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日本”是旅日作家陈药师在界面新闻开设的专栏,讲述日本的商业和文化】。
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到中国会如何描述他们看到的群体?“这些外星生物在路上、在商店、在家中双眼紧紧盯着一个小方块,好像一刻也离不开似的。“
你一定知道,那个小方块就是手机。
外星人却不知道,离开手机的我们举步维艰,我们用手机叫车、叫外卖、发快递、看新闻、在超市结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对面,而你却在看手机。”这大概因为手机提供的自由交流方式比我那张斑驳的老脸更有魅力。
日本人对手机没有那么迷恋,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数字化程度落后于中国。
美国旅行商务平台Travelport公布了一个报告,他们遴选了25个国家的国民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他们在旅行过程中的数字化程度。
旅行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印度,中国排第四位,而日本则排在第23名。被高科技包裹的日本怎么沦落到20名之后了?
比如,这项调查告诉我们,日本的旅行者中,从未使用过智能手机进行旅行预约和结算的占比38%,而韩国这一比例为9%,中国为3%。
另外,有68%的旅行者回答道“电子登机券和电子票让旅行变得更简单”,但只有47%的日本旅行者觉得“数字化旅行更方便”。
总之,对日本人来说 ,手机没那么重要。在日本便利店、商场的收银台,你会发现,顾客结算的时候,还是会拿出膨胀的钱包,递出钞票,然后打开零钱包,一个钢镚一个钢镚的递给收银员,收银员也耐心地清点一下,再点头致谢。
累不累啊?有些便利店里明确写着可以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但那大都是给中国人预备的。再想想中国的很多超市,收银员这个职位通常是给玩不动手机的老人、孩子服务的,成年男女完全可以通过数字设备完成自助支付。
更可怕的事情不止于此。有时候你给一些日本餐厅打电话预定包间,他们居然会让你通过传真把时间、人数、需求传过来……那一刻你好像回到过去,传真啊!
日本人自己对数字化如此迟缓也开始担忧,甚至来中国寻求解决方案。永旺是日本零售业巨头,2018年,在世界五百强中排名第103名。
这家公司宣布,将在2021年之前投入5000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5元人民币),这笔钱的用途是吸收中国在虚拟试衣、网上订购的数字化技术。
社长冈田元也开诚布公的说:“永旺在应对最近发生的巨大变化方面行动迟缓”。
确实迟缓,永旺目前的线上业务只占整体业务的1%。
而物美超市的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物美门店平均日均单量达6.4万单,线上订单占比达13.53%,比前一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
在阿里巴巴经营的“盒马鲜生”店铺里,顾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了解有关商品产地等详细信息,还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优惠服务。
一边是飞速增长,一边则是缓慢前进。
社长先生也一肚子苦水,他说:“在日本,由于过分保守和消极的想法,迟迟无法决断”。那个蒸蒸日上的诞生了索尼等优质电子企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日本在数字化层面确实落后了。
当然也有嗅觉敏感的公司早就开始数字化,比如罗森。在热闹的大城市商务区,午餐时间,罗森的门店里会汇集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要排队给自己的午餐结算,耗时耗力。
于是,罗森推出了一款智能软件,在店内任何区域都可以完成结算。
可是在一些住宅区,罗森则依然保留人工结算的方式,这是为何?罗森认为,便利店是一个交流的空间,特别是在住宅区,店员和顾客通常都已经熟识,“把一杯咖啡送到他们手里,让他们感受温暖是我们的使命。”
也就是说,便利店不仅仅承担着卖东西的使命,还要提供优质的服务。
所以,罗森从来没有打算尝试过无人购物的体验建设,虽然他们也引入了一些数字化技术,但目的是为了清晰地用户画像和提高便利店的运行效率。比如人脸识别系统会告诉罗森的管理层,每天有多少30岁左右的男性来门店购物,然后通过数据总结、分析他们的需求。由此,罗森可以“让顾客迅速买到想要的商品”。
其实,世界第一大便利店集团7-eleven也是怎么做的。从很早以前,7-eleven的员工在结算的时候就会用笔记下顾客的性别、大概年龄,完成一次用户画像。所以数字化可以让这个效率大幅提升。
罗森和7-eleven都认为,店员依然要保留,要为他们提供与顾客面对面沟通的契机。特别是,日本老龄化程度很高 ,手机也玩不太转,即使为他们保留店员也是值得的。
再者说,自动售卖机遍布日本,要想孤独的购物,找个犄角旮旯就能实现。
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正是因为实体店铺有着优质的用户体验,导致日本人不怎么喜欢在网上购物呢?没错!这是因为,日本零售业的供应链非常成熟,没有过多中间环节,所以网购的价格和实体店铺价格相差无几。
而实体店铺热心周到的服务体验也让消费者愿意走进门店。
那么日本手机支付为什么也会如此迟缓呢?毕竟日本是最早使用二维码的国度之一。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很重视个人隐私,他们不愿意登陆与支付相关的软件从而将自己的信息扩散出去;另外就是消费习惯,日本信用卡制度也比较健全,个人征信体系相对完善,对于很多人来说,刷一下信用卡可能比打开手机更得心应手。
当然,事实上,还是不带钱包出门购物更方便,可是,如果将已有的店铺都搭建起手机支付的系统,恐怕成本不菲,而日本公司不太愿意冒这个险。毕竟被体制化的企业没人愿做“出头鸟”。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zhoujing@jiemi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