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要求,要在长三角地区基本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并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
原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孙正心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规划纲要》将科创协同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有现实基础的考量,也有长远谋略的考虑。
“《规划纲要》的核心是要提升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能级,提振区域经济实力。而科技创新是现阶段国际公认的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产业发展是依托科技创新能力完成的。现阶段,长三角作为中国三大产业集群聚集区之一,是科创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这里不仅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更有约占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研究中心。此外,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比较全面、合理,创新动力充足。同时长三角地区还有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人才实力。”孙正心表示。
“策源能力方面,长三角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也走在我国前列,比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整体水平很强。可以说,全球最新兴的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都有体现。这样级别的城市群,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比较罕见。“孙正心说道。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跨地区合作由来已久。
2016年,上海松江启动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在长三角地区开辟了一条涵盖了上海市松江区,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金华市、湖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宣城市、芜湖市、合肥市的新通道。这条通道聚集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五个着力点”,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8年,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制订了《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2018年度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计划》,促进创新券在长三角地区通用通兑,让异地合作者共享创新政策红利。
在孙正心看来,除以上的合作之外,长三角区域科创合作共赢更体现在不少科技园区主动打破地域限制,主动走出去合作建设园区,实现了技术的转移以及管理创新的互动融合,“比如上海漕河泾、市北高新等园区主动在浙江、江苏等地合作建设科技园区。这些机构的建立本身也顺应了产业创新、科技合作的需求,也是科技转移的需要,并且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进行转移的。”
“除此之外,今年刚刚开板的科创板,也有效引导了长三角地区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衔接。”孙正心指出。
但这些跨区域合作还远远不够。
孙正心指出,长三角在科创领域的协同方面,过去“以上海为龙头,实现技术向其余三省梯度转移的思维已经不完全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
孙正心表示,在长三角地区中,上海在科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新思想、新技术、新产业的引领者。另一方面,其余地区在创新能力、技术研发上各有自己的优势。三省一市要有一种合作共赢的思维,跨越梯度转移的传统思维,共同迎接集群创新的新局面。
孙正心同时指出,现阶段,长三角区域科创一体化还急需建设一个贯通三省一市技术转移的生态体系。
“如今国际贸易争端的实质是通过限制新技术转移来遏制他国经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长三角不仅要拓宽区域内的技术转移渠道,还要利用上海的国际化优势,将长三角的科技创新融入到国际网络中去,打造一个贯通区域内,同时连接国际的转移科技新体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