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丹青
今年国庆假期黄金周期间,67.29万国内外游客选择在威海度假。据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62%。以成山头景区为例,假期共接待游客27.32万人,同比分别增长5.97%。相应的,纳入统计的威海市19处重点收费景区营业收入超过64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51%。
这也意味着,碧海蓝天、空气质量常年达到优良等级的威海,正将“高颜值”转化为“城市流量”。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威海,享受威海丰富文旅资源的同时,也在重新认识这座海边的精致城市。
什么是精致城市的“威海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12日在山东威海考察期间,充分肯定了威海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威海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
威海市市委书记王鲁明曾表示,“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威海量身谋划的蓝图和指出的城市发展特色方向。
为打造一个精致城市的“威海样板”,威海从今年开始实施了“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三年行动计划。对“精致城市”这一概念的理解,就藏在“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城市品牌中。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有着长达985.9公里的海岸线,曾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2019年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中,威海作为山东唯一上榜城市,名列第二。
威海的“高颜值”,正是其打造“精致城市”的底气。
据威海市政府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稳居山东省首位,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也持续处于优良状态。
三个山体森林公园、四条河流湿地、渔耕文化园、活力运动公园等等,在双岛湾科技城,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2%。据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数据,近年来威海已建设海绵城市22平方公里,建设健康绿道1427公里。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威海更加精致精美的城市外观。
但对一座精致城市来说,高颜值固然必要,民生幸福亦如是。精致精美的城市外观,与精细精准的民生服务,共同构成了精致城市“威海样板”的底色。
如何打造“幸福威海”,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文化旅游成为破局关键。王鲁明也在今年6月公开表示,在威海全市工作向精致精细精美精准方向努力的同时,要推动精致城市建设与全域旅游有机融合,要让威海真正成为一座既繁荣又精致、充满活力、清新美丽、独具魅力的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创新城市、宜居宜业城市、度假康养圣地。
传承红色文化,坚守精致城市的精神力量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黄金周,红色旅游成为了威海市旅游的主旋律。据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京剧《郭永怀》演出场场爆满,刘公岛景区黄金周期间参观人数更是达到了11.39万人次。
甲午中日战争的主战场、“红色胶东”的主阵地、改革开放30周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威海见证了中国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也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以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为核心,威海将红色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一环,打造成为这座精致城市的精神力量。
2016年以来,威海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在刘公岛构筑起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并在2017年进行了深化提升。素有“不沉的战舰”之称的刘公岛,如今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着一段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
主题板块“甲午国殇与历史选择”中,设有甲午战争陈列馆、历史选择展馆、东泓炮台遗址教学点;“红色胶东与民族独立”专题板块,设有天福山起义纪念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胶东育儿所纪念馆、红色胶东馆;“时代楷模与立国图强”专题板块,设有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沈秀芹纪念馆;“奋进威海与人民幸福”专题板块,设有奋进威海馆、威海企业教学点和幸福威海展馆。
除此之外,乳山市的马石山村、下石硼村、东尚山村等,也围绕胶东育儿所基地、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勾勒出一条涵盖46个乡村的的红色旅游线路,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传承并弘扬了宝贵的“乳娘精神”。
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精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以刘公岛等胶东党性教育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将被重点打造成为胶东红色旅游专线等线路产品。
以红色旅游为载体,威海正在不断拓宽“传承红色基因”的内涵与外延,以红色文化为支柱,也成为精致城市“威海样板”最为惊艳的威海底色。
城市国际化的文旅新动能
今年7月,从俄罗斯布市飞往威海的入境旅游包机成功首航,哈巴至威海入境旅游包机也顺利抵达威海,让威海成为了山东省首个也是唯一开通俄罗斯入境旅游包机航线的城市。据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透露,今年暑期,有1700余名俄罗斯游客搭乘13个包机航班到威海体验了为期15天的滨海休闲度假之旅。
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是威海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威海市副市长杨丽曾表示,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是威海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增创发展新优势的一招“先手棋”。而威海要做好精致城市的旅游文章,城市国际化战略不仅能助力威海打造世界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更有助于推进威海的旅游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成功举办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都为威海实施国际化战略、做大做强国际旅游市场提供了保障。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曾明确提出,上合组织成员国要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扎实推进文化、旅游、青少年等领域交流合作,促进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
为此,威海市近年来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旅游等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城市资源、产业、交通等特点,紧贴国家、省级对入境旅游制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入境旅游市场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发展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分区域实施精准突破。
千亿级康养旅游产业擦亮“精致城市”名片
每年11月中旬到来年3月份,威海各地的天鹅聚集区会迎来上万只天鹅越冬栖息。其中,位于那香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香海温泉凭借“泡汤赏天鹅”的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
与其他旅游城市不同,冬季对威海来说并非旅游淡季,以观天鹅、泡温泉、赏雪景、品美食等为主题的冬季旅游也为这座滨海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四季威海,康养福地”品牌,也为威海打造千亿级康养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威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培育壮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要重点发展包括康养旅游在内的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年初,王鲁明出席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威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壮大威海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将为威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从这一角度来说,被寄予厚望的康养旅游产业将作为支撑威海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未来三年擦亮威海“精致城市”的名片。
为此,威海市制定了《威海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威海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威海市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以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为统领,以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探索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新路径的同时,依托威海市内深厚的旅游资源,准确把握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康养旅游产业基底,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区域特色的“健康之都”。
毫无疑问,“向精致城市发展”既是威海市发展的总目标,也为威海市下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一座精致城市不仅要有“精致颜值”,更要有“精致内涵”,而威海“精致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能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满足感的文旅产业。
以高品质旅游城市的标准来建设管理城市、改造更新城市,以精品旅游的发展倒逼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威海正在进一步培育、丰富和整合旅游产品,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同时,让更多威海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感受“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魅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