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面山东 王丹青
乘着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入选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东风,青岛市北区发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 让老城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9月8日召开的中共青岛市市北区二届八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奋进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市北区已进入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新阶段。
率先“亮剑” ,老城区迎来发展新起点
今年以来,青岛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重量级国家战略的落地。
7月24日,中央深改委会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8月26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其中青岛片区面积最大、试点任务最多。
从1897年开埠,港口带动了铁路、纺织、商贸、金融等临港产业繁荣发展。从20世纪初,馆陶路就集聚了50多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里已经成为青岛的金融经济中心,被称作是“青岛的华尔街”,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
当前大港区域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市北区作为青岛市老城区,同样也处于亟待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建设创新中心核心区既是对青岛城市建设原点的回归,又能通过“城市再中心”,有效破解西部老城复兴难题,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成为复兴老城、激活西部的战略支点。
因此,就在青岛把港口作为开放发展的重要抓手,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的重要时期,市北区发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既是青岛开放发展的必然选择,亦是历史所决定的。
从这一角度来说,青岛市北区抓住机遇,率先“亮剑”,举全区之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在促进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全区乃至青岛市搭建一个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效整合资源的平台。
迎来重大机遇的青岛市北区进入了发展新时期,这不禁令人好奇,市北区建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资源的平台的“底气”源自何处?
什么是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市北底气”?
今年年初,青岛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发起了15个攻势,其中之一便是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青岛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指出,要以创新理念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并部署发起提升港航辐射能力、提升贸易集聚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大港区域转型改造、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五场硬仗”。
以港而立、因港而兴的青岛必须要摆脱只靠赚运输费的低层次发展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港口效应,而贸易必须有强有力的活跃的金融服务。从这一角度来说,港口是“骨架”,贸易是“动脉”,金融是“血液”,创新是“翅膀”,港口将最终发展为平台供应商、数据服务商,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实现价值链倍增。
而在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历史进程中,市北区凭借其历史定位与战略资源,责无旁贷担起了“核心区”的历史重担。
近日,山东整合7个市级港口、4大集团,组建起山东省港口集团并落户青岛,毫无疑问,青岛将会集聚围绕港口、航运等相关的所有企业家、高端人才等顶尖资源,包括上下游的贸易、金融等关联产业,以及与东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而市北区拥有主城最为完善的城市配套服务和基础支撑,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密布畅达,构成了一个能平衡生活和工作、让人愿意来和留得住的复合环境,更容易聚合人才、信息、知识等要素,有力吸引高端航运服务企业、人才等来区集聚发展。
不仅如此,市北尤其是大港区域也在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中具有率先引爆、实现突破的唯一性优势。
首先,“港”的要素独特。港口是“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关键所在,大港区域曾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重大变化,现在随着货物港功能转移至西海岸,大港区域在青岛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优化、转型发展中,成为主城最稀缺、最有价值的规模化存量发展空间,已具备启动开发建设、由运输港向贸易港转型的条件。
其次,“产”的基础良好。市北是传统的工商业大区,现代服务业占比高,基础好。尤其是近年来,邮轮产业成为港口亮丽“名片”和吸聚产业的“触媒”,商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0%,现代供应链企业总量超400家,这些都是服务于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家底、资源。
再次,“城”的资源丰富。尽管位于主城核心区,但全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仍有5800余亩,这是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重要的土地资源,可以说只要是好企业好项目,市北就有地方落。
另外,近年来强势推动4.9万户棚改征迁工作,征收的40万平方米腾空房屋,可直接改造为可独栋组合、花园办公的建筑,与现代化写字楼组成亦中亦西、亦古亦今的差异化办公空间,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的城区在面向国内国际企业和高级人才方面更具有独特优势。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核心区全面起势
老城区迎来新起点,围绕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历史方位,市北区突出重点,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着力构建起“1412”发展格局。
“1”是以大港区域为龙头,突出核心引领。“4”是以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作、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为延伸,强化全域支撑。
“12”是以12个平台为支点,创新整合资源。市北区立足当前骨干存量企业为硬核,统筹周边资源,确定了山东省港口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青岛啤酒、百洋医药集团、青岛地铁集团、利群集团等12个平台。
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平台发展情况、其他产业项目培育情况等,为整合资源而搭建的平台将远远不止这12个,市北区各部门将结合各自实际和产业需求,积极搭建各类平台。
更重要的是,区级平台将得到市北区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以最大限度发挥平台的作用。
提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目标和任务,青岛市市北区还面临着如何创新、如何改革的重要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开放促进创新,创新倒逼改革”,就成为了必须要走的一步。通过改革,形成对建设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有力保障,才能真正让这一历史目标实现落地。
平台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协同作战,优化工作模式,抓好资金保障,提升营商环境等,都需要以改革的思路有效推进完成。
图片来源:青岛市市北区委宣传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