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是厌女还是设计:《金翅雀》作者唐娜·塔特写不好女性角色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是厌女还是设计:《金翅雀》作者唐娜·塔特写不好女性角色吗?

唐娜·塔特笔下的女性角色通过了贝克德尔测验且性格各异,但经由不靠谱的男性叙事者的叙述,她们变得模糊难懂。

唐娜·塔特 图片来源:Beowulf Sheehan/ The Guardian

在唐娜·塔特(Donna Tartt)的处女作《校园秘史》中,只有两名女性角色获得了真正的描写:卡米拉·麦考利(Camilla Macaulay),小说核心交际圈中唯一的女性成员,一个优雅又坚强的人;还有朱迪·普维(Judy Poovey),一个粗俗无礼的加州人,迷恋小说的叙述者理查德·帕彭(Richard Papen)。这两人差别大到似乎来自不同的星球。卡米拉很酷,很聪明,不可捉摸,而且很漂亮;朱迪则“穿着狂野的衣服,头发无甚光泽,开一辆红色的克尔维特,车牌上印着服装品牌JUDY P”,她的声音“就像某种可怕的热带鸟类,一开口就响彻整个屋子”。

在2019年改编的电影《金翅雀》中,安塞尔·埃尔格特饰演西奥·戴克,艾什利·康宁斯饰演皮帕 图片来源:Nicole Rivelli/ WARNER BROS/ The Guardian

有一段时间,我把塔特笔下的女性角色做了一个归类游戏:卡米拉还是朱迪?《金翅雀》中的叙述者西奥·戴克(Theodore Decker)的单相思对象皮帕(Pippa)是卡米拉,他的母亲奥黛丽(Audrey)也是卡米拉;而他的女朋友桑德拉(Xandra)和科特(Kotku)则是朱迪。奇怪的是,塔特笔下的女性都很容易归入这两类,好像女人只有这两种存在方式。

塔特小说中女性角色的缺乏和克制令人沮丧,即使对像我这样的铁杆粉丝来说也是如此。《金翅雀》描述了西奥的成长,《校园秘史》中的理查德焦虑地游走于大学生活和谋杀情节之间,塔特笔下唯一的女主角——《小友》(The Little Friend)中12岁的哈丽特·迪弗雷纳(Harriet Dufresnes)——永远停滞在时间中,恐惧着永远不会到来的成年。

《小友》

哈丽特的年纪让她得以免于卡米拉-朱迪的分类体系,我们也很难想象她长大后会成为其中之一。她太严肃,不能做卡米拉;又太好奇,太聪明,不能做朱迪。但是,哈丽特微妙的女性气质很快就被归入了对成年女性的厌恶之中;哈丽特害怕青春期,尤其是“被归类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是一种可怕的新侮辱:一种没有头脑、没有身材,也没有生理期的生物”。

《小友》中的其他女性角色被严格定义为与哈丽特相反的人物。哈丽特的姐姐艾莉森(Allison)是一个“温和、温柔的女孩”,不像“眼睛明亮的小老虎”哈丽特。“学校里有许多女孩比哈丽特更漂亮,也比她好,” 哈丽特最好的朋友赫利(Hely,一个男孩)认为,“但是她们没有一个像哈丽特那样聪明,那样勇敢。” 夏令营里的十几岁女孩身体脏兮兮的,而且很蠢,她们的交谈(海湾城的摇滚歌手;婚礼;一个叫杰伊·杰克逊的男孩去了他们的学校)无聊且激怒了哈丽特。哈丽特唯一希望的就是,即使在她十几岁的时候,也要坚持自己的内敛和自我意识,但我们并不知道她是否成功了。她还没来得及尝试,小说就结束了。

虽然塔特描写友谊的技巧炉火纯青,但值得注意的是,她的三部小说中没有一部是关于女性之间真正的友谊。卡米拉是《校园秘史》中秘密小团体中唯一的女孩;《金翅雀》中的基西(Kitsey)与其他女性角色的友谊是暗指的,并没有直接描写;在《小友》中,哈丽特唯一的朋友是一个几乎跟不上她的男孩。

贝克德尔测验是一个关于文艺作品中是否存在性别不平等的简短测验,分为三条规则:必须出现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有交谈;谈论了除男人之外的别的话题。漫画《小心那群姬》(Dykes to Watch Out For)中的一个角色解释了三条辨别标准,它们日后成为了贝克德尔测验的规则 图片来源:wikipedia

人们很容易谴责塔特的作品中缺少真正的女性角色。虽然她的作品可以通过贝克德尔测验——《金翅雀》中有这样一段母女对话,但贝克德尔测验的目的是实现文艺作品中实质性的性别平等,而塔特的小说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她笔下的女性很少说话,很少出谋划策,也很少一起工作,甚至很少打架或相爱。但这种特殊的女权主义冲动,可能会让我们在谈到塔特时误入歧途,因为事实上,她笔下的每一个女性都是丰富、危险而复杂的,但问题是她们不能被触碰。

塔特作品常用第一人称视角,其最大乐趣在于全方位的沉浸感——值得注意的是,塔特第一本由女性角色主导的书《小友》是以第三人称讲述的——但这种沉浸感的部分原因是对女性内在性的故意视而不见。在《校园秘史》理查德与卡米拉的一段对话中,理查德“看着她的脸,听着她甜美、沙哑的语调,突然一声尖锐的惊叫把我从沉思中惊醒”。这很有趣:理查德根本没听她说话!卡米拉就像一个虚幻的、不甚令人满意的幽灵,因为理查德对潜藏在她身体诱惑之下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她是“真正的谜,我永远无法打开的保险箱”。

《金翅雀》《校园秘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本

西奥·戴克则更加有自知之明。他对皮帕的迷恋“就好像——对我母亲的孤独感到厌倦——我就像一个孤儿一样在皮帕身上刻下了印记”,他的浪漫更多来自于舒适和安全。而当谈到未婚妻基西时,西奥就不那么有自知之明了,因为他担心基西没有他需要的那种情感深度,“所以有时候,我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就像在齐膝高的水里涉水而行,希望踏入一个落差,到一个足以游泳的地方。”几页之后,西奥在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中偶然发现了基西,“她在轻声细语,细语柔情,”塔特向我们展示了她真实的情感深度,只是西奥无法看到。

只有抗拒这些不可靠的叙述者所散发的心理吸引力,我们才能看到塔特其实从骨子里了解这些奇怪而复杂的女性。朱迪虽然说话像鹦鹉学舌,但心地善良、慷慨大方;她会照顾理查德,提供建议,在小说尾声,她成为了学院中比较成功的毕业生之一。皮帕的生活充满创伤,但西奥极力避免去想这一点,而他的继母桑德拉显然是愚蠢的,虽然她是《金翅雀》中少数几个谁知道西奥在做什么的人,却并没有兴趣介入其中。

显然,只是塔特笔下的叙述者对他们遇到的女性的认识肤浅,而不是女性本身肤浅。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涉水而过。我们只能从悬崖顶上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瞥一眼,却不能进去。在这种背景下,哈丽特在女性群体中不再是一个坚定的局外人,而是一个即将发生的悲剧,她那独特的观点也即将被献祭。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卡米拉是《校园秘史》中的主角,或者皮帕是《金翅雀》中的英雄,那么小说将会大不相同,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女性的活动方式与男性并不相同。西奥跌跌撞撞地闯入了地下黑帮的世界,理查德度过了一个几乎能把人冻死的冬天。他们的经历困难重重,也要同时与创伤、阶级、失去和悲伤斗争。但如果他们是女性,就会有额外的一层不利因素,而他们必须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才能把故事讲完。作为补偿,也许他们会像理查德担心卡米拉那样,变得“强硬或好斗”。塔特笔下的人物常常与那种古老的命运观念背道而驰,这是一种让他们无法割舍的念头。毫无疑问,如果你把厌女倾向的结构和神圣强加在塔特的作品上,她那干净利落、精湛绝伦的小说很快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尽管如此,有时我还是想知道我们本可以读到哪些塔特笔下的角色。如果《校园秘史》是关于五个狂野的女孩和作为附加的男孩,她们喝着杜松子酒,身穿白亚麻,戴着夹鼻眼镜,向联邦调查局撒谎,把希腊语翻译成拉丁语,追逐神秘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会怎样呢?如果有一个女性版的西奥·戴克年少时就失去了母亲,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少女般的说谎者,有毒瘾,有恐慌症发作的倾向,还与她的犯罪好友有一种性感而复杂的关系,又该怎么办?

不过,考虑到唐娜·塔特作品中对女性的深切关注和叙事的可能性,我们可能毋须担心。塔特每十年写一本小说,我对女主角依然满怀希望。

本文作者Mikaella Clements是一位作家,现居柏林。

(翻译:张海宁)

来源:卫报

原标题:The secret herstory: what happened to Donna Tartt's women?

最新更新时间:10/01 17:4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是厌女还是设计:《金翅雀》作者唐娜·塔特写不好女性角色吗?

唐娜·塔特笔下的女性角色通过了贝克德尔测验且性格各异,但经由不靠谱的男性叙事者的叙述,她们变得模糊难懂。

唐娜·塔特 图片来源:Beowulf Sheehan/ The Guardian

在唐娜·塔特(Donna Tartt)的处女作《校园秘史》中,只有两名女性角色获得了真正的描写:卡米拉·麦考利(Camilla Macaulay),小说核心交际圈中唯一的女性成员,一个优雅又坚强的人;还有朱迪·普维(Judy Poovey),一个粗俗无礼的加州人,迷恋小说的叙述者理查德·帕彭(Richard Papen)。这两人差别大到似乎来自不同的星球。卡米拉很酷,很聪明,不可捉摸,而且很漂亮;朱迪则“穿着狂野的衣服,头发无甚光泽,开一辆红色的克尔维特,车牌上印着服装品牌JUDY P”,她的声音“就像某种可怕的热带鸟类,一开口就响彻整个屋子”。

在2019年改编的电影《金翅雀》中,安塞尔·埃尔格特饰演西奥·戴克,艾什利·康宁斯饰演皮帕 图片来源:Nicole Rivelli/ WARNER BROS/ The Guardian

有一段时间,我把塔特笔下的女性角色做了一个归类游戏:卡米拉还是朱迪?《金翅雀》中的叙述者西奥·戴克(Theodore Decker)的单相思对象皮帕(Pippa)是卡米拉,他的母亲奥黛丽(Audrey)也是卡米拉;而他的女朋友桑德拉(Xandra)和科特(Kotku)则是朱迪。奇怪的是,塔特笔下的女性都很容易归入这两类,好像女人只有这两种存在方式。

塔特小说中女性角色的缺乏和克制令人沮丧,即使对像我这样的铁杆粉丝来说也是如此。《金翅雀》描述了西奥的成长,《校园秘史》中的理查德焦虑地游走于大学生活和谋杀情节之间,塔特笔下唯一的女主角——《小友》(The Little Friend)中12岁的哈丽特·迪弗雷纳(Harriet Dufresnes)——永远停滞在时间中,恐惧着永远不会到来的成年。

《小友》

哈丽特的年纪让她得以免于卡米拉-朱迪的分类体系,我们也很难想象她长大后会成为其中之一。她太严肃,不能做卡米拉;又太好奇,太聪明,不能做朱迪。但是,哈丽特微妙的女性气质很快就被归入了对成年女性的厌恶之中;哈丽特害怕青春期,尤其是“被归类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是一种可怕的新侮辱:一种没有头脑、没有身材,也没有生理期的生物”。

《小友》中的其他女性角色被严格定义为与哈丽特相反的人物。哈丽特的姐姐艾莉森(Allison)是一个“温和、温柔的女孩”,不像“眼睛明亮的小老虎”哈丽特。“学校里有许多女孩比哈丽特更漂亮,也比她好,” 哈丽特最好的朋友赫利(Hely,一个男孩)认为,“但是她们没有一个像哈丽特那样聪明,那样勇敢。” 夏令营里的十几岁女孩身体脏兮兮的,而且很蠢,她们的交谈(海湾城的摇滚歌手;婚礼;一个叫杰伊·杰克逊的男孩去了他们的学校)无聊且激怒了哈丽特。哈丽特唯一希望的就是,即使在她十几岁的时候,也要坚持自己的内敛和自我意识,但我们并不知道她是否成功了。她还没来得及尝试,小说就结束了。

虽然塔特描写友谊的技巧炉火纯青,但值得注意的是,她的三部小说中没有一部是关于女性之间真正的友谊。卡米拉是《校园秘史》中秘密小团体中唯一的女孩;《金翅雀》中的基西(Kitsey)与其他女性角色的友谊是暗指的,并没有直接描写;在《小友》中,哈丽特唯一的朋友是一个几乎跟不上她的男孩。

贝克德尔测验是一个关于文艺作品中是否存在性别不平等的简短测验,分为三条规则:必须出现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有交谈;谈论了除男人之外的别的话题。漫画《小心那群姬》(Dykes to Watch Out For)中的一个角色解释了三条辨别标准,它们日后成为了贝克德尔测验的规则 图片来源:wikipedia

人们很容易谴责塔特的作品中缺少真正的女性角色。虽然她的作品可以通过贝克德尔测验——《金翅雀》中有这样一段母女对话,但贝克德尔测验的目的是实现文艺作品中实质性的性别平等,而塔特的小说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她笔下的女性很少说话,很少出谋划策,也很少一起工作,甚至很少打架或相爱。但这种特殊的女权主义冲动,可能会让我们在谈到塔特时误入歧途,因为事实上,她笔下的每一个女性都是丰富、危险而复杂的,但问题是她们不能被触碰。

塔特作品常用第一人称视角,其最大乐趣在于全方位的沉浸感——值得注意的是,塔特第一本由女性角色主导的书《小友》是以第三人称讲述的——但这种沉浸感的部分原因是对女性内在性的故意视而不见。在《校园秘史》理查德与卡米拉的一段对话中,理查德“看着她的脸,听着她甜美、沙哑的语调,突然一声尖锐的惊叫把我从沉思中惊醒”。这很有趣:理查德根本没听她说话!卡米拉就像一个虚幻的、不甚令人满意的幽灵,因为理查德对潜藏在她身体诱惑之下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她是“真正的谜,我永远无法打开的保险箱”。

《金翅雀》《校园秘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本

西奥·戴克则更加有自知之明。他对皮帕的迷恋“就好像——对我母亲的孤独感到厌倦——我就像一个孤儿一样在皮帕身上刻下了印记”,他的浪漫更多来自于舒适和安全。而当谈到未婚妻基西时,西奥就不那么有自知之明了,因为他担心基西没有他需要的那种情感深度,“所以有时候,我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就像在齐膝高的水里涉水而行,希望踏入一个落差,到一个足以游泳的地方。”几页之后,西奥在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中偶然发现了基西,“她在轻声细语,细语柔情,”塔特向我们展示了她真实的情感深度,只是西奥无法看到。

只有抗拒这些不可靠的叙述者所散发的心理吸引力,我们才能看到塔特其实从骨子里了解这些奇怪而复杂的女性。朱迪虽然说话像鹦鹉学舌,但心地善良、慷慨大方;她会照顾理查德,提供建议,在小说尾声,她成为了学院中比较成功的毕业生之一。皮帕的生活充满创伤,但西奥极力避免去想这一点,而他的继母桑德拉显然是愚蠢的,虽然她是《金翅雀》中少数几个谁知道西奥在做什么的人,却并没有兴趣介入其中。

显然,只是塔特笔下的叙述者对他们遇到的女性的认识肤浅,而不是女性本身肤浅。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涉水而过。我们只能从悬崖顶上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瞥一眼,却不能进去。在这种背景下,哈丽特在女性群体中不再是一个坚定的局外人,而是一个即将发生的悲剧,她那独特的观点也即将被献祭。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卡米拉是《校园秘史》中的主角,或者皮帕是《金翅雀》中的英雄,那么小说将会大不相同,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女性的活动方式与男性并不相同。西奥跌跌撞撞地闯入了地下黑帮的世界,理查德度过了一个几乎能把人冻死的冬天。他们的经历困难重重,也要同时与创伤、阶级、失去和悲伤斗争。但如果他们是女性,就会有额外的一层不利因素,而他们必须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才能把故事讲完。作为补偿,也许他们会像理查德担心卡米拉那样,变得“强硬或好斗”。塔特笔下的人物常常与那种古老的命运观念背道而驰,这是一种让他们无法割舍的念头。毫无疑问,如果你把厌女倾向的结构和神圣强加在塔特的作品上,她那干净利落、精湛绝伦的小说很快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尽管如此,有时我还是想知道我们本可以读到哪些塔特笔下的角色。如果《校园秘史》是关于五个狂野的女孩和作为附加的男孩,她们喝着杜松子酒,身穿白亚麻,戴着夹鼻眼镜,向联邦调查局撒谎,把希腊语翻译成拉丁语,追逐神秘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会怎样呢?如果有一个女性版的西奥·戴克年少时就失去了母亲,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少女般的说谎者,有毒瘾,有恐慌症发作的倾向,还与她的犯罪好友有一种性感而复杂的关系,又该怎么办?

不过,考虑到唐娜·塔特作品中对女性的深切关注和叙事的可能性,我们可能毋须担心。塔特每十年写一本小说,我对女主角依然满怀希望。

本文作者Mikaella Clements是一位作家,现居柏林。

(翻译:张海宁)

来源:卫报

原标题:The secret herstory: what happened to Donna Tartt's women?

最新更新时间:10/01 17:4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