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霜淇淋
昨日晚间,一名小红书大V在朋友圈兴奋地表示:“小红书终于要回归了,怪不得最近粉丝涨得特别快”。
▍截自朋友圈
时隔两个半月,小红书再度上架,有人兴奋,也有人忧愁,但不论如何,这场关于内容、生态的监管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小红书重回部分应用商店,热度不减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下架整顿的App小红书在OPPO、VIVO、应用宝、魅族等应用商店恢复上架。霜淇淋发现,截止发稿,小红书App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小米商城还未上架。
今年7月29日,有用户发现,小红书APP在华为、魅族等各大安卓应用商店下架。7月30日,#小红书疑被各大安卓应用市场下架#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随后,8月1日凌晨,小红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小红书已对站内内容启动全面排查、整改,深入自查自纠,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促进互联网环境的优化与提升。
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整改”无疑是大考时刻。而整改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一款产品的最终走向,甚至生死命运。时隔两个多月,小红书重新上架。微博上,不少网友看到后激动不已,纷纷表示:“终于上架了”“还好上线了,不然我差点失业了”。
对于一款社交产品来说,长达两个多月的下架时间势必会损失不少用户。但霜淇淋注意到,小红书下架期间,仍保持着较高的热度。百度指数显示,下架期间,小红书的百度搜索指数一直稳定在较高的水平,比下架之前还要高出许多。
▍近半年小红书、快手、抖音搜索指数
甚至还在淘宝上催生了大批代下小红书App业务。霜淇淋看到,一家运营该业务的淘宝C店,其月销达2.5万。也就是说,小红书在应用商店下架期间,仍有一部分对该App具有较强需求的用户,尝试通过应用商店之外的途径进行下载。
▍截自淘宝
平台审核更严格了,大量笔记遭删除
小红书下架后,现有用户仍然可以正常地浏览内容、发布笔记。但是这些内容和笔记的生产过程,已经和下架之前有了很大区别。
例如,霜淇淋在小红书上搜索“水光针”“整形”等词汇时,都会出现“医疗领域专业性强,就诊用药谨慎”等类似的提示。并且,许多用户的相关笔记遭到了大量删除。比如,一位小红书博主曾在小红书上发布的46篇关于“水光针”的笔记,目前则显示为0。
▍截自小红书
此外,相比下架前,小红书对内容的审核也更严格了。一位小红书上的博主对霜淇淋表示,她昨天发布的一篇个人感想的笔记就遭到了违规处理,显示“该笔记已违规:不当内容”,删除了西藏、算命、命理等众多词语仍无法通过,“确实太严格了”。
事实上,在下架期间,“审核更严格了”是许多小红书博主的共同感受。据了解,一些MCN机构还总结了小红书“严禁词汇”清单,“严谨使用刺激消费词语”、“慎用疑似医疗用语”以及虚假广告词等。
根据近日采访小红书的凤凰科技媒体报道,有小红书内部的工作人员透露:“审核团队已经扩招了两三批”“现在每一条用户发布的笔记都会进入审核流程,先机器审核,再人工审核”“现在团队叮嘱最多的就是一定要随时绷紧神经,绝不错放一条”。
这意味着用户发布的笔记被机器的规则命中,将导致人工二次审核,审核结束后决定被推荐或者被删除。
实际上,小红书内部早已提出过“人工审核”这一方式。在今年5月的小红书清理KOL事件中,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就曾对内容生态的缺憾做出过反思称,现在小红书判定“内容真实性”的标准还不够成熟,如何定义黑产、如何定义违规广告等也尚未完善,一系列的规则还在制定当中,这个过程中会牵扯到产品技术和人工审核运营。
也就是说,尽管小红书完成了整改重新上架,但这场关于内容、生态的监管拉锯会始终存在。
品牌此时投KOL好吗?
小红书以社交关系为入口,用优质内容为产品导购的模式,决定了它比普通电商平台拥有更高的用户信任和复购几率。但大量虚假、低质量的广告成为了小红书绕不开的难题。这次下架对于小红书来说,也是一个停下来整改的契机。而整改的相关措施,对于平台自身和用户来说,必将是一场艰难的博弈。
对此,有人认为,人工审核将对笔记内容是否违规变得主观,由于一个审核人员大量查看重复内容,又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错杀不可避免。
但也有博主对霜淇淋表示,一个平台在下架之后,必须严格地整改,在整改的过程中,肯定会更为严格,这也是为了规范整个社区的文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势必会损害一部分用户的体验,这个可能还是需要平衡好。
可以看到,此前,好物安利、探店打卡、美妆试色,小红书俨然成为年轻人名副其实的“种草”文化发源地。得益于真实、信任的社区环境,小红书爆款频出,成为了品牌商、广告主、各路以接广告为生的KOL的必争地。如今,整改后的小红书面临着流量下降,笔记被限流的问题。“现在流量不好,还要不要投放?”成为许多品牌方的疑问。
某头部品牌的公关总监对霜淇淋表示,小红书毕竟是一个种草的平台,还有那么多人通过小红书的种草去拔草,并且得到非常多的一些资讯,能够分享一些美好的事物,“这绝对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平台,不容置疑。而品牌也是一如既往地在推动这个平台”。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品牌来说,更为严格的审核措施,其实能够反向促进品牌和KOL挖掘更加独特、真实的产品卖点,更有利于品牌的广泛传播和进一步的迭代升级,也更有益于品牌传播的长期良性发展,更多有效内容将沉淀为产品的长尾流量入口。
不论如何,经历过下架整改的小红书再度回归,其新政策对内容生态的适用与否,决定了其能否摆脱困境,走出至暗时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