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暑期档中,《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番外作品《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获得13.96亿票房,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收获超过7.2亿美元票房,成为暑期档排名前五的电影之一,在暑期进口片中排名仅次于漫威大作《蜘蛛侠:英雄远征》。
▲《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剧照 来源:豆瓣
2001年,以飙车为核心元素的速度奇观电影《速度与激情》横空出世,其以独特的影像构建、多元的文化融合、强烈的视听刺激等元素吸引了全球范围的粉丝群体,成就了近20年长盛不衰的经典系列电影IP。
速度奇观是类型电影为了创造更具视觉刺激性的场面,在动作类型片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以速度见长、以赛车为核心元素的奇观电影类型。学者周宪首先提出奇观电影这一概念,对于速度奇观电影,他认为“传统叙事电影缓慢的叙事节奏已经不再适合当代观众的视觉要求,‘快看’与‘看快’构成了典型的速度奇观”①。速度奇观电影以其高速度的节奏、强烈的视听震撼力吸引了大批电影观众的目光,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除了广为人知的《速度与激情》系列之外,同类型电影《的士速递》《玩命快递》(又名《非常人贩》)《极品飞车》《极盗车神》以及人物传记性质的《极速风流》也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本期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对速度奇观类型电影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和剖析。
作为“奇观”的速度类型电影
速度奇观电影以速度作为影片的主题和内容,一般使用汽车或赛车元素作为载体,创造出令观众感觉到热血沸腾的视觉效果。这一类型电影的兴起与流行,与时代息息相关。
速度奇观电影,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主要由“运动”和“速度”两种元素贯穿始终。“运动”是速度奇观电影的根本依托,影片在封闭的景框中通过人和物的动作语言来塑造强烈的视觉奇观,画面和声音的组合对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理快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叙事电影在感官上的不足;而“速度”则是速度奇观电影的内容和主题,影片利用汽车、摩托车等工业化产品的极速行驶状态来创造出动态视觉效果,加以堆积的“短平快”的镜头来推动叙事的进展。
在电影《速度与激情6》中,开场便是主角多米尼克与布莱恩的飙车场面:轰鸣的发动机声瞬间点燃气氛,超强的运动性成为影片吸睛的重要元素。导演在片中大量使用堪比“高速铲车”的赛车,加以重型坦克当道,一路毁车无数,甚至连飞机都被赛车当空拉下,强烈的速度感和巨大的破坏性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释放出了惊人的视觉冲击力,配合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整个过程清晰流畅,迸发出了一种“暴力”的美感。
▲《速度与激情6》剧照 来源:豆瓣
符合商业诉求的“能量”
该类型电影能在全球范围内电影市场上大获成功有着类似的核心原因,即给观众超量提供“欲望符号”,受欢迎的原因也恰恰源于此。影片中作为资源不断消耗、不断被破坏的汽车/赛车对于大众观影群体来说是一种荷尔蒙的诱因,也是欲望的对象。观众潜意识中对于大场面的渴望,引导着速度奇观类型电影的制作,如何突破极限地利用资源、并且无底限地输出宏大的、充满力量的场面,成为重要的内容输出方向。
以《速度与激情7》为例,“让汽车飞起来”是创意的核心,眼花缭乱的豪车们在影片中彻底地发挥能量,全速狂飙,不断着刺激观众的感官,而在《速度与激情8》中,叙事的支点不再是拥有和掌控汽车的力量,视听的快感建立于对汽车的破坏。汽车在被彻底的开发使用之后,又在各个精心设计的冲撞与事故之中被彻底毁灭。
针对商业社会中大众内心渴望拥有昂贵消费品的感情,速度奇观电影给出了超越想象力的极致体验。这些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很难拥有的奢侈机器,在电影里被消解了昂贵的价格和存在价值,它们随时会被毁灭,沦为被随意处置的消费品。这类电影导致了极其高昂的制作成本,也使得这类影片在我们所身处消费社会中拥有了极高的吸引力,毕竟观众乐于看见燃烧的“钞票”。
速度奇观电影:从好莱坞到中国
2001年,以赛车为主题的系列电影《速度与激情》脱颖而出并连续夺得多地区的票房冠军。该系列影片通过多元的文化背景、热血沸腾的飙车场景、荷尔蒙十足的俊男美女、动感酷炫的嘻哈音乐横扫影院,成为众多以赛车为主题的速度奇观电影中最受欢迎的系列。首部《速度与激情》就大获成功,仅仅以 3800 万美元的成本在北美市场狂揽了2亿美元票房,《速度与激情7》则在其中一主角意外去世引发的怀旧情绪中,获得了超过1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在速度与激情系列之外,该类作品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秀范例。事实上早在《速度与激情》系列诞生之前,法国就推出了以“极速狂飙”为代表元素的喜剧犯罪电影《的士速递》系列电影,该片更注重剧情与叙事,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出租车为主要核心元素,展开了笑料频出的“亡命之旅”。《的士速递》将法国的喜剧风格与速度奇观相结合,为该类型电影在全球电影工业上的地位奠定了分量。
2002年上映的《玩命快递》(又名《非常人贩》)或许意在复制《速度与激情》的成功,有着与其相似的刺激人心的元素——犯罪、飙车。该片上映虽未能取得与《速度与激情》一样惊人的票房成绩,却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在此后的十多年间,《玩命快递》陆续制作了4部作品,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电影。表现突出的《玩命快递2》揽获全球票房超过1.6亿美元。而以奥地利赛车手尼基·劳达和英国赛车手詹姆斯·亨特真实经历改编的传记电影《极速风流》于2013年上映,IMDb评分高达8.1,成为观众心中的口碑之作。
而在中国影坛,2005 年上映的《头文字D》可以算是华语电影中首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速度奇观类型电影。该片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作品,由刘伟强和麦兆辉联合导演,周杰伦、陈冠希、余文乐等众多当红明星联袂出演。电影一经上映便引起热烈的反响,不仅票房过亿,更获得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主演周杰伦亦凭借该片获得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提名。此后,2009年上映的由宁浩执导的《疯狂的赛车》,以1000万的成本换来较其十倍的票房,豆瓣评分高达8.1,获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电影提名;2019贺岁档上映的由韩寒执导的赛车题材作品《飞驰人生》斩获16亿人民币票房,成为中国影坛同类型电影中值得一提的佳作。
总结
电影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类型化电影的发展,类型片已然成为了主流的文化产品。速度奇观这一类型电影给大众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获得了可观的商业成功,商业收益则衍生出了具有价值延续性的系列影片。然而,在迎合观众极致的感官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把握剧情内容与叙事节奏,则成为当下该类型片更加深入人心的突破口及发力的挑战。
参考文献:
周宪. 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J]. 文艺研究, 2005, 2005(3):18-26.
周宪. 视觉文化的转向[J]. 学术研究, 2004(2):110-115.
徐蜀清. 基于类型视角的速度奇观电影研究——以《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为例,西南大学[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