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基金定投的六大误区,你了解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基金定投的六大误区,你了解吗?

做基金定投并不代表一劳永逸,也需要认清行情不好等市场明朗时再进场、弱市中不做基金定投、任何基金都适合定投等误区。

图片来源:FREERANCE

2017年起,定投的观念风靡市场,随着理财市场的逐渐升温,以及自媒体的传播力量越来越强,定投因“积少成多、长期复利”的特点越来越受青睐,因此,大家对定投的信心越来越强。

基金定投素有“懒人投资神器”之称,不过,做基金定投不是一劳永逸的,相当多一部分人对基金定投是盲目自信的,甚至会产生误区。今天,我们先来认清定投的六大误区,改变定投的错误想法,再谈实战。

误区一:行情不好等市场明朗时再进场

现在已经2863点了,很多投资者朋友觉得贸易战风波再起,短期情绪肯定受影响,想在市场明朗时才开始进场投资。站在现在看过去的K线图,市场总是明朗的。

而事实上呢?随着行情的回暖,据wind数据显示,两市融资余额大幅上升,再次突破了9000亿,达9039亿,较前一周上升217亿,市场情绪已经显著回升。在投资市场中,当你看明白的时候,机会已经过去了。

其实,定投越早开始越好。有人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假设,我们到60岁的时候要储备100万元的养老金,以1985-2014年期间定投美国标普500指数实际收益率计算(期间经历过几次牛熊市)。可以看到,如果你在30岁就开始定投,每月只需投入800元,收益率达到247.39%;而若在50岁才开始定投,每月需投入5260元,收益率只有58.44%。

(注:本计算的投资对象以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为标的的模拟基金;本计算的定投扣款日期为每月第一个交易日,按外扣法计算基金份额,不计算手续费。本计算结果是在假设每次历史扣款成功的前提下作出的实际收益计算,不作为基金定投收益的保证。)

误区二:弱市中不做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正是依据牛市、熊市交替出现而设定的投资策略,同样的资金在牛市获得较少的筹码,在熊市获取较多的筹码,从而最终实现摊平成本,获取平均收益。

其实,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定投在形成微笑曲线的时候表现最好。什么是微笑曲线?就是刚刚说的,在跌的时候定投,降低基金持有成本,等待行情反转止盈退出。这整个过程,基金净值先跌后涨,走出的就是一条类似“微笑”的曲线。

微笑曲线的基金定投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以股市为例,A股在2018年全年都是一路下跌,如果在2018年初开始定投,资金量一开始比较少,承受的亏损也比较少,随着我们不断地定投,本金不断增加,买入点位不断降低,投资成本也不断降低。

随后2019年初A股暴涨,由于2018年全年坚持定投,不仅买入成本不断降低,而且累积的基金份额数也比较多了,这种情况下,定投的收益就肯定比2018年初一次性投资好。

误区三:任何基金都适合定投

很多投资者没有接触过基金定投,在平台测试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属于中等或者偏低,就会挑选一些“一条线”的品种定投。

其实选择基金很关键——高弹性、成长性的基金收益更佳。比如广发趋势优选(000215),这是一只偏债混合基金,在经历了2018年股市大跌后,它近三年的收益高达25%。这只基金,基金经理会重点配置债券,同时对股市进行择时,所以股票仓位非常灵活,比较适合长期投资。

很多投资者一味的选择往年业绩排名第一的基金,这并不是最佳的办法,而且也不要单纯只看短期回报率排名,建议投资者选择定投的基金最好是长期战胜大盘最终超过同类产品的基金。刚刚我们提到的广发趋势,这只基金在很多平台不推荐,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只关注高收益,但是忽视回撤。最终是什么结果?一定是追涨杀跌。所以,基金定投,还是要关注高弹性、成长性以及是否长期稳健。

误区四:止盈就赎回,跌停就慌

大家都喜欢止盈,对吧。但是基金定投是一个有明确目标、讲究投资策略的投资方式。再开始定投之前,重要的是要制定赎回后的投资策略。

很多人在止盈后,拿到一笔丰厚的赎回金额,就离场了。其实将赎回金额作为本金继续定投,直至下一次牛市的到来,这样周而复始、积少成多,滚雪球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误区五:一次性赎回

刚才我们说到赎回,大家都知道基金定投的规则是分批入场,却忽略了也可以分批离场。如资金需求的数额小于定投金额,可用多少赎多少,其他份额可继续持有。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保持长期投资的心态,以及不能做“甩手掌柜”。一般而言,定投基金的选择有两种思路:一是完全被动的指数型基金;二是选择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对于前者,由于基金在操作中不存在择时择股,对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要求较低,管理人的变动基本不影响基金的表现;而对于后者,基金会主动择股择时,以力求获取超越市场的收益,基金的业绩和基金管理人的变动相关度较高。在现有的基金中,主动管理型基金远远多于指数型基金,多数基金定投者选择的是主动管理型基金,对于这类参加定投的投资者,绝不能“甩手不管”,应及时跟踪基金表现。

要知道,投资理财的重要目的就是跑赢通胀,如何跑赢通胀,靠存款肯定不行。

来源:宜人财富

原标题:基金定投的六大误区,你了解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基金定投的六大误区,你了解吗?

做基金定投并不代表一劳永逸,也需要认清行情不好等市场明朗时再进场、弱市中不做基金定投、任何基金都适合定投等误区。

图片来源:FREERANCE

2017年起,定投的观念风靡市场,随着理财市场的逐渐升温,以及自媒体的传播力量越来越强,定投因“积少成多、长期复利”的特点越来越受青睐,因此,大家对定投的信心越来越强。

基金定投素有“懒人投资神器”之称,不过,做基金定投不是一劳永逸的,相当多一部分人对基金定投是盲目自信的,甚至会产生误区。今天,我们先来认清定投的六大误区,改变定投的错误想法,再谈实战。

误区一:行情不好等市场明朗时再进场

现在已经2863点了,很多投资者朋友觉得贸易战风波再起,短期情绪肯定受影响,想在市场明朗时才开始进场投资。站在现在看过去的K线图,市场总是明朗的。

而事实上呢?随着行情的回暖,据wind数据显示,两市融资余额大幅上升,再次突破了9000亿,达9039亿,较前一周上升217亿,市场情绪已经显著回升。在投资市场中,当你看明白的时候,机会已经过去了。

其实,定投越早开始越好。有人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假设,我们到60岁的时候要储备100万元的养老金,以1985-2014年期间定投美国标普500指数实际收益率计算(期间经历过几次牛熊市)。可以看到,如果你在30岁就开始定投,每月只需投入800元,收益率达到247.39%;而若在50岁才开始定投,每月需投入5260元,收益率只有58.44%。

(注:本计算的投资对象以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为标的的模拟基金;本计算的定投扣款日期为每月第一个交易日,按外扣法计算基金份额,不计算手续费。本计算结果是在假设每次历史扣款成功的前提下作出的实际收益计算,不作为基金定投收益的保证。)

误区二:弱市中不做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正是依据牛市、熊市交替出现而设定的投资策略,同样的资金在牛市获得较少的筹码,在熊市获取较多的筹码,从而最终实现摊平成本,获取平均收益。

其实,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定投在形成微笑曲线的时候表现最好。什么是微笑曲线?就是刚刚说的,在跌的时候定投,降低基金持有成本,等待行情反转止盈退出。这整个过程,基金净值先跌后涨,走出的就是一条类似“微笑”的曲线。

微笑曲线的基金定投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以股市为例,A股在2018年全年都是一路下跌,如果在2018年初开始定投,资金量一开始比较少,承受的亏损也比较少,随着我们不断地定投,本金不断增加,买入点位不断降低,投资成本也不断降低。

随后2019年初A股暴涨,由于2018年全年坚持定投,不仅买入成本不断降低,而且累积的基金份额数也比较多了,这种情况下,定投的收益就肯定比2018年初一次性投资好。

误区三:任何基金都适合定投

很多投资者没有接触过基金定投,在平台测试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属于中等或者偏低,就会挑选一些“一条线”的品种定投。

其实选择基金很关键——高弹性、成长性的基金收益更佳。比如广发趋势优选(000215),这是一只偏债混合基金,在经历了2018年股市大跌后,它近三年的收益高达25%。这只基金,基金经理会重点配置债券,同时对股市进行择时,所以股票仓位非常灵活,比较适合长期投资。

很多投资者一味的选择往年业绩排名第一的基金,这并不是最佳的办法,而且也不要单纯只看短期回报率排名,建议投资者选择定投的基金最好是长期战胜大盘最终超过同类产品的基金。刚刚我们提到的广发趋势,这只基金在很多平台不推荐,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只关注高收益,但是忽视回撤。最终是什么结果?一定是追涨杀跌。所以,基金定投,还是要关注高弹性、成长性以及是否长期稳健。

误区四:止盈就赎回,跌停就慌

大家都喜欢止盈,对吧。但是基金定投是一个有明确目标、讲究投资策略的投资方式。再开始定投之前,重要的是要制定赎回后的投资策略。

很多人在止盈后,拿到一笔丰厚的赎回金额,就离场了。其实将赎回金额作为本金继续定投,直至下一次牛市的到来,这样周而复始、积少成多,滚雪球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误区五:一次性赎回

刚才我们说到赎回,大家都知道基金定投的规则是分批入场,却忽略了也可以分批离场。如资金需求的数额小于定投金额,可用多少赎多少,其他份额可继续持有。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保持长期投资的心态,以及不能做“甩手掌柜”。一般而言,定投基金的选择有两种思路:一是完全被动的指数型基金;二是选择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对于前者,由于基金在操作中不存在择时择股,对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要求较低,管理人的变动基本不影响基金的表现;而对于后者,基金会主动择股择时,以力求获取超越市场的收益,基金的业绩和基金管理人的变动相关度较高。在现有的基金中,主动管理型基金远远多于指数型基金,多数基金定投者选择的是主动管理型基金,对于这类参加定投的投资者,绝不能“甩手不管”,应及时跟踪基金表现。

要知道,投资理财的重要目的就是跑赢通胀,如何跑赢通胀,靠存款肯定不行。

来源:宜人财富

原标题:基金定投的六大误区,你了解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