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伸向密实的森林和积水及腰的沼泽,无论任何方向,人们只能看清20英尺内的东西。如若迷失其中,一个人的尸体可能永远无法被找到。冬季的暴风雪来临时,雪很快就积到两三英尺厚,温度甚至可能降至零下30度、40度甚至50度以下。没有考虑作战环境的英国总参谋部的白痴曾下令部队使用水冷式重机枪,为了不让这些枪被冻住,机枪手睡觉时都把武器放在身边。
身带冻疮的士兵处处可见。所有人都听从英军指挥,包括美国人和法国人,然而即使最卑贱的英国士兵也察觉到了他们长官糟糕的指挥能力。被派出企图采用迂回包抄战术的部队,在穿越森林和沼泽后从没找到过目标,迷路的他们,等着下一波人来救援。即便有地图,也相当粗略简陋。通讯很糟糕,甚至根本就没有。
不仅如此,士兵中的抱怨声潜滋暗长——我们在这干嘛?我们为什么要在这?在这寒冷的北俄罗斯,打击布尔什维克?协约国军队决定要攻击的目标是沃洛格达镇,处于他们现在所在位置往南300多英里,是一个重要的道路交界口,跨西伯利亚铁路、南下莫斯科和北上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公路都在此处汇合。但是在1918年秋天,曾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军队经过一个冬天的努力,打造出了更为强悍并接受了良好战事训练的第六军。协约国面对着这样的军队,明白夺取沃洛格达市遥遥无期。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在这?
1918年11月,陆军准将埃德蒙·艾恩赛德(Edmund Ironside)在交接时是这样生硬直率地解释的:部队是在为他们的生命而战。确实是这样,到12月时,因冬季冰冻而得名的白海上,冰层已经快要迫近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口了。多亏有北大西洋暖流,位于巴伦支海的摩尔曼斯克港口仍然可以通行,但是想要到达那里必须跨越数百英里没有道路的沼泽和森林,而且还是在冬天。退无可退的境地下,他们只能努力守住阵地。
但是他们在这做什么呢?为什么明明是俄罗斯内战的开始,美军却被派遣到俄罗斯各处,包括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口、位于俄罗斯极西端的摩尔曼斯克,甚至被派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荒凉无垠的位于俄罗斯极东端的西伯利亚?是的,无论是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政权,还是军队在俄罗斯集结打算重新统一全国,但这跟美国有什么关系?威尔逊总统反复强调过,他希望世界和平以推进民主,但是美国政策是不干涉他国内政——虽然这就是他现在正在做的。是什么让他改变了主意?
这次干涉最终演变成威尔逊总统生涯中无法抹去的一次错误决策,不仅如此,整个世界如今仍然受着这次行动的影响。共产主义俄罗斯的统治者已经对西方强权充满敌意——尽管他们实际上仍然希望利用西方国家的技术和人员以实现俄罗斯的工业化——而这次行动让他们成了永久的敌人。
已故外交官和历史学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写道,美国的军事干预杀死了一切可能让两国关系向友好发展的幼苗。“这种两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建立起合作和互信的可能性,正是在这次军事干预中被悄无声息地牺牲掉的,只剩下一堆脆弱的泡泡。而这种合作和互信的可能,原本是俄国人、美国人以及全世界所有人在有关长远的未来的立场上所能想象到的最重要的事。”
这次干预计划是在一战后期成型的,就在布尔什维克党于1917年10月崛起,并迅速与德国和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之后。实际上在布尔什维克军队接管之前,沙俄军队就已经分崩离析了。主要战役均遭惨败,士气已经涣散,乌克兰甚至出现了叛乱者。大多数俄国人,不管他们的意识形态如何,都早已厌倦了这一场战争。结果是东部战线实际上结束,大部分饱经战争磨砺的德军被调往西部前线,数量超过40个师的军队足以使德军相信可以打破与协约国军队长达四年的战争僵局,这也让协约国军队感到恐慌。
美国于1917年4月正式加入一战,但是直到1918年春天才有相当数量的美军到达欧洲,并且他们从没有经过实战考验。这时沙俄政府已经与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标志着俄国正式退出战争,大部分俄国西部领土(今天的东欧)落入德国之手。
对于协约国军队而言,这种变化是灾难性的。沙俄军队的溃败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一次失败,更有可能给他们在西部战线的努力造成致命一击,德国还有可能藉此机会将其控制范围扩大,可能比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中规定的边界线还要向东。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即使是条约还在商议之时,德军就已经深入乌克兰。芬兰此时卷入内战,白方由德军支持而红方由布尔什维克支持,所以协约国军队担心德军可能以出兵支援为借口,占领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口。1917年盟军曾向俄方运送了数千吨军事补给,这些补给仍停留在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任凭先到者占为己有。
进一步恶化局面的是,该条约释放了几千名位于西伯利亚的战俘,他们中有德国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和来自其他六个国家的战俘,战俘散流于俄罗斯全境,让本来已经支离破碎的俄罗斯更加动荡不安。布尔什维克此时的控制仍显薄弱且大多数集中于城市。公开的内战尚未爆发,但许多自称白俄的武装力量逐渐出现,大部分是民族主义者和反布尔什维克党人,力量在俄罗斯悄悄聚集,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刻爆发。
1918年3月21日,利用由东部战线转移而来的军队加强了实力的德军,在50英里的前线范围内展开了对已经筋疲力尽的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并且比在战争中任何一次都更深入协约国势力范围。德军前进到了离巴黎60英里处,将这个“光之城市”置于他们新型超级大炮的射程中。法国和英国都急切地想要重新开辟东方前线的战场。
而他们想要美国也加入此次战役。但威尔逊总统不答应参战。在1918年1月8日发表的“十四点原则”讲话中,这位总统已经表示了他对于国家自决的支持,并且他并不希望、也觉得没有理由要去干涉俄罗斯内政。这样的干涉不仅与他理想主义的政策背道而驰,而且也缺乏来自美国战争部的支持,后者认为参战极其不现实。英法两国尽其所能想要劝服威尔逊改变主意,但他不为所动。
军事干预从很多层面上来看都似乎是一个坏主意。从13世纪蒙古人入侵后,还没有任何侵略者能在俄罗斯大草原上横行霸道。而且协约国并没打算派遣一支军队,只是一小部分武装力量以保护战备物资免遭敌方占领,煽动俄罗斯群众反抗德国统治,以及劝说新的苏维埃领导人他们在德国的霸权主义下只会失去而不是得到更多。
“到底是布尔什维克党还是反布尔什维克党会执政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这样说,“我们主要的考虑是为了防止俄罗斯帝国广大而富产的区域被同盟国控制,最终成为他们的战争补给源头。”为了阻止这样的事发生,协约国需要重新开辟东部战场,以压制在西线战场上肆虐的德军。
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想法么?起码在俄罗斯全境一片混乱,情势完全无法预测的状况下并不是的。布尔什维克党比他们想象的要弱上许多,而且是在一种极大的错觉下继续着他们的事业,他们以为自己接管了俄罗斯,就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激起工人阶级的革命,广大无产阶级会毫不犹豫地扔掉资本主义的镣铐,拒绝进行世界大战,继而永久终结帝国主义。
但是战略层面上,布尔什维克内部并不统一。战争部长里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对协约国在北部的干涉并不抗拒,希望借此把芬兰或是德国人赶出摩尔曼斯克之外,而列宁却不希望接受协约国任何形式的帮助。十月革命其实也并没有解放工人阶级,如果说其有什么国际意义,也仅限于俄罗斯周边一些有着长期被压抑着的民族主义者的国家。他们的思想已经相当极端,诸如俄罗斯南方的乌克兰人和拉脱维亚人还有其他的一些民族确实爆发了。
令情况更加复杂的是一支外国军队的介入——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大约拥有6万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在俄罗斯境内一路向东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捷克和斯洛伐克后来成了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也属于那些追求独立并且在战争于1914年开始时,就已经加入协约国的民族主义团体。他们和沙俄军队并肩作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俄罗斯可能已经退出了战争,但捷克和斯洛伐克却并没有,既然已经不能从俄罗斯西部撤退,协约国打算将他们通过跨西伯利亚铁路送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继而通过海路将他们送往欧洲,以便营救那些在德军春日进攻中溃败的协约国部队。这个行动毫无疑问需要布尔什维克党的合作。
嘈杂与困惑成了每天的常态,而事情却越变越糟。1918年5月14日,在俄罗斯中部的一条铁路专线上,一列向西满载被释放的匈牙利战俘的火车,停在了一列向东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载着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火车旁。两列火车里的士兵们互相嘲弄讽刺着对方。一个匈牙利人向敞开的车窗扔了一大块废金属,不想砸死了一名军团士兵。暴怒的士兵们把始作俑者拉出车厢,当场杀了他。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是全副武装的,而匈牙利人并不是,所以完全可以想见那是一场怎样的暴动。
托洛茨基听说这件事时,命令沿线苏维埃部队解除该军团的武装,然而他似乎忘了自己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军队。俄罗斯广袤的内陆中已经没有苏维埃的飞地可以执行这项任务了。捷克人一路打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并且在夏末实际占领了大部分跨西伯利亚铁路,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重要港口。这件事让白色俄罗斯对布尔什维克的抵抗冒出水面,内战爆发。这场内战持续到了1921年,夺去了超过700万俄罗斯人的生命。军事历史学家 约翰·基根(John Keegan)写到,“这是1914至1917年中死亡人数的五倍”。
这正是使威尔逊改变主意的历史背景。他知道这是一个错误,他自己的战争部也知道这是一个错误,但协约国已经死磨硬泡他太久,以至于他认为再不答应加入,就会使他们丧失对他所有的信心。讽刺的是,1918年7月,当他终于下定决心的时候,美国士兵们就开始在西线战场上一展雄风。德国的春日进攻最终失败了,协约国进行了反攻,反攻中美军表现出的行动热情震惊了所有已对战争感到厌烦的英法士兵们。这场进攻让德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3月损失30万人,4月损失12万人,从此德国再无进攻的后备兵力。
第一支派往俄罗斯的美国军队是夏末到达的。摩尔曼斯克的苏维埃政权看见他们挺开心,因为他们为德国和芬兰在边境的威胁惶惶不安,他们也知道沙俄方面根本不在乎当地局势。托洛茨基是独自决定邀请协约国帮助抵抗北方德国和芬兰的蚕食的。列宁讨厌任何西方政权,并且坚信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就要到来了。他撤消了托洛茨基的命令,但为时已晚。在摩尔曼斯克和莫斯科日益恶化的交流下,当地的苏维埃政权实际上宣布从俄罗斯独立。协约国登陆后占领了铁路并向南扩张。在有几百英里远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当地官员对这些西方政权满怀敌意,但是当8月协约国军队船只到达时,一场政变早已推翻了当地政府,登陆没有任何人员损伤。
协约国军队的计划是向南挺进,并采取多种手段前往铁路交接处沃洛格达,以联络捷克斯洛伐克军团。该军团据说偏离了他们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路线,并且回到了北部形成了新的东线战场。在北俄地区有大约7,000名英国及联邦士兵,5,000名美国士兵,2,000名法国士兵,1,000名塞尔维亚和波兰士兵以及数千白俄士兵,结果他们最终面对的不是德国人,而是日益强大的红军。一次惨败的所有条件都已具备。为了阻止这次失败,不屈服的艾恩赛德将军在接任时才被告知,最高军事委员会已经决定继续在北俄战斗,即使德军放弃也要战斗——这是一个他的上级甚至不屑于与身在北俄的协约国军队长官解释或沟通的决定。
这是一场小仗,却是一场恶仗。北俄有许多各自独立的前线,而部分地区的作战相当密集剧烈。苏联红军有着炮火上的优势,有远程火炮,而且还不少。双方整个秋天都在混战不休直至12月末,一些地区可能结束得更晚。在暴雪和严寒的侵袭下,冻伤使战争带来的痛苦成倍增长。
自称北极熊、战斗能力强的美国人对受制于英国人相当不满。欧洲战场的战事已经结束,但他们还在继续作战,没人知道为什么。布尔什维克党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国土上的意识形态而斗争,而且越战越勇。整个冬天,都主要是炮火上的对抗而鲜有步兵交锋。每个人都深藏在掩体之中。1919年2月,奉命前往约克郡营的部队拒绝行动,在他们的上校逼迫他们进行严酷的训练后才勉强收敛抵触情绪。紧接着,一个法国兵营直接拒绝打仗,他们被送回国。讯息是明显的:西线的战争已经结束,为什么还要继续战斗?
在一座争夺激烈的桥上,布尔什维克对美国人进行例行“说教”,他们甚至派出一名少尉在夜晚时站在桥上发表慷慨激昂的长篇演说想要说服他们。他们声称美国人不过是英国人的爪牙,他们为什么要和俄国人战斗?在3月中旬,不胜其烦的美国德维纳前线部队签署正式请愿书,宣布他们将“拒绝向博洛线前进,也不再巡逻”。他们坚持说战争已经结束了,而且他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其实与他们政府所宣布的政策背道而驰。他们被威胁将被送上绞架,但实际上最终什么也没发生。
不管怎样,2月时威尔逊又改变了主意,他从未对美国民众解释,更没有对这些士兵说过他们在俄罗斯作战的原因,他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他就撤军了。6月,大部分美军离开了阿尔汉格尔斯克,235名牺牲者中一半人的遗体再无踪迹,而且这些士兵从始至终也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在俄罗斯战斗。8月,英军撤走,只剩下白俄在很远的北方对抗苏维埃军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约3万名士兵死在了苏联红军的枪口下。
美军对于西伯利亚的干涉徒劳无功,8,000名美国士兵大部分抽调自在西海岸受训的部队,他们于1918年夏季和秋季登陆符拉迪沃斯托克。在这里,他们和其他外国军队汇合,包括7,000名日本士兵。东京本来是企图趁俄罗斯国内混乱不堪坐收渔翁之利,夺取更多西伯利亚领土和俄罗斯岛屿,更不用说一大部分“满洲国”。俄罗斯的日军跟二战中的他们一样骄傲自大,而且他们和美军之间的关系普遍紧张不和。
美军登陆时接受的命令,和他们在北俄战斗时一样令困惑:不要在内战中选择立场,同时帮助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保护铁路。美国的工程师们已经全部到位,努力想要维护铁路的同时不偏向任何一方,但他们怎么可能做到呢?对铁路的控制就是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布尔什维克洗劫了铁路站台,杀死了工作人员,损毁铁路路线,还剪短了电报线,当白俄和哥萨克人在武装后的火车上前行,并攻击可能与布尔什维克联合的村庄时,每一方都犯下了野蛮的暴行。
始终注视着这场混战的是美国指挥官威廉·格雷福斯少将(William S. Graves),他始终恪守着有关不干涉俄国内政的政策。他成功将他的部队独立于战斗之外,直到1919年,布尔什维克部队攻击了守卫苏城煤矿的美国和日本军队——该煤矿对于铁路的运转至关重要。布尔什维克还袭击了罗曼诺瓦镇,他们的忠实拥护者对正在帐篷中睡觉的美军发起进攻并杀死了24名士兵。幸存者们赶走了他们,但这时的美军明显必须要选择一个立场了。
死亡威胁使驻守铁路的部队守卫加强,布尔什维克军和美军之间的小战役持续了整个夏天,然后逐渐减少。1919年10月,威尔逊因中风结束了总统任期。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原因要将部队送往俄罗斯,人们再也不能知道了。最后一批美国军队于1920年4月的愚人节离开符拉迪沃斯托克,一起离开的还有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中历经多年战斗的幸存者。
美国战争部长牛顿·贝克(Newton Baker)称协约国军队的这次远征“从一开始就毫无意义”,而美军总参谋长佩顿·马奇(Peyton C. March)则认为这次行动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正如历史学家乔治·凯南的评论那样:“共产主义俄罗斯与美国之间进行对话的最后一丝希望也不复存在了。”
译者注:本文作者Anthony Brandt致力于军事史研究,著有《吃掉自己靴子的男人:探寻西北通道的悲壮历史》(The Man Who Ate His Boots: The Tragic History of the Search for the Northwest Passage)一书。
(翻译:鲍玉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情瞭望,军史回顾,军备盘点。不无度吹嘘我军,不盲目崇拜外军。长按二维码,关注【硝烟】微信公众号:xymilitary ,和我们一起做裤衩不红不白的铁杆军事迷。(如果长按不行,就请军迷扫下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