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有的转让有的倒闭,这些民营医院“病”在哪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有的转让有的倒闭,这些民营医院“病”在哪儿?

重庆市民营医院从2009年的139家,增加至2018年的555家,但民营医院等级总体较低,三级医院仅9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1.6%;二级医院48家,占全市二级医院总数的32.0%,占民营医院总数的8.6%。

图片来源:界面重庆 于灯灯

文 | 界面重庆 于灯灯 

编辑 | 张力

据华夏医界网显示,重庆市南岸区一家民营医院股东拟将所持股权100%转让;重庆市大足一中医院拟以6000万元的价格转让100%的股权。

近日,民营医院转让的消息,在业内引起震动。而在今年年初,重庆巴南区同济老年医院和重庆康吉瑞医院已经宣告破产,他们的“寿命”不到2年。

近年来,重庆市民营医院的确迎来了快速发展,从2009年的139家增加至2018年的555家,平均年增40多家。那么,这些民营医院到底活得如何?

现场:这里的大厅静悄悄

7月10日,界面重庆来到南岸区某民营医院,和印象中医院人来人往的情景不同,这里的大厅比较安静,没看到病患,有医生坐在走廊上的沙发上聊天。

“患者比较少,特别最近一段时间。”负责挂号的工作人员表示,一天也没几个患者来就诊。“刚开始以为能赚钱,没想到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对于股权转让一事,医院员工表示已有所耳闻。

王某是该院股东,负责医院股权转让。他说,此前的股东准备撤资,现在运营需要在重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天眼查显示,王某目前在重庆这家医院股权处于出质状态。同时,王某还担任北京一家医院的法人代表,保持着法律诉讼、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等5项风险和14个预警记录。

对此,南岸区医药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类似情况的几家医院对股权转让的要求较为宽容,大多只要求受让方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具有良好商业信用、无不良经营记录等条件即可。

“尽管转让方急于出手,但因医药行业的独特性,敢接盘的人并不多。”

瓶颈:成熟骨干医生短缺

重庆市卫健委《2009-2018年重庆市民营医院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重庆市民营医院从2009年的139家,增加至2018年的555家,但民营医院等级总体较低,三级医院仅9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1.6%;二级医院48家,占全市二级医院总数的32.0%,占民营医院总数的8.6%;另外还存在大量一级医民营医院和未定级医院。

2019年5月,重庆市医院门诊急诊人数是626.81万人次,其中公立医院门诊急诊人数522.16万人次,民营医院104.65万人次。公立医院门诊急诊人数占全市医院门诊急诊人数的83.30%,民营医院只占16.70%。

“全市民营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值占比总体的20.1%,民营医院注册护士数占比从2009年的11.5%增加到2018年的27.2%。”重庆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民营医院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大多仍是低学历、临床经验少的医护人员,或是公立医院退休专家。成熟骨干医生较为短缺,成为制约民营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

根源:民间资本急功近利

要投入设备,需要钱。

要有成熟骨干医生,也需要钱。

钱从何处来?除了良性运转,还得从资本的角度寻找支持。

“目前民营医院获得投资,资本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大型药企、大型民营医院、投资集团、民间资本等。”重庆南岸区医药协会负责人表示,药企看重研发、专业性强的民营医院比如肿瘤医院、中医院;PE投资看重盈利能力和后期的市场拓展情况;民间资本在重庆分布较多的是在小型医院,但这种股权架构下的管理模式比较混乱。

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的各大药企,有着灵敏的嗅觉,凭借着在医药产业链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独到的投资眼光,他们开启了民营医院投资或并购的先例。

相比于医药企业而言,民间资本比较激进,“重庆巴南区同济老年医院、重庆康吉瑞医院都是依靠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重庆市医药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民间资本采取快进快出的盈利模式,一旦资金发生短缺,整个运营都会陷入困难。

天医物丰负责人南岸区医药协会副秘书长郝继斌表示,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投资回报周期时间比较长,资本急功近利就会影响医院运营,目前民营医院存在的诚信度不够等都与资本急于回报,在市场培育、人才培育、技术专研上投入不足有关。

纾困:构造健康运营模式

“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民营医院必须另辟蹊径。”业内人士认为,不必按照公立医院的模式发展,应该打造品质医院,构建完整健康的运营管理模式。

“药企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研发能力,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专利,尤其是现在强调差异性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南岸区医药协会秘书长蒋朝丽表示,过去那种有钱就能投资的时代已经慢慢过去,没有研发技术和专利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像康美、复兴等医药企业不仅能够帮助民营医院增加新的业务单元,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源打通上下游,延长产业链,这是不少民间资本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的。

民营医院的困局如何破?还是要回归医疗服务本质,从医院的口碑积累与患者的认同做起。集中精力做好医院业务、夯实诊疗服务、提升品牌传播力,从而在营收和利润上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有的转让有的倒闭,这些民营医院“病”在哪儿?

重庆市民营医院从2009年的139家,增加至2018年的555家,但民营医院等级总体较低,三级医院仅9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1.6%;二级医院48家,占全市二级医院总数的32.0%,占民营医院总数的8.6%。

图片来源:界面重庆 于灯灯

文 | 界面重庆 于灯灯 

编辑 | 张力

据华夏医界网显示,重庆市南岸区一家民营医院股东拟将所持股权100%转让;重庆市大足一中医院拟以6000万元的价格转让100%的股权。

近日,民营医院转让的消息,在业内引起震动。而在今年年初,重庆巴南区同济老年医院和重庆康吉瑞医院已经宣告破产,他们的“寿命”不到2年。

近年来,重庆市民营医院的确迎来了快速发展,从2009年的139家增加至2018年的555家,平均年增40多家。那么,这些民营医院到底活得如何?

现场:这里的大厅静悄悄

7月10日,界面重庆来到南岸区某民营医院,和印象中医院人来人往的情景不同,这里的大厅比较安静,没看到病患,有医生坐在走廊上的沙发上聊天。

“患者比较少,特别最近一段时间。”负责挂号的工作人员表示,一天也没几个患者来就诊。“刚开始以为能赚钱,没想到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对于股权转让一事,医院员工表示已有所耳闻。

王某是该院股东,负责医院股权转让。他说,此前的股东准备撤资,现在运营需要在重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天眼查显示,王某目前在重庆这家医院股权处于出质状态。同时,王某还担任北京一家医院的法人代表,保持着法律诉讼、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等5项风险和14个预警记录。

对此,南岸区医药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类似情况的几家医院对股权转让的要求较为宽容,大多只要求受让方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具有良好商业信用、无不良经营记录等条件即可。

“尽管转让方急于出手,但因医药行业的独特性,敢接盘的人并不多。”

瓶颈:成熟骨干医生短缺

重庆市卫健委《2009-2018年重庆市民营医院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重庆市民营医院从2009年的139家,增加至2018年的555家,但民营医院等级总体较低,三级医院仅9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1.6%;二级医院48家,占全市二级医院总数的32.0%,占民营医院总数的8.6%;另外还存在大量一级医民营医院和未定级医院。

2019年5月,重庆市医院门诊急诊人数是626.81万人次,其中公立医院门诊急诊人数522.16万人次,民营医院104.65万人次。公立医院门诊急诊人数占全市医院门诊急诊人数的83.30%,民营医院只占16.70%。

“全市民营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值占比总体的20.1%,民营医院注册护士数占比从2009年的11.5%增加到2018年的27.2%。”重庆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民营医院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大多仍是低学历、临床经验少的医护人员,或是公立医院退休专家。成熟骨干医生较为短缺,成为制约民营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

根源:民间资本急功近利

要投入设备,需要钱。

要有成熟骨干医生,也需要钱。

钱从何处来?除了良性运转,还得从资本的角度寻找支持。

“目前民营医院获得投资,资本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大型药企、大型民营医院、投资集团、民间资本等。”重庆南岸区医药协会负责人表示,药企看重研发、专业性强的民营医院比如肿瘤医院、中医院;PE投资看重盈利能力和后期的市场拓展情况;民间资本在重庆分布较多的是在小型医院,但这种股权架构下的管理模式比较混乱。

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的各大药企,有着灵敏的嗅觉,凭借着在医药产业链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独到的投资眼光,他们开启了民营医院投资或并购的先例。

相比于医药企业而言,民间资本比较激进,“重庆巴南区同济老年医院、重庆康吉瑞医院都是依靠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重庆市医药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民间资本采取快进快出的盈利模式,一旦资金发生短缺,整个运营都会陷入困难。

天医物丰负责人南岸区医药协会副秘书长郝继斌表示,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投资回报周期时间比较长,资本急功近利就会影响医院运营,目前民营医院存在的诚信度不够等都与资本急于回报,在市场培育、人才培育、技术专研上投入不足有关。

纾困:构造健康运营模式

“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民营医院必须另辟蹊径。”业内人士认为,不必按照公立医院的模式发展,应该打造品质医院,构建完整健康的运营管理模式。

“药企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研发能力,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专利,尤其是现在强调差异性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南岸区医药协会秘书长蒋朝丽表示,过去那种有钱就能投资的时代已经慢慢过去,没有研发技术和专利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像康美、复兴等医药企业不仅能够帮助民营医院增加新的业务单元,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源打通上下游,延长产业链,这是不少民间资本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的。

民营医院的困局如何破?还是要回归医疗服务本质,从医院的口碑积累与患者的认同做起。集中精力做好医院业务、夯实诊疗服务、提升品牌传播力,从而在营收和利润上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