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林子人
编辑 | 朱洁树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周杰伦超话“荣登”第一以及迪士尼新版《狮子王》。
周杰伦超话“荣登”第一:不是流量明星需要做数据吗?
“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7月16日,在豆瓣“自由吃瓜基地”小组,有网友提出了这个问题。该贴被有心人搬出豆瓣,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并快速发酵。隔天,豆瓣上的原贴被删除,发帖人ID注销,但是#周杰伦需要做数据吗#已经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公众热议话题。
常年“佛系”的周杰伦粉丝似乎被这个看似天真无知的问题激发了斗志,开始以一种半调侃半认真的形式给周杰伦做起了数据——一些从来不混饭圈的“中年人”在微博上打出“周杰伦超话”,小心翼翼地询问这样是否就算是做数据了。事实证明了周杰伦这个名字的号召力。虽然他本人并未在微博上开通账号,但截至7月21日,“被迫营业的”伦迷已经将周杰伦顶到了超话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对于许多一直默默用购买专辑和演唱会门票这样“古老”的方式追星的伦迷来说,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出“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这句话本身就够让人惊讶的了。在他们看来,周杰伦又不是流量明星,为什么要做数据?
关于“做数据”这个问题,公众号“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撰稿人郝圆将之拆分为“什么是数据”和“如何做数据”两个问题来详细解释。广义上来说,数据就是明星影响力的量化指标,可以具象化为播放量、转发量、阅读量、榜单排名、代言个数等等,在不同的社交网络平台上数据的指标不一,但其中最直观的指标就是我们常说的“热搜”。为什么粉丝需要做数据呢?郝圆指出,“数据”是流量时代明星影响力的重要证明,无论是广告主还是影视资源,都倾向于选择具有高流量的明星。为此,饭圈形成了一套专属的价值观:数据成绩=偶像地位=粉丝地位。而粉丝为了扩大偶像的影响力(特别是向金主推销自家偶像),就开始主动承担为偶像做数据的任务,甚至将之视为追星的重要义务之一。
在流量时代的评价标准中,周杰伦的确不是数据最好看的艺人,但在前流量时代,他的数据所向披靡。根据“娱乐独角兽”作者周锐的统计,周杰伦自2000年第一张专辑《Jay》至今一共发行了14张专辑、四首单曲。2003年,周杰伦成为继王菲、张惠妹之后第三位出现在《时代》杂志亚洲版封面的华人歌手,并被誉为“新一代亚洲流行天王”。2004年,《七里香》专辑销量位居年度全球第42位,当年周杰伦登上春晚演唱了《龙拳》。2006年至2008年,周杰伦连续三年获得世界音乐大奖“大中华区最畅销艺人”奖。在21世纪的头十年里,周杰伦专辑单张全亚洲最高销量达320万张,10张专辑累积正版销售达到2145万张。鉴于当时音乐行业盗版猖獗,盗版资源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周杰伦的专辑传播度应该远超这个数字。
即使是现在,周杰伦的歌曲依然保持着很高的传唱率和认知度,在流行文化中也依旧保持着很强的影响力。他是QQ音乐累积播放量最高的歌手,QQ音乐巅峰热歌榜前100名中有23首周杰伦的歌。迄今为止,周杰伦进行过7次巡回演唱会,累积达329场。2019年10月17日,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将从上海开始,大麦网显示目前上海站门票已经全部售罄,票价从580元到2580元不等。
很大程度上来说,周杰伦的音乐生涯反映了21世纪的华语乐坛变迁史。周锐指出,2000年到2010年是台湾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台湾涌现出一大批影响“两岸三地”的流行音乐偶像,例如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蔡依林、萧亚轩、孙燕姿、梁静茹、S.H.E、苏打绿、五月天等。然而在2010年后,不仅周杰伦的发片速度下降,整个华语乐坛也呈现下行状态,数字技术进一步冲击流行音乐行业,数字专辑取代了实体专辑,行业迭代率飙升,大量歌手沉寂,音乐产出也迅速下降。
郝圆认为,在华语乐坛的编年史中“做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区分了传统全民偶像时代和互联网流量明星时代。在2000年左右,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话语权相对集中,更容易塑造“全民”偶像。然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传播形式出现了改变,原本集中的大众传播转向了分众传播,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被稀释,“流量为王”成了新的原则。与此同时,偶像选秀节目成批推出新鲜的偶像,加剧了粉丝和流量的争夺,各大互联网平台也借到了这股“粉丝经济”的东风。“对于‘全民偶像’来说,在新时代不拥抱流量可能真的寸步难行。”
然而,在粉丝狂欢之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流量为王”“唯数据论”。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刊文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周杰伦超话冲上第一是人们对“流量明星疯狂刷数据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实力”这种现象的反扑。“做数据”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数据造假问题。前段时间,公安部就查封了“蔡徐坤1亿转发量”的幕后推手、追星APP“星援”。凭借流量造假,这款APP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非法获利近800万元。“这些虚高的数据能让明星和他们演的剧看起来‘很红’‘很有商业价值’,进而吸引到大制作和广告商的青睐,他们用这种方式挤掉了那些比他们更有实力的人,挣到了那些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流量时代并不仅仅只是粉丝造就的。更值得警惕的其实是制度之恶,即互联网巨头对用户的操纵。以微博“明星势力榜”为例,要想给偶像做出好看的数据,不仅需要“数字工人”孜孜不倦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刷榜,还需要他们贡献出真金白银来购买“爱慕值”。在萝贝贝的微博下有网友评论认为,“我从头到尾都感觉这是新浪变着办法给自己提kpi,毕竟微博日常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停挑逗粉丝为它无谓劳动。”
迪士尼新版《狮子王》:为什么这次我们对经典新编不感冒了?
迪士尼新版电影《狮子王》目前正在全球上映。1994年的《狮子王》是迪士尼第一部原创动画长片,在2013年的《冰雪奇缘》之前一直保持着票房神话,被认为是西方动画史上的丰碑,曾横扫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最佳配乐”、金球奖喜剧类“最佳影片”、安妮奖“最佳动画”在内的众多奖项。近年来迪士尼掀起了重新梳理动画IP并进行真人版电影改编的热潮,作为一个超级IP,《狮子王》自然也在这一行列。
严格意义上来说,新版《狮子王》其实也是一部“动画片”,制作团队通过高超的CG技术打造出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全片据称只有一个实景拍摄的镜头。虽然新版《狮子王》引起了观影热潮,但它的口碑褒贬不一。烂番茄分数未能及格,只有58%的新鲜度,国内豆瓣评分也从起初的8.1分下滑到了7.5分。
“片中的动物做得太过逼真,但配上台词显得面瘫”是这部影片面对的主要质疑。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恐怖谷效应”呢?公众号“乙未光画志”撰稿人蒋旖旎介绍了何为恐怖谷效应:这一概念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于1970年提出,指的是当模仿人类或动物的物体几乎与真实的人类或动物一模一样,但又不完全相同时,会在其相似度达到某一阶段时让人产生诡异、怪诞甚至让人反感的负面印象。
在恐怖谷理论的框架内,人类对机器人的好感度最初会随着机器人的逼真度提升而提高,但当逼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人类的好感度会突然逆转为负值,这时,机器人与人类的细微差别会显得非常抢眼,使机器人看上去僵硬恐怖。当机器人的逼真度继续上升到接近人类的程度时,人类的好感度又会慢慢恢复正值。动物也是同理。这背后的原因是,当人们在本应了解和熟悉的对象上发现与自己认知并不相符的特质时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
在动画制作领域,早期的CG技术不够成熟,让许多动画电影难以脱离恐怖谷效应。比如2004年的动画电影《极地特快》,它是全球第一部全部使用数字捕捉技术的高仿真动画电影,但口碑不及预期,有评论认为片中人物动作表情太过僵硬,如同僵尸,令孩子感到恐惧。时至今日,CG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电脑技术创作出的人物已经和真人无异。以电影《阿丽塔》中女主角阿丽塔为例,这个角色虽然是电脑合成的,但她的面部表情自然,动作流畅,除了眼睛过大以外看不出和人类的区别。
事实上,在此次的新版《狮子王》中,人们质疑的也不是动物形象本身不够逼真——其实它们非常逼真,令人难以想象全片都是技术合成的——那么他们在质疑什么呢?
在《为什么说这版<狮子王>我宁可没有?》一文中,作者“挖泥鸭”指出,影片中形象太过真实的动物无法顺利表达情感,反而显得毫无生命力,呈现出了一种既矛盾又可怕的效果。更糟糕的是,新版电影仅仅只是对原版动画的模仿和致敬,毫无创新。即便在改编的部分也没有灵魂,好像是为了凑够电影长度而硬加上若干桥段,对整个剧情的推动和故事的立意没有任何有益的影响。“这一版《狮子王》的更多细节甚至可以看作是创作团队‘偷懒’的表现。把精力消耗在模拟动物的体态、毛发、动态等技术完成度上,试图营造出效果极佳的视觉奇观,然而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电影里的视觉奇观了,观众想看到的更多是心中经典神作的再一次超越。”
公众号“第十电影”刊文指出,当下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技术已经从电影制作的工具逐渐变成了电影本身。CG技术突飞猛进,特效越来越逼真,观众已经难以分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新版《狮子王》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制作方式,其环境设计由游戏引擎完成,主创人员可以在VR工具的帮助下,身临其境地走入虚拟片场完成镜头运动、场景调度、配音等工序。技术,成为了这部影片最值得炫耀的部分。
然而迪士尼经典动画的真人化可谓是一个悖论:当浪漫想象被拽入现实,其实是在抹去人们与梦境之间的距离,虽然有了真实,但却没有了美。“真人版《狮子王》压缩了现实与动画的空间,让原作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浪漫主义的气息都随之散失。”
不过也有评论认为新版《狮子王》在原版的基础上亦拓展了剧情,延伸了原版传达信息的深度。公众号“北青艺评”刊文指出,熟悉原版动画的观众能够在新版电影中发现许多新信息:新版详细解释了刀疤憎恶木法沙的原因:刀疤脸上的疤痕是与木法沙争夺王位失败留下的,他也在爱情之战中落败,沙拉碧选择了木法沙成为皇后;新版新增了娜娜出逃荣耀王国的一幕,她不堪忍受刀疤统治,深夜出逃求援,彰显了新时代女性角色的独立与果敢;新版中鬣狗不再是刀疤的打手而是变成了相互利用的关系,这也让鬣狗最后杀死刀疤的动机更为顺理成章。
片中的两个重要哲学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原版中荣耀王国的巫师拉飞奇凭借一团飘来的狮毛得到了辛巴没死的消息,在新版中,增添了狮毛如何经过重重关卡——落入水中被飞鸟衔走、被长颈鹿吞下、出现在屎壳郎推滚的粪球里、飘荡于风中被蚂蚁捡到——送至拉飞奇眼前。这里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再度点出了木法沙教导辛巴的“生命循环论”:我们都要在生命的循环中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原版中的活宝二人组彭彭丁满让“Hakuna Matata”这句话广为传唱,新版给他们加了一句台词:“人生就是一条直线。”这句话延伸了“Hakuna Matata”的意义。“新版提炼出这样的‘直线’哲学,其实也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两种人生哲学的对立:木法沙的‘循环论’与丁满彭彭的‘直线论’。前者强调要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而后者讲求的是‘开心就好’。如果没有新版的这种反复渲染,你可能不会进一步深思:我到底是想成为木法沙,还是丁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