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匠 小豆子
编辑|小飚
九月,北京电影学院迎来了新的面孔。
在2019届表演系新生的合影中,一个高大、白皙、留着寸头的男生站在了左侧的最后一排。
长久以来,他身上最引人瞩目的标签是“第五代大导演陈凯歌的二公子。”作为“星二代”的陈飞宇,他不乏关注,开学第一天,就凭“辈分提升、喜提‘叔叔’和‘爸爸’称号”的梗登上热搜。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远却也意味着有更多双眼睛在注视着,是优势也是压力,带来行业优质资源的同时也给他带来偏见。作为“星二代”,到底应该有怎样的自我修养和自我认知?
我想做演员,不想当明星
陈飞宇的荧屏首秀在他10岁那年。
那一年,陈凯歌导演执导的《赵氏孤儿》,片中的新君还没有合适的选角。正当兼任制片人的妻子陈红为此苦恼时,他自荐了自家胖乎乎的小儿子陈飞宇。
《赵氏孤儿》剧照
对于这次“试水”,全家人更多将其视为情急之下的应对。所有人都是抱着“玩票”的心态。多年后,陈飞宇对它的叙述和定义是“它是体验而非工作经验,是父亲送给我的十岁生日礼物。”
外界对他是否会承双亲之业充满好奇。在《赵氏孤儿》的首映礼上,陈红否认了儿子在演戏上有特别的兴趣。“吃是他唯一的兴趣,他在班上最好同学的妈妈就是北京一家很有名餐馆的老板,我问他为什么跟他那么好,他说因为他妈妈是开餐馆的。”回答尽显天真、朴实,普通如平凡人家的孩子。
对于他在《赵氏孤儿》的表现,陈凯歌坦言:“其实他也不怎么会演,在演戏上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天赋。”
再次接触这个行业,已经是6年后的事。16岁的他选择担任《妖猫传》的导演助理作为他暑期的实践活动,成为了黑猫“铲屎官”。与黑猫的合照在网上流传后,不曾想被“青春文学教母”饶雪漫一眼相中,认定他就是自己作品《秘果》里的段柏文。
是否要真正迈入演艺行业,对此他纠结了两个月。陈凯歌夫妇的初衷是不想他介入这一行,“这行业挺黑的,我不想他把自个儿弄脏了。”六年前的无意为之以及这一次的无心插柳,又似冥冥中有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他往演艺的既定轨道上。最终,他想了想说:“我还是试试吧。”
《秘果》剧照
这是他第一部没有父母庇护,独自挑大梁的戏,也是他正式进入大众视野的开端。在《秘果》中的表现略显稚嫩。和段柏文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让他更多时候只能以面无表情的模样去诠释这个阴郁的少年。电影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人们热衷谈论和消费的是他和欧阳娜娜的花边新闻。
舆论对他的定位也并不友好,要么是背负原罪的“星二代”,要么将他放在流量爱豆这个坐标系进行定义,称他是“低配版的吴亦凡”。
他的自我定位是“不是偶像,不是明星,而是想成为更好的演员。”在《秘果》一次宣传采访的互问环节中,当欧阳娜娜问他“想成为明星吗?”,他摇摇头,前者感到疑惑:“那你现在做的事不就违背了你的回答吗?”,他认真地回答:“演员和明星是不一样的,你以后就会懂了。”
用真心换才华
《秘果》拍摄期间,陈凯歌陪他一起看剧本,分析段柏文的个性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朴实、不张扬、不矫情”,这是他对儿子努力的肯定。他也坦言,儿子作为17岁新人,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戏和他的年龄一样青涩。
在演戏方面,陈飞宇确实算不上有惊人的天赋。同为“星二代”的董子健,20岁时就曾入围“金马奖的最佳新演员奖”。陈飞宇留给人的印象更多是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新人演员。
在新疆拍摄《将夜》的第一天,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演吃沙子”,从沙丘上滚下来,反复近十次后,导演很满意。对于陈飞宇而言,这是他第一次对演员这个职业有了清晰的认知。能吃苦、坚韧、一丝不苟都是优秀演员的自我修养。
那时他还是个未满18岁的孩子,但每天要跟着剧组里的其他演员高强度工作16、17个小时,如此20多天才迎来一次短暂的休息。
相比起拥有793万粉丝的微博多用于宣传自家作品,只有15万粉丝关注的ins更让人接近那个真实的他。他时而很丧,但总体的基调还是阳光向上。他的日常是研读剧本和看书。他喜欢的书是《1984》一类的政治科幻类小说,带有一点哲思。偶尔他会秀他的新鞋,闲来无事还会做些糕点。
在《将夜》杀青后,他特意发了条ins和他所饰演的宁缺作别。“你就像我的本命物。在生死关头以命相待。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相信我。”看起来,《将夜》让他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坚定了当一个演员的决心。
他将极大的诚意投入其中,换来了演艺道路上的第一个奖项。
在一次采访中,当作为父亲的陈凯歌被问及“有没有被孩子做的某件事触动到或者感动到”,他回忆起陈飞宇的童年趣事。“他不爱弹钢琴,有一天我就让他从此就别弹了,没想到他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然后转过身向钢琴鞠了一躬,我的眼泪瞬间就流下来了。”
这种真挚与敬畏也是陈凯歌在后来教育两个儿子的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我跟他说过一句话,这是我无数经验得出的结论,才华不属于你,才华是你和上帝交换的产物,你交出真心,他给你才华,一旦真心没有,才华立即消失,这是我对演艺这件事的体会。”
展开自己
陈飞宇的爷爷是著名的导演陈怀皑。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凯歌实际上也是“星二代”。
每个“星二代”面临的共同困境是“如何在父亲光芒的笼罩下活出自己”。
14岁那年,陈凯歌推了他父亲一把,这一推,是他反叛父辈权威的象征。
19岁,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后来,他成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先后几部作品入围西方世界各大电影节,《霸王别姬》捧回了法国金棕榈奖。
在他身上,有着那个年代所需要的知识分子的傲气和锐气。那股傲气和锐气铸就了他,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成就了他。
相比起来,Z世代的陈飞宇身上体现的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特质。他们不再需要反抗什么,更多时候愿意在人群中隐藏自己。
比起父亲当年以狂放自成一派,如今的他在人群前要塑造和经营自己的形象。内敛、温和、谦逊、沉稳是大多数路人对他的印象。在回答媒体问题的时候总是温柔得体,在综艺节目中不打断爸妈的谈话,与长辈碰杯时总是自觉地将杯子拿得稍低一些。
对于父亲这座大山,他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在“超级IP新人演员”的颁奖典礼上,他曾喊话陈凯歌:“希望有一天别人介绍你的时候能说:‘你是陈飞宇的爸爸。’”
但父与子的关系总体很和谐。对于星二代的身份,他没有反抗,也没有叛逆,而是一种坦然:我无法选择自己的身世,但是可以用自己的后天努力去弥补。
然而如何展开自己仍然是他面临的问题。舆论环境与压力、家庭身世无形中是一种捆绑。
《秘果》上映前,陈凯歌曾寄语陈飞宇:“希望你能满怀豪情,闻鸡起舞,谦虚谨慎,永不言败。如果你能记住老子的这点希望,那么17岁注定是个美丽的开始。”时隔两年的九月,天很蓝,他穿着白色的崭新秋装,剃了干爽的新发型,就像是歌里走出来的New boy,一切都只是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他要练就的和实现的还很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