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外艺术大师的自画像:认识自我,是另一种艺术阐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外艺术大师的自画像:认识自我,是另一种艺术阐述

认识自己的方式有许多种,对于画者来说,用画笔画出自己或许便是他们诠释自我的一种方式。

文|探墨

There are three things that are extremely hard,steel, diamonds, and knowing yourself.

有三样东西是极端坚硬的,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方式有许多种,对于画者来说,用画笔画出自己或许便是他们诠释自我的一种方式。

外国画家的自画像:自我内心剖析

1896年 毕加索15岁自画像

1907年 毕加索 25岁自画像

1938年 毕加索 56岁自画像

1965年 毕加索 83岁自画像

1972年 毕加索90岁自画像

从15岁到90岁

毕加索都用自己的画笔记载了自己的形象

而从中,抽象派的风格逐渐形成

对其内心的刻画与审视

也逐渐变得清晰

1888年梵高自画像 油画

醒目的色彩

生动而又怪异的形象

似乎是正在作画的画家一种不可置疑的宣言

梵高一生的自画像存世的共有40多幅

每一幅都似乎记载并传达了他某个阶段的思绪与生命

1888年《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布上油画 纵51×横45厘米 (私人收藏)

1889年梵高《最后一张自画像》油画

这是梵高在巴黎画的最后一张自画像,他自己将它称为"死亡之脸",并在一封信中写道:“透过这张面对镜子画的自画像我得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概念:桃灰色的脸上长着一双绿眼,死灰的头发,额前与嘴周满是皱纹,呆僵木讷,非常红的胡子,被忽略而且充满哀伤。”

后来,梵高的兄嫂说这是他所有自画像中画得最像的一张。

1888年 梵高《献给高更的自画像》油画

当画家用画笔自我呈现的时候,犹如说道:“看,这就是我!”

而事实远非如此,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能够只用于表达“真实”的自画像其实少之又少。

画家笔下的一幅脸部特写,或者全身像的描绘,无论其有意与否,总会让我们满心期待并充满好奇地去寻觅画像所隐藏,或者说作者在大胆表达自我的同时却试图隐藏的那些缥缈的思绪。

高更《有黄色基督的自画像》

高更《头顶光环的自画像》

伦勃朗《年轻的伦勃朗自画像》

1660年伦勃朗伦勃朗自画像画布油画 114*94厘米 (现藏于伦敦肯伍德公馆)

1638-1640年 鲁本斯 自画像109×83厘米(现藏于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

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肖像画样式出现,许多艺术家用自画像表达自身的情感诉求,在充满怀疑与探索的启蒙时代,画家们把自画像变成一种思考和探寻自身的方式。

德国 阿尔布雷·丢勒 自画像

1912年埃贡·席勒《与中国灯笼的自画像》

1912年埃贡·席勒 自画像

独特夸张的造型

强烈对比的色彩

扭曲的人物和肢体

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

席勒的自画像多且有着独特的风格

像是在展现自我多重性格进而自我剖析、拆分

1926年 墨西哥弗里达穿天鹅绒的自画像弗里达第一张自画像

著名的墨西哥女艺术家Frida Kahlo一生为自己画了许多的自画像,每一幅自画像都似乎带着故事性的生活影子。

在1925年9月17日,Frida经历了一生最大的一次事故,这件事改变了她的命运。Frida乘坐的巴士与一辆电车相撞,她的脊椎被折成三段,颈椎碎裂,右腿严重骨折,一只脚也被压碎。一根金属扶手穿进她的腹部,直穿透她的阴部。

没有人相信她能活下来,但是她确实活了下来。

1926年,在病愈过程中她画了第一张自画像。渐渐地,艺术使她承受的痛苦有了意义,从此她开始以绘画记录自己和生活与情感。

1939年 Las dos Fridas, 《两个弗里达》

Frida的画几乎都是自画像,她说:“因为我经常孤独一人,所以我作自画像,因为我自己最了解我本人,所以我作自画像。”

是绘画把她的苦难变成了戏剧般的故事,这也逐渐成为她典型的自我意像——痛苦的哭喊和对关注的渴望。

她写道:“我的画是对我自己最坦白的表达。”

她常常把自己画成“两个弗里达”,一个在忍受痛苦,另一个才是众人眼中熟悉的她。然而不管在遭受怎样的痛苦,人前的她总是庄重而坚定的。

这位墨西哥女画家,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才举办了首次个展“折翼的天使”。那时她已无法行动,躺在床上被人抬进画廊。她周围簇拥着无数崇拜者,而她只是粲然一笑说道:“请注意,这具尸体还活着。”

1943年 《迭戈在我的思想》

艺术家的自画像这种特殊的肖像艺术形式,就像是自我的呈现与艺术理想的呈现结为一体,是一种内在自我的探索,也不断地把对自我的理解、想象、期望等情绪倾注在这种自我的倾诉中,去不断探索艺术与自我的新语言。

中国画家的自画像:自我生活传达

金农《自画像》轴,,纸本,墨笔,纵131.3厘米 ,横59.1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沈周自画像》:绢本、设色,纵71厘米,横52.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进程中,艺术家的自画像不绝如缕,但是反观中国古代画家,却鲜少有自画像传世。

然而虽则中国古代自画像在画坛并不十分流行,却自画像活动其实从未间断过。

中国关于自画像最早的记载源于《后汉书》,“赵歧,通经学,多才艺,常自写真。”据此,成为“自画像可考第一人”。

1931年徐悲鸿 自画像

徐悲鸿 自画像

徐悲鸿的“自我系列”作品

不仅有着真实的现实主义感

还流露着一股对生活与艺术的执着

1940年潘玉良 《自画像》 90cm×64cm 布面油画 (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潘玉良 《拿书的自画像》 91cm×64cm 布面油画

1939年潘玉良 《执扇自画像》 91cm×64cm 布面油画

潘玉良的自画像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作品的展示着不同时期的自我生活状态

也将一份对艺术的执念、对沧桑世事的坦然与对祖国的怀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1959年张大千 自画像 镜心水墨 1959年作 款识:张大千,MadridJuly 30

1959,张大千,《赠实秋自画像》,(张振宇藏)

1932年张大千《34 岁自画像》(现藏于历史博物馆)

1960年张大千《61 岁自画像》(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

1965年张大千《67 岁自画像》(现藏于历史博物馆)

据说张大千的自画像有达100幅之多。他的自画像构思奇特,丰富多彩,记载自我精彩生活的,或登山赏松、或划舟游湖,无不充斥着生活气息与情趣。而其形象中的大胡子简笔头像,逸笔草草,毛发稀疏,却又神采活脱,将神态精彩刻画。

齐白石《白石草衣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自画像所描绘的自我世界,往往是给予自身内在力量的展露,在自画像中直抒己见,袒露自己的内在世界,这样的自画像,是充满力量的,当观者注视着它,能感觉到画者活跃的生命力。

因此,自画像充满着生命力与活力,从内容、形式到深层内涵,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自画像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1889年荷兰梵高《没胡子的自画像》布面油画40cm*31cm(私人收藏)(1998年拍卖价:7150万美元)

1969年张大千 《自画像与黑虎》设色金笺(2010年中国嘉德秋拍 成交价:4536万元人民币)

整个绘画题材看,自画像的题材是特殊的,不仅仅是是绘画“艺术本质”的追求,还有画家对自己的重新认识,画家凭借着专业的绘画知识以及对自身的认识,更能将“画中的自我”表现出来,其中,也更有利于画家将自身的情感投注进去。

徐悲鸿《自画像》(北京保利2017春拍成交价:166.75万元人民币)

也是由于这一门类的特殊,这些自画像真实记录画家的形象和特点,流露画家的情感与生活,才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

艺术家为什么要画自画像呢?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长若一生罗曼史的开始。”

在自画像中,或许他们也是在寻找理想化的自我,

以及理想化的艺术阐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外艺术大师的自画像:认识自我,是另一种艺术阐述

认识自己的方式有许多种,对于画者来说,用画笔画出自己或许便是他们诠释自我的一种方式。

文|探墨

There are three things that are extremely hard,steel, diamonds, and knowing yourself.

有三样东西是极端坚硬的,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方式有许多种,对于画者来说,用画笔画出自己或许便是他们诠释自我的一种方式。

外国画家的自画像:自我内心剖析

1896年 毕加索15岁自画像

1907年 毕加索 25岁自画像

1938年 毕加索 56岁自画像

1965年 毕加索 83岁自画像

1972年 毕加索90岁自画像

从15岁到90岁

毕加索都用自己的画笔记载了自己的形象

而从中,抽象派的风格逐渐形成

对其内心的刻画与审视

也逐渐变得清晰

1888年梵高自画像 油画

醒目的色彩

生动而又怪异的形象

似乎是正在作画的画家一种不可置疑的宣言

梵高一生的自画像存世的共有40多幅

每一幅都似乎记载并传达了他某个阶段的思绪与生命

1888年《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布上油画 纵51×横45厘米 (私人收藏)

1889年梵高《最后一张自画像》油画

这是梵高在巴黎画的最后一张自画像,他自己将它称为"死亡之脸",并在一封信中写道:“透过这张面对镜子画的自画像我得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概念:桃灰色的脸上长着一双绿眼,死灰的头发,额前与嘴周满是皱纹,呆僵木讷,非常红的胡子,被忽略而且充满哀伤。”

后来,梵高的兄嫂说这是他所有自画像中画得最像的一张。

1888年 梵高《献给高更的自画像》油画

当画家用画笔自我呈现的时候,犹如说道:“看,这就是我!”

而事实远非如此,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能够只用于表达“真实”的自画像其实少之又少。

画家笔下的一幅脸部特写,或者全身像的描绘,无论其有意与否,总会让我们满心期待并充满好奇地去寻觅画像所隐藏,或者说作者在大胆表达自我的同时却试图隐藏的那些缥缈的思绪。

高更《有黄色基督的自画像》

高更《头顶光环的自画像》

伦勃朗《年轻的伦勃朗自画像》

1660年伦勃朗伦勃朗自画像画布油画 114*94厘米 (现藏于伦敦肯伍德公馆)

1638-1640年 鲁本斯 自画像109×83厘米(现藏于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

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肖像画样式出现,许多艺术家用自画像表达自身的情感诉求,在充满怀疑与探索的启蒙时代,画家们把自画像变成一种思考和探寻自身的方式。

德国 阿尔布雷·丢勒 自画像

1912年埃贡·席勒《与中国灯笼的自画像》

1912年埃贡·席勒 自画像

独特夸张的造型

强烈对比的色彩

扭曲的人物和肢体

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

席勒的自画像多且有着独特的风格

像是在展现自我多重性格进而自我剖析、拆分

1926年 墨西哥弗里达穿天鹅绒的自画像弗里达第一张自画像

著名的墨西哥女艺术家Frida Kahlo一生为自己画了许多的自画像,每一幅自画像都似乎带着故事性的生活影子。

在1925年9月17日,Frida经历了一生最大的一次事故,这件事改变了她的命运。Frida乘坐的巴士与一辆电车相撞,她的脊椎被折成三段,颈椎碎裂,右腿严重骨折,一只脚也被压碎。一根金属扶手穿进她的腹部,直穿透她的阴部。

没有人相信她能活下来,但是她确实活了下来。

1926年,在病愈过程中她画了第一张自画像。渐渐地,艺术使她承受的痛苦有了意义,从此她开始以绘画记录自己和生活与情感。

1939年 Las dos Fridas, 《两个弗里达》

Frida的画几乎都是自画像,她说:“因为我经常孤独一人,所以我作自画像,因为我自己最了解我本人,所以我作自画像。”

是绘画把她的苦难变成了戏剧般的故事,这也逐渐成为她典型的自我意像——痛苦的哭喊和对关注的渴望。

她写道:“我的画是对我自己最坦白的表达。”

她常常把自己画成“两个弗里达”,一个在忍受痛苦,另一个才是众人眼中熟悉的她。然而不管在遭受怎样的痛苦,人前的她总是庄重而坚定的。

这位墨西哥女画家,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才举办了首次个展“折翼的天使”。那时她已无法行动,躺在床上被人抬进画廊。她周围簇拥着无数崇拜者,而她只是粲然一笑说道:“请注意,这具尸体还活着。”

1943年 《迭戈在我的思想》

艺术家的自画像这种特殊的肖像艺术形式,就像是自我的呈现与艺术理想的呈现结为一体,是一种内在自我的探索,也不断地把对自我的理解、想象、期望等情绪倾注在这种自我的倾诉中,去不断探索艺术与自我的新语言。

中国画家的自画像:自我生活传达

金农《自画像》轴,,纸本,墨笔,纵131.3厘米 ,横59.1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沈周自画像》:绢本、设色,纵71厘米,横52.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进程中,艺术家的自画像不绝如缕,但是反观中国古代画家,却鲜少有自画像传世。

然而虽则中国古代自画像在画坛并不十分流行,却自画像活动其实从未间断过。

中国关于自画像最早的记载源于《后汉书》,“赵歧,通经学,多才艺,常自写真。”据此,成为“自画像可考第一人”。

1931年徐悲鸿 自画像

徐悲鸿 自画像

徐悲鸿的“自我系列”作品

不仅有着真实的现实主义感

还流露着一股对生活与艺术的执着

1940年潘玉良 《自画像》 90cm×64cm 布面油画 (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潘玉良 《拿书的自画像》 91cm×64cm 布面油画

1939年潘玉良 《执扇自画像》 91cm×64cm 布面油画

潘玉良的自画像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作品的展示着不同时期的自我生活状态

也将一份对艺术的执念、对沧桑世事的坦然与对祖国的怀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1959年张大千 自画像 镜心水墨 1959年作 款识:张大千,MadridJuly 30

1959,张大千,《赠实秋自画像》,(张振宇藏)

1932年张大千《34 岁自画像》(现藏于历史博物馆)

1960年张大千《61 岁自画像》(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

1965年张大千《67 岁自画像》(现藏于历史博物馆)

据说张大千的自画像有达100幅之多。他的自画像构思奇特,丰富多彩,记载自我精彩生活的,或登山赏松、或划舟游湖,无不充斥着生活气息与情趣。而其形象中的大胡子简笔头像,逸笔草草,毛发稀疏,却又神采活脱,将神态精彩刻画。

齐白石《白石草衣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自画像所描绘的自我世界,往往是给予自身内在力量的展露,在自画像中直抒己见,袒露自己的内在世界,这样的自画像,是充满力量的,当观者注视着它,能感觉到画者活跃的生命力。

因此,自画像充满着生命力与活力,从内容、形式到深层内涵,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自画像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1889年荷兰梵高《没胡子的自画像》布面油画40cm*31cm(私人收藏)(1998年拍卖价:7150万美元)

1969年张大千 《自画像与黑虎》设色金笺(2010年中国嘉德秋拍 成交价:4536万元人民币)

整个绘画题材看,自画像的题材是特殊的,不仅仅是是绘画“艺术本质”的追求,还有画家对自己的重新认识,画家凭借着专业的绘画知识以及对自身的认识,更能将“画中的自我”表现出来,其中,也更有利于画家将自身的情感投注进去。

徐悲鸿《自画像》(北京保利2017春拍成交价:166.75万元人民币)

也是由于这一门类的特殊,这些自画像真实记录画家的形象和特点,流露画家的情感与生活,才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

艺术家为什么要画自画像呢?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长若一生罗曼史的开始。”

在自画像中,或许他们也是在寻找理想化的自我,

以及理想化的艺术阐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