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号新能源
曾经,张家港是一个被戏称为“苏南北大荒”的边缘城市。那里工业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城市的繁华似乎都与它无关。
如今,张家港历经五十余年的腾飞,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县级城市,冶金、纺织等传统支柱型产业实力雄厚。
传统工业的丰厚底蕴奠定了张家港的经济基础,而新兴产业的出现则是张家港持续前进的动力。
近日,张家港正式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拉开了氢能这一新兴产业在张家港崛起的序幕。
与诸多发力氢能的城市不同,张家港在布局完整产业链的基础上还格外着重进行科研创新,联合国内外知名机构、高校打造中国氢能界的“硅谷”。
01、中国氢港的精细布局
2018年,赛迪顾问发布中国县域经济100强榜单,张家港市仅次于同省的昆山、江阴,排名全国第三位,成为不少城市对标学习的对象。
张家港拥有冶金、纺织、化工、机电、粮油食品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之处,这批传统经济的复苏直接拉动了张家港市的发展。
如今,五大支柱产业的年产值已经接近5000亿元,沙钢集团、华芳集团、东华能源等企业的名号叫响全国。
自2009年起,张家港市居安思危,开始谋划新的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在传统产业的地盘上插上新产业的大旗。
目前,张家港市内已经成功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产值约2300亿元,为全市工业的转型升级、城市的实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凭借传统工业的深厚基础和新兴工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张家港提出了氢能发展新规划:将氢能打造成为张家港的新支柱产业。
尽管目前国内多地正在上马氢能业务,但将氢能提升到支柱产业地位的城市却不多见。张家港此举一来可以看出城市发展氢能的底气,同时也彰显了抢占氢能市场红利的决心。
在上周发布的氢能规划中,张家港市详尽地分析了本地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与问题,并提出到2035年氢能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氢港”。
张家港市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及产业基础,推出了各区域间的联动发展,构建“一核、四区、多点”的氢能空间布局,在目前全国的氢能城市规划中十分具有参考意义。
张家港氢能产业空间布局
其中“一核”就是将经济开发区作为氢能产业创新的承载区,相当于整个产业的“大脑”,主要承载着氢能技术的创新研发工作。
而“四区”则相当于产业的“躯干”,因地制宜分析自身优势,形成产业聚集区,分别负责氢能产业装备制造的不同环节。
按照张家港市的规划,保税区、冶金工业园(锦丰镇)依托当地的化工、冶金工业,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打造氢气制备与提纯产业聚集区,为整个长三角氢走廊提供氢气来源。
第二个聚集区为氢气储运装备产业,主要以保税区、经济开发区的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富瑞氢能、中集圣达因的带动将吸引配套企业前来集聚发展。
此外,在保税区、经济开发区还布局了第三个聚集区,氢燃料电池汽车聚集区。
该区域的思路同样以核心企业为基础,吸引其它相关企业聚集,促进产业链之间的资源整合。
该地区也是张家港发展氢能的重要底气,分布着氢云新能源、华荷氢电科技、铧德氢能源、江苏清能新能源、朔景动力等一众氢燃料电池核心企业。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聚集区则分布在乐余镇和经济开发区,依托张家港原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新能源汽车锂电产业基础,提前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
而“多点”则是指氢能应用示范点,包括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示范、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商业化示范、城市氢能社区示范点、行业氢能应用示范点。
当下,氢能产业的火爆引得城市一哄而上,纷纷提出宏大的产业布局。与许多城市发布的氢能规划相比,张家港这一“接地气”的规划更加让人眼前一亮。
在充分调研自身产业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布局氢能,才是城市发展氢能产业的出路。
02、借力三大优势,全面突围氢能
张家港发展氢能产业为支柱产业,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在考虑自身优劣势因素后做出的选择。
张家港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良好的地理位置给城市发展氢能产业带来了绝佳的条件。
在张家港提出打造“中国氢港”之前,周边上海便提出构建“氢能走廊”、如皋提出打造“氢能小镇”,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氢能发展情绪高涨。
这有利于张家港与周围地区形成氢能产业集聚区,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头推动氢能产业的崛起。
当然,作为中国知名的港口,张家港自身的港口特点也利于氢能产业的发展。
目前交通领域是氢能下游的重要突破方向,而商用车、物流车、重型柴油卡车则是转型的重点。
港口区域是这类车辆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此外,在港口集中布局加氢站的难度也相对其他地区低。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此前就曾提出,在港口布局氢能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除了区位优势外,张家港发展氢能的第二大优势就是雄厚的产业基础,上中下游产业链相对完整,这给张家港的氢能之路带来了较高的起点。
张家港主要涉氢企业一览
除了沙钢集团、东华能源等传统企业优势外,张家港还先后引入了长城宝马光束新能源汽车项目、友谊、上驰等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天齐锂业、国泰华荣等锂电池知名企业,吸引了其它企业前来落户。
7月18日,张家港市与中车集团开展氢能合作,中车集团在张家港设立苏州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二者将联合打造氢能源产业基地。
如果说区位与产业是发展氢能的重要因素,那么科研创新则可以说是张家港氢能建设的核心。
近年来,张家港与海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企业、高校联手,打造多个实力雄厚的氢能产业科研、创新基地,堪称中国氢能届的“硅谷”。
2018年12月,张家港“牵手”清华大学,成立氢能研究中心;今年4月,张家港富瑞氢能装备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牵手,合作共建张家港首家氢能院士工作站。
此外,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家港研究院氢能燃料电池平台、氢云新能源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江苏华昌氢能联合研究院等研究平台也成为张家港氢能产业创新研发的重要依托。
当然,张家港在发展氢能产业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出现在下游环节。
尽管市内拥有上驰、友谊等车企,但这些企业主要的关注点并不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想要在下游市场形成竞争力,还需要引导或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行业的长远发展。
此外,如何更好地借助长三角一体化趋势发展本市的氢能产业,如何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进行合作与竞争,如何促进自身产业的融合壮大都是接下来张家港培育氢能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