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云游戏时代”将至?这份法律“贴士”请查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云游戏时代”将至?这份法律“贴士”请查收

云游戏的技术革新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

文|手游那点事

《“游”法可依》是手游那点事与广东广悦互联网与高新科技杨杰律师团队联合推出的游戏相关法律知识栏目,该栏目会列举当下游戏市场中最受关注的法律纠纷案例,由杨杰律师团队中的资深律师进行法律层面上的解读。

几乎与关于“5G时代”的热烈讨论同步,云游戏成为近段时间游戏圈的热门主题。今年2月,腾讯与英特尔联合推出云游戏平台“腾讯即玩”,支持玩家在PC端和手机端进行操作,目前该平台还处于预约内测阶段。3月,谷歌发布了云游戏平台Stadia,玩家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视上玩游戏。6月下旬,华为X Labs与网易雷火游戏事业部成立5G云游戏联合创新实验室。

其实“云游戏”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十年前,提供云游戏服务的OnLive公司就已经成立,但碍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够成熟,云游戏的模式未能得到广泛应用。那么云游戏与传统游戏有何不同?在法律层面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呢?下文我们将进行简单的探讨。

最早的云游戏平台之一OnLive的官网首页显示其已经于2015年停止服务

一、云游戏是什么?

传统模式下,玩家需要将游戏软件资源下载到本地设备中进行安装后,才能参与游戏。云游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游戏软件被存储于云服务器中,玩家通过游戏平台远程进行游戏操作,游戏中的视频画面将被回传至玩家面前的智能终端(比如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另外,不同于传统游戏的PC端和手机端往往不能互通的情况,云游戏却能实现打破不同终端壁垒的目的,用手机同样能操作PC端的游戏,用电脑也能操作手机游戏。

云游戏的模式对网络传输速度要求较高,在云游戏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游戏的延迟问题一直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如今5G技术的日渐成熟推动了云游戏的发展,使得在低延迟的同时能保证高画质、覆盖多个平台和终端的云游戏体验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加入到云游戏服务队伍当中。

谷歌旗下云游戏平台Stadia的官网介绍页面

二、云游戏的国内现状

除了本文开头提到的一些大厂在云游戏领域所开展的工作之外,国内的一些云游戏平台已经正式投入运营。

这些云游戏平台向用户提供的游戏包括国内的和海外的游戏,并依靠向用户提供游戏软件之外的服务营利。云游戏平台如同一个云端的网吧,用户可以通过在云游戏平台充值的形式购买云游戏服务资源,包括增加游戏时长、在排队等待的用户中快速进入游戏、获得更高清的游戏画面体验等。

通过阅读几个正在运营的云游戏平台的用户协议可以发现,尽管云游戏的模式与传统游戏模式有重大区别,但这几个云游戏平台的用户协议与传统游戏平台的用户协议相比却没有太多不同。而事实上,云游戏的技术革新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

三、浅谈云游戏的法律问题

(一)云游戏平台的法律性质:内容提供者还是技术提供者?

在法律上,通过信息网络向他人提供作品的主体分为直接的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二者所承担的责任后果并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 如果云游戏平台被认定为内容提供者

从外观上看,云游戏平台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游戏作品。如云游戏平台在没有获得游戏权利方的授权的前提下,自行将游戏上传到云服务器并以此营利,则平台作为内容提供者,存在侵犯游戏权利方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可能性。

2. 如果云游戏平台被认定为技术服务提供者

虽然法律上没有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明确定义,但我们仍可以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尝试作出判断——如能认定云游戏仅为提供网络信息存储、传输、分享等服务的技术提供方,则有云游戏平台有可能在无过错的情况下免除责任。当然,由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仅在无过错的情况下方可免除责任,因此平台仍负有收到通知后采取删除、断开链接等措施的义务。

(二)云游戏平台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

1. 游戏授权问题

目前正在运营中的云游戏平台上,有来自海外的游戏,也有来自境内的游戏,其中不乏大厂的游戏产品。如果云游戏平台自行上传游戏并向公众提供,则平台是否获得著作权方的明确授权就是关键问题之一。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另外,如果云游戏平台未获得授权,则平台依靠第三方游戏吸引流量、获得收益,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权利人还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主张权利。

2. 游戏监管问题

用户可以在云游戏平台上体验的游戏种类较为多样,其中仅有部分在中国拥有版号、备案等合法的上线资质。以未经审批的外国游戏为例,虽然提供游戏服务的游戏公司在海外,但是接受游戏服务的玩家们却在境内。除了没有合法的上线资质之外,这些游戏也难以满足实名制、防沉迷制度等国内合规要求,因此云游戏平台很可能还需要面临相关监管规定的约束。

3. 数据保护

近年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得到空前的重视。如果云游戏平台可以向全球范围内的玩家提供服务,由于云服务器可以收集到不同地区玩家的信息,则提供云游戏服务的厂商还需要遵循各个地区具体的数据保护规定。

在GDPR尚未施行的2011年,Sony公司旗下PSN(Play Station Network)曾遭受黑客攻击,导致大量个人信息外泄,迫使公司直接将PSN关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被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以未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个人信息为由罚款25万英镑之后,Sony公司还不得不面对美国用户的集体诉讼,并于2014年与原告方达成15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

ZDNet关于Sony 公司与PSN黑客攻击案件原告方达成和解的报道

4. 服务瑕疵问题

由于现阶段的云游戏技术相匹配的网络传输技术仍未达到十分成熟的程度,技术问题导致的游戏卡顿和延迟仍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云游戏服务的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我们建议提供云游戏服务的公司可以在用户协议中,针对技术不成熟导致的服务质量问题作特别约定,以更好地保障平台的利益。

四、结论

目前,云游戏技术仍未有普遍的推广应用,即便技术上的问题可以在短期内解决,其背后的法律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或者是司法实践中关于“云游戏”模式的认定。本文目前仅仅是基于国内发展的现状做简单的探讨,相信在可预见的“云游戏时代”,有关云游戏的法律问题也会有更加明确的解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云游戏时代”将至?这份法律“贴士”请查收

云游戏的技术革新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

文|手游那点事

《“游”法可依》是手游那点事与广东广悦互联网与高新科技杨杰律师团队联合推出的游戏相关法律知识栏目,该栏目会列举当下游戏市场中最受关注的法律纠纷案例,由杨杰律师团队中的资深律师进行法律层面上的解读。

几乎与关于“5G时代”的热烈讨论同步,云游戏成为近段时间游戏圈的热门主题。今年2月,腾讯与英特尔联合推出云游戏平台“腾讯即玩”,支持玩家在PC端和手机端进行操作,目前该平台还处于预约内测阶段。3月,谷歌发布了云游戏平台Stadia,玩家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视上玩游戏。6月下旬,华为X Labs与网易雷火游戏事业部成立5G云游戏联合创新实验室。

其实“云游戏”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十年前,提供云游戏服务的OnLive公司就已经成立,但碍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够成熟,云游戏的模式未能得到广泛应用。那么云游戏与传统游戏有何不同?在法律层面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呢?下文我们将进行简单的探讨。

最早的云游戏平台之一OnLive的官网首页显示其已经于2015年停止服务

一、云游戏是什么?

传统模式下,玩家需要将游戏软件资源下载到本地设备中进行安装后,才能参与游戏。云游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游戏软件被存储于云服务器中,玩家通过游戏平台远程进行游戏操作,游戏中的视频画面将被回传至玩家面前的智能终端(比如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另外,不同于传统游戏的PC端和手机端往往不能互通的情况,云游戏却能实现打破不同终端壁垒的目的,用手机同样能操作PC端的游戏,用电脑也能操作手机游戏。

云游戏的模式对网络传输速度要求较高,在云游戏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游戏的延迟问题一直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如今5G技术的日渐成熟推动了云游戏的发展,使得在低延迟的同时能保证高画质、覆盖多个平台和终端的云游戏体验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加入到云游戏服务队伍当中。

谷歌旗下云游戏平台Stadia的官网介绍页面

二、云游戏的国内现状

除了本文开头提到的一些大厂在云游戏领域所开展的工作之外,国内的一些云游戏平台已经正式投入运营。

这些云游戏平台向用户提供的游戏包括国内的和海外的游戏,并依靠向用户提供游戏软件之外的服务营利。云游戏平台如同一个云端的网吧,用户可以通过在云游戏平台充值的形式购买云游戏服务资源,包括增加游戏时长、在排队等待的用户中快速进入游戏、获得更高清的游戏画面体验等。

通过阅读几个正在运营的云游戏平台的用户协议可以发现,尽管云游戏的模式与传统游戏模式有重大区别,但这几个云游戏平台的用户协议与传统游戏平台的用户协议相比却没有太多不同。而事实上,云游戏的技术革新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

三、浅谈云游戏的法律问题

(一)云游戏平台的法律性质:内容提供者还是技术提供者?

在法律上,通过信息网络向他人提供作品的主体分为直接的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二者所承担的责任后果并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 如果云游戏平台被认定为内容提供者

从外观上看,云游戏平台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游戏作品。如云游戏平台在没有获得游戏权利方的授权的前提下,自行将游戏上传到云服务器并以此营利,则平台作为内容提供者,存在侵犯游戏权利方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可能性。

2. 如果云游戏平台被认定为技术服务提供者

虽然法律上没有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明确定义,但我们仍可以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尝试作出判断——如能认定云游戏仅为提供网络信息存储、传输、分享等服务的技术提供方,则有云游戏平台有可能在无过错的情况下免除责任。当然,由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仅在无过错的情况下方可免除责任,因此平台仍负有收到通知后采取删除、断开链接等措施的义务。

(二)云游戏平台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

1. 游戏授权问题

目前正在运营中的云游戏平台上,有来自海外的游戏,也有来自境内的游戏,其中不乏大厂的游戏产品。如果云游戏平台自行上传游戏并向公众提供,则平台是否获得著作权方的明确授权就是关键问题之一。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另外,如果云游戏平台未获得授权,则平台依靠第三方游戏吸引流量、获得收益,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权利人还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主张权利。

2. 游戏监管问题

用户可以在云游戏平台上体验的游戏种类较为多样,其中仅有部分在中国拥有版号、备案等合法的上线资质。以未经审批的外国游戏为例,虽然提供游戏服务的游戏公司在海外,但是接受游戏服务的玩家们却在境内。除了没有合法的上线资质之外,这些游戏也难以满足实名制、防沉迷制度等国内合规要求,因此云游戏平台很可能还需要面临相关监管规定的约束。

3. 数据保护

近年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得到空前的重视。如果云游戏平台可以向全球范围内的玩家提供服务,由于云服务器可以收集到不同地区玩家的信息,则提供云游戏服务的厂商还需要遵循各个地区具体的数据保护规定。

在GDPR尚未施行的2011年,Sony公司旗下PSN(Play Station Network)曾遭受黑客攻击,导致大量个人信息外泄,迫使公司直接将PSN关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被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以未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个人信息为由罚款25万英镑之后,Sony公司还不得不面对美国用户的集体诉讼,并于2014年与原告方达成15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

ZDNet关于Sony 公司与PSN黑客攻击案件原告方达成和解的报道

4. 服务瑕疵问题

由于现阶段的云游戏技术相匹配的网络传输技术仍未达到十分成熟的程度,技术问题导致的游戏卡顿和延迟仍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云游戏服务的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我们建议提供云游戏服务的公司可以在用户协议中,针对技术不成熟导致的服务质量问题作特别约定,以更好地保障平台的利益。

四、结论

目前,云游戏技术仍未有普遍的推广应用,即便技术上的问题可以在短期内解决,其背后的法律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或者是司法实践中关于“云游戏”模式的认定。本文目前仅仅是基于国内发展的现状做简单的探讨,相信在可预见的“云游戏时代”,有关云游戏的法律问题也会有更加明确的解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