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动荡二十世纪与爷爷奶奶的番茄农场

竹子和弘一在农场里捯饬着他们的番茄,日复一日,无论风雨、战争、繁荣还是灾难。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外公去世前,高桥健太郎(Kentaro Takahashi)一直觉得,拍摄自己的家庭就是在作弊。“作为一个摄影师,对我来说,我之前一直觉得这个摄影项目不需要费多大工夫去跑,因为这个拍摄对象简直是易如反掌,”高桥说,“但我现在明白,你们现在为什么对这个系列感兴趣了。”他指的是自己正在着手的摄影集《番茄、鸟,竹子与弘一》(Tomatoes, a bird, Takeko and Koichi)。“它传达着某种信息。”

高桥健太郎来自北海道,这也是日本最大、最北部的一个岛。以其白雪皑皑的火山、天然温泉和凉爽的气候闻名于世。这片土地养育着五百万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可以从原住民阿伊努人(Ainu)说起。阿伊努人在血统宗谱和文化传统上都和本土的日本人大相径庭。九世纪,日本和族第一次入侵北海道,推行强制同化政策,阿依努人的身份便逐渐消失了。后来随着主体民族人口在本州、四国、九州和北海道四大岛上开花结果,阿依努人与自己土地的联系也逐渐淡化,传统褪了色,文化也融入到了它族社会里。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健太郎的祖先就是最早的一批迁徙者之一。他们漂洋过海,从本州的福岛来到北海道,开拓新的工作和农田。六代人以前,也就是约摸在19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他的祖先离开了这个在21世纪惨遭核泄漏蹂躏的东部省份,一路向北,在北海道的小城比布町(Pippu)落脚安家。比布町的意思是“充满沼泽之地”,这个乡村聚落就坐落在札幌东北部146公里的地方,今天以其旅游资源文明,冬天是白雪皑皑的滑雪长坡,到了夏天便有草莓的芳香扑鼻而来。

在比布町,我们的故事开始了。上世纪40年代晚期,年轻夫妇弘一与竹子在这里买下了一方田地,这也成了后来的番茄农场。两人生于斯长于斯,在这个农场上生活了差不多80年,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早上五点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播种、耕作、丰收,到了季节就将各个品种的番茄批发出售。一年四季,岁月流转,日本二十世纪的动荡历史也慢慢展开。而竹子和弘一依然在农场里捯饬着他们的番茄,日复一日,无论风雨、战争、繁荣还是灾难。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四十年代,日本占领了周围的几个邻国,又在二战中灾难性战败。二十世纪后半叶,战后的日本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健太郎一家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随着三个儿子的降生,原来的小隔间挤不下这么多人了,于是在60年代,他们在这里建起了西式的大房子。

两夫妻的新房也折射了当时飞速的经济发展,日本的这段繁荣期一直延续到冷战结束。紧随其后的是大量涌入的西方影响,冲击着日本的主流文化。正因如此,竹子和弘一的新家——直到今天家族里依然有人住在这里——也是中西合璧,兼收并蓄。卧室里地板铺着榻榻米,满屋子都是桃花心木的家具,他们就在这里烹调、打扫和洗漱安寝。就是在这种乡下的气氛里,我们认识了竹子和弘一。岁月的打磨软化了棱角,让两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变得面容和蔼。他们的生活被记录在孙子健太郎的镜头下,要形容这体量庞大的摄影集的话,说是对二老和所有前辈的颂歌,再恰当不过了。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我努力想要理解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当然了,也希望能谈一谈过去。”健太郎解释起他拍摄自己爷爷奶奶的初衷。

健太郎出生于横滨,以前很少来到北海道看望他的爷爷奶奶,小时候大概也就五年才会来一次。年轻的时候,他一直跟着从事钢铁行业的父亲在日本、底特律和多伦多飞来飞去,直到大学才在东京安顿下来,并且逐渐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摄影师。

在东京的一个暗房里,健太郎给我们通了个视频电话。昏暗的灯光填满了屏幕,他说起话来依然带着多年北美生活留下的那浓重的鼻音。透过模糊的画质,他继续讲述他拿起相机的原因,这一切还要从2011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说起。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2011年地震和特大海啸侵袭日本,卷走了15000多人的生命,造成了36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时候的健太郎还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攻读社会科学。灾难来袭,他“一下子明白了,世界何其无常”。这场日本有史以来最强地震,也让这个国家在他面前徐徐展开。“在那个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我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我应该尽力抓住自己当下所拥有的东西。”

海啸过后,他开始在一个重建项目中做志愿者,修复现场找到的遇难者照片。虽然有些图片已经被水浸透了,面目全非,但对健太郎来说,这个项目意义重大,他发现了媒介的重量。“就在这时,我意识到了照片的力量,它真的能够记录很多东西,”他说,“就算是海啸过后,你依然能在纸上看到它的影响。”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不久后,健太郎就给自己买了第一台数码照相机,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磨炼手艺。慢慢地,他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自由摄影师,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记录文化与时代精神。然而2017年,他的外公去世了。健太郎与外公的感情一向比爷爷奶奶要深,这时候的他陷入了另一个愁思。“想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去比布町看爷爷奶奶了。”他反思道,从那时起,“我就明白,我想要在二老离开之前给他们拍拍照,而这么做的唯一办法就是到他们身边多陪陪他们。”于是,健太郎在接下来的几年都常常回到比布町,他的温情系列《番茄、鸟,竹子与弘一》也正是这点滴生活的浓缩。

“不管他们状态如何,我不过是想记录我的爷爷奶奶。”健太郎说。这个系列没有灯光布景,充分利用北海道纯净的自然光,流动着一个孙子记录亲人,留存记忆的渴望。他回想起农场生活的繁枝末节:随着竹子和弘一起身,自己每天一大早也跟着醒来;弘一每晚都像宗教仪式似的九点半准时睡觉,风雨无阻,而竹子呢,则“总希望能多花点时间跟我待在一起,直到我入睡”。健太郎猜测,“我也不知道,也许她是想跟我聊聊天吧。”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弘一和老婆恰恰相反,他“不怎么说话”。健太郎说,他是个“典型的日本男人”,总是保持沉默,除非有人问他问题,而且绝大多数时候,你都很难读懂他的情绪。但对健太郎来说,这种静默绝不意味着冷漠。“对我来说,他一直都能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在二战年代,要是放在英国,每一所学校都会反复宣传,时刻准备,但在西方如此,日本则不然。弘一一直活在对征兵令的恐惧里。

这一天他终于受到了征兵令,本该在1945年8月15日应招入伍。但就在这一天,昭和天皇宣布日本投降。弘一大舒一口气,他不用再奔赴战场了。“经历过那个年代,或者是幸存下来的人,往往更加认真,”健太郎接着说,“他们对生活更加认真,不会真的去抱怨什么,他们一心只想生存。”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健太郎顿了顿,想象爷爷在那个年龄的境况,当年他和今天的自己年纪也差不了多少。“今天的年轻一代和他们不一样。和弘一不同,生存问题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今天的人们开始为了更优质的生活追求其他的意义。”

通过在番茄农场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健太郎记录了这个代沟。爷爷奶奶周而复始的生活,在某些人看来可能太过索然无味,但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裹藏着一种宁静,这正是那些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所期求的。我们时不时就能看到弘一持久定格的表情,或者是竹子蹒跚的脚步。这些照片中,不仅是健太郎不假思索的摄影手法创造下的转瞬即逝,还有拍摄对象的思维心态:充充实实过好每一个时分。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当两颗原子弹落在广岛和长崎时,“绝大多数日本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健太郎接过外公的记忆,描述起当时的情形。当时的媒体处于军队和政府的审查之下,他们隐瞒危机,把这种情况说成是“假新闻”,想要说服公众,“日本正在以一种正义的方式征服他国,”健太郎稍显沮丧,继续说:“我的爷爷就是看着这样的媒体,以为新闻里说的都在真实发生。但事实并非如此。”

今天两人已经89岁了。就在去年,他们庆祝了自己的88大寿,在日本文化中,这个年纪有着里程碑的意义,称之为“米寿”,寓意吉祥。在日文汉字中,数字88和“米”字相似,而“米”有有着纯洁与快乐的内涵。在88大寿上,司仪会给他们穿上叫作“zukin”的传统头饰,以及名叫“chanchanko”的黄色背心,同时还会备有一套满汉全席,纪念人生这重要的一年。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就在这时候,2018年夏天,北海道经历了一次反常的夏天。除了那酷热难耐的暑气以外,一切一如往常。竹子来到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七月底,健太郎还在东京,而弘一正躺在医院里,脚都肿了。番茄农场里,温度飙升到了35度,这股热浪也席卷了整个北海道。

尽管网络信号断断续续,还是可以觉察出,健太郎的语气和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冲破了他的防线。“聊到这个就让我想哭。”只要我们一回到那个夏天,他就悲伤难忍。七月末,弘一还在医院里疗养他的脚伤,农场里的竹子就心脏病发倒下了。“幸运的是,就在当天邻居们发现了她。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弘一不是唯一一个能找到她的人。”拍摄爷爷奶奶,经过了成果颇丰的两年,随着竹子出乎意料的死亡,健太郎的摄影项目骤然变调。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这个最初目的就是为了纪念爷爷奶奶的摄影项目,猝不及防地就派上了用场。这些照片现在就像是个遗物匣,为还在世的亲人保存着老人最后几年的记忆。竹子离开人世后,健太郎的快门没有停下,继续记录着竹子的身后事——她的葬礼,这个家庭的悲痛,以及成了鳏夫的弘一。健太郎继续前行,既算是给竹子的悼词,也在提醒人们,弘一依然健在。“我还能做到这些太幸运了,”他说,“我很感激,拍下了这些照片。特别是现在她已经离开了我们,我再也不能为她拍照了。但这正是我开始拍照的原因啊。”

在葬礼上,他将竹子的照片展示给家里的其他亲戚看,其中许多人还没能有机会来到番茄农场,这也是他们第一次透过孙子的镜头,窥见竹子和弘一的生活。他在采访中讲述着关于竹子的回忆,一口气倾吐出自己在农场里的时光。竹子常对她的孙子说:“放下相机吧,你拍我拍得够多的了,不需要啦。”但他就是停不下来。虽然健太郎常说竹子严厉认真,但我们看到的却都是一个奶奶的亲切和温暖。健太郎的照片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他自己对爷爷奶奶的感情,每一张底片里都是深爱。这部摄影集为我们打开了一道大门,见证了一段亲密的家庭关系,勾勒出竹子、弘一老人对健太郎浓浓的牵挂,而在这位摄影师看来,二老对他来说,也一样是剪不断的羁绊。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图片来源:Kentaro Takahashi

翻译:马昕

来源:ItsNiceThat

原标题:Koichiand Takeko: A tale of two grandparents and Japan through the 20th Century

最新更新时间:10/22 20:37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