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条形码能鉴别化妆品成分?别被短视频给骗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条形码能鉴别化妆品成分?别被短视频给骗了

老套路收割新“韭菜”。

文|青眼 卡卡

美妆行业如火如荼,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也投身其中。近日,关于条形码能够鉴别化妆品成分的视频被炒的火热,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纷纷按照抖音主播、快手“老铁”的“教诲”对照查证。

然而,经过卡卡的调查,所谓的“条形码鉴别化妆品成分”,不过是短视频博主们收割新“韭菜”的老套路了。

条形码的荒谬解读

“如何区别化妆品的好坏?看包装条形码数字的前三位,690就是激素含量高,691代表有少量铅汞,692是中药的,693是天然的,695是纯植物提取,697是珍贵植物提取的……看看你们在用的化妆品条形码是什么开头的吧,小心变激素脸哦。”

▍截自抖音化妆品条形码视频(9月27日11:30截图)

打开抖音、快手,这样的视频比比皆是,不少美妆博主热衷于“科普”条形码的“神秘”功能,为粉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种洗脑式的宣传效果绝佳,不仅收割了一大票信徒,还引得同行争相模仿。

然而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网站的公开资料显示,商品条码是指包含厂商识别代码在内的对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位置、资产及服务进行全球唯一标识的一种代码。在我国的条码中,690-699是国际市场分配给我国的物品编码范围,也就是说从条形码的前三位可以看出该商品是在哪个国家注册申请的,这串数字与化妆品成分毫无关联。

尽管如此,这种谬论的传播范围还是相当广泛。卡卡发现,抖音上用户名为“重庆市庆姨化妆品店”发布的“条形码分辨护肤品好坏”的短视频点赞超过2000,转发超过500,而快手上用户名为“创业时代~猪猪”的美妆博主发布的同类视频播放量达到8.9万。在将某些条形码数字与优质成分挂钩时,短视频博主可以借机推销自己的产品,比如宣称条形码前三位是“697”代表珍贵植物提取,就会使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产生信任感,从而达到带货目的。

▍截自抖音短视频(9月28日18:30截图)

不过,如今抖音、快手上已有一些对化妆品条形码进行了正确解读的视频。

“唯成分论”不可取

今年7月,央视曝光了抖音的刷单现象和“三无”化妆品,而“南抖音、北快手”成为“高仿橱窗”,售卖“山寨”美妆早就闹得人尽皆知。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的关注加剧,近年来,“成分党”越来越多。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快手上一方面“制假售假”的短视频屡见不鲜,另一方面,教人一秒鉴别化妆品成分的视频也层出不穷。

▍截自快手化妆品成分鉴别视频(9月27日15:00截图)

但化妆品成分鉴别真的如此简单粗暴,只要牢记“神经酰胺能锁水、水杨酸可以祛痘、洋甘菊有补水保湿功效”口诀就成了“专业人士”了吗?

短视频带起的“成分鉴别”风潮显然有一定偏差。美妆产品的优劣不仅要看成分,也要看配比和工艺。很多好的成分如果占比过少,也起不到多大功效。此外,有些成分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对皮肤造成负担。

化妆品行业内某资深工程师表示,377(苯乙基间苯二酚)只要有0.2%-0.5%的浓度就能起到很好的美白效果,A醇(视黄醇)占比0.1%就具备了抗老效果,而透明质酸浓度达到0.05%就可以起到保湿作用,浓度过高反而会因过于粘稠影响使用体验。

该工程师还表示,很多成分叠加使用需要注意配比,比如烟酰胺和含有VC、水杨酸、果酸等成分的产品一起混合使用,就要注意两类成分剂量都不应过猛,否则会对皮肤造成难以承受的刺激性。

化妆品成分的安全性需综合多种因素来考虑,所谓的“一秒鉴定”多为短视频美妆博主的宣传噱头。

“成分党”有局限性

透明质酸、维生素B5、神经酰胺、角鲨烷是保湿成分;维生素C、烟酰胺、熊果苷是美白成分;视黄醇、维生素E、白藜芦醇是抗氧化抗老成分;水杨酸、壬二酸、羟基乙酸是祛痘成分……想必成分党对这些标签并不陌生。

但普通消费者真的能辨别这些成分的真假吗?广州纳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廖霖峰告诉卡卡,消费者只能做些简单的判断,比如产品中要是含有酒精、薄荷等成分,对其过敏的人群就要慎用。但其他含激素的成分消费者很难鉴别,靠嗅觉也无济于事,像玫瑰、薰衣草、当归等气味很有可能是香精制成,要想鉴别成分真假还是得去专业的检测机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大多数“成分党”很难对化妆品做出正确判断,而不少短视频博主正是抓住了这个“商机”,对美妆成分进行错误解读,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其实这种做法由来已久。微博大V就曾鼓吹“面膜需要每天敷”,可皮肤科医生表示这会导致皮肤过度水合;微商也曾喊出“化学物质有害论”的口号,让一堆“三无”草本护肤品霸屏朋友圈。而如今短视频盛行,一些美妆“技术帖”看似专业,实则是钻了消费者知识盲区的空子。令人感慨的是,套路虽然没变,但是“韭菜”已经换了一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条形码能鉴别化妆品成分?别被短视频给骗了

老套路收割新“韭菜”。

文|青眼 卡卡

美妆行业如火如荼,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也投身其中。近日,关于条形码能够鉴别化妆品成分的视频被炒的火热,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纷纷按照抖音主播、快手“老铁”的“教诲”对照查证。

然而,经过卡卡的调查,所谓的“条形码鉴别化妆品成分”,不过是短视频博主们收割新“韭菜”的老套路了。

条形码的荒谬解读

“如何区别化妆品的好坏?看包装条形码数字的前三位,690就是激素含量高,691代表有少量铅汞,692是中药的,693是天然的,695是纯植物提取,697是珍贵植物提取的……看看你们在用的化妆品条形码是什么开头的吧,小心变激素脸哦。”

▍截自抖音化妆品条形码视频(9月27日11:30截图)

打开抖音、快手,这样的视频比比皆是,不少美妆博主热衷于“科普”条形码的“神秘”功能,为粉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种洗脑式的宣传效果绝佳,不仅收割了一大票信徒,还引得同行争相模仿。

然而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网站的公开资料显示,商品条码是指包含厂商识别代码在内的对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位置、资产及服务进行全球唯一标识的一种代码。在我国的条码中,690-699是国际市场分配给我国的物品编码范围,也就是说从条形码的前三位可以看出该商品是在哪个国家注册申请的,这串数字与化妆品成分毫无关联。

尽管如此,这种谬论的传播范围还是相当广泛。卡卡发现,抖音上用户名为“重庆市庆姨化妆品店”发布的“条形码分辨护肤品好坏”的短视频点赞超过2000,转发超过500,而快手上用户名为“创业时代~猪猪”的美妆博主发布的同类视频播放量达到8.9万。在将某些条形码数字与优质成分挂钩时,短视频博主可以借机推销自己的产品,比如宣称条形码前三位是“697”代表珍贵植物提取,就会使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产生信任感,从而达到带货目的。

▍截自抖音短视频(9月28日18:30截图)

不过,如今抖音、快手上已有一些对化妆品条形码进行了正确解读的视频。

“唯成分论”不可取

今年7月,央视曝光了抖音的刷单现象和“三无”化妆品,而“南抖音、北快手”成为“高仿橱窗”,售卖“山寨”美妆早就闹得人尽皆知。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的关注加剧,近年来,“成分党”越来越多。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快手上一方面“制假售假”的短视频屡见不鲜,另一方面,教人一秒鉴别化妆品成分的视频也层出不穷。

▍截自快手化妆品成分鉴别视频(9月27日15:00截图)

但化妆品成分鉴别真的如此简单粗暴,只要牢记“神经酰胺能锁水、水杨酸可以祛痘、洋甘菊有补水保湿功效”口诀就成了“专业人士”了吗?

短视频带起的“成分鉴别”风潮显然有一定偏差。美妆产品的优劣不仅要看成分,也要看配比和工艺。很多好的成分如果占比过少,也起不到多大功效。此外,有些成分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对皮肤造成负担。

化妆品行业内某资深工程师表示,377(苯乙基间苯二酚)只要有0.2%-0.5%的浓度就能起到很好的美白效果,A醇(视黄醇)占比0.1%就具备了抗老效果,而透明质酸浓度达到0.05%就可以起到保湿作用,浓度过高反而会因过于粘稠影响使用体验。

该工程师还表示,很多成分叠加使用需要注意配比,比如烟酰胺和含有VC、水杨酸、果酸等成分的产品一起混合使用,就要注意两类成分剂量都不应过猛,否则会对皮肤造成难以承受的刺激性。

化妆品成分的安全性需综合多种因素来考虑,所谓的“一秒鉴定”多为短视频美妆博主的宣传噱头。

“成分党”有局限性

透明质酸、维生素B5、神经酰胺、角鲨烷是保湿成分;维生素C、烟酰胺、熊果苷是美白成分;视黄醇、维生素E、白藜芦醇是抗氧化抗老成分;水杨酸、壬二酸、羟基乙酸是祛痘成分……想必成分党对这些标签并不陌生。

但普通消费者真的能辨别这些成分的真假吗?广州纳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廖霖峰告诉卡卡,消费者只能做些简单的判断,比如产品中要是含有酒精、薄荷等成分,对其过敏的人群就要慎用。但其他含激素的成分消费者很难鉴别,靠嗅觉也无济于事,像玫瑰、薰衣草、当归等气味很有可能是香精制成,要想鉴别成分真假还是得去专业的检测机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大多数“成分党”很难对化妆品做出正确判断,而不少短视频博主正是抓住了这个“商机”,对美妆成分进行错误解读,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其实这种做法由来已久。微博大V就曾鼓吹“面膜需要每天敷”,可皮肤科医生表示这会导致皮肤过度水合;微商也曾喊出“化学物质有害论”的口号,让一堆“三无”草本护肤品霸屏朋友圈。而如今短视频盛行,一些美妆“技术帖”看似专业,实则是钻了消费者知识盲区的空子。令人感慨的是,套路虽然没变,但是“韭菜”已经换了一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