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旭
你是否想过这个问题——吃饭是因为饿还是需要能量?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的答案是,虽然吃饭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获取营养元素来维持身体机能,但实际中,人们吃饭只是因为饿或者东西好吃。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问题和答案可能正在对主流经济学理论发起挑战。
10月30日,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中举办的“经济与金融峰会”上,罗伯特·奥曼表示,行为经济学认为,指导人们行为动作的意识可能不是主流经济学所说的理性,而是经验。 这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方式正在产生革命性的改变。 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奥曼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琳达是一个年轻的单身女孩,非常外向,聪明。她是一个学生,同时她也非常关心歧视和社会公平的问题。那么琳达更有可能是一位银行出纳员,还是更有可能既是一位银行出纳员,又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呢?
“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后者,但答案其实是第一个。”奥曼解释道,这是因为后者的描述包含在前者之中,所以前者是事实的概率要高于后者。但是人们为什么还是更趋向于选择一个女权主义的银行出纳员作为答案呢?——是因为题干的描述使经验驱动了他们。
如此这样,以非理性、经验为主导的人类行为被称作行为经济学。奥曼指出,这样的行为往往是直观推动和目标偏移的,它所带来的结果往往不好,也会导致原本的目标不可达成。这一论点的发现,说明了一直以理性选择为导向而研究的主流经济学可能是错的。它的关键性还在于,一旦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发生转变,可能意味着对经济走向的预测也随之改变。
不过,奥曼进一步提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回到吃饭的问题上来。我们已经知道了吃饭的经验是因为饿和好吃,但人类中过度肥胖的人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经验是可以被优化的。”奥曼指出,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一次次行为的累积,我们的经验可以达到优化,并不断向正确的目标方向移动。渐渐地,行为也会逐渐走向理性,得以优化。“这个问题说明,以理性驱动研究人类行为其实并不是错的。”他说到。
因此,奥曼认为,行为经济学并不能推翻主流经济学,两者其实互补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既需要经验,也需要理性。正是因为有了行为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才能够得以发展。人为什么要吃饭?——因为饿,也因为需要能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