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荣梦岩
伊坂幸太郎曾说:“烟火带来的那种原始的畅快感,洗涤了在场所有人的疲惫与各种无意义的执着,让每个人都回到了最天真无邪的孩提时代。”每到夏天,日本最迷人的风景就是烟火。如同四五月的樱花,七八月的烟火也是无比盛大,从南九州的长崎到北海道的札幌,每个城市的夜空里, 都有烟火绚烂绽放。
1733年,日本第一场公开烟花秀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的两国地区举行,史称“两国焰火”。在日本,烟火大会通常被称作“花火大会”。十六世纪,烟花技术和火药武器一起传入日本,当时的烟火被认为有驱魔的能力,直到十八世纪江户时代中期开始,烟火表演才变得流行,人们认为花火大会可以祭奠那些在疾病和饥荒中死去的亡灵。“迎送火,忘川灯”,花火大会逐渐成为一项传统文化活动,如今也是情侣间最好的约会方式。日本著名女歌手大冢爱的歌曲《金鱼花火》就是以烟火大会为背景创作的,而在日剧中,夏日的剧情中也常常会出现花火大会的场景。现在花火大会日益成为日本除樱花外的另一个符号,也逐渐成为旅游项目的卖点之一,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前往观看。






最早的烟花
众所周知,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全世界对火药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从古到今,研究者常常将镜头的焦点集中在火药发明的年代、流布,以及由火药而引起的燃烧性火器制作方面,对“烟火”似乎少有研究。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曾感慨:“至今没有人写出关于中国烟火的准确历史。”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夷坚志》补卷第二十《神霄宫醮》中写道:“烟云五色者,以焰硝硫磺所为,如戏场弄狮象口中所吐气。”可见,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直到明清时期,烟火才达到全面成熟的盛期。传教士利玛窦曾表示:中国人非常喜欢这类表演,并把它当作他们一种庆祝活动的主要节目。他们制作焰火的技术实在出色,几乎没有一样东西他们不能用焰火巧妙地加以模仿。他们尤其擅长再现战争场面以及制作转动的火球、火树、水果等等,在焰火上面他们似乎花多少金钱也在所不惜。我在南京时曾目睹为了庆祝元月而举行的焰火大会,这是他们的盛大节日,在这一场合我估计他们消耗的火药,足够维持一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达数年之久。
烟火在欧洲
根据史密森学会,在13世纪左右,火药以及它的制作配方被外交官、探险家和传教士带到了欧洲和阿拉伯等地区。在这里,西方人将火药开发成为了更强力的武器——火炮和火枪,但也保留了烟花“娱乐表演”的这一用途,比如他们会在庆祝活动中燃放烟火。在英国,统治者会使用烟花表演来招待他们的追随者。人们认为第一场皇家烟火表演出现在1486年亨利七世的婚宴上。在法国,烟火是凡尔赛宫狂欢不可缺少的表演。在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为了庆祝儿子的出生,举办了一场5个小时的烟花秀。1749年5月15日,英格兰的里士满公爵在泰晤士河畔的白厅举行烟火表演,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创作了一首伴奏乐,名为“皇家烟花音乐”。不幸的是,其中一个烟花落在了其余烟花的亭子上,几千个烟花一下子点燃,造成三名观众死亡。
根据History.com所述,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烟花制作学校在欧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学校会教给热切的学生们如何制作精密的爆炸。在意大利,烟花尤其受欢迎,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人混合了微量的金属和其他成分来增强烟花的光亮度并制作出有创意的烟花形状。
1608年,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上尉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举办了美国第一场烟花秀。1777年7月4日,在通过《独立宣言》后的第一个周年庆中,烟花表演开始成为美国独立日的传统。在此之前的一年,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在信中写道:“这一天会将会成为美国历史中最值得铭记的时刻。我倾向于相信这将会作为一项伟大的周年庆典被我们的后人所庆祝。那应该是有着盛况和游行队伍的庆典活动......篝火和烟火......遍布整块美国大陆,从今天起直至永远。”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烟花。按照史密森学会所说,1731年,美国罗德岛禁止以“恶作剧”为目的燃放烟花。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其他的州和一些城市制定了管理条例来控制燃放烟花的方式和地点。在今天,许多城镇和州都有着自己的法律来管控烟花的燃放。



烟火的艺术


蔡国强是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受瞩目和最具开拓性的艺术家之一,艺术表现涉及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尤擅以火药创作作品,对西方艺术世界产生巨大冲击力,西方媒体称之为“蔡国强旋风”。他烟火作品的主要的火药草图及大型装置作品也为众多顶级美术馆永久收藏。


烟火转瞬即逝,但人们依然会沉醉于它的美和震撼,有些时候甚至忘记烟火的危险,忘记它作为火药具有武器的属性。蔡国强曾说:“我喜欢的不是焰火,而是爆炸。”恰恰是这种“爆炸”潜在的危险,蔡国强的烟火艺术常常夭折。1994年,蔡国强想在英国巴斯升起一个直通天际的梯子,折腾了20多年,最终在自己的家乡泉州实现。
当具有武器属性的火药变成烟火时,世界上便多了很多美好的夜晚,如同迪士尼城堡上空绽放的烟火一样,为人们营造一个短暂又美好的梦境。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东方IC
*参考资料:
《到古代中国去旅行》——伊永文
《西方烟火史》——R.E.A巴特勒
《花火大会》——落英
※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乙未光画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