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康业元“死磕”广药,一场利益纷争的闹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康业元“死磕”广药,一场利益纷争的闹剧

康业元与广药集团、白云山科技的纠葛背后是一个利益巨大的药品。这个药品是金戈,一款被认为是首个“国产伟哥”的抗ED仿制药。

文|资本邦 

上周五(2019年8月9日),北京康业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再发声明,矛头仍直指广药集团、白云山科技及两家公司的董事长。

至此,这场自7月份开始的纠纷继续发酵。

如今,市场对这场“互撕”戏码也逐渐“拨开迷雾”。说白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尽”——康业元与广药集团、白云山科技的纠葛背后是一个利益巨大的药品。

这个药品是金戈,一款被认为是首个“国产伟哥”的抗ED仿制药。

一粒金戈背后的“罗生门”

2019年7月18日,康业元发布举报信,矛头直指广药集团董事长。

康业元是谁?天眼查显示,康业元是广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的控股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占49% 股权,白云山持股比例为 51%。

也就是说康业元广药集团下属的三级子公司的小股东。

三级子公司的小股东,干嘛要“死磕”广药集团呢?

根源在一粒“国产伟哥”——白云山金戈。

图片来源:康业元微信。公司要求金戈利益分成

金戈,这粒曾经被羞涩的国人“隐晦”关注的抗ED仿制药,突然被“放大曝光”,走入聚光灯下。

背后则是金戈所谓极高的利益。根据广药白云山2014 年至 2018 年的财报统计,这里粉色小药片累计销售额已经达到约20亿元。作为广药的核心产品之一,金戈在 2018 年贡献了 6.62 亿元的销售业绩。

利润大能赚钱本是好事,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广药旗下三级企业的白云山科技公司的小股东康业元开始出来“讨债”了:20年前咱们约定金戈是科技公司的,金戈卖得好却不给我分红?你们欺负小股东,这些都是你们集团的董事长默许的,所以你们违法违纪!

总结下来,康业元主所谓的多封举报信其实是说了四个事:

第一,咱们一起做生意,但是店里完整的账本我一直没有看到。

第二,我可是科技公司占股49%的老板,金戈赚了钱不给我分红是何道理。

第三,你买原材料回来,只要1800元,但是你却1万卖给生产企业,这是虚增成本,偷税漏税。

第四, 我虽然是科技公司的小股东,但也要经过我的同意才能转让一款叫“百定”的产品,为何我反对你们还转?

公开信发出第二天,广药集团和上市公司白云山对外分别发布《严正声明》和公告,表示公开信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并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这就让市场晕头了:这到底怎么回事?

按照北京康业元的说法:2001年12月,白云山制药总厂、三联药业、宏辉药物研究所、白云山科技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三联药业及宏辉药物研究所退出新药申报,变更申报单位为白云山制药总厂、白云山科技公司,确定白云山制药总厂为生产单位,白云山科技公司拥有申报新药的全部产权和收益。康业元正是依据这份《协议书》,认为拥有金戈49%的收益。

但是广药集团给出了另外的说法:7月26日晚,广药白云山发布4000字长公告,针对康业元的说法,一一作出了回应:

第一, 本来签《协议书》的时候是想着我们一起来做金戈,但是因为辉瑞伟哥有专利保护期,一直拖了十几年都做不了,到了最后生产批件是我弄的,生产是我生产的,销售也是我销售的,凭什么还要分你49%?

之后,我按照大家出力多少做了个分配方案找你谈,也留起了应该分给你的钱,但是你今天同意,明天又不同意,今天委托一帮人来和我谈,谈得差不多了,明天又换了另外一帮人来谈,又全部推翻,如果谈恋爱谈5年都没成功,早就放弃了。但是我一直对你不离不弃。今年7月11日也就是你们举报信发出的前一周,还专门派人到北京跟你继续谈,怪我咯?

第二, 详细披露了金戈及其原料的成本,表示那1800元的原材料只是金戈十几种原材料的其中一种。

做假账?不存在!

第三, 国家出台了“两票制”政策,你懂吗?

白云山科技公司全公司加后勤也只有三四十号人,能搞得了全国的医院销售?这不是没办法才转让“百定”产品的总经销权,而且公司董事会过半董事也同意了,哪里违法违规了?

第四,康业元的人一直在科技公司上班,当着公司副总,你告诉我你不清楚公司的账目及经营情况?

第五,康业元说的跟事实完全是两码事,广药已经向警察叔叔报案了。

双方各执一词,俨然已经成为“罗生门”。

作为此次罗生门的主角,市场对广药集团比较熟悉,康业元呢?又是谁?为什么康业元非抓着广药不放?

还是先来了解康业元吧。

根据广药白云山2019年7月26日发布的公告《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媒体报道有关情况的说明》,当年最开始与广药合作的是一名叫刘玉辉的自然人。2009年8月11日,刘玉辉将其持有白云山科技公司49%的股权转让给康业元。

根据天眼查到的信息,刘玉辉其实与康业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知情人透露:刘玉辉在康业元担任监事,而康业元法人代表张建蓉,恰恰就是刘玉辉的妻子。

据了解,刘玉辉可以说曾是制药江湖的“枭雄”,他被称为国内真正的“药神”——药品批文之神。从广东到吉林,都有这位大神的传说。

相关人士透露,刘玉辉曾在中国药学会工作20多年,他的一个长期身份,是中国药学会咨询服务部主任,主要组织制药企业会议和培训。刘玉辉有个铁哥们叫曹文庄,原本是刘在药学会的同事。曹文庄于2002年起任药品注册司司长。借助与曹文庄的关系,刘玉辉曾经在药品江湖呼风唤雨,从南到北,不少药企都通过刘来拿号;刘玉辉自己拿到了许多药品临床批件;以临床批件为资产,与药企成立合资企业。

白云山医药科技正是此背景下,由广药白云山和北京康业元在2000年联合设立。据了解,刘玉辉不仅是白云山医药科技的总经理,还是广东省药学会副会长。时任广药集团总经理、白云山董事长、广东药学会会长的李益民与刘玉辉关系甚好。合资组建白云山科技公司就是两人推动的。

而这次金戈利益纠纷事件当中,写有“白云山科技公司拥有申报新药的全部产权和收益”的《协议书》正是李益民担任广药集团总经理、白云山董事长的时候签订的。

2005年,李益民因为受贿罪被判刑。2006年11月9日,西检院反贪局对刘玉辉立案侦查。2012 年《法制晚报》对国家药监系统 "125 专案 " 做出报道。这一案件调查持续多年,一度震惊全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的原司长曹文庄,一审被判决死缓。最初调查他时,正是刘玉辉成为突破口。

报道指出,刘玉辉曾收受 20 余家医药企业 700 余万元人民币及 20 万美元,帮助药企在药品注册、审批、换发文号、地标升国标等环节在国家药监局进行违法运作。刘玉辉还交代了收受医药企业资金,向曹文庄等药监局干部行贿的犯罪事实。

2009年8月11日,刘玉辉将其持有白云山科技公司49%的股权转让给他妻子张建蓉作为法人代表的康业元。这个时间点刚好是刘玉辉刑满释放后不久。

至此,“迷雾逐渐散去”,事情也比较清楚了——刘玉辉和康业元一直是利益共同体,只是从幕前退居幕后。

据知情人透露,从2018年9月起,康业元委托一名姓崔的人与广药谈判,直到康业元公开举报的前一周,广药还在和这名崔姓代表洽谈,但是仍然不能达成共识。

一周后,康业元在公众号发布举报信,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被康业元始终作为“靶子”瞄准的事件关键人物李楚源,则是2013年升任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时间轴上看,跟刘玉辉、康业元等并无交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广药集团2012年销售收入是428亿元,到了2017年就突破了1000亿元,五年时间翻了一番。去年,广药集团销售收入为1160亿元,根据规划,广药集团2020年要冲刺世界500强。显然,李楚源上任以来,广药集团的业绩一直是向上走的。

面对康业元公开信里指责:“广药财务造假、偷税漏税”!这一点,显然让市场“懵”了:常听民营企业老板偷税漏税、财务造假的,国企偷税漏税又是闹那般?作为一家国企领导人,多交税不也是他的“政绩”吗?

其实作为国企领导人,根本没必要也没动力去冒这么大风险去财务造假、偷税漏税。面对金戈收益纠纷,广药也完全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金戈收益按照康业元满意的结果分了。

但李楚源却坚持维护国有资本的合理权益,即便面临的是康业元的所谓“举报与指责”。

金戈“雄起”:抗ED药都这么“暴利”?

白云山金戈的收益纠纷,牵扯出背后巨大的抗ED市场。

目前中国市场上抗ED用药(不含补肾类用药及保健品)主要为枸缘酸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片两种。中康CMH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枸缘酸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片总销售额为34.03亿元(仅为线下医院及药店销售总额,不含网上药店销售额)。当然,这还仅仅是市面上主流的抗ED用药而已,中国市场除枸缘酸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之外,加上甲磺酸酚妥拉明、盐酸阿扑吗啡、盐酸达泊西汀、盐酸伐地那非等抗ED用药,加起来整个中国抗ED用药市场盘子约为35.27亿元。

蛋糕很大,但并非谁进去了都能赚钱。

2014年,在辉瑞的“伟哥”专利到期后,广药成为同期申请的20多家企业中第一个拿到生产批文的。当年就以低于“伟哥”近一半的价格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排名第二“国产伟哥”江苏亚邦的万菲乐年销售仅为1200多万元。

为何同样的产品,销售额相差如此之大?这里需要了解一下销售金戈的白云山制药总厂。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白云山制药总厂是目前全国销售规模最大的口服抗生素生产企业,曾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由中国人自行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首先应用于临床的半合成头孢菌素——头孢硫脒,打造了国内抗生素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抗之霸”,是广药集团化学药板块的领头羊,仅仅销售团队就有数百人之多。而白云山科技公司最鼎盛的时期,整个企业只有40多人。金戈这样的产品如果是科技公司销售,做大做强的几率实在如买彩票一样。

或许,康业元也看到了两个企业销售能力存在的巨大差异。广药白云山公告透露,在2015年白云山科技公司召开的第一次股东会暨第五次董事会会议上,康业元提出“为了不影响金戈的市场推广,暂由白云山制药总厂进行销售。关于金戈权益问题,白云山科技公司与白云山制药总厂之间需要商讨并最终确定的。”

公开信息显示,白云山金戈上市以来已在超500家批发商、超1200家连锁药店、超40000家单体药店完成铺货。随着新一轮药品招标陆续开展,医院终端铺货也将不断扩大。同时,白云山金戈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在多个国家启动了药品注册工作。这显然是只有几十号人的白云山科技公司所不能完成的。

据CFDA南方所米内网的监测数据显示,金戈在2016年,市场终端销量达2498万片,市场占有率高达49%,跃居行业第一。2017年“白云山”年报显示,金戈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40%。2018年财报中,白云山金戈共卖了4774万片,同比增20.45%。

迷雾散去后的真相

至此,这场由金戈引发的闹剧也算比较清楚了——康业元当年提供了临床批件,但随后的新药证书都是白云山科技公司和白云山总厂共同持有的,此后又由白云山总厂开展生产批件申报工作,生产批件属于白云山总厂,最艰难、投入最大的销售也由白云山总厂进行,“金戈”商标更属于广药白云山。 当然,投资自有回报。作为持股49%的小股东,康业元当然有资格分享合理收益。

但20年,情况已经了重大变化。此前达成的合作还能合理吗?显然,康业元和广药白云山都觉得应该再谈谈。但涉及到钱的事情,总是很难谈得拢,谈了20多次没达成一致,康业元就开演一连串“公开举报”的戏码。但实际舆论效果是否如康业元所期待那样的?或许还得看了。毕竟,如今也是法治社会了。

一般而言,两方做生意,谈得拢就合作,谈不拢就谋求法律途径,申请仲裁也好,直接起诉也好,只要诉求合理,相信法律能解决。但如今康业元的做法,就让市场犹豫了:“嗓门大”,会“哭诉”,就一定有理吗?

对于法律来讲,“嗓门大”不一定就合理。无论如何,让生意归生意,不平求法律。康业元与广药在金戈上的利益纠葛,或许最终仍需法律来给出解决方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康业元“死磕”广药,一场利益纷争的闹剧

康业元与广药集团、白云山科技的纠葛背后是一个利益巨大的药品。这个药品是金戈,一款被认为是首个“国产伟哥”的抗ED仿制药。

文|资本邦 

上周五(2019年8月9日),北京康业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再发声明,矛头仍直指广药集团、白云山科技及两家公司的董事长。

至此,这场自7月份开始的纠纷继续发酵。

如今,市场对这场“互撕”戏码也逐渐“拨开迷雾”。说白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尽”——康业元与广药集团、白云山科技的纠葛背后是一个利益巨大的药品。

这个药品是金戈,一款被认为是首个“国产伟哥”的抗ED仿制药。

一粒金戈背后的“罗生门”

2019年7月18日,康业元发布举报信,矛头直指广药集团董事长。

康业元是谁?天眼查显示,康业元是广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的控股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占49% 股权,白云山持股比例为 51%。

也就是说康业元广药集团下属的三级子公司的小股东。

三级子公司的小股东,干嘛要“死磕”广药集团呢?

根源在一粒“国产伟哥”——白云山金戈。

图片来源:康业元微信。公司要求金戈利益分成

金戈,这粒曾经被羞涩的国人“隐晦”关注的抗ED仿制药,突然被“放大曝光”,走入聚光灯下。

背后则是金戈所谓极高的利益。根据广药白云山2014 年至 2018 年的财报统计,这里粉色小药片累计销售额已经达到约20亿元。作为广药的核心产品之一,金戈在 2018 年贡献了 6.62 亿元的销售业绩。

利润大能赚钱本是好事,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广药旗下三级企业的白云山科技公司的小股东康业元开始出来“讨债”了:20年前咱们约定金戈是科技公司的,金戈卖得好却不给我分红?你们欺负小股东,这些都是你们集团的董事长默许的,所以你们违法违纪!

总结下来,康业元主所谓的多封举报信其实是说了四个事:

第一,咱们一起做生意,但是店里完整的账本我一直没有看到。

第二,我可是科技公司占股49%的老板,金戈赚了钱不给我分红是何道理。

第三,你买原材料回来,只要1800元,但是你却1万卖给生产企业,这是虚增成本,偷税漏税。

第四, 我虽然是科技公司的小股东,但也要经过我的同意才能转让一款叫“百定”的产品,为何我反对你们还转?

公开信发出第二天,广药集团和上市公司白云山对外分别发布《严正声明》和公告,表示公开信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并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这就让市场晕头了:这到底怎么回事?

按照北京康业元的说法:2001年12月,白云山制药总厂、三联药业、宏辉药物研究所、白云山科技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三联药业及宏辉药物研究所退出新药申报,变更申报单位为白云山制药总厂、白云山科技公司,确定白云山制药总厂为生产单位,白云山科技公司拥有申报新药的全部产权和收益。康业元正是依据这份《协议书》,认为拥有金戈49%的收益。

但是广药集团给出了另外的说法:7月26日晚,广药白云山发布4000字长公告,针对康业元的说法,一一作出了回应:

第一, 本来签《协议书》的时候是想着我们一起来做金戈,但是因为辉瑞伟哥有专利保护期,一直拖了十几年都做不了,到了最后生产批件是我弄的,生产是我生产的,销售也是我销售的,凭什么还要分你49%?

之后,我按照大家出力多少做了个分配方案找你谈,也留起了应该分给你的钱,但是你今天同意,明天又不同意,今天委托一帮人来和我谈,谈得差不多了,明天又换了另外一帮人来谈,又全部推翻,如果谈恋爱谈5年都没成功,早就放弃了。但是我一直对你不离不弃。今年7月11日也就是你们举报信发出的前一周,还专门派人到北京跟你继续谈,怪我咯?

第二, 详细披露了金戈及其原料的成本,表示那1800元的原材料只是金戈十几种原材料的其中一种。

做假账?不存在!

第三, 国家出台了“两票制”政策,你懂吗?

白云山科技公司全公司加后勤也只有三四十号人,能搞得了全国的医院销售?这不是没办法才转让“百定”产品的总经销权,而且公司董事会过半董事也同意了,哪里违法违规了?

第四,康业元的人一直在科技公司上班,当着公司副总,你告诉我你不清楚公司的账目及经营情况?

第五,康业元说的跟事实完全是两码事,广药已经向警察叔叔报案了。

双方各执一词,俨然已经成为“罗生门”。

作为此次罗生门的主角,市场对广药集团比较熟悉,康业元呢?又是谁?为什么康业元非抓着广药不放?

还是先来了解康业元吧。

根据广药白云山2019年7月26日发布的公告《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媒体报道有关情况的说明》,当年最开始与广药合作的是一名叫刘玉辉的自然人。2009年8月11日,刘玉辉将其持有白云山科技公司49%的股权转让给康业元。

根据天眼查到的信息,刘玉辉其实与康业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知情人透露:刘玉辉在康业元担任监事,而康业元法人代表张建蓉,恰恰就是刘玉辉的妻子。

据了解,刘玉辉可以说曾是制药江湖的“枭雄”,他被称为国内真正的“药神”——药品批文之神。从广东到吉林,都有这位大神的传说。

相关人士透露,刘玉辉曾在中国药学会工作20多年,他的一个长期身份,是中国药学会咨询服务部主任,主要组织制药企业会议和培训。刘玉辉有个铁哥们叫曹文庄,原本是刘在药学会的同事。曹文庄于2002年起任药品注册司司长。借助与曹文庄的关系,刘玉辉曾经在药品江湖呼风唤雨,从南到北,不少药企都通过刘来拿号;刘玉辉自己拿到了许多药品临床批件;以临床批件为资产,与药企成立合资企业。

白云山医药科技正是此背景下,由广药白云山和北京康业元在2000年联合设立。据了解,刘玉辉不仅是白云山医药科技的总经理,还是广东省药学会副会长。时任广药集团总经理、白云山董事长、广东药学会会长的李益民与刘玉辉关系甚好。合资组建白云山科技公司就是两人推动的。

而这次金戈利益纠纷事件当中,写有“白云山科技公司拥有申报新药的全部产权和收益”的《协议书》正是李益民担任广药集团总经理、白云山董事长的时候签订的。

2005年,李益民因为受贿罪被判刑。2006年11月9日,西检院反贪局对刘玉辉立案侦查。2012 年《法制晚报》对国家药监系统 "125 专案 " 做出报道。这一案件调查持续多年,一度震惊全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的原司长曹文庄,一审被判决死缓。最初调查他时,正是刘玉辉成为突破口。

报道指出,刘玉辉曾收受 20 余家医药企业 700 余万元人民币及 20 万美元,帮助药企在药品注册、审批、换发文号、地标升国标等环节在国家药监局进行违法运作。刘玉辉还交代了收受医药企业资金,向曹文庄等药监局干部行贿的犯罪事实。

2009年8月11日,刘玉辉将其持有白云山科技公司49%的股权转让给他妻子张建蓉作为法人代表的康业元。这个时间点刚好是刘玉辉刑满释放后不久。

至此,“迷雾逐渐散去”,事情也比较清楚了——刘玉辉和康业元一直是利益共同体,只是从幕前退居幕后。

据知情人透露,从2018年9月起,康业元委托一名姓崔的人与广药谈判,直到康业元公开举报的前一周,广药还在和这名崔姓代表洽谈,但是仍然不能达成共识。

一周后,康业元在公众号发布举报信,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被康业元始终作为“靶子”瞄准的事件关键人物李楚源,则是2013年升任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时间轴上看,跟刘玉辉、康业元等并无交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广药集团2012年销售收入是428亿元,到了2017年就突破了1000亿元,五年时间翻了一番。去年,广药集团销售收入为1160亿元,根据规划,广药集团2020年要冲刺世界500强。显然,李楚源上任以来,广药集团的业绩一直是向上走的。

面对康业元公开信里指责:“广药财务造假、偷税漏税”!这一点,显然让市场“懵”了:常听民营企业老板偷税漏税、财务造假的,国企偷税漏税又是闹那般?作为一家国企领导人,多交税不也是他的“政绩”吗?

其实作为国企领导人,根本没必要也没动力去冒这么大风险去财务造假、偷税漏税。面对金戈收益纠纷,广药也完全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金戈收益按照康业元满意的结果分了。

但李楚源却坚持维护国有资本的合理权益,即便面临的是康业元的所谓“举报与指责”。

金戈“雄起”:抗ED药都这么“暴利”?

白云山金戈的收益纠纷,牵扯出背后巨大的抗ED市场。

目前中国市场上抗ED用药(不含补肾类用药及保健品)主要为枸缘酸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片两种。中康CMH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枸缘酸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片总销售额为34.03亿元(仅为线下医院及药店销售总额,不含网上药店销售额)。当然,这还仅仅是市面上主流的抗ED用药而已,中国市场除枸缘酸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之外,加上甲磺酸酚妥拉明、盐酸阿扑吗啡、盐酸达泊西汀、盐酸伐地那非等抗ED用药,加起来整个中国抗ED用药市场盘子约为35.27亿元。

蛋糕很大,但并非谁进去了都能赚钱。

2014年,在辉瑞的“伟哥”专利到期后,广药成为同期申请的20多家企业中第一个拿到生产批文的。当年就以低于“伟哥”近一半的价格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排名第二“国产伟哥”江苏亚邦的万菲乐年销售仅为1200多万元。

为何同样的产品,销售额相差如此之大?这里需要了解一下销售金戈的白云山制药总厂。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白云山制药总厂是目前全国销售规模最大的口服抗生素生产企业,曾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由中国人自行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首先应用于临床的半合成头孢菌素——头孢硫脒,打造了国内抗生素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抗之霸”,是广药集团化学药板块的领头羊,仅仅销售团队就有数百人之多。而白云山科技公司最鼎盛的时期,整个企业只有40多人。金戈这样的产品如果是科技公司销售,做大做强的几率实在如买彩票一样。

或许,康业元也看到了两个企业销售能力存在的巨大差异。广药白云山公告透露,在2015年白云山科技公司召开的第一次股东会暨第五次董事会会议上,康业元提出“为了不影响金戈的市场推广,暂由白云山制药总厂进行销售。关于金戈权益问题,白云山科技公司与白云山制药总厂之间需要商讨并最终确定的。”

公开信息显示,白云山金戈上市以来已在超500家批发商、超1200家连锁药店、超40000家单体药店完成铺货。随着新一轮药品招标陆续开展,医院终端铺货也将不断扩大。同时,白云山金戈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在多个国家启动了药品注册工作。这显然是只有几十号人的白云山科技公司所不能完成的。

据CFDA南方所米内网的监测数据显示,金戈在2016年,市场终端销量达2498万片,市场占有率高达49%,跃居行业第一。2017年“白云山”年报显示,金戈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40%。2018年财报中,白云山金戈共卖了4774万片,同比增20.45%。

迷雾散去后的真相

至此,这场由金戈引发的闹剧也算比较清楚了——康业元当年提供了临床批件,但随后的新药证书都是白云山科技公司和白云山总厂共同持有的,此后又由白云山总厂开展生产批件申报工作,生产批件属于白云山总厂,最艰难、投入最大的销售也由白云山总厂进行,“金戈”商标更属于广药白云山。 当然,投资自有回报。作为持股49%的小股东,康业元当然有资格分享合理收益。

但20年,情况已经了重大变化。此前达成的合作还能合理吗?显然,康业元和广药白云山都觉得应该再谈谈。但涉及到钱的事情,总是很难谈得拢,谈了20多次没达成一致,康业元就开演一连串“公开举报”的戏码。但实际舆论效果是否如康业元所期待那样的?或许还得看了。毕竟,如今也是法治社会了。

一般而言,两方做生意,谈得拢就合作,谈不拢就谋求法律途径,申请仲裁也好,直接起诉也好,只要诉求合理,相信法律能解决。但如今康业元的做法,就让市场犹豫了:“嗓门大”,会“哭诉”,就一定有理吗?

对于法律来讲,“嗓门大”不一定就合理。无论如何,让生意归生意,不平求法律。康业元与广药在金戈上的利益纠葛,或许最终仍需法律来给出解决方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