好退休手续,“少小离家老大回”,唐玄宗为他举办了隆重的散伙饭。

2.终南捷径,以退为进

作为太子伴读的李必,在剧中任靖安司司丞,作为当时刚设立不到半年的秘密军事机构,靖安司监控保证整个长安的治安,掌握当时的几乎所有情报档案,地位类似于“FBI”“重案小组”。

掌握如此重要的权利,才二十出头的他,身着道袍,手拿拂尘,头戴玉簪,却一副出尘打扮。

这时,李必已修了近十年的道法,唐玄宗经常召他辩法,可以说,他就是天子近臣。

研究道法在唐朝是一件普及的活动,作为道教信徒,纵观李泌的生平,除了在长安,就是在山上,嵩山、衡山、终南山,他都待过,还获得了一个“白衣山人”的称号。

可信道就真的是简单的宗教信仰吗?

在当时,做隐士也是一种自我营销的手段,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洛阳附近的嵩山,因为靠近政治中心,是隐居界的圣地。

因为隐士们都相信,终有一天,他们的意中人,会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送来朝廷的offer。

这条免考保送、直接上岗的捷径,隐居终南山的成功率最大,于是产生一个成语:终南捷径。

李必年少成名,他的梦想绝不是拿到朝廷的offer为止。

在放出张小敬帮他查探长安出没的狼卫时,他承诺免去张小敬的死囚身份,但这一缓兵之计被张小敬识破,后来主动走交心路线。

既然不能只靠利益去驱动张小敬,灌点鸡汤或者卖一个自己的破绽就是很有必要的。

在叹息李白一心想为大唐执笔国策,却只能写一些冶游之词愉悦君王的情况下,李必放出了自己的破绽,也是野心,大声呼喊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成为宰相。

李泌很务实地演绎了“不想当丞相的司丞不是好司丞”。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促出逃,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

正所谓来得好不如来得巧,刚好李泌也在灵武出没,随即为唐肃宗分析天下局势,献上平乱良策,他当时虽然没有身担要职,却“权逾宰相”。

但自带职场招黑体制的李泌经常招来猜忌,所以几度借修仙之名激流勇退隐遁山林,在唐德宗执政期间,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也成为历经四朝而不衰的政坛常青树。

3.作为职场新人,他还是太弱

故事发生的这一年,李必还不是丞相,只是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或许他对于混职场的规则还不是那么清楚,但他身上所具备的一些品质是值得所有的职场新人学习的。

为了在上元节观灯开始前破解狼卫的阴谋,阻止敌人毁灭长安的计划,李必大胆启用了“十年陇右兵,九年不良帅,狠辣毒绝”,人送外号“五尊阎罗”的死囚——张小敬。

虽然张小敬名义上是大案牍术选出来的最合适的人选,但是李必用人有魄力,一旦选择了就支持到底。

48集的电视剧,一开始案件肯定是没什么进展的,还危机重重:徐宾大案牍术推演选中张小敬的合法性被证实是伪造;传令官传来他为狼卫画右相地图的谋逆传言;要他办的事情则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反而成为对手右相的把柄连累太子。

靖安司的全体属下跪在地下泣请李必弃用张小敬。

是继续用张小敬,还是另用他人,这是一个问题。

李必选择了继续信任。

而被李司丞寄予重望的张小敬没有让人失望。在查案过程中,他尽心尽力, 甚至忍痛出卖自己的暗桩来获得关键情报。这个过程,张小敬不惜一切代价,毫无私心,结果导向的行为,证明了他值得被托付。

在选择了张小敬之后,李必给予的也是全心全意的支持。

张小敬说自己做事不讲规矩,李必就说“那按你的规矩来”,在破案过程中一直为他开路,替他担保,并因此受到多方怪罪。

但就是这番大胆放权的行为,才让张小敬放开手脚,冒着就算会触犯右相和各方权益的危险也要将每一个线索追查到底。

对待下属,他信任,而在对待上司的态度上,李必展现着忠于组织的态度。

站在太子一派的李必,为太子和右相之间的争权夺利呕心沥血。唐玄宗携爱妃常住行宫,准备下放权力让右相治国,李必为了抓住右相把柄,以修道之名,远离官场,和属下一起去查证右相不法之事。

终于找到了右相的罪证,准备在宮宴的时候当着百官的面把人证和物证呈给圣人,以此阻止圣人把天下交给右相打理。

但被太子明确拒绝,连理由都没有给。即使李必没有准确get到太子的点,但还是默默忍受,听从太子的吩咐。

职场新人的生存法则,第一要点就是听话。第二要点就是,要像洗脑般地不断向上级重复你的诉求。

太子告诉李必:你是靖安司司丞,今日该办好的是捉狼卫。但李必表示:狼卫要捉,大唐之将来也要顾。

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了自己未来的诉求和野心,所以即使后来隐居山林修道,他还是被登上皇位的太子惦记着献计献策,发光发热。

但作为职场新人,李必并非没有缺点。

在李必首次抓捕狼卫时,放跑了首领。

老师何监埋怨他办砸了太子的差事,但李必认为只要在晚宴前把狼卫首领捉到,就算将功补过。

然而在政敌眼中只有你的过错,没有将功补过这一说,因为在老师看来,抓狼卫事小,给右相白送了一个弹劾太子的借口才是大事。

所以何监说李必单纯。

在老师眼中,圣心所向才是根本矛盾,抓狼卫保长安只是次要矛盾。而在李必眼中,扫清狼卫就能解决一系列问题。

这就是新人和老人看问题的不同高度。

天才少年李必就像是职场生存的一面镜子。

作为职场新人,他天赋异禀。

但作为职场人,他还是太嫩。

然而这是每一个职场人的必经过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李必:有野心的职场新人

职场新人的生存法则,第一要点就是听话。第二要点就是,要不断向上级重复你的诉求。

文|职问

几天前,《长安十二时辰》在没有任何大型宣传的情况下,进行了“裸播”。

而现在,对于这部电视剧,朋友们被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正在追这部剧的,一类则是被强行种草即将去追的。

在豆瓣评分上,《长安十二时辰》以8.6的评分成为了最近国产剧中最亮的那一颗星。

从电视剧的服化道、灯光到摄影、配乐等方面,网友都没有吝惜自己的语言,纷纷为它打call。

无论是电影的配色,还是紧凑的剧情,在过半的2019年,《长安十二时辰》都值得占据“2019年度最佳国产剧”的席位之一。

这部可以对标《反恐24小时》的悬疑剧,主要讲述了唐天宝三载上元节灯会前夕,长安城中混入狼卫,准备搞大事情,长安陷入危局,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靖安司司丞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剧情一开始就是死囚张小敬被带去和李必见面。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李必这样说到:

一段话下来,总结来说就是我认识的人很NB。

用通俗的话语来解释,我朝中交友广泛,可是有关系的。

确实,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每个人都有相对应的历史人物原型,林九郎对应李林甫,何监对应贺知章,而李必这一角色对应的是天才少年李泌,历经唐玄、肃、代、德四朝,是唐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

而且李泌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三字经》中,“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泌就是指的李泌。

1.李必的从政之路:直接向高层推销自己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用在李泌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有一个情节是狼卫在被追踪的过程中抢了程参的的马,他的“干谒诗”也遗落了。

这个程参,就是那个“忽如一夜春天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岑参,这一年,岑参三十岁,开始了他的京漂生活,而“干谒诗”就是用来向高官贵人自荐用的诗歌,所以程参很重视那些诗文。

但出身于高门望族的李必却不用如此。

开元十六年,也就是李泌在七岁的时候因为神童名声在外而入宫朝觐。天子正在和中书令张说弈棋。天子令张说、李泌二人以“方圆动静”为题吟棋。

张说写的是:“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而李泌则开口说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大得天子赞赏,送其入东宫陪太子读书。

毫不夸张地说,参加完这一场由唐玄宗主导的直聘后,李泌开始游走在国家的权利中心。

故事发生的这一年,天宝三载,李泌不过二十出头,而同一年,李白被裁员,丢掉翰林待诏的工作,外出流浪。

47岁的王昌龄,正在南京做他的小县丞,以诗言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搬进他的乡间大别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白天朝廷打酱油,夜晚灯下诵佛经。

也是这一年,李必的老师何监,也就是历史上的贺知章已办好退休手续,“少小离家老大回”,唐玄宗为他举办了隆重的散伙饭。

2.终南捷径,以退为进

作为太子伴读的李必,在剧中任靖安司司丞,作为当时刚设立不到半年的秘密军事机构,靖安司监控保证整个长安的治安,掌握当时的几乎所有情报档案,地位类似于“FBI”“重案小组”。

掌握如此重要的权利,才二十出头的他,身着道袍,手拿拂尘,头戴玉簪,却一副出尘打扮。

这时,李必已修了近十年的道法,唐玄宗经常召他辩法,可以说,他就是天子近臣。

研究道法在唐朝是一件普及的活动,作为道教信徒,纵观李泌的生平,除了在长安,就是在山上,嵩山、衡山、终南山,他都待过,还获得了一个“白衣山人”的称号。

可信道就真的是简单的宗教信仰吗?

在当时,做隐士也是一种自我营销的手段,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洛阳附近的嵩山,因为靠近政治中心,是隐居界的圣地。

因为隐士们都相信,终有一天,他们的意中人,会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送来朝廷的offer。

这条免考保送、直接上岗的捷径,隐居终南山的成功率最大,于是产生一个成语:终南捷径。

李必年少成名,他的梦想绝不是拿到朝廷的offer为止。

在放出张小敬帮他查探长安出没的狼卫时,他承诺免去张小敬的死囚身份,但这一缓兵之计被张小敬识破,后来主动走交心路线。

既然不能只靠利益去驱动张小敬,灌点鸡汤或者卖一个自己的破绽就是很有必要的。

在叹息李白一心想为大唐执笔国策,却只能写一些冶游之词愉悦君王的情况下,李必放出了自己的破绽,也是野心,大声呼喊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成为宰相。

李泌很务实地演绎了“不想当丞相的司丞不是好司丞”。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促出逃,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

正所谓来得好不如来得巧,刚好李泌也在灵武出没,随即为唐肃宗分析天下局势,献上平乱良策,他当时虽然没有身担要职,却“权逾宰相”。

但自带职场招黑体制的李泌经常招来猜忌,所以几度借修仙之名激流勇退隐遁山林,在唐德宗执政期间,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也成为历经四朝而不衰的政坛常青树。

3.作为职场新人,他还是太弱

故事发生的这一年,李必还不是丞相,只是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或许他对于混职场的规则还不是那么清楚,但他身上所具备的一些品质是值得所有的职场新人学习的。

为了在上元节观灯开始前破解狼卫的阴谋,阻止敌人毁灭长安的计划,李必大胆启用了“十年陇右兵,九年不良帅,狠辣毒绝”,人送外号“五尊阎罗”的死囚——张小敬。

虽然张小敬名义上是大案牍术选出来的最合适的人选,但是李必用人有魄力,一旦选择了就支持到底。

48集的电视剧,一开始案件肯定是没什么进展的,还危机重重:徐宾大案牍术推演选中张小敬的合法性被证实是伪造;传令官传来他为狼卫画右相地图的谋逆传言;要他办的事情则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反而成为对手右相的把柄连累太子。

靖安司的全体属下跪在地下泣请李必弃用张小敬。

是继续用张小敬,还是另用他人,这是一个问题。

李必选择了继续信任。

而被李司丞寄予重望的张小敬没有让人失望。在查案过程中,他尽心尽力, 甚至忍痛出卖自己的暗桩来获得关键情报。这个过程,张小敬不惜一切代价,毫无私心,结果导向的行为,证明了他值得被托付。

在选择了张小敬之后,李必给予的也是全心全意的支持。

张小敬说自己做事不讲规矩,李必就说“那按你的规矩来”,在破案过程中一直为他开路,替他担保,并因此受到多方怪罪。

但就是这番大胆放权的行为,才让张小敬放开手脚,冒着就算会触犯右相和各方权益的危险也要将每一个线索追查到底。

对待下属,他信任,而在对待上司的态度上,李必展现着忠于组织的态度。

站在太子一派的李必,为太子和右相之间的争权夺利呕心沥血。唐玄宗携爱妃常住行宫,准备下放权力让右相治国,李必为了抓住右相把柄,以修道之名,远离官场,和属下一起去查证右相不法之事。

终于找到了右相的罪证,准备在宮宴的时候当着百官的面把人证和物证呈给圣人,以此阻止圣人把天下交给右相打理。

但被太子明确拒绝,连理由都没有给。即使李必没有准确get到太子的点,但还是默默忍受,听从太子的吩咐。

职场新人的生存法则,第一要点就是听话。第二要点就是,要像洗脑般地不断向上级重复你的诉求。

太子告诉李必:你是靖安司司丞,今日该办好的是捉狼卫。但李必表示:狼卫要捉,大唐之将来也要顾。

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了自己未来的诉求和野心,所以即使后来隐居山林修道,他还是被登上皇位的太子惦记着献计献策,发光发热。

但作为职场新人,李必并非没有缺点。

在李必首次抓捕狼卫时,放跑了首领。

老师何监埋怨他办砸了太子的差事,但李必认为只要在晚宴前把狼卫首领捉到,就算将功补过。

然而在政敌眼中只有你的过错,没有将功补过这一说,因为在老师看来,抓狼卫事小,给右相白送了一个弹劾太子的借口才是大事。

所以何监说李必单纯。

在老师眼中,圣心所向才是根本矛盾,抓狼卫保长安只是次要矛盾。而在李必眼中,扫清狼卫就能解决一系列问题。

这就是新人和老人看问题的不同高度。

天才少年李必就像是职场生存的一面镜子。

作为职场新人,他天赋异禀。

但作为职场人,他还是太嫩。

然而这是每一个职场人的必经过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