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北美报告
看过韩国著名电影《杀人回忆》的人应该都记得,在影片最后男主角朴斗万探长那对屏幕外意味深长凝视,该影片导演也表示,这是对于韩国重大悬案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回顾和凝视,即使此案真相还未昭雪,也希望韩国民众们始终记得,这一历史性的悲剧。
韩国时间9月19日凌晨5点,"华城连环杀人案"依旧高挂实时搜索榜首位,这起30年悬而未果的恶性案件,牵动着太多人的心。
9月18日晚,韩国媒体率先报道,表示此案终于获得突破性的证据,指出警方于一个月前翻查「华城连环杀人事件」受害者留下的证据,发现到衣物上出现了第三者的DNA,将其交给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后再经过对比,该DNA竟然与现在收监的一名56岁李春才一致,更公开了他容貌。
韩国京畿南部警处发言人于今日(19日)韩国时间早上9点30分(香港时间早上8点30分)准时现身,向在场记者讲述「华城连环凶杀案」的相关报告。
他先向受害者家属道歉并哀悼死者,接着透露,疑凶的DNA符合案发现场3个证物中分析出来的DNA,并且表明立场指,虽然此案已经过了起诉期,但警方已经成立了一个57人的专业调查小组,将会进行最谨慎详细的调查,不单会重新检测所有证据,亦会对疑犯进行审问,虽然起诉期已过,但仍会带着使命竭尽全力进行调查。
此事可想而知,在韩国乃至全世界引起轰动,大家不禁为33年来「华城连环杀人案」中含冤惨死的10名女性,冤屈终得昭雪而感到激动,也为破案新科技DNA检测技术的发展而欢呼。
话说华城杀人案,算是韩国1980年代最恶劣的命案了,该案件共包括1986年至1991年间,韩国京畿道华城市曾发生过的10起女性连环杀人案,受害者里有18岁的女高中生、24岁的新婚主妇、71岁的农家奶奶……她们被发现时,全部已被勒杀致死,抛尸荒野。尸体的手脚大多呈X字形捆绑,下体或全身裸露,有的受害者阴道里被塞入头发、烟头、圆珠笔等物体。
当年自第一起命案发生后的33年里,警方共动用了205万名警察和军队,搜查了21000万名嫌疑对象,鉴定了570组DNA、180根毛发、40116枚指纹,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事发地区办案的刑警人数曾一度超过了当地的居民数,但真凶仍未能被绳之以法。
根据韩媒掌握的资料显示,目前证实的疑凶是1994年,即华城连环杀人事件最后一起案件发生后的第三年犯案的李春才,他在忠北清州因强奸并杀害了妻妹被判无期徒刑,锒铛入狱。
国立科学调查研究院根据警方保管的第5、7、9次事件受害者衣物上残留的DNA,与李某进行匹配测试,发现基本一致;而且其杀害妻妹的作案手法也与华城连环杀人手法相似。
华城杀人案发生六年后,导演奉俊昊将案件改编成电影《杀人回忆》, 电影中出现了DNA鉴定的片段还是,当年韩国发展水平受限,不得不专门去美国鉴定,而由于缺少关键性证据指涉,只能被迫释放嫌疑人。
73岁老探长未能破案终难忘怀
当年在此案中担任搜查组组长的前任室警察署署长河升均,是追踪该案件时间最长的刑警,这位现今73岁的老人即使在退休后几十年,依然对此事久久无法忘怀,在2006年退休接受采访之际,他依旧能清晰地描述案件的很多细节:尸体哭嚎似睁着的双眼、抛尸地的血腥味,以及凶手残忍变态的手法。
2003年,根据此案改编的电影《杀人回忆》上映后,他曾接受采访表示,"对10名无辜的生命及其家属,以及在案发现场日夜奋战的广大警务人员来说,这不是‘追忆’,而是‘噩梦’。
他既是追踪该案件时间最长的刑警,也是电影《杀人回忆》中宋康昊饰演的角色朴斗万的原型。河升均自1971年的警察生涯开始后,曾成功指导搜查过「京畿道河南女大学生气枪被杀案」、「抱川农协枪支抢劫案」等重大事件,因此被誉为「韩国最佳搜查官」。
然而,在他结束35年刑警生涯,光荣退休的媒体采访会上,提及华城连环杀人案,河升均坦言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2006年4月,"华城连环杀人案"诉讼时效到期,根据韩国的法律,2007年以前发生的杀人案件,公诉时效为15年。但对于这个富有争议和关注度的问题,河升均态度相当强硬。他明确表示,对性质恶劣的罪犯,必须增加公诉时效。
2006年初,河升均给华城案真凶的一封假想信中写道:"得了癌症的话,彻底治疗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对你这样的‘社会癌症’; 居然因为公诉时效就不能去治,不觉得奇怪吗?"
1971年,河升均以巡警身份投入警察队伍中,1986年12月华城第四位年轻女性遇害时,他由此正式涉入此案,开展调查。
80年代中期,没有手机,也没有闭路电视,韩国警方办公条件也相当恶劣。河升均曾在不能洗澡,难以入睡的环境下,连续工作38天,他的部下还曾过劳倒下,至今半身不遂。
根据当时的刑事诉讼法,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重大犯罪,警方必须提供严格的证据和证明。为此,河升均和下属精心收集现场所有的蛛丝马迹,整理的直接、间接证据和资料"数都数不过来",却始终没能揪出真凶。
在等待与真凶相见的漫长时光里,以华城案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提醒着人们这场惨剧。2003年,奉俊昊将华城连环杀人案拍作电影《杀人回忆》,2014年电视剧《岬童夷》又再度聚焦这一案件。其后《信号》、《隧道》等相关推理剧一出,人们都会被重新揭开噩梦般的记忆。
但也正是这样,才使得韩国社会及司法界对此案一直没有遗忘,并在DNA检测技术发展后想起重新应用,捉拿真凶。
随着未决案件的日益增长,2011年,韩国决定在各地组建重大未决案件调查组。在鉴定科技突飞猛进的三十年后,华城连环杀人案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查。
今年7月15日,调查组委托国立科学调查研究院对现场的部分证据重新进行了DNA鉴定。结果发现,在目前可供鉴定的10件物证中,在连环杀人案第5、7、9案等3件现场证物中检测出的DNA与在押犯人李春才的DNA一致。
新型DNA取证工具,缩小调查范围
其实,DNA检测技术用于案件的关键证据分析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金州杀人”案件的关键证据取证中,DNA检测技术就发挥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一名被称为“金州杀手”的连环杀人犯于1970到80年代,在加州谋杀12人、性侵犯50人,案件一直悬而未破。不过时隔超过40年后,美国警方在去年也是根据DNA证据,逮捕一名72岁疑犯。警方指疑犯是一名前警员,他被捕后遭还押,不获保释,他原本被控2项谋杀罪,之后被加控至8宗谋杀罪。
“金州杀手”在加利福尼亚地区谋杀至少12人,强奸45人,犯下100多起住宅盗窃案,其中8起谋杀案能通过DNA联系起来,另外两起案件则是通过作案手法联系起来。
尽管警方发现了大量线索,却始终不能缩小调查范围,负责该案件的加州探员霍尔斯前后追踪过数千名嫌犯,也都无疾而终。
最终使得案件有突破性进展的是一种家族性DNA测试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公共DNA数据库搜索到杀手可能的远亲,就算现有数据库中没有直接的匹配样本也能够缩小调查范围。
警方最终正是通过锁定“金州杀手”杰里伯恩斯的表妹詹宁斯,才终于将其抓获。
用一个警探的话说:
“我觉得这是颠覆性的。如果任何犯罪分子想要完全不被DNA跟踪到的话,除非他们未来完全不在犯罪现场留下任何DNA,而这几乎是不能的。这样的基因数据,将成为未来的很长时间里,成为打击犯罪的一个有效的工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醒醒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