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吃瓜群众吃的到底是哪种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吃瓜群众吃的到底是哪种瓜?

吃瓜嘛,最重要的是开心。

“你喜欢大海,我爱过你”;“一直很尊重吴老师,没交往,没视频,没故事”……

吃瓜群众喜欢看公众人物在网上展示自己不断进阶的截句技能,因为无数次经验已经证明,句子越短,瓜就越甜。每到深夜,他们就奔忙在一望无垠的瓜田里,对任何风吹草动都异常敏感,为了等待一颗成熟的瓜,漫漫长夜也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

吃瓜群众自己大概从未思考过,他们吃的瓜是什么瓜?他们为什么被叫做“吃瓜群众”?我们吃饼群众、吃面群众为什么不可以拥有姓名?

在吃瓜群众这个词出现之前,我们一般称自己为围观群众,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宗旨,在各个热门事件中刷一波存在感。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围观群众人手多了一瓜,爱看热闹又爱吃,人物形象马上丰满立体了起来。今天我们一起严肃探讨一下,吃瓜群众吃的到底是什么品种的“瓜”。

呼声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西瓜,作为瓜类甚至水果届的一番,西瓜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夏日回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经常在影视剧作品、文学作品中客串演出,商业活动数量之多超出想象,商业价值几十年稳如泰山。

在可查证的“吃瓜群众”的解释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在一个公路新闻中,记者采访一个老伯,老伯说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有人在评论中留言说“我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就此吃瓜群众一词才流传开来。

如今这个新闻的真实性不得而知,据我们多方搜索,并没有发现任何信息源,但它却出现在了每一个关于“吃瓜群众”的词汇解释中,不知是哪位老伯出了多少钱为自己买了通稿。

虽然事实如何尚不清晰,但是中国人对西瓜的热爱是不可否认的,西瓜的咖位来源于其在中国出现的时长以及在国人生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曾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提到的这个寒瓜,就是西瓜。也就是说,西瓜最早传到中国时,名字叫寒瓜。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这些史料都能清晰地说明西瓜的种植和栽培在中国已经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到现代社会,国人对于西瓜的热爱比之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把中国打造成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西瓜总产量7924万吨,以高出第二名土耳其20倍的数据,从本星球七大洲八大洋中断层C位出道。

2018年世界各国西瓜生产量

不但数量多,品种也在不断递增。在中国好瓜网(没错确实有这个网站)上搜索西瓜品种,可浏览到的就有90种,其中无籽西瓜38种,有籽西瓜52种。

那么中国人生产了这么多瓜,都卖给谁了?

在卖瓜这件事上,中国人坚决贯彻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自产自销。2016年中国西瓜的进口量为23万吨,出口量约为三万吨,也就是说,拥有世界最大西瓜产量的我国产的西瓜,依然不太能满足群众的消费,需要额外进口。

2016年世界各国西瓜进口值统计

目前我国西瓜种植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粗略估算产值超2万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之前预计,到2020年,我国西瓜产量将达8182万吨。

巨大的产量自然使得西瓜的价格比较平易近人,也更有利于我国人民实现吃瓜自由(仿佛听到了隔壁日韩人民的哭声?)北方人对于西瓜消费的体会应该更深,毕竟他们在夏天买西瓜的时候,都是用麻袋装的,吃西瓜也都是论个吃的,不用勺子挖着吃的西瓜,是没有灵魂的。

在吃瓜群众届,西瓜的一个有力竞争对手就是瓜子。从小浸淫在“花生瓜子矿泉水,啤酒饮料火腿肠,来脚收一下”这种语言环境中的中国人,很难不对瓜子产生一种特殊的情节。如果说西瓜是我们夏天的三大续命神器之一,那么瓜子就是一年四季让嘴巴免于寂寞的亲密伴侣。

很多人坚信吃瓜群众吃的是瓜子,不仅仅是因为在早期的一些社交网站和论坛中,每当有让人不明觉厉的帖子出现,下面的围观群众就会留下“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的评论,更是因为从小到大,瓜子陪伴我们度过很多或孤独或热闹的时光:一个人窝在沙发上看电影,没有瓜子薯片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春节前置办年货,先去市场把焦糖、椒盐、原味瓜子各装上几斤;去参加婚宴和聚会,面对一群陌生人不知道如何social,一把瓜子打开话匣子;长途路行,伴随着窗外飞速变化的风景磕完了仅有的一包瓜子……这些存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令“吃瓜(子)群众论”十分站得住脚。

瓜子作为休闲零食,承担西瓜所不能承担的社交功能。由于它体量小,以我们生活的经验来看拒绝吃瓜子的人又很少,所以邀请别人吃瓜子是一件几乎没有负担和压力的事。被邀请吃瓜子的心情也同样轻松,不会因为收受的物品太贵而感到尴尬,也不会像吃西瓜一样需要破坏形象。在明代,嗑瓜子就已经开始流行在中华大地。想象一下在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北方,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商场的古人们只能窝在家里唠嗑,瓜子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了大家消解无聊时光的一大功臣。

瓜子消费并非中国独有,在罗马尼亚早期的电影《神秘的黄玫瑰》中,身为牛仔的男主角,不是叼着雪茄耍帅,而是整天拿着一朵向日葵磕瓜子,劫富济贫。

电影《神秘的黄玫瑰》中拿着向日葵的男主角

并且曾有调查显示,仅在一个赛季中,西甲和西乙联赛的球场上就消耗了2950吨瓜子。据说在土耳其,人人都喜欢沾了粗盐的瓜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嗑瓜子是世界范围内的娱乐活动。

虽说嗑瓜子不是“国粹技能”,但也并非人人都能掌握这项技术,在B站up主信誓蛋蛋上传的视频《外国人真的不会嗑瓜子吗》中,外国朋友吃瓜子的方法确实有那么一点……粗旷。

B站博主信誓蛋蛋视频片段

中国人的嗑瓜子技能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练就,只要看下门牙情况,基本就能判断此人对于瓜子的依赖程度。而瓜子的美妙就在于,葵花子、西瓜子、南瓜子在磕的时候都需要用到不同的技巧,这不但是对舌头灵活度的极大考验,也是耐心与食欲的终极battle。

综上所述,无论吃瓜群众吃的瓜是西瓜还是瓜子,都如实地反应了我国人民的休闲生活,只有过得悠闲、不用为下一顿饭有没有得吃而烦恼,才会有心情吃别人的瓜。

至于我们吃得到底是哪种瓜,就交给大家来判断。

扫描二维码,前往微信公众号「歪研社」获取更多有趣内容

来源:界面歪研社

原标题:吃瓜群众吃的到底是哪种瓜?

最新更新时间:10/18 14:34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吃瓜群众吃的到底是哪种瓜?

吃瓜嘛,最重要的是开心。

“你喜欢大海,我爱过你”;“一直很尊重吴老师,没交往,没视频,没故事”……

吃瓜群众喜欢看公众人物在网上展示自己不断进阶的截句技能,因为无数次经验已经证明,句子越短,瓜就越甜。每到深夜,他们就奔忙在一望无垠的瓜田里,对任何风吹草动都异常敏感,为了等待一颗成熟的瓜,漫漫长夜也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

吃瓜群众自己大概从未思考过,他们吃的瓜是什么瓜?他们为什么被叫做“吃瓜群众”?我们吃饼群众、吃面群众为什么不可以拥有姓名?

在吃瓜群众这个词出现之前,我们一般称自己为围观群众,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宗旨,在各个热门事件中刷一波存在感。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围观群众人手多了一瓜,爱看热闹又爱吃,人物形象马上丰满立体了起来。今天我们一起严肃探讨一下,吃瓜群众吃的到底是什么品种的“瓜”。

呼声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西瓜,作为瓜类甚至水果届的一番,西瓜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夏日回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经常在影视剧作品、文学作品中客串演出,商业活动数量之多超出想象,商业价值几十年稳如泰山。

在可查证的“吃瓜群众”的解释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在一个公路新闻中,记者采访一个老伯,老伯说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有人在评论中留言说“我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就此吃瓜群众一词才流传开来。

如今这个新闻的真实性不得而知,据我们多方搜索,并没有发现任何信息源,但它却出现在了每一个关于“吃瓜群众”的词汇解释中,不知是哪位老伯出了多少钱为自己买了通稿。

虽然事实如何尚不清晰,但是中国人对西瓜的热爱是不可否认的,西瓜的咖位来源于其在中国出现的时长以及在国人生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曾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提到的这个寒瓜,就是西瓜。也就是说,西瓜最早传到中国时,名字叫寒瓜。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这些史料都能清晰地说明西瓜的种植和栽培在中国已经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到现代社会,国人对于西瓜的热爱比之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把中国打造成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西瓜总产量7924万吨,以高出第二名土耳其20倍的数据,从本星球七大洲八大洋中断层C位出道。

2018年世界各国西瓜生产量

不但数量多,品种也在不断递增。在中国好瓜网(没错确实有这个网站)上搜索西瓜品种,可浏览到的就有90种,其中无籽西瓜38种,有籽西瓜52种。

那么中国人生产了这么多瓜,都卖给谁了?

在卖瓜这件事上,中国人坚决贯彻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自产自销。2016年中国西瓜的进口量为23万吨,出口量约为三万吨,也就是说,拥有世界最大西瓜产量的我国产的西瓜,依然不太能满足群众的消费,需要额外进口。

2016年世界各国西瓜进口值统计

目前我国西瓜种植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粗略估算产值超2万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之前预计,到2020年,我国西瓜产量将达8182万吨。

巨大的产量自然使得西瓜的价格比较平易近人,也更有利于我国人民实现吃瓜自由(仿佛听到了隔壁日韩人民的哭声?)北方人对于西瓜消费的体会应该更深,毕竟他们在夏天买西瓜的时候,都是用麻袋装的,吃西瓜也都是论个吃的,不用勺子挖着吃的西瓜,是没有灵魂的。

在吃瓜群众届,西瓜的一个有力竞争对手就是瓜子。从小浸淫在“花生瓜子矿泉水,啤酒饮料火腿肠,来脚收一下”这种语言环境中的中国人,很难不对瓜子产生一种特殊的情节。如果说西瓜是我们夏天的三大续命神器之一,那么瓜子就是一年四季让嘴巴免于寂寞的亲密伴侣。

很多人坚信吃瓜群众吃的是瓜子,不仅仅是因为在早期的一些社交网站和论坛中,每当有让人不明觉厉的帖子出现,下面的围观群众就会留下“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的评论,更是因为从小到大,瓜子陪伴我们度过很多或孤独或热闹的时光:一个人窝在沙发上看电影,没有瓜子薯片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春节前置办年货,先去市场把焦糖、椒盐、原味瓜子各装上几斤;去参加婚宴和聚会,面对一群陌生人不知道如何social,一把瓜子打开话匣子;长途路行,伴随着窗外飞速变化的风景磕完了仅有的一包瓜子……这些存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令“吃瓜(子)群众论”十分站得住脚。

瓜子作为休闲零食,承担西瓜所不能承担的社交功能。由于它体量小,以我们生活的经验来看拒绝吃瓜子的人又很少,所以邀请别人吃瓜子是一件几乎没有负担和压力的事。被邀请吃瓜子的心情也同样轻松,不会因为收受的物品太贵而感到尴尬,也不会像吃西瓜一样需要破坏形象。在明代,嗑瓜子就已经开始流行在中华大地。想象一下在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北方,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商场的古人们只能窝在家里唠嗑,瓜子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了大家消解无聊时光的一大功臣。

瓜子消费并非中国独有,在罗马尼亚早期的电影《神秘的黄玫瑰》中,身为牛仔的男主角,不是叼着雪茄耍帅,而是整天拿着一朵向日葵磕瓜子,劫富济贫。

电影《神秘的黄玫瑰》中拿着向日葵的男主角

并且曾有调查显示,仅在一个赛季中,西甲和西乙联赛的球场上就消耗了2950吨瓜子。据说在土耳其,人人都喜欢沾了粗盐的瓜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嗑瓜子是世界范围内的娱乐活动。

虽说嗑瓜子不是“国粹技能”,但也并非人人都能掌握这项技术,在B站up主信誓蛋蛋上传的视频《外国人真的不会嗑瓜子吗》中,外国朋友吃瓜子的方法确实有那么一点……粗旷。

B站博主信誓蛋蛋视频片段

中国人的嗑瓜子技能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练就,只要看下门牙情况,基本就能判断此人对于瓜子的依赖程度。而瓜子的美妙就在于,葵花子、西瓜子、南瓜子在磕的时候都需要用到不同的技巧,这不但是对舌头灵活度的极大考验,也是耐心与食欲的终极battle。

综上所述,无论吃瓜群众吃的瓜是西瓜还是瓜子,都如实地反应了我国人民的休闲生活,只有过得悠闲、不用为下一顿饭有没有得吃而烦恼,才会有心情吃别人的瓜。

至于我们吃得到底是哪种瓜,就交给大家来判断。

扫描二维码,前往微信公众号「歪研社」获取更多有趣内容

来源:界面歪研社

原标题:吃瓜群众吃的到底是哪种瓜?

最新更新时间:10/18 14:34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