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9月25日)。微软举办了例行的Inside Xbox介绍节目。其重头戏就是宣布旗下云游戏服务Project xCloud将于10月份在美国、英国与韩国三个地区开启小范围限定测试。
文|张书乐
下一阶段的用户,如何玩游戏?
5G时代构建的想象空间,在于无需本地主机,手机连接大屏,外接游戏手柄,就能畅玩3A级游戏如SoulCalibur VI(灵魂能力 6),动画效果渲染和画面流畅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主机上的游戏。
这种突破硬件与物理空间限制的游戏新玩法,被称为云游戏。
苹果、微软、谷歌的野望
在十年前的全球游戏开发者大会(GDC)的展台上,美国当时的初创公司Rearden宣布Onlive平台颠覆游戏业,Onlive平台与如今云游戏服务内核一致。
但3G时代,720P运行、延迟低至1毫秒没能在网络条件复杂的展区外实现。
然而,就在今年,各大厂商纷纷祭出云游戏法宝,意图进行突破。
英伟达于8月20日宣布,今年GeForce Now云游戏服务引入安卓手机。
8月18日有消息称,微软xCloud服务将于今年10月上线,比谷歌Stadia的11月发布早一个月。
国内腾讯与英特尔联手,今年初推出了云游戏平台“即玩”。
压轴戏发生在苹果9月的秋季发布会上。
除了发布三款手机,iPhone11、iPhone11 Pro和iPhone11 Pro Max外,苹果还做了个小动作:巨人网络在现场演示了一款新游戏《Pascal的赌注》,现场演示的画面流畅度十分优异。
似乎,一切都还是为春季发布会的订阅服务做宣发,意味着苹果系的云游戏正式到来。
云游戏真能颠覆用户体验吗?
就此《科创板日报》记者戚夜云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云游戏其实只是一个概念,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广义上的网页游戏。
因此不能说做云游戏的厂商留存率不高,而只能说想要追求云游戏表现水准和当下游戏体验最高维度的主机游戏,无限接近体验的尝试,一直没有真正取得成功。
云游戏跃进简史
每一次网络速度的升维,都会带来一次“云游戏”的跃进:
普遍宽带化让PC端的网页游戏有了机会,能够还原上一代客户端网游(代差5年),4G带来的移动端提速,让手机小游戏和页游有了移植3G时代主流手游的机会。
但这样的迭代,距离最高维度的主机游戏或PC版单机游戏等需要强大数据运算和本地存储的游戏体验而言,还有极大的代差。
换言之,4G还只是解决了手机游戏从异步到同步的玩法体验,5G或许能够让数据传输的瓶颈不再,但存储游戏的服务器自身的运算能力、承载能力以及用来接收游戏的设备(手机、主机或PC)的性能,还不具备在5G高速公路的两端,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其可能实现的形式,或许还只能是无客户端存在、地图相对单一的王者或吃鸡之类的手游。
大厂为何觊觎与游戏?
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有野心的大厂,都有一个云游戏梦想。
云可以达成其和用户更近的接触。但技术上,轻量级的休闲游戏,并无太多难度,已经可以云端化。
真正的难度在于真正制作精良的重度游戏,往往无法被云游戏所承载,只能进行降维实现,就如过去街机移植家用游戏机那般进行减配和重新优化。
但同时,这很容易造成了一部分骨灰粉们的不适应,对大作造成口碑崩坏。这也是游戏公司一直埋头研发,却不敢轻易发表的原因所在。
云游戏之所以被期待,本身就是为了大体量的重度游戏能够更好触及用户而存在的。而轻度游戏已经在普及,不存在时间问题。
云游戏之铁三角
大数据、云计算是云游戏必须依赖的基础。
真正要想形成和家用游戏机以及其他游戏设备的区别,或许更为关键的还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上形成第三点,即通过人工智能来进一步达成云游戏的独特体验,所有的偶然性通过人工智能来达成,不再有攻略可循,每一次游戏都可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体验。
换言之,大数据、云计算和AI,可以形成云游戏的铁三角,而前两者都是为AI的孵化与体验的达成而服务。
目前就云游戏的目标人群,存在一些争议。比如说得不到硬核玩家的青睐。
业内普遍认为,云游戏的目标用户是低成本玩游戏的玩家/硬件配置不够的玩家。
毕竟,云游戏的常规形态本身就是减配版或网页版,确实比较容易到的低成本玩游戏的玩家/硬件配置不够的玩家得青睐。
但如果只是一个“网页游戏”,云游戏也不会有未来。
而硬核玩家更希望能够拥有不受设备限制、随时能硬起来的游戏体验,这是隐性刚需,也是云游戏最终必须达成的市场触及。
但如此并不会阻拦国内游戏厂商云游戏的步伐,不过更多的是一种蹭热点。
如果从“网页游戏”的角度考量,国内游戏厂商在页游上引导用户氪金的能力,远比客户端游戏(无论PC还是手机),更为驾轻就熟和脑洞大开。
国内由于本身精品游戏数量不足、游戏研发能力和优质游戏、IP积累程度较低等问题困扰,因此在云游戏上倾注的热情不高,更多是概念性、试错性和减配页游式的。
苹果的“破冰行动”
国外本身也有类似的问题,但真正的主流大厂,还是希望通过云游戏达成次世代游戏更迭时的先发优势和颠覆体验,因此倾注的力量、投入的资源,以及计划云游戏化的大作程度,都相对猛烈。
但瓶颈依然难以攻克。以谷歌为例:一方面,谷歌Stadia在超高超稳定网速的基础上,其最高性能才能达到4K+60fps,而下一代主机基本上都是8k+120fps+光追+ssd,游戏体验是可见的巨大差异。
而且国外的脑洞开的更猛烈,比如苹果。
此次发布会上,其展示了要做移动端的云游戏的野心。并试图从三个维度进行解锁。
第一是作为载体的手机,需要有强大的适配能力,核心就是芯片要针对游戏所需要的表现形式进行优化。
对于苹果来说,号称同时拥有智能手机最快处理器和最快图形处理器A13仿生芯片,或许从研发立项开始就奔着这个目的进行;
第二是传输能力的突破瓶颈,毫秒级响应。
这个主要是在5G时代来体现速度,苹果此次发布会上慢半拍,其实问题不大,因为云游戏在初始阶段,大多受制于表现形式和速度响应的差异,而选择从最容易实现的异步模式,而非真正需要毫秒级响应的同步模式。而在试错之后,正好整体进入5G,恰逢其会,也就没有了时间差。
第三是游戏库大丰富。
这一点,苹果在进入订阅这个软服务领域时,就已经在布局。任何一个想做云游戏的平台,都必须有相似的布局。
SuperData Research创始人Joost van Dreunen分析了2019年行业的十大趋势,其中之一是云游戏的火热,会带动整个行业的浪潮,基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内容收购将成新常态。
未来,云游戏,或许将成为5G时代普通消费者的核心用户体验,也是厂商们首先要攻克的要塞。
只是,希望不是减配版的概念忽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