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麻辣娱投
《陈情令》的成功毋庸置疑,也是《魔道祖师》IP衍生的成功,这个夏天,它如一道闪电,劈开暮气沉沉的网剧市场。谁能想到,在粉丝非理性情绪裹挟下,它竟然能逆风翻盘。
从小说、广播剧到动画,再到电视剧,《魔道祖师》每次改编都被粉丝“搞事情”,但次次都能化险为夷,成为行业范例。
它让大IP改编不再是一个被大众恶意调侃的梗,这其中究竟有多少秘密?
1、大IP改编,很容易成也粉丝,败也粉丝
可以说《陈情令》作为小说《魔道祖师》改编,败也粉丝,成也粉丝!
《陈情令》开拍前,就被原著粉和动画粉报复性恶评,大量粉丝到豆瓣词条下恶意拉低评分,以至于开播时,豆瓣评分只有4.8分。
如今豆瓣评分已涨到7.3分。
与以往同类大IP改编相比,豆瓣评分路径走向相反:不降反升。
一周前,搜集资料时还是7.1分,但现已攀升至7.3分,目前评分人数已超过25万。
截至目前的全部网文改剧来看,也没几部剧评分逆袭,出现如此爆款,可以说是现象级作品了。
上一部,则要追溯到2年前的《白夜追凶》。
据骨朵传媒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陈情令各指标热度几乎全网第一:
《陈情令》改编自晋江文学网大神作者墨香铜臭的耽美小说《魔道祖师》,它从2015年在晋江文学连载,2016年9月正式完结。
在耽美圈收割了一大批原著粉,也正是这批原著粉把《魔道祖师》从圈内搞到圈外。
2017年,《魔道祖师》在粉丝加持下,拿下晋江文学优秀作品,以“魔道祖师”为关键词的百度指数出现数据高峰。
与当时其他网文相比,《魔道祖师》小说有几个优势:世界观宏大,展现五个家族之间的命运纠葛;小说语言轻松幽默,不是网络口水文;以大爱为内核,不以卖腐而刻意腐;情节曲折、爱恨情仇波澜壮阔;小说主要人物角色设定丰满,去脸谱化,充分描写了每个人物的复杂性。
通过口口相传,原著粉让《魔道祖师》在一众耽美小说中脱颖而出,成为影视剧改编的大热门。
《魔道祖师》是墨香铜臭最广为人知的小说,但单靠网文并不足以出圈。我们说一个成功的ip 作品,一定是要打破“圈层”,让非核心圈的圈外人也知道,才算是大ip 。
耽美作品一直属于小众,随着审查制度的收紧,一个小众作品想要破圈层,IP改编势在必行。
由于原著有大批拥趸者,《魔道祖师》才成为影视剧改编热门,出售了动画、漫画、影视、游戏、广播剧、结题书、繁体书籍等等版权形式。
其中《魔道祖师》的广播剧收益至今已破千万,动画播放破20亿热度持续不降,改编成《陈情令》网剧,目前热度依然是第一。
不得不说,小说良好的原著粉是音频化、影视化改编的基础动力。
但是,这些原著粉,也为ip 改编埋下了障碍,原著粉是把双刃剑,既能捧也能棒。
一旦改编作品稍有不合宜心意,原著粉就会撕甚至谩骂,魔道祖师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好在后续无论是广播剧,还是动画,每一次制作方都颇为用心,他们深知:若只讨好原著粉,改编作品很可能扑街,毕竟,改编是为了扩大用户市场。
《魔道祖师》从广播到动画,再到真人影视剧,改编方深谙此道,这是ip改编
的第一要素。
2、原著粉力挺破圈,声优圈+古风圈的二次发酵是一个里程碑
2018年7月7日动画版《魔道祖师》上线,上线15分钟,播放量破2亿。
这样惊人的数据,同样跟原著粉不无关系。
在相关热剧的弹幕中之中,粉丝最喜欢ky,疯狂安利。
在百度搜索《魔道祖师》打榜一词,共出现7.6万搜索,就如同粉丝给爱豆打榜一样,魔道祖师的粉丝自发打榜,也是真正用爱发电了。
因为精致的制作,《魔道祖师》破圈出国,收获外网粉丝,动画粉可谓基数大、范围广。
在《魔道祖师》之前,大IP网改动画的历史并不理想,诸如《斗破苍穹》的故意炫技,打斗杂乱,《斗破苍穹》剧情的拖泥带水,因而,此前网文改动画是为行业所诟病的。
《魔道祖师》打破了这一定律。漫画、动画版都同一家公司视美经典制作,业内号称“帧数精美”。
因为漫画与动画剧情、人设、画风上基本重复,只有某些细节不同,漫画虽然细致一些,但动画更容易俘获受众,动画传播度和知名度更高、更广。
《魔道祖师》在画风、场面、人设等等都算是国漫良心之作,在一众偏日系风格的动画中,制作方突破现状,加入古风元素,呈现水墨意境。
近几年,国漫圈一直有“国漫崛起”的说法,那么,魔道祖师的漫画可谓真正将中国漫画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事实证明,并不是只有日系漫画才能吃得开,国漫风格更容易打动大众,毕竟这是属于“东方审美”的作品,相较而言,更容易获得路人的好评。
此外,《魔道祖师》的专业配音+合理改编+古风国漫,还圈了配音圈、国漫圈以及古风圈的粉丝,开始规模化的破圈。
尤其有配音行业的边江工作室加持,渗透进大批CV粉,边江的蓝忘机、阿杰的魏无羡,得到很多原著粉丝的喜欢,还吸引一批录音圈粉丝,古风BGM以及主题曲、插曲在行业内都颇具好感。
各种平台的up主纷纷主动安利,《魔道祖师》动画二次发酵,各种素材播放量和声望都很高,二度传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魔道祖师》剧改讨论中。
由于播放体量过大、粉丝情绪性反应、兄弟情等倾向,以及相关政策继续收紧,导致动画《魔道祖师》曾被下架整改,但目前已经重新上架,播放量和热度反而更热了,热度和行业口碑都不错。
目前,骨朵最数据显示总播放量已经达到20.9亿,每日平均播放还在按照250万左右的速度上涨,全网的热度是76.69,在国漫中指数和排名尚在头部矩阵。
然而,别看粉丝疯狂为动画版《魔道祖师》疯狂打call,实际上,Diss最狠的也是粉丝。
3、如何把粉丝的恶评变成好感度?陈情令摸索出了“实力宠粉”的道路
原著粉反对声音主要集中在动画上线之前,对整体画风、剧情删减改编以及人设的质疑,部分原著粉嫌弃《魔道祖师》动画丑化原角,不是最唯美的画风。
粉丝身影在《魔道祖师》的漫改道路中,频频出现,就连官方微博出周边福利,也会被粉丝“关照”,这种见缝插针的粉丝倒逼,反倒让《魔道祖师》制作方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一不小心行差踏错,让粉丝反噬。
这也导致《陈情令》在播出前,一直都处于舆论的低谷,同时受到原著粉和动画粉的夹击,粉丝把《陈情令》的官微称呼为“狗令”。
原著粉对于小说想象过于执着,本身对角色认识带有光环,一旦到真人版会产生呆板印象:真人不会演好自己心水的角色。作为影视剧,很难满足原著粉无限的想象需求。
在《陈情令》选角时,原著粉和动画粉干涉颇多,等角色一定,粉丝内心几乎都是“拒绝食用”:一来角色的流量度不高,二来也不是演技咖,让原著粉不信任。
最初演员选定卜一出,粉丝几乎要爆炸了:一张熟悉面孔都没有。
这就导致《魔道祖师》剧改《陈情令》前期困难重重,粉丝抵抗情绪达到极致,制作方不得不打起12分精神。
这清一色“生面孔”选角作风,业内都感叹《陈情令》大胆,其他剧还是老人带新人,这里全是新人。
就算不了解行情,也觉得风险很大,毕竟,原著粉和动画粉85%以上为腐女,冲着“腐向撒糖”剧情而来,当主创放出会加重女角“温情”的戏份,定下她为三番时,激起了原著粉的叛逆和反抗:扬言要给编剧寄刀片,甚至隔空喊话不如将片名改成《温情令》。
《陈情令》开播时,温情戏份奇怪,更加重原著粉的刻板印象,孟子义被骂上热搜。
但是,作为制作方也是有苦难言,剧情必须避开审查,否则“社会主义兄弟情”只会导致被和谐。尽管如此,《陈情令》依旧多次延期上档。
上档日也顾虑粉丝诉求,没做大量宣传,只有官微悄悄公布了消息。
《陈情令》与粉丝的关系,此时可算尴尬和艰难:无论怎么做,都难以满足原著粉,那么,如何在这种恶评如潮夏,实现逆袭?
主创深谙此道:前期争议大,后期真香反弹越华丽。
毕竟动画粉和原著粉已经是低预期,高现实,让原著粉丝倒戈,从手撕到真香安利,也是分分钟的事儿,于是改编方主要着重以下几点:
充分尊重原著粉和动画粉的诉求,不敷衍
《陈情令》真正开播之后,原著粉和动画粉才发现:《陈情令》尤其尊重原著粉,不把原著粉的要求当透明。
这跟去年大火的《镇魂》不一样,镇魂改“玄幻”倾向,基本让原著粉丝充满绝望,如果不是两位主演契合,《镇魂》剧情连普通网剧及格线都不如,《陈情令》背景依然与原著保持一致,讲述五大家族热血少年主持正义的故事。
两男主的“兄弟友谊情”依然是剧情主线,并没过多删减削弱。
剧集真上线之后,原著粉认为改编合理,温情戏份并没有想象的多,认真细数孟子义前10集的戏份,其实只有16分钟,实在不算多。
这点对粉丝来说是好事,颇有好感,被大众戏称“耽改剧的女主你懂的。”
其他配角跟原著相似度也相当契合,比如被病垢的江澄经典名场面依然保留,人设和性格并没有本质的变化,江澄依然对魏无羡是关心的,只是“吃醋”而已。“江澄”杀魏无羡那场也是“误会”,并没有“真杀”。
金子轩也依然是傲娇少爷,虽然年少不懂事,但最终跟师姐有情人终成眷属:傲娇一时爽,追妻火葬场。剧情越往后,越符合粉丝对金子轩人设设想。
所以,原著粉随着剧情的展开,怨言越发减少了,真香现场增多。
原著名场面密集,不避重就轻而是浓墨重彩,争取好感
原著粉最看重的是小说中名场面能否具象化,这里包括台词、CP以及重要剧情。
比如《陈情令》中的“天子笑罚跪”、“蓝家兔子”“抹额牵线”、“大闹藏书阁”“捉水行渊”、“火烧莲花坞”“蓝忘机一杯倒”等等原著的场面都一一得以尊重。
特别是原著粉特别在意的蓝湛跟兄长说收藏魏无羡那段,让粉丝的情绪达到高潮:
以及最近CP大撒糖的“不背”梗,赢得粉丝青睐:
选角符合小说人设:肖战、王一博以及众多配角,演技生涩但胜在匹配。
主演肖战和王一博都不算一线流量咖,也不是演技咖,演技都相对生涩,肖战有《哦,原来是皇帝陛下》的颜粉加持,但很小众,况且肖战28岁演16岁少年,让大众觉得不靠谱,并且肖战的魏无羡还经历过换角色风波。
但是,好在两人气质比较少年。
肖战自己在腾讯采访中也说“嘴炮是他的致命武器”,能一直不停的活跃气氛,这一点跟原著魏无羡很相似,就是话唠一枚。
王一博最初被评为“面瘫”,过于高冷,跟原著不符。
的确,王一博接了个棘手的角色,这意味着演得好会成为这二个“沈巍”,演不好就真“面瘫”,他在接受骨朵采访时说:“我第一次看到剧本时,我满页纸找自己的词,这场戏里有我,但是看不到我的台词。”
这对演员是考验,除了要自身去琢磨,本身气质也要符合,幸好王一博属于老天赏饭吃的一挂,总制片杨夏采访时说过:“第一次见到王一博本人,就觉得他有那种冷清的气质,这一点和蓝忘机非常像。”
这种先天优势,是《陈情令》的选角导演拿捏得好。
再者,演员很珍惜这次机会,都尽力去表演剧情。
虽然剧播出时,蓝湛的造型被吐槽,但是人设丰满,演员用心去演绎,才换来最后粉丝的认可。
BGM走心,沿用动画的CV,扎进粉丝“心窝”
一向有“左手东方、右手西方”林海为《陈情令》主题曲配乐。不仅片头片尾曲走心,连剧中BGM都极强烈的渲染了故事氛围,不得不说主创对粉丝的心态拿捏得相当好。
CV演员继续沿用动画配音的边江工作室,边江配音蓝湛,无缝连接粉丝不出戏。
把阿杰换了路知行,特德魏无羡活泼幽默,风格更贴近角色本身
从“狗令”到“陈总”,营销互动及时迅速,俘获粉丝心
粉丝裹挟下《陈情令》主创其实特别累,开播时只能悄然上线。
而到了开播之后,随着剧情的展开,出品方腾讯视频能及时调整,满足粉丝诉求。近开播三天就被粉丝要求“加更”,出品方及时跟进,从最初的更新4集改为更新6集。
腾讯立即联合自家音乐跟其他音乐平台,国风大碟立马安排上:
利用自身优势不断造势,去年101大火的演员微博下,海拉人刷剧,以及火爆的营销款式,直接套路化复制。
线上互动社区完成剧集粉丝之后,立即上线线下联动。
《陈情令》上线仅十几天,出品方就在7月12日安排了粉丝见面会。
对于这种宠粉的做法,业内可能堪称第一,腾讯被粉丝亲切的称呼为“鹅爹”。去年《镇魂》大火时,优酷当时的反映也不错,但跟腾讯“宠粉”的程度比还稍显逊色。
所以,许多粉丝会在#陈情令沙雕应援#的话题下写下感谢。
最后,精美的服化道制作也非常圈粉。
动画版本前后期以及美术设计更讲究,但真人版《陈情令》虽说不是满分制作,至少是及格线以上,还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其国风审美可以说是破圈审美。
结尾
综合过去几年的情况,网改大IP最大的阻碍,是原著粉丝,而《陈情令》的成功,也同样来自原著粉丝。
这是网改大IP无法跨越的话题。
过去的经验,试图跨过粉丝的尝试,基本上验证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倒不少,尤其是耽改大IP,去年《镇魂》的成功,同样验证了粉丝的摧毁能力,以及粉丝的“搞事”能力,因为人设符合原著而入坑,又因为剧情和玄幻改而弃坑,粉丝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小说《魔道祖师》到动画、广播剧,以及如今剧改《陈情令》,几乎每一部都没有走错,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核心粉丝诉求的“宠”,这种宠从剧情、人设、布景、BGM每一个元素,主创人员都没有忽略。
不把粉丝的诉求当摆设,这可以说是网改剧没办法拒绝的本命:因粉丝起起落落,但也正是关心IP发展,粉丝才力踩和力捧,可真正好剧情、好角色、尊重原著、追求艺术高度的改变,粉丝转发都来不及,何苦去为难呢?
很多情况下,“粉丝难搞”这件事多是主创敷衍的借口,何不掌握粉丝诉求,维护好核心粉丝,再破圈行动才是良性循环。
毕竟,一部大IP,原著能活得如此之多用户的青睐,一定有过人之处,只有把握原著精髓,才有可能成功破圈。
可惜很多大ip 改编时,从编剧到导演,从资方到制作团队,都觉得“原著粉就是傻”,把大ip改得面目全非,因此业内笑称,很多制作团队花大价钱,买大ip ,结果只有角色名字和原著一样,剧情改得亲妈都不认识,然后扑街了就怪大ip失灵。
既然看不上原著的精髓,又何必花钱买ip 呢?一部真正成功的大ip ,抓住其爆款核心,才是打造爆款剧的根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