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商代青铜虎食人卣:古代艺术精绝之作(现藏于法国赛努奇博物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商代青铜虎食人卣:古代艺术精绝之作(现藏于法国赛努奇博物馆)

虎食人卣(yǒu),又称“虎卣”,在我国传世青铜器中堪称古代艺术的精绝之作。虎与人造型皆完整的青铜虎卣目前有两件存世:一件由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在1920年购得,通高35.2厘米,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文 | 环球YOLO精英 YOYO

编辑 | 子木

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在知名度上并不算高,相较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的盛名在外,赛努奇博物馆更像是一颗被遗落的明珠。不过它是法国第二、欧洲第五大亚洲艺术博物馆,被称为“巴黎的东方之眼”。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为主,计1.5万余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漆器,秦汉时期的画像石、佛像,隋唐时期的彩塑,隋唐至宋代的瓷器,明、清、民国时期的中国画等。

Léon Bonnat1890年为赛努奇画的油画像

赛努奇博物馆的成立源于法籍意大利人亨利 赛努奇,著名银行家、收藏家的赠予。亨利 赛努奇的一生极为传奇,他先从事经济研究,后来成为银行家、记者,又以收藏家的身份享誉欧洲,同时也是政坛明星。

1871年起,亨利 赛努奇开始周游世界、搜集奇珍,那个年代正值欧洲、特别是巴黎的日本主义大热。他的全球旅行自欧洲出发,经美国、日本、中国、印度,最后回到法国。在中国和日本的旅行期间,他收购了约5000件文物,构成了他收藏的核心。这批收藏中,又以青铜器最具分量。1873年,他在工业宫举办了欧洲首次中国古代青铜器展,一改当时西方仅专注于中国瓷器的风潮,开始将目光投诸中国古器特别是商、周时代古物的收藏,而这也影响了赛努奇博物馆之后100多年的发展。

为了存放这些展品,他在巴黎第八区买地建起官邸。1896年,赛努奇去世前不久,将他的亚洲收藏品和官邸一起馈赠给了巴黎国立博物馆。1898年,巴黎国立博物馆将赛努奇生前捐赠的5000件艺术品移至赛努奇故居,创建了赛努奇博物馆。

赛努奇博物馆藏品的来源都很清楚,主要分三种方式纳入馆藏。一是赛努奇本人在日本、中国及印度等地旅行期间购买,组成最早馆藏约5000多件展品;二是历任博物馆团队和赛努奇基金会的共同努力,根据博物馆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收购,比如镇馆之宝青铜虎食人卣就是基金会通过拍卖著名德国商人Edgar Worch 收藏的艺术品中购得;三是来自于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如赵无极遗孀曾向博物馆捐赠赵无极个人作品和他收藏的一些中国青铜器、瓷器等。

赛努奇博物馆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它不仅为欧洲观众了解东方文化提供了便利,还为研究东方文化艺术打开不同的视野,使研究者有机会通过他人的观点和角度重新审视和研究东方文化。可以说,赛努奇博物馆140多年的收藏历史可以折射出西方对于亚洲艺术审美的变迁。

不仅如此,赛努奇也和国内外的诸多知名博物馆合作,比如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柏林老博物馆、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等等。因此,中国艺术在海外并不是单纯地被收藏、展示,而是越来越高效、高质地在世界范围内循环流通,以此从小众领域走向大众视野,向越来越多的人传递东方美学、历史和文化,或许这才是其在海外的意义所在。

虎食人卣(yǒu),又称“虎卣”,在我国传世青铜器中堪称古代艺术的精绝之作。虎与人造型皆完整的青铜虎卣目前有两件存世:一件由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在1920年购得,通高35.2厘米,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另外一件现藏于日本京都鹿之谷泉屋博古馆,为日本收藏家住友春翠于1903年所购,通高35.7厘米。

卣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也是祭祀上常用的礼器,口小腹大,有器盖和提梁,底部有圈足或脚。而这件器物的稀有之处在于“虎食人”的造型,纹式精美,造型复杂震撼,呈现虎噬人惊心动魄的一刻。

卣通体作虎形,踞坐以后足及尾支撑,前爪抱持一人,张口啖食人首。人体与虎相对,手拊虎肩,脚踏虎后爪上,转面向左侧视。虎肩端连提梁,梁两头有兽首,梁上饰长形夔纹,以雷纹衬地。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有盖,盖上立一鹿。虎两耳竖起,内饰鳞纹。上唇有密点,表示鬏根,牙齿如锯如钩,甚为锋利。虎颈两侧有鳞纹。人背部、臂部以雷纹饰之。

最早记述过“虎食人卣”的,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罗振玉先生。他在《俑庐日札》中提到一件藏于晚清名士盛昱家的青铜器:“徐梧生监垂言,盛伯羲祭酒家藏一卣,形制奇佹,作一兽攫人欲啖状,殆象饕餮也。”

商代是中国青铜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外观设计、纹饰刻画和制造工艺等方面更是独树一帜。虎食人卣纹饰刻画尤其丰富,制作工艺极为精美。器身上汇聚了10种以上的各类纹样,其中有商代青铜器中著名的牛头饕餮纹、带“且”角的龙、夔龙、玄鸟、老虎、鹿、蛇、鱼,这些天上、地里和水中的重要的动物的纹样都在这件青铜器上出现了。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商代青铜虎食人卣:古代艺术精绝之作(现藏于法国赛努奇博物馆)

虎食人卣(yǒu),又称“虎卣”,在我国传世青铜器中堪称古代艺术的精绝之作。虎与人造型皆完整的青铜虎卣目前有两件存世:一件由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在1920年购得,通高35.2厘米,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文 | 环球YOLO精英 YOYO

编辑 | 子木

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在知名度上并不算高,相较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的盛名在外,赛努奇博物馆更像是一颗被遗落的明珠。不过它是法国第二、欧洲第五大亚洲艺术博物馆,被称为“巴黎的东方之眼”。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为主,计1.5万余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漆器,秦汉时期的画像石、佛像,隋唐时期的彩塑,隋唐至宋代的瓷器,明、清、民国时期的中国画等。

Léon Bonnat1890年为赛努奇画的油画像

赛努奇博物馆的成立源于法籍意大利人亨利 赛努奇,著名银行家、收藏家的赠予。亨利 赛努奇的一生极为传奇,他先从事经济研究,后来成为银行家、记者,又以收藏家的身份享誉欧洲,同时也是政坛明星。

1871年起,亨利 赛努奇开始周游世界、搜集奇珍,那个年代正值欧洲、特别是巴黎的日本主义大热。他的全球旅行自欧洲出发,经美国、日本、中国、印度,最后回到法国。在中国和日本的旅行期间,他收购了约5000件文物,构成了他收藏的核心。这批收藏中,又以青铜器最具分量。1873年,他在工业宫举办了欧洲首次中国古代青铜器展,一改当时西方仅专注于中国瓷器的风潮,开始将目光投诸中国古器特别是商、周时代古物的收藏,而这也影响了赛努奇博物馆之后100多年的发展。

为了存放这些展品,他在巴黎第八区买地建起官邸。1896年,赛努奇去世前不久,将他的亚洲收藏品和官邸一起馈赠给了巴黎国立博物馆。1898年,巴黎国立博物馆将赛努奇生前捐赠的5000件艺术品移至赛努奇故居,创建了赛努奇博物馆。

赛努奇博物馆藏品的来源都很清楚,主要分三种方式纳入馆藏。一是赛努奇本人在日本、中国及印度等地旅行期间购买,组成最早馆藏约5000多件展品;二是历任博物馆团队和赛努奇基金会的共同努力,根据博物馆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收购,比如镇馆之宝青铜虎食人卣就是基金会通过拍卖著名德国商人Edgar Worch 收藏的艺术品中购得;三是来自于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如赵无极遗孀曾向博物馆捐赠赵无极个人作品和他收藏的一些中国青铜器、瓷器等。

赛努奇博物馆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它不仅为欧洲观众了解东方文化提供了便利,还为研究东方文化艺术打开不同的视野,使研究者有机会通过他人的观点和角度重新审视和研究东方文化。可以说,赛努奇博物馆140多年的收藏历史可以折射出西方对于亚洲艺术审美的变迁。

不仅如此,赛努奇也和国内外的诸多知名博物馆合作,比如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柏林老博物馆、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等等。因此,中国艺术在海外并不是单纯地被收藏、展示,而是越来越高效、高质地在世界范围内循环流通,以此从小众领域走向大众视野,向越来越多的人传递东方美学、历史和文化,或许这才是其在海外的意义所在。

虎食人卣(yǒu),又称“虎卣”,在我国传世青铜器中堪称古代艺术的精绝之作。虎与人造型皆完整的青铜虎卣目前有两件存世:一件由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在1920年购得,通高35.2厘米,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另外一件现藏于日本京都鹿之谷泉屋博古馆,为日本收藏家住友春翠于1903年所购,通高35.7厘米。

卣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也是祭祀上常用的礼器,口小腹大,有器盖和提梁,底部有圈足或脚。而这件器物的稀有之处在于“虎食人”的造型,纹式精美,造型复杂震撼,呈现虎噬人惊心动魄的一刻。

卣通体作虎形,踞坐以后足及尾支撑,前爪抱持一人,张口啖食人首。人体与虎相对,手拊虎肩,脚踏虎后爪上,转面向左侧视。虎肩端连提梁,梁两头有兽首,梁上饰长形夔纹,以雷纹衬地。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有盖,盖上立一鹿。虎两耳竖起,内饰鳞纹。上唇有密点,表示鬏根,牙齿如锯如钩,甚为锋利。虎颈两侧有鳞纹。人背部、臂部以雷纹饰之。

最早记述过“虎食人卣”的,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罗振玉先生。他在《俑庐日札》中提到一件藏于晚清名士盛昱家的青铜器:“徐梧生监垂言,盛伯羲祭酒家藏一卣,形制奇佹,作一兽攫人欲啖状,殆象饕餮也。”

商代是中国青铜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外观设计、纹饰刻画和制造工艺等方面更是独树一帜。虎食人卣纹饰刻画尤其丰富,制作工艺极为精美。器身上汇聚了10种以上的各类纹样,其中有商代青铜器中著名的牛头饕餮纹、带“且”角的龙、夔龙、玄鸟、老虎、鹿、蛇、鱼,这些天上、地里和水中的重要的动物的纹样都在这件青铜器上出现了。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