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音乐产业观察 陈贤江
“我准备撤了。”
一位在音乐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的老哥这么跟我说。
他的版权公司虽然拿到了互联网公司的投资,号称占版权市场份额的2%,但过去一年来,他手里几千首歌的版权,并没有帮他挣到什么钱。
“平台的合作策略正在发生变化,前两年还有保底,去年没有了,全靠分账,但,分账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
所谓的“分账”,主要是根据播放量来分成。
平台的播放量计算公式,通常是:
播放次数×(1-渠道成本比例)×版权分成比例×授权作品使用比例
按照这个公式计算,“比例”成为最大的关键。
渠道成本比例各家有别,区间大概是20%-40%,版权分成比例,录音42%,词曲各占4%,一共50%,剩下的,就看授权作品使用比例。
一般说来,使用比例是这么算的:
使用比例=平台上月使用含该词÷曲作品的授权作品的次数占平台上月使用全部歌曲的次数之比例
比如说,一首歌上个月播放了10次,全平台所有歌曲总播放量是10000次,这首歌的使用比例就是千分之一。
使用比例高的话,收益就会比较高,相反,就比较低。
什么样的歌使用比例高呢?可想而知,金曲、神曲、热曲。
反正不会是Indie或者Rock。
这公平吗?不公平啊,比如,如果我是一个喜欢Indie或Rock的歌迷,我付费的初衷是为了支持我喜欢的音乐,但是,按照现在的计算公式,我为平台付费的钱,都跑去“使用比例”高的“神曲”那儿了。
使用比例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Deezer做的一个示意图,当下的收入分配模式,谁的歌曲播放量高,谁的收入就高,所以,Deezer开始尝试根据用户行为来分配,用户听谁的歌多,收入就分给谁。(如下图)
一位业内朋友告诉我,他朋友手里的将近1000首的独立音乐歌曲版权,在所有平台的收入也少得可怜,平均一首歌的分账,一年算下来,只有10块钱。
10块钱,你能干嘛?在我长期居住的三线省城,都吃不到一碗螺蛳粉。
电音也好不到拿去,好几个做电音的音乐人朋友跟我说,他们的作品,在平台上,靠播放量,都收不到什么钱。
还有,同样来自一位业内朋友的说法,在某音乐平台,一首百万播放的歌曲,收入只有200块左右。
单次点击的收入算下来,也就0.0002元。
如果你觉得我是在瞎编,看看新观的音乐人读者是怎么说的。
问题就在于,现在音乐人只能算流量了,互联网已经把中国的其他音乐消费模式都摧毁了。
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数据,2018年,中国录制音乐市场的收入中,流媒体带来的收入占93.5%。
相比之下,美国是66%、韩国是56.9%、日本是13.2%,也就是说,在这些国家,除了流媒体,版权方还有其他的活路。
所以,我们也不能怪别人“洗歌”,不洗歌你能挣到钱吗?不走歪门邪道,你能从平台那里抠出钱吗?
就算是这样,一位主要帮平台做歌的朋友跟我说,他们抠出的钱,也就是维持基本的生存而已。
更可怕的是,一些“洗歌”的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投资的呢,从渠道到数据,背后都有互联网公司撑腰。
没有互联网公司撑腰的音乐人和公司,太难了。
国内的音乐产业链已经全面向互联网倾斜,互联网已经把传统唱片业那一套全瓦解了。
尤其是宣发。
这两年我一直在观察音乐的宣发,总觉得宣发是一个大问题,但仔细一想,渠道都已经互联网化了,如果互联网公司把着掖着,音乐人又能怎样?
在这个时代,人算始终不如平台算。
音乐人能做的,也就是发发微博和公号,然后就指着平台给推推。
我们这些做自媒体的特别清楚,要想把自媒体做好,每天都得在社交账号上干死干活的,这可不是音乐人们的特长,音乐人们就应该专心搞创作,能不背靠公司就玩好社交账号的,那得是音乐人里的“人精”中的“人精”。
至于平台推推,相信上过平台推广位的朋友都很清楚实际效果。
可是,平台不给推,音乐人又能指望谁呢?
国内现在都没几个像样的音乐媒体,除了“流量”,根本没有其他的价值衡量标准。
一来二去,得,都听“网”由命吧。
我并不是有意跟平台过不去,我只是在客观描述过去一周来的所见所闻。
过去一周,我见了不少业内朋友,言语间,可以感受出一种显而易见的“焦虑”。
过去两年,中国音乐产业的收入冲得很猛,2017年首次进入世界前十,2018年又冲到了世界第7。
这都是建立在资本膨胀基础上的。
平台有钱的时候,疯狂烧钱抢版权做局,市场价值也就抬起来了。
经济大环境不好,钱烧不起了,平台银根紧缩,大家的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而且,平台越烧越明白,正经的音乐服务根本挣不到钱,于是,都奔着“社交”去做。
“社交”挣的钱,又有多少能回馈到音乐上?
别看中国音乐市场去年冲到了世界第七,但据我得到的消息,今年的数据,可能会很难看,掉出前十都不一定。(当然,我打心眼里希望结果是,“真香!”)
而且,平台的局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格局越来越清晰和稳定,前两年活得好的,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势,铁板愈发趋向一块。
未来大家都要适应在大平台的夹缝中生存。
留给大家的缝隙已经不多了。
当然,也有比较不那么悲观的意见,比如一位音乐自媒体的创始人跟我说,泡沫破了也好,大家会更理性。
但愿如此。
这个音乐会好吗?
你觉得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