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都被“伪创新”和“速成创新”忽悠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们都被“伪创新”和“速成创新”忽悠过

在欧洲2830家宣称自己是AI公司的初创企业中,有40%都是假AI公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蒋悦

“ATM机里坐着个职员帮你点钱”,这曾经只是一个段子,如今却已照进现实。

据MMC风险投资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欧洲的2830家被归为人工智能公司的初创企业中,有40%都是假AI公司。尽管某些初创公司并未对外宣称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但面对第三方分析网站的错误分类时,它们并不会主动予以纠正。

市面上的某些“AI炒股大师”、“机器人理财”等产品以人工智能概念为包装,其本质并没有真正运用到AI,也无创新实质。

一些P2P网贷打着“模式创新”的幌子,却在利用规则漏洞进行信息造假,侵害用户权益。

某应用“智能扫描技术”的业务费用管理应用,对外宣称其公司的AI技术十分成熟,现实中却雇用人工进行收据处理,大量文件由低薪工人进行阅读和转录。

某科技公司曾在论坛上用人类翻译冒充AI同传,引发科技圈围观。对此,该公司竟回应称这是“人机耦合”的创新模式。

没有成功模式的“珠玉”在前,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常令企业望而却步。一些企业高喊创新却吝于研发投入,将无创新核心的产物包装成创新产品,迷惑了消费者,欺骗了投资方。

创新本质上是利用原创技术、新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模式为市场和行业增添活力,实现总体增值。然而,许多公司的创新动力仅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回报或融资。它们利用“伪创新”来骗取消费者和投资方的关注和信任,更有甚者利用创新扶持的政策条款行垄断之实。

德勤在《中国创新生态发展报告2019》中表示,这一行为不仅浪费了公众资源,而且压制了真正的创新动力——阻断其他企业的成长路径、提高扩张成本,扰乱创新生态,并将真正的创新想法扼杀于摇篮之中。

在资本的诱惑下,“速成创新”也在不断繁衍。

传统的创新企业从孵化到成熟需经历一段自然演进的过程,资本在其中扮演孵化器和助推器的角色。然而为赚快钱,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求创新快速化、融资最大化,通过贩卖概念,营造想象空间来吸引投资方。

为了在资本市场寻求短期融资,企业的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可是,创投市场上的活跃和繁荣却没能反映到实体经济层面上,经过一定时间的价值沉淀之后,非理性繁荣下创新项目的价值泡沫终究破裂。

不少互联网公司用了三年、两年,甚至17个月就从创立走到上市,通过平台补贴、净利润为负的损益表短期内收割大量用户。然而,过度的资本炒作并不利于企业的技术积累与人才积累。企业挖掘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潜在市场后,需要时间和耐心来将此创建培育铺陈,“偃苗助长”式创新对市场和企业自身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以近些年的风口“共享经济”为例。ofo如今资金链断裂,相比其未成熟的盈利模式,ofo过快的扩张速度已超出了它可承受的范围。让企业盈利、防止资产流失本应是企业获得下一轮融资前需考虑的问题,但追求模式创新的快速化使其本末倒置,阻碍了创新实践。

创新的基础是做好、做实基础研究,研发出贴近市场的、有价值的产品,用技术引领创新,最终实现产业增值。“伪创新”和“速成创新”不仅不能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还将污染了创新所依存的“自由竞争的土壤”。

德勤认为,对于创新者来说,资本的注入同时意味着机会和风险。从“跟风者”到“造风者”,要做好角色和思维模式的转换,利用好资本这把双刃剑最为重要。如果企业项目的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只是盲目追求风口、速度和利润,那么再强劲的资本孵化器也难以培育出一个有价值的企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ofo

  • ofo关联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716万元
  • ofo被强制执行1686万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们都被“伪创新”和“速成创新”忽悠过

在欧洲2830家宣称自己是AI公司的初创企业中,有40%都是假AI公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蒋悦

“ATM机里坐着个职员帮你点钱”,这曾经只是一个段子,如今却已照进现实。

据MMC风险投资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欧洲的2830家被归为人工智能公司的初创企业中,有40%都是假AI公司。尽管某些初创公司并未对外宣称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但面对第三方分析网站的错误分类时,它们并不会主动予以纠正。

市面上的某些“AI炒股大师”、“机器人理财”等产品以人工智能概念为包装,其本质并没有真正运用到AI,也无创新实质。

一些P2P网贷打着“模式创新”的幌子,却在利用规则漏洞进行信息造假,侵害用户权益。

某应用“智能扫描技术”的业务费用管理应用,对外宣称其公司的AI技术十分成熟,现实中却雇用人工进行收据处理,大量文件由低薪工人进行阅读和转录。

某科技公司曾在论坛上用人类翻译冒充AI同传,引发科技圈围观。对此,该公司竟回应称这是“人机耦合”的创新模式。

没有成功模式的“珠玉”在前,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常令企业望而却步。一些企业高喊创新却吝于研发投入,将无创新核心的产物包装成创新产品,迷惑了消费者,欺骗了投资方。

创新本质上是利用原创技术、新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模式为市场和行业增添活力,实现总体增值。然而,许多公司的创新动力仅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回报或融资。它们利用“伪创新”来骗取消费者和投资方的关注和信任,更有甚者利用创新扶持的政策条款行垄断之实。

德勤在《中国创新生态发展报告2019》中表示,这一行为不仅浪费了公众资源,而且压制了真正的创新动力——阻断其他企业的成长路径、提高扩张成本,扰乱创新生态,并将真正的创新想法扼杀于摇篮之中。

在资本的诱惑下,“速成创新”也在不断繁衍。

传统的创新企业从孵化到成熟需经历一段自然演进的过程,资本在其中扮演孵化器和助推器的角色。然而为赚快钱,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求创新快速化、融资最大化,通过贩卖概念,营造想象空间来吸引投资方。

为了在资本市场寻求短期融资,企业的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可是,创投市场上的活跃和繁荣却没能反映到实体经济层面上,经过一定时间的价值沉淀之后,非理性繁荣下创新项目的价值泡沫终究破裂。

不少互联网公司用了三年、两年,甚至17个月就从创立走到上市,通过平台补贴、净利润为负的损益表短期内收割大量用户。然而,过度的资本炒作并不利于企业的技术积累与人才积累。企业挖掘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潜在市场后,需要时间和耐心来将此创建培育铺陈,“偃苗助长”式创新对市场和企业自身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以近些年的风口“共享经济”为例。ofo如今资金链断裂,相比其未成熟的盈利模式,ofo过快的扩张速度已超出了它可承受的范围。让企业盈利、防止资产流失本应是企业获得下一轮融资前需考虑的问题,但追求模式创新的快速化使其本末倒置,阻碍了创新实践。

创新的基础是做好、做实基础研究,研发出贴近市场的、有价值的产品,用技术引领创新,最终实现产业增值。“伪创新”和“速成创新”不仅不能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还将污染了创新所依存的“自由竞争的土壤”。

德勤认为,对于创新者来说,资本的注入同时意味着机会和风险。从“跟风者”到“造风者”,要做好角色和思维模式的转换,利用好资本这把双刃剑最为重要。如果企业项目的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只是盲目追求风口、速度和利润,那么再强劲的资本孵化器也难以培育出一个有价值的企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