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DC超级英雄电影:挣扎与再出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DC超级英雄电影:挣扎与再出发

DC超级英雄电影从最初的开创者变成一度惨淡经营,几次跌宕,近年已被其对手漫威在商业影响力方面远远抛下。而本次《小丑》的大获成功则是DC与华纳打的一场漂亮翻身仗,它让全球电影行业看见了超级英雄类型片新的可能。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在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DC超级英雄电影《小丑》出人意料地击败了夺冠热门《我控诉》,一举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奖”。改编自DC漫画角色的《小丑》,讲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崩溃,在哥谭市开始疯狂的犯罪生涯,最终成为蝙蝠侠的宿敌“小丑”的故事。该片于10月4日在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上映,截至目前已取得全球票房5.4亿美元,IMDb评分高达9.0,豆瓣评分9.2。

《小丑》是第一部问鼎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荣誉的超级英雄电影。区别于2018年漫威《黑豹》在奥斯卡大放异彩,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以关注电影的艺术性为主要特点,此番《小丑》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认可,无疑开拓了DC超级英雄电影在传统商业性之外的艺术融合视野。DC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即使在超级英雄类型片的框架之内,亦可创作出具有艺术水准的作品。

本期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盘点新时期重启的DC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从票房表现与口碑以及故事宇宙的构建来解读DC超级英雄电影的影响力与发展。

DC超级英雄电影时间线

辉煌一度:DC早期超级英雄电影

自上世纪DC、漫威两家公司成为美国漫画行业的巨头,便开始了超级英雄漫画影视化改编的角逐。1969年,DC被时代华纳集团收购,正式成为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子公司,此后华纳不断发行电影,使得根据DC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系列一直处在角逐上风。

1978年,华纳推出了由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的电影《超人》,该片上映后迅速拿下了3亿美元的票房,还在第51届奥斯卡上获得3项提名。甚至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大众电影》等杂志也报道了《超人》上映时的盛况,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80年代开始,DC在漫画的创作风格开始转变,在故事中加入了大量社会、道德议题,风格上也变得更加沉郁暗黑,出现了诸如《守望者》《V字仇杀队》等后来被改编成经典电影的漫画作品。为了紧跟DC创作风格的改变,华纳调整了电影发行策略。80年代末,蒂姆·伯顿执导《蝙蝠侠》系列改编电影,结合他独具一格的个人美学风格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暗黑系超级英雄形象。首部《蝙蝠侠》电影1989年上映,揽获全球票房4.1亿美元,获得广泛好评。

1991年,该系列第二部作品《蝙蝠侠归来》推出,风头虽不及前作,却也在全球取得了2.8亿美元的票房。然而华纳认为这样的成绩远未达到他们的期许,对商业利益的渴求驱使他们动摇了蝙蝠侠系列原本暗黑的风格,转向爆米花家庭大片类型,这一决策最终导致了这一早期蝙蝠侠系列的式微。1995年上映的《永远的蝙蝠侠》中规中矩,共获全球票房3.3亿美元,IMDb评分则低至5.4;1997年的第四部作品《蝙蝠侠与罗宾》在当时被美媒评为“最差电影50部”的第一名,全球票房2.38亿美元,IMDb评分则低至3.7。

DC漫改之路在不断探索中前行,而彼时的漫威却尚未产出可以与《超人》系列、《蝙蝠侠》系列匹敌的超级英雄电影作品。

坚守阵地:蝙蝠侠三部曲

经历了90年代后期的低谷,2004年华纳重启“蝙蝠侠”系列,找来了当时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担当影片导演,《蝙蝠侠:侠影之谜》就此诞生。该片上映后拿下了3.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让DC超级英雄类型片在口碑上得以翻身,于是华纳决定延续该系列,这个决定最终创造了新的历史。

2008年,诺兰执导的蝙蝠侠重启系列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全球为之轰动。媒体与观众近乎压倒性的一致好评使得这部超级英雄电影坐稳了影史“最佳超级英雄电影”的名号。该片最终获得1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IMDb评分高达9分。在片中扮演“小丑”的希斯·莱杰,凭借精湛的演技收获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与金球奖最佳男配角两项大奖。《蝙蝠侠:黑暗骑士》被影评人和媒体评价为“好莱坞对后9·11时代恐怖主义的成功描绘”,而2012年上映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则影射了轰动一时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延续了前作的高质量,亦取得了10.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至此,源自DC的《蝙蝠侠》三部曲成型,并成为影史经典。

《蝙蝠侠》三部曲是对超级英雄电影边界的一次大胆探索。在此之前,大众对超级英雄电影的认识停留在爆米花商业片的水平,而《蝙蝠侠》三部曲的诞生则直接打破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影片对于正义与罪恶的反思,对悲悯与恐惧的投射,直接将超级英雄电影的上限突破到了一个从未企及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蝙蝠侠》三部曲是毫无争议的时代引领者。

依靠着诺兰和作为黑暗骑士的蝙蝠侠,华纳守住了超级英雄电影这块阵地。然而再优秀的作品也无法支撑DC未来的发展,DC的超级英雄们虽然出自相同的原著,相互之间却并没有形成联动,可供衍生开发的空间有限,难以为华纳创造持续且稳定的营收。

新的时期:DC扩展宇宙

在漫威以《钢铁侠》(2008)开启MCU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漫威电影宇宙)五年之后,2013年华纳才开始推进打造DCEU(DetectiveComics Extended Universe,DC扩展宇宙),希望像MCU一样将各个故事联动、打通,构建一个更具影响力的庞大IP宇宙。由扎克·施耐德执导的超人新作《超人:钢铁之躯》是DCEU的第一部作品。在超级英雄观众市场已经被充分激活的情况下,该片在2013年取得了6.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与此同时,MCU在漫威影业与迪士尼的布局下日益血肉丰满,已经接连推出《钢铁侠》系列(23.8亿美元)、《美国队长》系列(21.8亿美元)、《雷神》系列(19.4亿美元)、《复仇者联盟》(1、2部,29.23亿美元)等脍炙人口的超级英雄作品。

在竞争对手发展势头强劲的背景之下,华纳在2016年后才缓缓推出了DCEU的第二部作品《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这部“阵容强大”的超级英雄电影涉及蝙蝠侠、超人、神奇女侠、海王、闪电侠等多位角色,然而此前的布局并未能让一般观众充分认识这些复杂人物,并对其产生兴趣,因此这部投入巨大的“超英炸弹”最终收获全球票房8.7亿美元,IMDb评分仅有6.5。紧随其后,漫画原作中拥有重要地位的《自杀小队》上映仅获得了差强人意的7.8亿美元全球票房,其IMDb评分却低至6.0。2017年,意在对抗MCU“复仇者联盟”的《正义联盟》也匆匆上映,这部汇集了DCEU多个重要超级英雄角色的作品被美媒评为“2017年最让人失望电影”,全球票房仅有6.58亿美元。

经历低潮后,华纳于2018年推出了单人电影《神奇女侠》,该片成为黑马收获了8.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获得了观众广泛的认可,IMDb评分7.4。《神奇女侠》的相对成功让华纳和DC重新审视了适合量产的商业超级英雄片风格,开始从DC的“暗黑”传统向轻快路线转变。2018年底上映的《海王》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成为截至目前DCEU票房成绩最高的单人英雄电影;小成本制作的《雷霆沙赞!》因与《复仇者联盟4》同期上映而票房失利收获3.6亿美元,却也以幽默无厘头的风格为DC揽获了一众粉丝。

前期缺乏规划的作品导致了DCEU开启第5年才逐渐打开局面。截至目前,DCEU的几名主要超级英雄虽然已经有了2部“同台作品”:《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与《正义联盟》,其中闪电侠、钢骨的单人电影却至今都还处于缺位状态,即使在已推出的单人电影《海王》、《神奇女侠》中也难觅得其他几位超级英雄的踪迹。IP之间没有产生联动效应难以发酵出所谓“故事宇宙”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DC扩展宇宙上级尚未成型。要打造一个与MCU相匹敌的DCEU,DC与华纳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更周密的布局。

总结

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一直是全球主流观众非常关注的电影类型,DC超级英雄电影从最初的开创者变成一度惨淡经营,几次跌宕,近年已被其对手漫威在商业影响力方面远远抛下。而本次《小丑》的大获成功则是DC与华纳打的一场漂亮翻身仗,它让全球电影行业看见了超级英雄类型片新的可能,也为华纳的DCEU开辟出新的优势作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DC超级英雄电影:挣扎与再出发

DC超级英雄电影从最初的开创者变成一度惨淡经营,几次跌宕,近年已被其对手漫威在商业影响力方面远远抛下。而本次《小丑》的大获成功则是DC与华纳打的一场漂亮翻身仗,它让全球电影行业看见了超级英雄类型片新的可能。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在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DC超级英雄电影《小丑》出人意料地击败了夺冠热门《我控诉》,一举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奖”。改编自DC漫画角色的《小丑》,讲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崩溃,在哥谭市开始疯狂的犯罪生涯,最终成为蝙蝠侠的宿敌“小丑”的故事。该片于10月4日在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上映,截至目前已取得全球票房5.4亿美元,IMDb评分高达9.0,豆瓣评分9.2。

《小丑》是第一部问鼎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荣誉的超级英雄电影。区别于2018年漫威《黑豹》在奥斯卡大放异彩,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以关注电影的艺术性为主要特点,此番《小丑》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认可,无疑开拓了DC超级英雄电影在传统商业性之外的艺术融合视野。DC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即使在超级英雄类型片的框架之内,亦可创作出具有艺术水准的作品。

本期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盘点新时期重启的DC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从票房表现与口碑以及故事宇宙的构建来解读DC超级英雄电影的影响力与发展。

DC超级英雄电影时间线

辉煌一度:DC早期超级英雄电影

自上世纪DC、漫威两家公司成为美国漫画行业的巨头,便开始了超级英雄漫画影视化改编的角逐。1969年,DC被时代华纳集团收购,正式成为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子公司,此后华纳不断发行电影,使得根据DC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系列一直处在角逐上风。

1978年,华纳推出了由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的电影《超人》,该片上映后迅速拿下了3亿美元的票房,还在第51届奥斯卡上获得3项提名。甚至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大众电影》等杂志也报道了《超人》上映时的盛况,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80年代开始,DC在漫画的创作风格开始转变,在故事中加入了大量社会、道德议题,风格上也变得更加沉郁暗黑,出现了诸如《守望者》《V字仇杀队》等后来被改编成经典电影的漫画作品。为了紧跟DC创作风格的改变,华纳调整了电影发行策略。80年代末,蒂姆·伯顿执导《蝙蝠侠》系列改编电影,结合他独具一格的个人美学风格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暗黑系超级英雄形象。首部《蝙蝠侠》电影1989年上映,揽获全球票房4.1亿美元,获得广泛好评。

1991年,该系列第二部作品《蝙蝠侠归来》推出,风头虽不及前作,却也在全球取得了2.8亿美元的票房。然而华纳认为这样的成绩远未达到他们的期许,对商业利益的渴求驱使他们动摇了蝙蝠侠系列原本暗黑的风格,转向爆米花家庭大片类型,这一决策最终导致了这一早期蝙蝠侠系列的式微。1995年上映的《永远的蝙蝠侠》中规中矩,共获全球票房3.3亿美元,IMDb评分则低至5.4;1997年的第四部作品《蝙蝠侠与罗宾》在当时被美媒评为“最差电影50部”的第一名,全球票房2.38亿美元,IMDb评分则低至3.7。

DC漫改之路在不断探索中前行,而彼时的漫威却尚未产出可以与《超人》系列、《蝙蝠侠》系列匹敌的超级英雄电影作品。

坚守阵地:蝙蝠侠三部曲

经历了90年代后期的低谷,2004年华纳重启“蝙蝠侠”系列,找来了当时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担当影片导演,《蝙蝠侠:侠影之谜》就此诞生。该片上映后拿下了3.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让DC超级英雄类型片在口碑上得以翻身,于是华纳决定延续该系列,这个决定最终创造了新的历史。

2008年,诺兰执导的蝙蝠侠重启系列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全球为之轰动。媒体与观众近乎压倒性的一致好评使得这部超级英雄电影坐稳了影史“最佳超级英雄电影”的名号。该片最终获得1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IMDb评分高达9分。在片中扮演“小丑”的希斯·莱杰,凭借精湛的演技收获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与金球奖最佳男配角两项大奖。《蝙蝠侠:黑暗骑士》被影评人和媒体评价为“好莱坞对后9·11时代恐怖主义的成功描绘”,而2012年上映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则影射了轰动一时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延续了前作的高质量,亦取得了10.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至此,源自DC的《蝙蝠侠》三部曲成型,并成为影史经典。

《蝙蝠侠》三部曲是对超级英雄电影边界的一次大胆探索。在此之前,大众对超级英雄电影的认识停留在爆米花商业片的水平,而《蝙蝠侠》三部曲的诞生则直接打破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影片对于正义与罪恶的反思,对悲悯与恐惧的投射,直接将超级英雄电影的上限突破到了一个从未企及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蝙蝠侠》三部曲是毫无争议的时代引领者。

依靠着诺兰和作为黑暗骑士的蝙蝠侠,华纳守住了超级英雄电影这块阵地。然而再优秀的作品也无法支撑DC未来的发展,DC的超级英雄们虽然出自相同的原著,相互之间却并没有形成联动,可供衍生开发的空间有限,难以为华纳创造持续且稳定的营收。

新的时期:DC扩展宇宙

在漫威以《钢铁侠》(2008)开启MCU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漫威电影宇宙)五年之后,2013年华纳才开始推进打造DCEU(DetectiveComics Extended Universe,DC扩展宇宙),希望像MCU一样将各个故事联动、打通,构建一个更具影响力的庞大IP宇宙。由扎克·施耐德执导的超人新作《超人:钢铁之躯》是DCEU的第一部作品。在超级英雄观众市场已经被充分激活的情况下,该片在2013年取得了6.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与此同时,MCU在漫威影业与迪士尼的布局下日益血肉丰满,已经接连推出《钢铁侠》系列(23.8亿美元)、《美国队长》系列(21.8亿美元)、《雷神》系列(19.4亿美元)、《复仇者联盟》(1、2部,29.23亿美元)等脍炙人口的超级英雄作品。

在竞争对手发展势头强劲的背景之下,华纳在2016年后才缓缓推出了DCEU的第二部作品《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这部“阵容强大”的超级英雄电影涉及蝙蝠侠、超人、神奇女侠、海王、闪电侠等多位角色,然而此前的布局并未能让一般观众充分认识这些复杂人物,并对其产生兴趣,因此这部投入巨大的“超英炸弹”最终收获全球票房8.7亿美元,IMDb评分仅有6.5。紧随其后,漫画原作中拥有重要地位的《自杀小队》上映仅获得了差强人意的7.8亿美元全球票房,其IMDb评分却低至6.0。2017年,意在对抗MCU“复仇者联盟”的《正义联盟》也匆匆上映,这部汇集了DCEU多个重要超级英雄角色的作品被美媒评为“2017年最让人失望电影”,全球票房仅有6.58亿美元。

经历低潮后,华纳于2018年推出了单人电影《神奇女侠》,该片成为黑马收获了8.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获得了观众广泛的认可,IMDb评分7.4。《神奇女侠》的相对成功让华纳和DC重新审视了适合量产的商业超级英雄片风格,开始从DC的“暗黑”传统向轻快路线转变。2018年底上映的《海王》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成为截至目前DCEU票房成绩最高的单人英雄电影;小成本制作的《雷霆沙赞!》因与《复仇者联盟4》同期上映而票房失利收获3.6亿美元,却也以幽默无厘头的风格为DC揽获了一众粉丝。

前期缺乏规划的作品导致了DCEU开启第5年才逐渐打开局面。截至目前,DCEU的几名主要超级英雄虽然已经有了2部“同台作品”:《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与《正义联盟》,其中闪电侠、钢骨的单人电影却至今都还处于缺位状态,即使在已推出的单人电影《海王》、《神奇女侠》中也难觅得其他几位超级英雄的踪迹。IP之间没有产生联动效应难以发酵出所谓“故事宇宙”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DC扩展宇宙上级尚未成型。要打造一个与MCU相匹敌的DCEU,DC与华纳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更周密的布局。

总结

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一直是全球主流观众非常关注的电影类型,DC超级英雄电影从最初的开创者变成一度惨淡经营,几次跌宕,近年已被其对手漫威在商业影响力方面远远抛下。而本次《小丑》的大获成功则是DC与华纳打的一场漂亮翻身仗,它让全球电影行业看见了超级英雄类型片新的可能,也为华纳的DCEU开辟出新的优势作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