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麻辣娱投 陈子良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潇洒转身后的马云,留下了他给这个江湖的精彩故事。
只是马云的故事大多关于阿里起家的核心业务——电商,但阿里的故事却不止于电商。高调成立于2016年的阿里大文娱, 一直在阿里内部处于C位。马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阿里巴巴在未来只做两个H,一个是Health(健康),另一个就是Happy(娱乐)。
在2019年里,马云为阿里,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大文娱?
实际上,现在正是阿里大文娱最好的光景。
1、优酷翻身——连出爆款的优质内容平台
优酷的重新崛起是大文娱在2019年最大的收获。
在樊路远临危受命接收优酷之前,优酷正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上一任掌门人杨卫东因为经济问题被调查,而再上一任掌门人古永锵,更是连连错过多个优质内容版权和热门网剧上位的时机,致使优酷从昔日的带头大哥沦为行业老三。
在过去的两年中,优酷的日子非常难过,在腾讯和爱奇艺的的夹击之下,缺乏爆款内容的优酷一直面临着用户增长乏力的问题。在视频网站最赖以生存的会员基数上,爱奇艺与腾讯连年实现高速增长,付费会员数分别超过亿人和9000万,而优酷已经超过两年没有公布会员数,情况恐怕不容乐观。
转机出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
刷爆全网的《长安十二时辰》与《这!就是街舞》双双成为年度口碑第一的剧集及综艺,豆瓣评分分别达到8.4与8.9分,为优酷积累了大量的人气,虽然优酷尚未公布其会员增长情况,但是凭借这两部爆款作品,优酷重新证明了自己的优质内容输出能力,月活人数距离爱奇艺及腾讯仅有不足三千万的差距。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优酷爆款节目的打法已经呈现出了巧妙的顶层设计思路,在内容题材和受众人群上实现了广覆盖:剧集类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代表,深耕传统文化;综艺以《这!就是街舞》第二季打头阵,引领青年潮流;又持续推出水准在线,沉淀观众众多的《圆桌派》第四季和《一千零一夜》第四季文化节目做压轴。在热度、口碑、文化影响力上,优酷真正实现了“压过爱奇艺一头”。
All in到优质原创内容的输出,曾经在阿里影业获得显赫成绩的樊路远,正在他自己的方式带领优酷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
3月28日,樊路远召集了业内40余家头部内容公司的高层,公布了优酷剧集的最新合作模式,激励内容公司全面参与到优酷的内容生态体系建设中。
2、减负前行——断臂求生,调整组织架构
2019年6月18日,张勇发布了内部通知,阿里巴巴将进行新一轮的组织调整升级,在明确大文娱事业群作为阿里巴巴一号位的基础上,UC、阿里音乐与阿里文学被划归到创新事业群,由朱顺炎担任总裁。阿里大文娱事业群精简为优酷、阿里影业、大麦、互动娱乐(前身为阿里游戏)四大板块。
阿里文娱内部高层接受采访时表示:将UC、阿里音乐、阿里文学纳入创新事业群,主要是根据业务属性及平台特点进行归位,因为这三方面的业务未来发展都偏向于UGC,协同交互性更强,而优酷、阿里影业、大麦、互动娱乐之间彼此之间的依存性更高,市场竞争力也最强。
阿里大文娱这一手牌,哪张是王,哪张是2,哪张牌是普通的顺子,樊路远其实早已门儿清。
刚刚接手大文娱事业群后,在《财经天下》的采访中樊路远便这样阐述了他对大文娱体系中各个板块的定位:大文娱有很多业务,我们一定要化指为拳,最核心的三个手指一定是前端的优酷、阿里影业(包括淘票票)和大麦网,后台则是文学、音乐、互娱、艺人经纪等支撑业务,而UC则是底层的基础设施。
在腾讯系和像爱奇艺这样的独立巨头的双向夹攻下,阿里大文娱面临的竞争力也在增加,在所有领域内“雨露均沾”的倾注精力,便意味着没有一个领域能够全力获得爆发式增长。
在移动音乐领域,虾米在网易云和QQ音乐的压制下一路衰退。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腾讯音乐在世界音乐库的覆盖率超过90%,而虾米仅有20%,即便只有20% ,但是每年支付的版权费用却是收入的十几倍,平台亏损连年激增。
在文学领域,发力较晚的阿里读书更无法与阅文集团一较高下。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音乐和文学领域,留给阿里的机会正在慢慢消逝。音乐和文学不可能成为振兴大文娱的中坚力量,既然如此,便只能断臂求生及时止损。
在过去的2018年,整个大文娱亏掉了213亿元,在持续的亏损之下,阿里大文娱也必须迅速收缩止损,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丢掉一些短期内无望复兴的牌,将手中最强的牌实现高效的结合,通过减负的方式实现赋能。
大麦网做到了业内的头部;淘票票与猫眼平分秋色;优酷在这一年中也实现了触底反弹,未来能带领大文娱走向成功的力量,恐怕还是要依靠这三驾马车。
马云从未改变过他对大文娱的支持,他表示“大文娱就是阿里富养的女儿”,多次喊话“阿里大文娱一天亏4600万,亏十年都亏得起”。
新掌门人樊路远,在阿里影业已经获得取得了成功(淘票票业务初创人,去年带领阿里影业将净亏损由12.45亿降至2.54亿),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又带领优酷逆势而上。
现在,手中的好牌由他担任舵手的阿里大文娱,未来值得期待。
3、减持光线,领投网易云——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这个9月的2号和10号,在马云即将完成权力交接的前夜,阿里在文娱领域内完成了两笔大手笔的操作,减持光线和领投网易云,尽管这两笔交易的主体并不是阿里文娱,但是仍然可以视作阿里在为大文娱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关于7亿美元领投网易云音乐,外界的看法颇多,有人认为这是阿里战略性放弃虾米的信号,也有人认为这笔投资是收购考拉的捆绑交易,但是确定的是阿里仍然保有其在音乐领域内的坚守,坚守在音乐领域内,就要共同面对最强大的敌人,腾讯旗下的QQ、酷狗、酷我,既然阿里自己的音乐梦无望,那就把宝压在网易云身上好了,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网易云音乐积累下的口碑用户还是具备一战之力的。
给当下陷入资金困难和发展瓶颈的网易云音乐输血,至少保留了阿里大文娱在音乐上的火种,也为未来更好的对抗腾讯下注了筹码,这笔交易对于财大气粗的阿里而言,实在是不亏。
而另一个减持光线的举动,则可以看作是阿里大文娱战略性防守腾讯系进攻的信号。
9月2日晚间,上市公司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持股8.78%的股东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创投”)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5867.2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 2%)。
对光线而言,它正在迎来自己最好的时候,《哪吒》的爆火将为其带来超过11亿元的营收(占去年全年营收的70%以上),《哪吒》的导演表示,已经进入到下一步动画作品的创作当中,看样子,光线很有可能围绕《哪吒》建立IP形象,进而做出一系列成功的作品。
从账面数字上来看,阿里在此时减持可以说是一笔“赔本生意”,阿里购入时的股价是24.22元/股,而现在股价只有10元上下,与阿里入股时的股价相差甚远,这个时候选择减持,实在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既不看中长期的发展潜力,又不看重短期的财务营收,阿里铁了心的与光线分手,根本目的就在于为阿里影业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光线与腾讯系的逐渐靠拢,二者之间的联手给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
首先是猫眼与微票的合并。
2017年9月,光线控股的猫眼与腾讯系的微票儿正式合并,将矛头直接指向阿里淘票票,并购完成后,光线系持有猫眼股份50.79%,腾讯持股15%。腾讯与光线在电影票务上实现联手,合力打压阿里的淘票票业务。
第二个因素则是光线将旗下的新丽传媒转让给腾讯系的阅文集团。
2018年3月份,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将自己持有的新丽传媒27.4%的股权转让给腾讯,不久后阅文传媒以155亿元全资收购新丽传媒,新丽传媒彻底成为腾讯系一员。
紧接着在2018年9月份,樊路远便辞去了光线传媒董事的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光线传媒任何职务。
作为阿里大文娱事业群新一轮的轮值总裁,现任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兼CEO,兼任大麦网CEO,兼任优酷总裁的樊路远,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是依靠大文娱帝国的内部力量实现高效的闭环与营收,而非依托于外部平台之间的松散合作和财务收入。
今天的大文娱依旧承载着马云最初的梦想,整个阿里也从未动摇过对大文娱投入的信心,即便这条路无比的艰难,人错了,那就换人;方法错了,找方法;方向错了,那就再走一遍。
阿里对于目标的永不放弃在大文娱的执念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收窄止损、小步修正、优化组织,樊路远能成为大文娱的答案吗?目前得出答案或许还为时尚早,但是阿里影业——去年15部票房过十亿的电影,他压中八部,在优酷一年,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他能带领阿里大文娱走向什么样的高度,值得人们 期待。
只要财大气粗的阿里还愿意为大文娱输血兜底,樊路远就有足够的资本试错。就像马云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