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错刀频道 云摇
《我和我的祖国》彻底爆了!
上映首日3亿票房,超过了“国漫之光”的《哪吒》,豆瓣评分8.2分,猫眼评分更是高达9.7分。
《我和我的祖国》这么爆,情理之中,却又在预料之外!
作为国庆献礼片,光是名字就能燃起一腔热血,爆是必然。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部看上去非常正的主旋律片,和我们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它有点“叛逆”。
你听过主旋律中配摇滚乐吗?你见过主旋律里吃分手饭吗?
《我和我的祖国》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1、宣传上叛逆:靠神曲洗脑,引爆自来水
在电影点映前,观众们的热情就已经被燃爆!
但故事的开头并没有这么美好,在一个月前,虽然《我和我的祖国》在热度上一路走高,但远没有达到爆的程度。
没有任何一家票房分析机构将这部影片列为国庆档头号种子,而影片的想看指数和初期预售也并未领跑。
但一切都在国庆档开始前一周彻底逆转。
上映前六天,王菲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同名主题曲推出,影片抖音主题播放量已突破7.1亿,微博热搜榜20多次。
歌曲极具传染性,很多网友都被这个神曲洗脑,不自觉就想哼两句,不知不觉就哼出第一句,马上有人接着唱第二句。
这波自来水一下子就推高了影片整体热度。
猫眼想看指数日增最高峰3.9万,最终达到总量最高,远超《攀登者》和《中国机长》。
到了点映的时候,《我和我的祖国》更是以最少的场次,换来最高的上座率。
全国33城市,点映开场合计约1843场,取得近1200万票房,上座率超过88%。
根据拓普数据显示,在点映场次上,《我和我的祖国》是其他两部影片的十分之一,但观影人次是其他两部影片的5倍多。
这个场均人次创造了国产片点映场的新纪录,上座率也创下近两年来点映新高,位居同档期第一。
《我和我的祖国》绝对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成功案例。
几乎每个故事,都可以把人看哭,唤醒每个普通中国人时代记忆的同时,也多次引发全网热烈讨论。
电影片名更屡次霸屏热搜榜和话题榜,吸引媒体的广泛关注。
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紫光阁、环球时报、央视网、人民网等逾60家中央级媒体和主流媒体都对影片给予了好评和期待。
但热度只是这个精彩故事的一部分,在这个口碑左右票房的时代,有口碑的热度,才是有效热度。
2、内容上叛逆:抛开大事件,专讲小人物
我们印象中的主旋律电影是什么样的?
借用总导演陈凯歌的话:有一些主旋律电影,比较标于口号化,你看不到生动鲜活的人,都是事情。
但《我和我的祖国》却一部颠覆以往想象的主旋律作品。
155分钟,却全程无尿点,让人一会想哭,一会感觉头皮发麻,完全沉浸在一个个的故事里。
能够营造出这种紧张的节奏感,最主要的原因是影片以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为切入视角,聚焦祖国高光时刻背后最平凡的你我他,讲述普通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故事主角的爱恨情仇,就像发生在昨天的自己身上。
先导片《前夜》聚焦1949年开国大典前一天,黄渤饰演负责电动升旗装置的工程师林治远,要确保国旗在开国大典上可以万无一失地升起。
这个故事中既有他反复试验升旗装置,排除万难完成任务的英雄情节,又有生活的影子。
林治远的妻子说老公好多天都没落家,就到指挥部门口送点吃的,是他最爱吃的是驴打滚。
王千源“截胡”,镜头里看得出,他很馋,距离开国大典升旗仪式不到一个小时。
王千源把驴打滚塞给林治远,传递家人的温暖,林低头一看,被啃了一半。
偷吃的情节,消解了军人高高在上的权威感,让观众感受到,开国大典不仅是大人物的事儿,是胡同巷子里每一个老百姓的喜事。
张一白导演的《相遇》,原子弹研发人员高远,因为工作高度保密,与昔日恋人相遇但不能相识。
张译饰演的高远,在台词不多,一半时间不露脸的情况下,把极度的克制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段失落的爱情,一对因奉献而错过的爱人,让人心疼。
徐峥导演的《夺冠》中,像极了少年版的“囧”系列。
少年冬冬,左手“爱情”,右手责任。
为了让整个弄堂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见证历史,冬冬不得不用尽各种方法架好天线。
最后成为英雄的冬冬被抛在空中,但冬冬的表情却是苦涩的,他乒乓球队的“女神”小美马上要坐上飞机移民美国了,他想见最后一面,送上礼物。
影片捉住现代人情绪敏感的痛点,避开大人物,而着墨于“我”这样一个个鲜活实在的个体,通过平凡百姓见证历史而折射时代进步,见微知著,人情味更浓郁。
像极了在电视前看阅兵直播时,热血沸腾的我们。
3、结构上叛逆:七个导演一台戏,口碑炸裂
真正的口碑,还要过硬的影片质量。
7位导演、7个历史瞬间、7个故事单元组成一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无疑自宣布之初就吸引了最多的关注,但隐忧也现实存在,那就是国内拼盘电影口碑并不算好。
七个导演一台戏,虽然风格各不相同,但每位导演各展所长,通过两个绝杀,带领观众再见证祖国发展70年来的7个“中国第一”历史瞬间。
绝杀一:把细节做到极致
在《夺冠》中,徐峥先用一组流畅的镜头展现了,他记忆中的老上海弄堂的烟火气。
黑白电视、屋顶天线、移民,乒乓球热潮,刘涛穿的布拉吉连衣裙,无不将人们的视野带入那个年代。
薛晓路的《回归》中,杜江、朱一龙的方言乡音在粤语之地,显得尤为亲切,罗大佑《东方之珠》以歌点睛。
绝杀二:把煽情做到极致
最高级的煽情都是悄无声息的。
《前夜》里老百姓送来金属制品还有刚从孩子脖子上摘下的长命锁;
《夺冠》一条花色床单出现在冬冬背后,像极了超人的斗篷,维修、维护电视信号的冬冬成了小英雄;
《北京你好》张北京拉活儿时脚蹬红鞋,逢人就夸鸟巢等地标,可真到正日子了,却换成最日常的黑鞋,低调、泯然众人。
这些煽情被幽默消解时,发自内心的共情,比任何鼓吹牺牲的主题更能拉近人心。
1949年开国大典、1964年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4年中国女排夺冠、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2016年神舟十一号返航和扶贫项目、2015年阅兵。
在这七个故事中,七个导演达成共识,用这种“叛逆”的结构,将七个写入国家史册的大事件,以一种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无需煽情,让每个观众在一个个故事中,感同身受地体验祖国70岁的发展强大。
主旋律题材不仅完全没有成为七位导演创作的限制,反倒激发了几位导演的创作潜力,甚至由此摆脱了商业片对观众的过分迁就,从而导致的深度和格局的消失。
到最后,影片无论在情感上、故事性上还是形式上均达到了主旋律商业片的新高度。
真正的接地气并不是对真实生活的模仿,而是像影片这样真切的去描写平凡人的生活,折射一个国家的七十年。
如今,猫眼对《我和我的祖国》的票房预估是35亿,但就像没有人能预测到《流浪地球》、《哪吒》40亿+的票房潜力,这个国庆档的火车头,能跑多远,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结语:
如今无论是暑期档、春节档等关键档期的票房冠军,都离不开口碑效应。
2018春节档,看似不讨喜的《红海行动》强势逆袭,而《捉妖记2》和《西游记女儿国》一泻千里;暑期档,《我不是药神》刷屏成现象级,《爱情公寓》高开低走。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一骑绝尘,《新喜剧之王》还了星爷最后一张电影票;暑期档,动画片《哪吒》逆天改命杀向40亿,而《上海堡垒》更是成为当之无愧的烂片。
如今中国电影在战争片、现实题材、科幻片、动画等各个类型都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突破。
《我和我的祖国》能够在主旋律电影和商业化、娱乐化的融合上有所突破,是它能够狠捉观众的痛点,将“我”、“我的”、“祖国”三部分的牵绊,表现得淋漓尽致,完完整整。
与大众息息相关的,能够感同身受的民族自豪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主旋律。
参考资料:
Sir电影:《口碑票房双第一,国庆档冠军就是它》
三联生活周刊:《《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娱乐资本论:《《我和我的祖国》点映上座率领跑,超高人气提前锁定首日票房冠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