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较个真,就会发现很多被用惯的谚语俗句,其准确性有待商榷,譬如“酒香不怕巷子深”。若如是,古代市场上为什么出现酒旗这一广告形式?又为何呈现一派“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旖旎风光呢?酒旗,究竟是个啥?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酒旗,亦称酒望、酒帘、青旗、锦旆等,为汉族的一种商业民俗,古代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旗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酒旗”字眼散落于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中,枚不胜举,在此,我们从广告这个专业角度来聊聊它。
其实,我们从字面就不难看出,酒旗酒旗,无外乎与酒有关的旗帜。相对而言,酒望这个名字更加形象地表明了它的作用——让父老乡亲与过往旅客远远望见这面旗帜,让牧童遥指杏花,嘿,那家店里有酒卖耶,酒仙酒圣酒徒酒鬼们,走起!因此,酒旗作为酒广告中的视觉符号,便起到这样一个远远招徕、无声吆喝、广而告知的作用。
关于酒旗的起源,战国著名思想家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内有这样一段记载:“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其美,悬帜甚高”。注意,这里的“宋”并非唐宋元明清的宋,而是周朝一个叫宋的国家。滚滚长江东逝水,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酒旗也不断演变,从起初一块光秃秃的素青布变得越来越风韵多姿,同时也承载起了不同的广告作用——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唐·刘禹锡)
这是晚上营业,类似现代的酒吧,适合黑白颠倒的夜猫子。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宋·道潜)
这是白天营业,朝九晚五,太阳下山就按时打烊。
“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宋·孟元老)
午未,是现在的AM11:00至PM15:00,这个时间段正是屋外炊烟袅袅,屋内觥筹交错的时候,《东京梦华录》却说家家无酒,这歇的是哪门子菜?
《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一回中写道:“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三碗不过岗”便是村酒透瓶香的广告语,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倒也并非徒有虚名,之后武松徒手拿下猛虎正好成为此酒的品牌故事,久传不衰。
与此同时,《水浒传》中的酒店老板蒋忠,跟门神一般凶神恶煞,故绰号蒋门神。他在门店销金旗上的广告语是“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跟现在很多企业广告一样——纯属自我意淫,跟他自我标榜的“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一个德性,如此狂妄,最终也还是落得个被武松杀死的下场。
清代八角鼓曲《瑞雪成堆》中表述:杏花村内酒旗飞,酒旗上的广告语是“开坛香十里,就是神仙也要醉。”同样自吹自擂,一副醉死人不偿命的样子,好大的口气。
明朝正德年间,朝廷开设了一家酒馆,酒旗上题写有某位名家墨宝:“本店发卖四时荷花高酒”。荷花高酒,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宫廷御酿,相当于现在的国宴茅台酒。
清代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中有相关记载,开封有一家西蓬壶馆,门店木牌坊上著有“包办酒席”的字样,原来古代也有酒席一条龙服务。
言及此,你对“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有没有全新的理解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