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深渊回以凝视:大卫·芬奇新剧《心灵猎人》如何成8.9分神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深渊回以凝视:大卫·芬奇新剧《心灵猎人》如何成8.9分神作?

《心灵猎人》宛如《七宗罪》《十二宫》的加长版网剧化表达。

文|一点剧读 Mia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尼采的这句名言,颇能概括《心灵猎人》(原名Mind Hunter,一译为《心理神探》)的全篇主旨。1970年代晚期,两名FBI探员霍顿、比尔,与一位前大学教授温迪共同组成了行为科学部,试图通过一次次与变态连环杀手的近距离面谈,深入掌握杀手的“心理指纹”,并将其应用于一起起刑侦案件中。和大多数具有反社会人格的杀手成为“朋友”是可能的么?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又会不会被他们的思维模式同化,变得一样邪恶?

这也是一个《指环王》式的寓言:三人组成了“护戒小分队”,主要担负着与连环杀手面谈工作的霍顿,宛如戴上了那枚能够引诱人堕入黑暗的魔戒,另外两人以及女友等现实中的羁绊则拉扯着霍顿,使得他不变成咕噜般的怪物。

2017年10月13日,第一季在Netflix首播后,第二季于2019年8月16日在Netflix回归,掀起了比第一季更高的社交媒体热度。从口碑上来说,《心灵猎人》无愧于“神作”之名:第一季豆瓣8.9分,烂番茄新鲜指数高达97%,第二季豆瓣8.8分,烂番茄新鲜指数高达100%。

当《七宗罪》《十二宫》成为网剧:“罪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心灵猎人》由FBI传奇特工、《沉默的羔羊》中的男主特工原型马克·奥尔谢克本人与约翰·道格拉斯合写的回忆录《心理神探——FBI心理侧写术》改编而成,该书是犯罪心理学的经典读本之一。让年轻的道格拉斯困惑的是,“罪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侧写(profile,也译为剖绘)指根据罪犯的行为方式推断出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环境、职业、成长背景等,由约翰·道格拉斯所首创。剧中出现的杀手均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臭名昭著的罪犯,甚至对整个历史走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例如邪教教主曼森间接中止了嬉皮士运动。

这趟屠龙之旅从女学生杀手艾德·坎伯开始。艾德·坎伯是一个身高两米一、体重260斤的高大胖子,15岁时杀死了自己的祖父母,从精神病院出来后,通过邀请他人搭便车连续杀害了5名女大学生并奸shi,随后用锤子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割下她的头并对尸体加以侮辱。他本打算和警方玩一场猫鼠游戏,但警方一直抓不到他,他觉得很无趣就投案自首了。

在这些骇人听闻的事实背后,艾德是一个彬彬有礼,冷静缜密,智商高达145的人。充满工作热忱的FBI探员霍顿一开始以上帝视角俯瞰着艾德,但从始至终都被他掌控着节奏:从不吃鸡蛋三明治的他被艾德无形中说服,开始喜欢吃这种食物,艾德告诉他“北美至少有35个像我这样的连环杀手”,他觉得自己打破了艾德的心理防线,比尔提醒霍顿,“你想了解的都是对方故意泄露给你的”。

持续几次见面后,艾德冷静地叙述了自己悲惨的童年。“我妈经常把我关在地下室,因为怕我会伤害我妹。……她认为我永远配不上她的学生们。”父亲角色缺失加上羞辱自己的母亲成为他扭曲性格的成因,霍顿受到艾德的启发,将目光对准一个类似家庭的青年,成功侦破了一起连环伤害老太太的案件。

在结识表达欲极强的艾德之后,霍顿的下一个聊天对象是奸杀了5名女性的蒙特·里瑟尔。他表示:“如果和我爸生活在一起,也许我现在早已成为一名律师。”受到狡诈的蒙特启发,霍顿帮当地警方侦破了另一起案件:被全镇认为是最无辜的、一直不停痛哭受害者未婚夫本杰明其实是凶手之一。

之后的另一个拜访对象是砍下受害者双脚并收集女鞋、拍照留念,人称“纪念品之王”的杰罗姆·布鲁多斯。不断成长的霍顿用一双女鞋当做撬开杰罗姆心理防线的关键。

此后,霍顿拜访了“护士杀手”理查德·史派克,后者在一个晚上杀了8名卫校女学生。他对普通交流方式油盐不进,越来越熟稔罪犯心理的霍顿用粗秽的语言问他:“你干嘛要让8个淫娃荡妇从世界上消失,剥夺其他人的权利呢?”而击破了史派克的防线。用同样的方式,霍顿在面对一个杀害12岁女孩的犯罪嫌疑人时,竭尽所能描述她的性感成熟,最后摆出她被杀当天身上所穿的遗物让对方崩溃。

拜访杀手这条线与侦破罪案这条线交织在一起,而另一条暗线则是主角一点点被侵蚀黑化的转变。霍顿从紧张的小探员到从思维模式到语言行为都变成了罪犯,一点点越界。将血腥罪案现场照片带回家的比尔,发现自己一点点失去了儿子。

有一幕隐喻十分精巧:温迪每天喝着香槟在地下室放猫罐头,自以为和猫建立起了情感联系,但最后一刻检查猫罐头的时候,发现里面爬满了虫蚁——猫早已退出这场游戏。这宛如犯人和FBI三人组的关系。

最后惊醒霍顿的是女学生杀手艾德·坎伯,细思恐极的结局也是全剧高光时刻——“我们真的是朋友吗?”艾德给霍顿寄卡片,在手术同意书上写他的名字,霍顿来到医院看望他,他对这个问题回答了“是”,而当艾德微笑着说“我现在可以轻易杀死你,我总是被拒绝,所以杀了那些女孩,她们成为我精神上的妻子,永远与我同在,现在你也可以永远与我同在”,并给了他一个拥抱,霍顿落荒而逃,晕倒在地。——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或许不是猎人,而是猎物。

霍顿曾经怀疑一个胳肢学生的校长是恋童癖,他的调查让校长失业,而对方愤怒指责“折磨、分尸,这就是你的世界,把你变成了偏执狂。”晕倒在地时,他回想起这一刻,对自己深信的一切开始动摇。正义与邪恶的界点是什么?

在第二季第五集当中,自己手上并未沾染鲜血却教唆青少年杀害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全家,包括其怀孕妻子的邪教教主曼森,满口都是“爱”“我的孩子们”,认为“生与死没有分界”,也是令人窒息的一幕。

《心灵猎人》宛如《七宗罪》《十二宫》的加长版网剧化表达。其犯罪心理逻辑置之于国内社会亦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童年家庭不幸福,母亲的严厉管束,父亲的缺位造就心理失衡。

大卫·芬奇的黑暗帝国:双探模式再现

与大多数刑侦犯罪题材的美剧不同,《心灵猎人》并未将太多笔墨着重于血腥场面的描写,犯案手法的残忍离奇,以及打造主角夏洛克·福尔摩斯式的天才人设,用神一般的逻辑推理折服观众。主角也会犯错彷徨,罪犯残酷的作案手法大多数是在对话中带过,创作者保持着与阴冷灰暗的画面色调相一致的冷静克制,游离于案情之外,去平缓重现犯罪的心理逻辑和动机,探讨善恶正义。

熟悉导演大卫·芬奇的观众会觉得并不意外。在国内,大卫·芬奇是最为影迷所熟知喜爱的导演,只要是他执导的电影电视剧,就会有相当数量的影迷主动观看,前作《七宗罪》《本杰明·巴顿奇事》《搏击俱乐部》《消失的爱人》《龙纹身的女孩》《社交网络》均堪称影史经典。

“那种世界一片美好的电影,我是不屑于去做的。”大卫·芬奇如是说。他一次次在自己偏爱的暴力犯罪等暗黑题材中呈现出对人类哲学宗教的思考,镜头也高度风格化:摒弃高对比色调,人物面庞隐藏在阴影中,预示着人性的黑暗面。

这是大卫·芬奇和Netflix的又一次成功携手。2013年,大卫·芬奇执导的黑暗政治剧《纸牌屋》大获成功,开启了Netflix以精品化自制剧抵御好莱坞版权围剿的道路。

自2015年起,Netflix就开始筹划与大卫·芬奇再次合作,改编他最拿手的犯罪题材《心灵猎人》,这部剧还聚集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艾米》导演阿斯弗·卡迪帕尔,《狩猎》编剧托比亚斯·林道赫姆。今年,大卫·芬奇监制的18集动画短片合集《爱,死亡和机器人》再度刷屏,被奉为年度最佳。

Netflix在内容题材上的百无禁忌,放宽资金限制,与这位风格化名导的暗黑犀利,碰撞出了强烈的火花:两者一起,能够创造出老化的好莱坞六大所不敢尝试的内容。

《心灵猎人》也是刑侦剧中固有的“双探”模式的又一次体现。如果说《夏洛克》中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更多像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友情,另一部口碑之作,HBO的《真探》中由马修·麦康纳扮演的警探拉斯特和伍迪·哈里森扮演的警探马蒂,从性格、价值观方面截然相反,最终完成了彼此救赎;而《心灵猎人》中的“双探”模式更体现出了普通人的挣扎和蜕变,比尔是防止屠龙的霍顿成为恶龙的最后一道防护线。

最后,尼采的另一句话大概能为全剧进行总结:“人是一根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根悬在深渊之上的绳索。一种危险的穿越,一种危险的路途,一种危险的回顾,一种危险的战栗和停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深渊回以凝视:大卫·芬奇新剧《心灵猎人》如何成8.9分神作?

《心灵猎人》宛如《七宗罪》《十二宫》的加长版网剧化表达。

文|一点剧读 Mia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尼采的这句名言,颇能概括《心灵猎人》(原名Mind Hunter,一译为《心理神探》)的全篇主旨。1970年代晚期,两名FBI探员霍顿、比尔,与一位前大学教授温迪共同组成了行为科学部,试图通过一次次与变态连环杀手的近距离面谈,深入掌握杀手的“心理指纹”,并将其应用于一起起刑侦案件中。和大多数具有反社会人格的杀手成为“朋友”是可能的么?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又会不会被他们的思维模式同化,变得一样邪恶?

这也是一个《指环王》式的寓言:三人组成了“护戒小分队”,主要担负着与连环杀手面谈工作的霍顿,宛如戴上了那枚能够引诱人堕入黑暗的魔戒,另外两人以及女友等现实中的羁绊则拉扯着霍顿,使得他不变成咕噜般的怪物。

2017年10月13日,第一季在Netflix首播后,第二季于2019年8月16日在Netflix回归,掀起了比第一季更高的社交媒体热度。从口碑上来说,《心灵猎人》无愧于“神作”之名:第一季豆瓣8.9分,烂番茄新鲜指数高达97%,第二季豆瓣8.8分,烂番茄新鲜指数高达100%。

当《七宗罪》《十二宫》成为网剧:“罪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心灵猎人》由FBI传奇特工、《沉默的羔羊》中的男主特工原型马克·奥尔谢克本人与约翰·道格拉斯合写的回忆录《心理神探——FBI心理侧写术》改编而成,该书是犯罪心理学的经典读本之一。让年轻的道格拉斯困惑的是,“罪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侧写(profile,也译为剖绘)指根据罪犯的行为方式推断出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环境、职业、成长背景等,由约翰·道格拉斯所首创。剧中出现的杀手均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臭名昭著的罪犯,甚至对整个历史走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例如邪教教主曼森间接中止了嬉皮士运动。

这趟屠龙之旅从女学生杀手艾德·坎伯开始。艾德·坎伯是一个身高两米一、体重260斤的高大胖子,15岁时杀死了自己的祖父母,从精神病院出来后,通过邀请他人搭便车连续杀害了5名女大学生并奸shi,随后用锤子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割下她的头并对尸体加以侮辱。他本打算和警方玩一场猫鼠游戏,但警方一直抓不到他,他觉得很无趣就投案自首了。

在这些骇人听闻的事实背后,艾德是一个彬彬有礼,冷静缜密,智商高达145的人。充满工作热忱的FBI探员霍顿一开始以上帝视角俯瞰着艾德,但从始至终都被他掌控着节奏:从不吃鸡蛋三明治的他被艾德无形中说服,开始喜欢吃这种食物,艾德告诉他“北美至少有35个像我这样的连环杀手”,他觉得自己打破了艾德的心理防线,比尔提醒霍顿,“你想了解的都是对方故意泄露给你的”。

持续几次见面后,艾德冷静地叙述了自己悲惨的童年。“我妈经常把我关在地下室,因为怕我会伤害我妹。……她认为我永远配不上她的学生们。”父亲角色缺失加上羞辱自己的母亲成为他扭曲性格的成因,霍顿受到艾德的启发,将目光对准一个类似家庭的青年,成功侦破了一起连环伤害老太太的案件。

在结识表达欲极强的艾德之后,霍顿的下一个聊天对象是奸杀了5名女性的蒙特·里瑟尔。他表示:“如果和我爸生活在一起,也许我现在早已成为一名律师。”受到狡诈的蒙特启发,霍顿帮当地警方侦破了另一起案件:被全镇认为是最无辜的、一直不停痛哭受害者未婚夫本杰明其实是凶手之一。

之后的另一个拜访对象是砍下受害者双脚并收集女鞋、拍照留念,人称“纪念品之王”的杰罗姆·布鲁多斯。不断成长的霍顿用一双女鞋当做撬开杰罗姆心理防线的关键。

此后,霍顿拜访了“护士杀手”理查德·史派克,后者在一个晚上杀了8名卫校女学生。他对普通交流方式油盐不进,越来越熟稔罪犯心理的霍顿用粗秽的语言问他:“你干嘛要让8个淫娃荡妇从世界上消失,剥夺其他人的权利呢?”而击破了史派克的防线。用同样的方式,霍顿在面对一个杀害12岁女孩的犯罪嫌疑人时,竭尽所能描述她的性感成熟,最后摆出她被杀当天身上所穿的遗物让对方崩溃。

拜访杀手这条线与侦破罪案这条线交织在一起,而另一条暗线则是主角一点点被侵蚀黑化的转变。霍顿从紧张的小探员到从思维模式到语言行为都变成了罪犯,一点点越界。将血腥罪案现场照片带回家的比尔,发现自己一点点失去了儿子。

有一幕隐喻十分精巧:温迪每天喝着香槟在地下室放猫罐头,自以为和猫建立起了情感联系,但最后一刻检查猫罐头的时候,发现里面爬满了虫蚁——猫早已退出这场游戏。这宛如犯人和FBI三人组的关系。

最后惊醒霍顿的是女学生杀手艾德·坎伯,细思恐极的结局也是全剧高光时刻——“我们真的是朋友吗?”艾德给霍顿寄卡片,在手术同意书上写他的名字,霍顿来到医院看望他,他对这个问题回答了“是”,而当艾德微笑着说“我现在可以轻易杀死你,我总是被拒绝,所以杀了那些女孩,她们成为我精神上的妻子,永远与我同在,现在你也可以永远与我同在”,并给了他一个拥抱,霍顿落荒而逃,晕倒在地。——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或许不是猎人,而是猎物。

霍顿曾经怀疑一个胳肢学生的校长是恋童癖,他的调查让校长失业,而对方愤怒指责“折磨、分尸,这就是你的世界,把你变成了偏执狂。”晕倒在地时,他回想起这一刻,对自己深信的一切开始动摇。正义与邪恶的界点是什么?

在第二季第五集当中,自己手上并未沾染鲜血却教唆青少年杀害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全家,包括其怀孕妻子的邪教教主曼森,满口都是“爱”“我的孩子们”,认为“生与死没有分界”,也是令人窒息的一幕。

《心灵猎人》宛如《七宗罪》《十二宫》的加长版网剧化表达。其犯罪心理逻辑置之于国内社会亦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童年家庭不幸福,母亲的严厉管束,父亲的缺位造就心理失衡。

大卫·芬奇的黑暗帝国:双探模式再现

与大多数刑侦犯罪题材的美剧不同,《心灵猎人》并未将太多笔墨着重于血腥场面的描写,犯案手法的残忍离奇,以及打造主角夏洛克·福尔摩斯式的天才人设,用神一般的逻辑推理折服观众。主角也会犯错彷徨,罪犯残酷的作案手法大多数是在对话中带过,创作者保持着与阴冷灰暗的画面色调相一致的冷静克制,游离于案情之外,去平缓重现犯罪的心理逻辑和动机,探讨善恶正义。

熟悉导演大卫·芬奇的观众会觉得并不意外。在国内,大卫·芬奇是最为影迷所熟知喜爱的导演,只要是他执导的电影电视剧,就会有相当数量的影迷主动观看,前作《七宗罪》《本杰明·巴顿奇事》《搏击俱乐部》《消失的爱人》《龙纹身的女孩》《社交网络》均堪称影史经典。

“那种世界一片美好的电影,我是不屑于去做的。”大卫·芬奇如是说。他一次次在自己偏爱的暴力犯罪等暗黑题材中呈现出对人类哲学宗教的思考,镜头也高度风格化:摒弃高对比色调,人物面庞隐藏在阴影中,预示着人性的黑暗面。

这是大卫·芬奇和Netflix的又一次成功携手。2013年,大卫·芬奇执导的黑暗政治剧《纸牌屋》大获成功,开启了Netflix以精品化自制剧抵御好莱坞版权围剿的道路。

自2015年起,Netflix就开始筹划与大卫·芬奇再次合作,改编他最拿手的犯罪题材《心灵猎人》,这部剧还聚集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艾米》导演阿斯弗·卡迪帕尔,《狩猎》编剧托比亚斯·林道赫姆。今年,大卫·芬奇监制的18集动画短片合集《爱,死亡和机器人》再度刷屏,被奉为年度最佳。

Netflix在内容题材上的百无禁忌,放宽资金限制,与这位风格化名导的暗黑犀利,碰撞出了强烈的火花:两者一起,能够创造出老化的好莱坞六大所不敢尝试的内容。

《心灵猎人》也是刑侦剧中固有的“双探”模式的又一次体现。如果说《夏洛克》中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更多像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友情,另一部口碑之作,HBO的《真探》中由马修·麦康纳扮演的警探拉斯特和伍迪·哈里森扮演的警探马蒂,从性格、价值观方面截然相反,最终完成了彼此救赎;而《心灵猎人》中的“双探”模式更体现出了普通人的挣扎和蜕变,比尔是防止屠龙的霍顿成为恶龙的最后一道防护线。

最后,尼采的另一句话大概能为全剧进行总结:“人是一根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根悬在深渊之上的绳索。一种危险的穿越,一种危险的路途,一种危险的回顾,一种危险的战栗和停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