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非人类主角形象如何塑造,以查派和霸王龙为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非人类主角形象如何塑造,以查派和霸王龙为例

《超能查派》与《侏罗纪世界》同为科幻电影,两部影片在票房成绩上均有优异的票房成绩。

《超能查派》,2015年3月6日放映当天,美国地区,票房列在在单日首位,并一路高歌拿下第一周末的票房冠军。

《侏罗纪世界》在票房成绩上更是惊人,全资上映第一周,拿下66个国际票房冠军,成为首部周末票房超5亿美元的影片,刷新了电影史上首映全球票房的最佳纪录。

而豆瓣评分,《超能查派》是7.2,《侏罗纪世界》是7.9,对比这两部影片能卖座又叫好的原因,我们从两部影片的主角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人工智能vs生物基因重组

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惊世骇俗非人类主角形象

非人类主角形象设计,高科技手段是前提条件,自电影诞生之初,人类就对高科技事物怀有美好的向往,1902年法国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拍摄了全球首部科幻影片《月球旅行记》,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大多不来自于现在,因为现在多是无法瞬间改变的,而未来确实瞬息万变的,高科技的发展确实带给我们很多震惊时刻,这样的产物往往就是我们编剧所寻找的故事性、冲突性的源头。

《超能查派》中查派是智能机器人,而《侏罗纪世界》中的非人类主角是利用人类基因克隆技术创造出来的暴虐霸王龙,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生物基因重组,编剧利用普通大众对于高科技的向往和崇拜现象,引入最先进的高科技理念,展现给观众一个“未来世界”现象。

查派是智能机器人,他在制作之初,是为了帮助人类警察完成防止犯罪,他像战士一样具有人类的体型特征,手拿机枪冲锋陷阵,英勇无比,观众也开始跟着编剧的笔做起了“白日梦”,开始幻想随处可见的机器人保姆、机器人警察等等。

而《侏罗纪世界》中的高科技产物则是恐龙,科学家利用生物基因重组技术重新创造了恐龙,试想这一2亿多年前的拥有庞大体型的古老生物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时候,大家是多么激动!

查派的“超能”vs霸王龙的“独特”

赋予非人类主角人类思维与行动模式,引发观众集体遐想

编剧通过把高科技产物与人类思维和行动模式相结合,随着剧情的发展,查派的“超能”和暴虐霸王龙的“独特”开始一一展示,它们不仅拥有超出想象的外形特征和功能,更具有人类特有的思维与行动模式。

当观众把查派和恐龙当做机械时代的简单产物之后,编剧又开始赋予查派和恐龙更惊人的特征,既人类思维与行动模式。谁能想到人工智能的机器产物不仅是有超强的工作能力的而且还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分辨能力、以及惊人的智商。

查派像个小孩子一样学习说话,学习抢劫,学习分辨,学习艺术,学习高科技技术,最后利用自己惊人的智商复制了自己和他的制造者以及他的妈妈。而这样的查派就像机器猫一样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都向往拥有的机器人。

甚至通过这些非人类形象的自我投射,观众会看到人类未来的样子,人类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如行动太慢, 运算速度太慢,不能永生不死,身体机能不够强大等等,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在未来世界,利用高科技技术,满足自身的这些缺陷和不足。

而《超能查派》和《侏罗纪世界》中强大的科学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给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了一个超级无敌梦想的种子。

赋予“查派”和“霸王龙”人类思维和行动模式,暗示观众科学的强大和无敌,让观众从想拥有高科技产物的想法变为想成为高科技产物,对自身功能进行投射和遐想,满足了人类想完善自身机制的梦想。

我是谁?

赋予非人类人物形象自我认知过程,增加矛盾冲突

编剧抛弃了“科技至上”的老套情节,开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高科技产物的出现表示了担忧,当高科技产物具有人类所不能及的功能和特征时,人类是兴奋的,当人类过于依赖高科技产物,只看重经济利益忽视自然法则时,高科技产物就会失控,社会就会变得混乱,无秩序甚至危险。

由于编剧赋予了查派和暴虐霸王龙人类思维和行动模式,他们都有了自我认知的过程,二者的自我认知有一个共同点既是,模拟人类婴儿时期的自我认知过程。

他们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都有着信任、怀疑、不安等等,查派行动、模仿、语言到自己拥有思维和创造能力,与人类的自我认知过程极其相像,由于查派被强盗父母利用,所以查派也去抢劫,勒索。

《侏罗纪世界》中的暴虐霸王龙从小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唯一的玩伴还被他吃掉了,突然有一天他骗过了饲养员从笼子中跑了出来,他为了确认自己的能力攻击动物和人类,当他遇到迅猛龙的同时,他找到了同伴,终于打消了了“我是谁?”的问题,而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都源自于他们对于“我是谁”的找寻。

性格缺陷

非人类主角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在非人类主角性格设计方面,两部影片都十分鲜明,叙事线索清晰,情节简单易懂,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鲜明的人物性格还有别于人类形象,突出了非人类主角的非人类特征,人类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的处事方式紧紧围绕着“我”这个个体,人类是复杂的,而非人类主角的形象是简单的。

查派像婴儿一样,教他善良他便是艺术家,是妈妈的乖孩子,教他邪恶他便是强盗,但是他本性善良,他的创造者在他婴儿时期告诉他一定要善良,所以他本性是善良的,如果不是因为对父亲的信任和爱,查派不会去抢劫,并且他在片子中多次自我怀疑这样是否是正确的,最终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他选择了美,所以查派的性格是善良的。

而暴虐霸王龙的性格则是不折不扣的邪恶,他吃掉了他唯一的同伴,对其他恐龙和人类进行致命攻击,他杀死其他的恐龙只是为了消遣,他不放过小孩,他狡猾又邪恶。查派和暴虐霸王龙一个善良一个邪恶,他们没有亦正亦邪的特征。

在高科技的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发展的今天,查派和暴虐霸王龙这类非人类主角形象的出现让观众十分惊叹,但是当我们看到的不是机器人而是“人类”的时候,我们便不会再有惊叹,观众的奇观观景模式就会自动闭合,因为我们周围同样特征的个体太多了,所以编剧在赋予非人类形象人类特征的同时,不忘了给他们留一点缺陷。

作者董杉,编剧帮特约撰稿人,编剧,影评人,专注于中国早期电影的研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非人类主角形象如何塑造,以查派和霸王龙为例

《超能查派》与《侏罗纪世界》同为科幻电影,两部影片在票房成绩上均有优异的票房成绩。

《超能查派》,2015年3月6日放映当天,美国地区,票房列在在单日首位,并一路高歌拿下第一周末的票房冠军。

《侏罗纪世界》在票房成绩上更是惊人,全资上映第一周,拿下66个国际票房冠军,成为首部周末票房超5亿美元的影片,刷新了电影史上首映全球票房的最佳纪录。

而豆瓣评分,《超能查派》是7.2,《侏罗纪世界》是7.9,对比这两部影片能卖座又叫好的原因,我们从两部影片的主角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人工智能vs生物基因重组

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惊世骇俗非人类主角形象

非人类主角形象设计,高科技手段是前提条件,自电影诞生之初,人类就对高科技事物怀有美好的向往,1902年法国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拍摄了全球首部科幻影片《月球旅行记》,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大多不来自于现在,因为现在多是无法瞬间改变的,而未来确实瞬息万变的,高科技的发展确实带给我们很多震惊时刻,这样的产物往往就是我们编剧所寻找的故事性、冲突性的源头。

《超能查派》中查派是智能机器人,而《侏罗纪世界》中的非人类主角是利用人类基因克隆技术创造出来的暴虐霸王龙,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生物基因重组,编剧利用普通大众对于高科技的向往和崇拜现象,引入最先进的高科技理念,展现给观众一个“未来世界”现象。

查派是智能机器人,他在制作之初,是为了帮助人类警察完成防止犯罪,他像战士一样具有人类的体型特征,手拿机枪冲锋陷阵,英勇无比,观众也开始跟着编剧的笔做起了“白日梦”,开始幻想随处可见的机器人保姆、机器人警察等等。

而《侏罗纪世界》中的高科技产物则是恐龙,科学家利用生物基因重组技术重新创造了恐龙,试想这一2亿多年前的拥有庞大体型的古老生物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时候,大家是多么激动!

查派的“超能”vs霸王龙的“独特”

赋予非人类主角人类思维与行动模式,引发观众集体遐想

编剧通过把高科技产物与人类思维和行动模式相结合,随着剧情的发展,查派的“超能”和暴虐霸王龙的“独特”开始一一展示,它们不仅拥有超出想象的外形特征和功能,更具有人类特有的思维与行动模式。

当观众把查派和恐龙当做机械时代的简单产物之后,编剧又开始赋予查派和恐龙更惊人的特征,既人类思维与行动模式。谁能想到人工智能的机器产物不仅是有超强的工作能力的而且还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分辨能力、以及惊人的智商。

查派像个小孩子一样学习说话,学习抢劫,学习分辨,学习艺术,学习高科技技术,最后利用自己惊人的智商复制了自己和他的制造者以及他的妈妈。而这样的查派就像机器猫一样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都向往拥有的机器人。

甚至通过这些非人类形象的自我投射,观众会看到人类未来的样子,人类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如行动太慢, 运算速度太慢,不能永生不死,身体机能不够强大等等,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在未来世界,利用高科技技术,满足自身的这些缺陷和不足。

而《超能查派》和《侏罗纪世界》中强大的科学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给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了一个超级无敌梦想的种子。

赋予“查派”和“霸王龙”人类思维和行动模式,暗示观众科学的强大和无敌,让观众从想拥有高科技产物的想法变为想成为高科技产物,对自身功能进行投射和遐想,满足了人类想完善自身机制的梦想。

我是谁?

赋予非人类人物形象自我认知过程,增加矛盾冲突

编剧抛弃了“科技至上”的老套情节,开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高科技产物的出现表示了担忧,当高科技产物具有人类所不能及的功能和特征时,人类是兴奋的,当人类过于依赖高科技产物,只看重经济利益忽视自然法则时,高科技产物就会失控,社会就会变得混乱,无秩序甚至危险。

由于编剧赋予了查派和暴虐霸王龙人类思维和行动模式,他们都有了自我认知的过程,二者的自我认知有一个共同点既是,模拟人类婴儿时期的自我认知过程。

他们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都有着信任、怀疑、不安等等,查派行动、模仿、语言到自己拥有思维和创造能力,与人类的自我认知过程极其相像,由于查派被强盗父母利用,所以查派也去抢劫,勒索。

《侏罗纪世界》中的暴虐霸王龙从小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唯一的玩伴还被他吃掉了,突然有一天他骗过了饲养员从笼子中跑了出来,他为了确认自己的能力攻击动物和人类,当他遇到迅猛龙的同时,他找到了同伴,终于打消了了“我是谁?”的问题,而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都源自于他们对于“我是谁”的找寻。

性格缺陷

非人类主角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在非人类主角性格设计方面,两部影片都十分鲜明,叙事线索清晰,情节简单易懂,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鲜明的人物性格还有别于人类形象,突出了非人类主角的非人类特征,人类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的处事方式紧紧围绕着“我”这个个体,人类是复杂的,而非人类主角的形象是简单的。

查派像婴儿一样,教他善良他便是艺术家,是妈妈的乖孩子,教他邪恶他便是强盗,但是他本性善良,他的创造者在他婴儿时期告诉他一定要善良,所以他本性是善良的,如果不是因为对父亲的信任和爱,查派不会去抢劫,并且他在片子中多次自我怀疑这样是否是正确的,最终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他选择了美,所以查派的性格是善良的。

而暴虐霸王龙的性格则是不折不扣的邪恶,他吃掉了他唯一的同伴,对其他恐龙和人类进行致命攻击,他杀死其他的恐龙只是为了消遣,他不放过小孩,他狡猾又邪恶。查派和暴虐霸王龙一个善良一个邪恶,他们没有亦正亦邪的特征。

在高科技的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发展的今天,查派和暴虐霸王龙这类非人类主角形象的出现让观众十分惊叹,但是当我们看到的不是机器人而是“人类”的时候,我们便不会再有惊叹,观众的奇观观景模式就会自动闭合,因为我们周围同样特征的个体太多了,所以编剧在赋予非人类形象人类特征的同时,不忘了给他们留一点缺陷。

作者董杉,编剧帮特约撰稿人,编剧,影评人,专注于中国早期电影的研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