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昨天的明天是今天: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城市愿景中学到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昨天的明天是今天: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城市愿景中学到什么

从最现代的机械创造的完美风景,到深埋于地下的核试验大都市,我们对未来城市的预言,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过去的事。

《极乐空间》剧照,2154年的洛杉矶。图片来源:TriStar Pictures

自1880年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摩天大楼在芝加哥与纽约建成后,城市就被束缚在了超常规楼高的景象中。关于摩天大楼改变城市的早期设想在1910年提出,下面这张由理查德·鲁梅尔绘制的图认为,未来的城市不光光有非常高的建筑,还有着多层次的街道、公路,以及飞行器。

1911,理查德·鲁梅尔:《国王视角下的纽约》插画

图片来源:Richard Rummell

今天,我们见证了摩天大楼在高度和数量方面急速增长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位于沙特阿拉伯、在建中的吉达大厦(Jeddah Tower),它高达1008米——但却甚少尝试在高楼之间创造联系。

1929,休·费理斯:《明日都市》图画

图片来源:Hugh Ferriss

美国建筑师、插画师及诗人休·费理斯被两次世界大战间建起的纽约摩天大楼迷住了,克莱斯勒大厦(1928.9)和帝国大厦(1930.1)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幅为《明日都市》所作的画中,费理斯想象中带有神话意味的摩天大楼,与上古神庙十分相似,笼罩在黑暗的浪漫气氛中。

在他的一些画作中,这些人造的大楼,幻化成了巨型的水晶与石山,这使得这些摩天大楼看起来好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

1936:《未来事物》剧照

图片来源:UnitedArtists/Photofest

如同其更为知名的兄弟篇《大都会》一样,亚历山大·科尔达根据HG·威尔斯1933年的小说《未来事物的形状》(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改编的电影《未来事物》,展现了一种关于技术力量改善未来城市生活的强烈的乐观。

在这部由威尔斯本人编剧的电影中,一座毫无规划的19世纪城市(几乎可以肯定是伦敦)被战争摧毁,经过了漫长的中世纪式的野蛮时期后,一座新城市才开始崛起。

一个人类超级种族使用先进的机械,从大地上雕刻出城市,由此创造了一个完全密闭的,有着完美城市景观和整洁表面的世界。

通过林荫与花园大道,这座未来城市将几代现代建筑师梦寐以求的——将光线、空气和自然融入上个世纪那种拥挤、污染不堪的工业城市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1949,阿奇博尔德·蒙哥马利·洛:气候秩序

图片来源:San Antonio Lightnewspaper

将城市封闭地置于一个保护壳之下的梦想,起始于19世纪中期。这种设想,是将维多利亚时代城市中饱受工业污染困扰的市民保护起来的一种尝试,同时也是一种想要创造一个由人类控制的环境——它能从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中解放出来——的乌托邦式幻想的结果。

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那些推动摩天大楼建造,同时也对城市上空能施加更多控制的技术的发展,这种愿景才借助各种力量重新浮现。

尽管阿奇博尔德·蒙哥马利·洛的上述提议提供了一个粗糙的技术解决方案——城市的屋顶由未来的摩天大楼支撑——但它却预测了集中于1950年代与1960年代的一波猜想性项目风潮,这些项目由特立独行的工程师巴克明斯特·富勒策划,他将纽约这样的城市想象为被巨大的测地线穹顶所包围。

1960,奥斯卡·纽曼:核试验曼哈顿

图片来源:Oscar Newman

地下城市很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8世纪的卡帕多西亚,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基督徒因受迫害而转入地下。

即使其潜在的破坏力在文化想象中已有所减弱,但依然没有什么威胁能比核战争更加严重。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许多人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核战争的前景时,所有人都在为随时可能到来的世界末日做准备。

建筑师奥斯卡·纽曼提议在地下深处建造一座曼哈顿的复制品,这似乎是对他的“可防御”空间理论的噩梦般的应用;然而,这反映了那些认为只要人类在地底藏得足够深,就能在核冲突中幸存下来的人的狂妄自大。

1982,《银翼杀手》剧照

图片来源:Warner Bros

《银翼杀手》仍然是对赛博朋克那种“荒凉但美丽”的反乌托邦未来城市理念最具标志性的电影化实现。影片描绘了一个后核子时代的洛杉矶,永远笼罩在被雨水浸湿的黑暗之中,但它也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无论那是人类,还是人造人。

1995,莱布伯斯·伍兹:《震动城市》

图片来源:estate of LebbeusWoods, Aleksandra Wagner,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and David Rozelle

尽管美国建筑师莱布伯斯·伍兹一生几乎没有建造过任何东西,但他精心绘制的猜想性项目,让他具有了很高的影响力。

无论是形式还是政治基础,伍兹的许多项目都基于无政府主义原则,即自我组织和分层权力结构的解体。

在旧金山被未来的“大家伙”摧毁后,伍兹提出了一种新型未来城市的设想:一个由居民完全用回收材料建造的巨大建筑。这个设想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思考建筑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是否准备好,接受让自己与自然的破坏性力量合作,而不是与之对抗。

2004,亚历克西斯·洛克曼:《天定命运》

图片来源:Smithsonian AmericanArt Museum

气候紧急情况可能产生的影响,迫使我们思考因海平面上升而淹没城市的前景。亚历克西斯·洛克曼的这幅画将这一理念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它展示了5000年被淹没、被毁坏的布鲁克林,此前几个世纪的全球变暖改变了城市景观。

虽然新的热带气候让丰富的生命得以繁衍发展,但其中却不包含人类。这座城市仅仅是它往日本体的遗迹——淹没于地下的基础设施,现在是遥远未来中奇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2013,《极乐世界》剧照

图片来源:TriStar Pictures

超过10亿人居住在非正式居所,这些居所以快速建造的自建住房为特点。它们往往缺乏如供水和废物处理那样基本的基础设施。世界上有20多万个这样的贫民窟,预计在未来几十年,这个数字将急剧上升。

影片设想,未来洛杉矶市中心的摩天大楼,将被社会中最贫困的人群占据,形成一个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垂直棚户区,而这里曾是富人的工作场所。

正如许多对未来城市的反乌托邦想象一样,贫困无情地蔓延,少数富人逃到戒备森严的飞地,在本片中,那是个豪华的空间站。

(翻译:马元西)

来源:卫报

原标题:Yesterday’s tomorrow today: what we canlearn from past urban vision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昨天的明天是今天: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城市愿景中学到什么

从最现代的机械创造的完美风景,到深埋于地下的核试验大都市,我们对未来城市的预言,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过去的事。

《极乐空间》剧照,2154年的洛杉矶。图片来源:TriStar Pictures

自1880年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摩天大楼在芝加哥与纽约建成后,城市就被束缚在了超常规楼高的景象中。关于摩天大楼改变城市的早期设想在1910年提出,下面这张由理查德·鲁梅尔绘制的图认为,未来的城市不光光有非常高的建筑,还有着多层次的街道、公路,以及飞行器。

1911,理查德·鲁梅尔:《国王视角下的纽约》插画

图片来源:Richard Rummell

今天,我们见证了摩天大楼在高度和数量方面急速增长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位于沙特阿拉伯、在建中的吉达大厦(Jeddah Tower),它高达1008米——但却甚少尝试在高楼之间创造联系。

1929,休·费理斯:《明日都市》图画

图片来源:Hugh Ferriss

美国建筑师、插画师及诗人休·费理斯被两次世界大战间建起的纽约摩天大楼迷住了,克莱斯勒大厦(1928.9)和帝国大厦(1930.1)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幅为《明日都市》所作的画中,费理斯想象中带有神话意味的摩天大楼,与上古神庙十分相似,笼罩在黑暗的浪漫气氛中。

在他的一些画作中,这些人造的大楼,幻化成了巨型的水晶与石山,这使得这些摩天大楼看起来好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

1936:《未来事物》剧照

图片来源:UnitedArtists/Photofest

如同其更为知名的兄弟篇《大都会》一样,亚历山大·科尔达根据HG·威尔斯1933年的小说《未来事物的形状》(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改编的电影《未来事物》,展现了一种关于技术力量改善未来城市生活的强烈的乐观。

在这部由威尔斯本人编剧的电影中,一座毫无规划的19世纪城市(几乎可以肯定是伦敦)被战争摧毁,经过了漫长的中世纪式的野蛮时期后,一座新城市才开始崛起。

一个人类超级种族使用先进的机械,从大地上雕刻出城市,由此创造了一个完全密闭的,有着完美城市景观和整洁表面的世界。

通过林荫与花园大道,这座未来城市将几代现代建筑师梦寐以求的——将光线、空气和自然融入上个世纪那种拥挤、污染不堪的工业城市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1949,阿奇博尔德·蒙哥马利·洛:气候秩序

图片来源:San Antonio Lightnewspaper

将城市封闭地置于一个保护壳之下的梦想,起始于19世纪中期。这种设想,是将维多利亚时代城市中饱受工业污染困扰的市民保护起来的一种尝试,同时也是一种想要创造一个由人类控制的环境——它能从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中解放出来——的乌托邦式幻想的结果。

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那些推动摩天大楼建造,同时也对城市上空能施加更多控制的技术的发展,这种愿景才借助各种力量重新浮现。

尽管阿奇博尔德·蒙哥马利·洛的上述提议提供了一个粗糙的技术解决方案——城市的屋顶由未来的摩天大楼支撑——但它却预测了集中于1950年代与1960年代的一波猜想性项目风潮,这些项目由特立独行的工程师巴克明斯特·富勒策划,他将纽约这样的城市想象为被巨大的测地线穹顶所包围。

1960,奥斯卡·纽曼:核试验曼哈顿

图片来源:Oscar Newman

地下城市很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8世纪的卡帕多西亚,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基督徒因受迫害而转入地下。

即使其潜在的破坏力在文化想象中已有所减弱,但依然没有什么威胁能比核战争更加严重。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许多人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核战争的前景时,所有人都在为随时可能到来的世界末日做准备。

建筑师奥斯卡·纽曼提议在地下深处建造一座曼哈顿的复制品,这似乎是对他的“可防御”空间理论的噩梦般的应用;然而,这反映了那些认为只要人类在地底藏得足够深,就能在核冲突中幸存下来的人的狂妄自大。

1982,《银翼杀手》剧照

图片来源:Warner Bros

《银翼杀手》仍然是对赛博朋克那种“荒凉但美丽”的反乌托邦未来城市理念最具标志性的电影化实现。影片描绘了一个后核子时代的洛杉矶,永远笼罩在被雨水浸湿的黑暗之中,但它也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无论那是人类,还是人造人。

1995,莱布伯斯·伍兹:《震动城市》

图片来源:estate of LebbeusWoods, Aleksandra Wagner,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and David Rozelle

尽管美国建筑师莱布伯斯·伍兹一生几乎没有建造过任何东西,但他精心绘制的猜想性项目,让他具有了很高的影响力。

无论是形式还是政治基础,伍兹的许多项目都基于无政府主义原则,即自我组织和分层权力结构的解体。

在旧金山被未来的“大家伙”摧毁后,伍兹提出了一种新型未来城市的设想:一个由居民完全用回收材料建造的巨大建筑。这个设想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思考建筑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是否准备好,接受让自己与自然的破坏性力量合作,而不是与之对抗。

2004,亚历克西斯·洛克曼:《天定命运》

图片来源:Smithsonian AmericanArt Museum

气候紧急情况可能产生的影响,迫使我们思考因海平面上升而淹没城市的前景。亚历克西斯·洛克曼的这幅画将这一理念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它展示了5000年被淹没、被毁坏的布鲁克林,此前几个世纪的全球变暖改变了城市景观。

虽然新的热带气候让丰富的生命得以繁衍发展,但其中却不包含人类。这座城市仅仅是它往日本体的遗迹——淹没于地下的基础设施,现在是遥远未来中奇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2013,《极乐世界》剧照

图片来源:TriStar Pictures

超过10亿人居住在非正式居所,这些居所以快速建造的自建住房为特点。它们往往缺乏如供水和废物处理那样基本的基础设施。世界上有20多万个这样的贫民窟,预计在未来几十年,这个数字将急剧上升。

影片设想,未来洛杉矶市中心的摩天大楼,将被社会中最贫困的人群占据,形成一个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垂直棚户区,而这里曾是富人的工作场所。

正如许多对未来城市的反乌托邦想象一样,贫困无情地蔓延,少数富人逃到戒备森严的飞地,在本片中,那是个豪华的空间站。

(翻译:马元西)

来源:卫报

原标题:Yesterday’s tomorrow today: what we canlearn from past urban vision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