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外媒关注释永信被举报:方丈是精神领袖不应身兼两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外媒关注释永信被举报:方丈是精神领袖不应身兼两职

一篇题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的网帖表示,释永信私生活混乱、侵占少林寺财产、玷污少林寺名誉,这不仅引起了中国国内媒体的关注,外媒对中国最著名的寺庙的方丈同样也很关注,认为中华符号负面新闻应重视。

释永信资料图(图片来源:CFP)

外媒称,在网上出现举报内容后,中国最著名的寺庙少林寺的方丈据称受到了国家宗教管理机构的调查。

英国《卫报》网站8月2日:

河南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两周来一直受到多个关于挪用款项和性关系指控的困扰。被称为“首席执行官和尚”的释永信因其经营才能和爱好出国访问而成为中国的名人。

报道称,释永信近日原本要前往泰国参加一个功夫展演,但泰国媒体2日称其并未抵达泰国,从而消除了媒体上对于他利用这次出访机会逃避当局调查的担忧。

一个名为“释正义”的前少林寺僧人举报释永信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曾被开除僧籍。这名前僧人提供的文件显示,释永信贪污善款,他还被控有两个身份证,与多名女子发生性关系,并有多名子女。

报道称,这些指控促使中国佛教协会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此事关乎少林寺乃至中国佛教的形象和声誉”。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2日:

中国国家宗教局新闻发言人早前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已要求河南省宗教事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了解核实情况。

释永信被举报后,其财务、个人生活等各方面已引起中国媒体的极大关注。观察人士认为,在中共最高领导层大举清理官场贪腐问题,希望以此整肃社会风气,树立清风正气形象的同时,事关少林寺这一中华文化符号的任何负面新闻,应该都会受到当局的高度重视。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4日:

长着一张圆脸、披着黄色袈裟的释永信,被一名前少林寺弟子指控育有多名私生子并挪用公款。

中国媒体广泛报道了这些指控,这是围绕这位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少林寺住持一系列争议事件的最新一例,他大胆提出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寺庙商业化,用于旅游、武术和文化用途,这让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徒,而且把少林寺变成了中国最知名的品牌。

中国的宗教活动由政府部门管理,在几十年政治动荡中幸存下来的知名寺庙的创收潜力,经常与围绕它们的潜在影响力猜测联系在一起。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4日:

有关人士分析,作为“中国最有名的方丈”,释永信这些年经常受到各种质疑甚至举报。即使登封市宗教局目前正在对有关举报进行调查,释永信的地位暂时也不会受到影响,说他要“潜逃”显然有些夸张。但这次“释正义”的举报来势凶猛,挑动舆论关注的手段比较高明,并且有像“公安局审讯笔录”这样具体的证据。这迫使释永信以及有关部门必须给出比较可信的解释,否则释永信、少林寺、河南有关部门和中国佛教界都会陷入被动。

今年50岁的释永信1987年起就主持少林寺的僧俗事务,并从1998年至今连续担任了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也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佛教协会会长。释永信主导成立的少林寺武僧团、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机构,推动了少林文化的传播,甚至使少林文化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但释永信的做法也引来舆论对少林寺“过于商业化”的争议。

评论说,比释永信更早受到质疑的,其实是少林寺在他治下日益显著的商业气息,和少林寺与地方政府之间日益复杂乃至夹缠不清的僧俗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公众之所以那么容易相信有关释永信的各种流言,首先源于人们对少林寺的观感与对佛门净地的朴素想象之间,存在着太大反差。

德国柏林中国问题专家夫卢佩认为,所谓的少林寺过度商业化有些被夸大。西方的许多教堂也在办实体,比如房地产、出版社、学校等。不过,少林寺的一些商业行为应该有独立的经理人来经营,而不是由方丈出面。卢佩说:“少林寺的方丈是精神领袖,如果身兼两职,那么他就很难再在精神领域扮演纯粹的角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外媒关注释永信被举报:方丈是精神领袖不应身兼两职

一篇题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的网帖表示,释永信私生活混乱、侵占少林寺财产、玷污少林寺名誉,这不仅引起了中国国内媒体的关注,外媒对中国最著名的寺庙的方丈同样也很关注,认为中华符号负面新闻应重视。

释永信资料图(图片来源:CFP)

外媒称,在网上出现举报内容后,中国最著名的寺庙少林寺的方丈据称受到了国家宗教管理机构的调查。

英国《卫报》网站8月2日:

河南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两周来一直受到多个关于挪用款项和性关系指控的困扰。被称为“首席执行官和尚”的释永信因其经营才能和爱好出国访问而成为中国的名人。

报道称,释永信近日原本要前往泰国参加一个功夫展演,但泰国媒体2日称其并未抵达泰国,从而消除了媒体上对于他利用这次出访机会逃避当局调查的担忧。

一个名为“释正义”的前少林寺僧人举报释永信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曾被开除僧籍。这名前僧人提供的文件显示,释永信贪污善款,他还被控有两个身份证,与多名女子发生性关系,并有多名子女。

报道称,这些指控促使中国佛教协会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此事关乎少林寺乃至中国佛教的形象和声誉”。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2日:

中国国家宗教局新闻发言人早前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已要求河南省宗教事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了解核实情况。

释永信被举报后,其财务、个人生活等各方面已引起中国媒体的极大关注。观察人士认为,在中共最高领导层大举清理官场贪腐问题,希望以此整肃社会风气,树立清风正气形象的同时,事关少林寺这一中华文化符号的任何负面新闻,应该都会受到当局的高度重视。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4日:

长着一张圆脸、披着黄色袈裟的释永信,被一名前少林寺弟子指控育有多名私生子并挪用公款。

中国媒体广泛报道了这些指控,这是围绕这位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少林寺住持一系列争议事件的最新一例,他大胆提出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寺庙商业化,用于旅游、武术和文化用途,这让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徒,而且把少林寺变成了中国最知名的品牌。

中国的宗教活动由政府部门管理,在几十年政治动荡中幸存下来的知名寺庙的创收潜力,经常与围绕它们的潜在影响力猜测联系在一起。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4日:

有关人士分析,作为“中国最有名的方丈”,释永信这些年经常受到各种质疑甚至举报。即使登封市宗教局目前正在对有关举报进行调查,释永信的地位暂时也不会受到影响,说他要“潜逃”显然有些夸张。但这次“释正义”的举报来势凶猛,挑动舆论关注的手段比较高明,并且有像“公安局审讯笔录”这样具体的证据。这迫使释永信以及有关部门必须给出比较可信的解释,否则释永信、少林寺、河南有关部门和中国佛教界都会陷入被动。

今年50岁的释永信1987年起就主持少林寺的僧俗事务,并从1998年至今连续担任了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也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佛教协会会长。释永信主导成立的少林寺武僧团、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机构,推动了少林文化的传播,甚至使少林文化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但释永信的做法也引来舆论对少林寺“过于商业化”的争议。

评论说,比释永信更早受到质疑的,其实是少林寺在他治下日益显著的商业气息,和少林寺与地方政府之间日益复杂乃至夹缠不清的僧俗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公众之所以那么容易相信有关释永信的各种流言,首先源于人们对少林寺的观感与对佛门净地的朴素想象之间,存在着太大反差。

德国柏林中国问题专家夫卢佩认为,所谓的少林寺过度商业化有些被夸大。西方的许多教堂也在办实体,比如房地产、出版社、学校等。不过,少林寺的一些商业行为应该有独立的经理人来经营,而不是由方丈出面。卢佩说:“少林寺的方丈是精神领袖,如果身兼两职,那么他就很难再在精神领域扮演纯粹的角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