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车展看到东风日产的蓝鸟印象概念车的时候,这款设计非常大胆出位的三厢轿车就广受好评,并且东风日产说最终量产形态会和概念车高度一致,更是提高了我们的胃口。所以,当我们被告知有一台新蓝鸟的量产车可以体验的时候,不免兴致高昂,准备对这款备受瞩目的车型一探究竟。
首先要说明的是,新蓝鸟和老蓝鸟基本上没有太多关系,主要还是中文名称上的“重启”,而英文名则是中文名的音译——LANNIA。不过你要说没有关系呢,其实也不准确,新蓝鸟是和轩逸同平台的衍生,而轩逸则是曾经蓝鸟车系的延续,因此,新蓝鸟和老蓝鸟还是有血缘的。
当然,这样一来,新蓝鸟和轩逸的关系也成为一个新的谜题,新蓝鸟是东风日产在A级车区间导入的第二款三厢车型,但是究竟是和轩逸采用类似于卡罗拉、雷凌这样的平行定位,还是说类似于朗逸、凌渡这样的高低定位呢?这个问题我们先卖个关子——在体验之后,我们的确得到了一些答案。
对于外形,由于汽车之家已经提前全面展示过了,得到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但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前脸好看到爆,车尾只能说还勉强,而对C柱则是理解无能。其实当我个人看到新蓝鸟量产的整体造型时,我的评价依然很高,虽然整体风格和当前的标准三厢造型差异很大,但是我们应该鼓励这样的创新手法,尤其是在三厢车型已经被固化成模子一样的当下。
侧面的整体线条可以看成是几笔直线搭建而成,这和当前流行的流体线条或者流线感完全是背道而驰。车头部分,引擎盖和前挡风玻璃的角度越来越趋近于180度,随后车顶也是采用平顶设计,后窗和尾部也同样是大角度的直线搭成,几乎没有任何圆弧角度的过渡,这样直来直去的设计,的确在家用轿车领域非常少见。
新蓝鸟最具颠覆性的地方就是C柱和后车窗部分。一般车型都尽量把C柱做的很明显,后车窗设计的尽量的大,会加一个小窗,这样可以加强后排的采光。可新蓝鸟的设计师没用常规守法,设计师把后车窗后半部下沿设计成了“凸起”,取消了C柱小窗的设计,得让悬浮车顶足够明显。这样设计的结果便是后车窗非常狭小,而C柱在整车中的占比变得非常大,尾箱部分巧妙融入了全车,更符合最早Friend-Me掀背车型的概念。所以,即便东风日产给新蓝鸟设定的是三厢车型,但看上去运动感更强,轿跑风格浓厚,这种创造性的设计手法,对现有四平八稳的三厢车型的确算是一种颠覆。
再让我们回到车头部分,不得不说,新蓝鸟的车头设计非常漂亮,而且型格十足。巨大的V-motion前脸已经成为新一代日产车型的标志元素,夸张而粗壮的镀铬装饰条配合黑色的下端进气口,刷新了大嘴造型的新高度。而回旋镖前大灯也更加凌厉,比轩逸上的圆嘟嘟造型更具观感,上沿的LED灯带也显得逼格十足。同时,前保险杠两侧的线面组合也极为复杂,层次感十足。一位消费者看到了新蓝鸟后,直接问销售人员这款车是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由此可见新蓝鸟外观的未来感塑造非常成功。
那么相比于层次分明的前脸设计,新蓝鸟的尾部设计就太过简洁了,甚至可以说比较平淡。事实上,新蓝鸟的尾部和概念车的差异是最大的,蓝鸟概念车的尾部采用了更为明显的鸭尾设计,折线更加明显,LED尾灯的折角更锐利。可是到了量产车上,鸭尾设计变成得很微弱,尾箱上的线条也不够“楞”,让整个车尾立体感偏弱。实事求是的说,如果单看新蓝鸟的尾部也并不失分,只是没有前半部分那么出彩。其实,假如尾部的几道折痕能够更深一些,那么会和前脸设计搭配得更为相得益彰。
新蓝鸟除了在外观设计上和日产现有车型完全不同外,内饰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材质和设计细节应用,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日产设计团队对现在年轻人的需求,了解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
打开车门就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年轻感,暗红色的纹路配搭黑色内饰显得运动感十足。内饰造型的细节,是我认为新蓝鸟打造年轻化最有成效的地方,很好把握了年轻人的品味。比如仪表台的上沿没有采用常用整片覆盖,而是增加了褶皱、折痕,并且和仪表盘外围实现了分层处理,硬朗线条更突出,和整体外观风格有了很大的呼应。
其次,新蓝鸟的旋钮处理都很讨人喜欢,一般车型的旋钮边缘都是齐平的,最多有些浮点设计加强手感,而新蓝鸟却把旋钮立面设计为三段式的包裹,这么简单的一个处理就有了科技感。再比如方向盘,新蓝鸟采用了全新设计的方向盘,微微下坠的方向盘中间条幅配合平底设计,应该会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我们要专门说一下新蓝鸟的内饰材质,图片上的红色材质非常特别,甚至在其他车型上很少见到。这种特别并不是说材质成本高——其实它就是硬塑料,上面的纹路很接近碳纤维的视觉效果,但是它的特别在于触感,这种类似于编织的纹路有浮起的凸点,手感是磨砂和光滑触感交织,触摸上去很有质感。据说,这种面板是新蓝鸟设计团队专门开发的,也是基于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而设计的。
我们体验的这辆新蓝鸟是手动挡车型,并没有大尺寸的中控显示屏,另外,行车电脑也是传统的液晶显示。不过和其他东风日产车型一样,这些双色液晶显示屏并不显得落伍,高分辨率和清晰的字符显示都让人觉得比较精致。这种精致感也出现在其他很多地方,比如音响界面的硬塑料也处理的比较恰当,哑光色泽和细腻的手感,带来了很好的视觉质感。
空间方面,由于造型的原因,我们前面提到过它的后门和后窗比较小,这样会给人后排空间不够宽敞的感觉。但实际上,新蓝鸟的轴距优势明显,内部空间其实很宽裕。我们实际测量出的后排座椅长度为480mm,坐进去以后腿部空间比朗逸之类还是要宽裕不少。
至于头部空间,虽然新蓝鸟的车顶是直来直去,可是设计师给车顶设计了一个内凹,以这样的方式提升了后排的空间。最让我们意外的是后备厢,外面看上去是一个短尾设计,但经过我们的实际测量,最大径深有1050mm,算下来差不多500L左右的容积,这在三厢车里面算是“大肚”了。
当然,驾仕派给予新蓝鸟了诸多赞誉也不代表它十全十美,我们依然可以在一些地方发现它低成本化的地方。最明显的是车门,一体化的车门除了靠手的地方是皮革覆盖,其余主要是一整片塑料件,缺乏造型层次,太过简单。同时我们所体验的这款车也没有后排出风口,只有一个储物格,这实在有点太过节省。
体验完毕之后,我们打算聊聊这款新车的定位。由于我们并没有确切的车型资料、具体的配置信息,因此只能根据这次的体验来猜测一下东风日产的思路。我们认为新蓝鸟虽然是为中国市场专门打造的新车,但从驾仕派获得信息来看,新楼兰、新蓝鸟、新MAXIMA同为日产全球全新一代的设计方向和标杆。这也意味着,新楼兰的设计和研发是被纳入了日产全球体系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当前日产车型新一代车型的领先位置。所以,既然新蓝鸟也是在全球车型体系内,那么它显然不是一个低成本化的产品,在产品层级上至少是和轩逸平级,而不是朗逸和速腾这样的差异打法。
新蓝鸟和轩逸同级,那接下来就很好理解了,轩逸主打居家舒适,而新蓝鸟偏重运动年轻风格,这和卡罗拉、雷凌的思路比较一致,只是两者之前的差异化要远远大于卡罗拉和雷凌。从我们最终的体验来看也的确如此,新蓝鸟采用了大量的年轻化设计,可在材质上并没有平价化。只是和轩逸相比,取消了中庸的木纹装饰条这类材质。
不过让我们很好奇的是,如果新蓝鸟主打运动定位,那么东风日产在车型调校上是不是也有所改变,而不是一贯的日产舒适风格?这一切的答案,就需要留到新车上市后才能揭晓了。
撰稿:Jackie LXX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