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产业评论 李凌然
lo圈顶流谢安然宣布将要走出舒适圈,参与创造营,让lo圈又一次被关注到。
前段时间,一段视频在微博引起巨大争议:一位穿着Lolita(指以哥特风格、甜美风格和复古风格为基础的服饰,通常在“洋娃娃般精致”的具有花边、蕾丝、绑带或蝴蝶结为特点的服饰在基础上进行设计,以诠释某一主题。Lolita的概念沿自欧洲宫廷、贵族、洋娃娃等。)风格服饰的女生被拍视频的人辱骂其穿着山寨服饰出门,其言语过激引起诸多人的不满,Lolita的“圈内人”对此事的看法莫衷一是,而对于许多并不了解Lolita的路人看来,仅仅因为穿着山寨裙子就被辱骂更是难以理解。
对于“山寨裙子”,喜爱并经常穿着Lolita服饰的“圈内人”似乎都高度一致地对其表示鄙夷和否定。不仅如此,除了关于“山寨”的规则以外,圈内还有着其他默认的规则以及通用的“圈内暗语”。Lolita文化在国内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亚文化社群,有着自己的规则,并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深入探究了“Lolita”这一亚文化社群。
一、频被误解的“Lolita”
文学上的“洛丽塔”,即单词“Lolita”的音译,来源于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发表的小说《洛丽塔》。小说主要描写了一名中年男子与花季少女的非正常感情纠葛。小说女主角名为桃乐丝·海兹,西班牙语将其昵称念作“Lolita”,这便是书名的由来。之后洛丽塔在文学语境中代指9~14岁尚未成年,却因为天真的举动与自然的美貌而具有气质的少女。
当人们在街上看到穿着蓬蓬裙,头顶蝴蝶结的女孩子的时候,部分人总是将其与cosplay相联系,更有一些人看到如此格格不入的装扮,便会悄悄拍照,更加过分一点的还会评头论足。其实,Lolita并不是御宅族的cosplay,也不是装嫩的“大龄儿童装”,更不是所谓的“情趣服饰”,它和嘻哈、朋克等服饰风格一样,只是各种流行服饰风格的一个类别,即——Lolita服饰风格。
在提及Lolita服饰文化时,一些不明白的人会将其与《洛丽塔》小说联系。不过在流行文化领域中的“Lolita”与文学语意上的洛丽塔毫无关联。流行文化领域“Lolita”一词的由来源于欧美的“Lolita fashion”,之后日式英语将其沿用,从而形成了少女、可爱风格的一种词汇代表“Lolita”。
Lolita风格不仅仅只代表了甜美可爱的流行文化,Lolita主要分为了三类:Sweet Lolita、Classic Lolita以及Gothic Lolita。这三种Lolita服装风格迥异,偏好其风格的社群成员们,本身的自我认知和性格也有着极大的差别。
总体上来说,Lolita风格爱好者更加倾向于表达“自己”,Lolita服饰对于Lolita爱好者来说只是自我的一种审美趣味的满足和精致的生活方式的表现,精美的Lolita服饰与一直以来所推崇的极简生活形成对比,不少Lolita爱好者都会通过Lolita去更加地提升自我品味,与其说lo娘们是抗拒成长,不如说这是当代一部分女性在高压高速生活下进行无声抗拒的一种方式。
在关于为什么喜欢Lolita的时候,许多爱好者或者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单纯喜欢裙子以及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喜欢这样的风格。不过在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看来,这也是女性潜意识里的“超我”的体现。她们的“自我”塑造,摒弃了“为了迎合他人审美而进行打扮”的思想,摒弃了所谓的“性感、女人”等用于取悦男性的特质,建立起了一个完完全全只满足自身审美趣味的社群。
二、“lo娘”们的心路历程
lo娘,即喜好并穿着Lolita服饰女性的简称。“lo娘”这一称呼,可以说是Lolita爱好者们在Lolita服饰发展中的一个身份认同构建的结果。
身份认同构建对于亚文化社群成员来说,就是在探讨关于“我是谁”的问题,对于Lolita爱好者群体来说,“lo娘”是她们的自我认知。对于身份认同的构建一方面需要自我的反思,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进行比较。
对于lo娘来说,“理想中的我”是构建身份认同的核心内容。Lolita爱好者们从日常打扮、消费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中,都尽量在向自我心中的“lo娘”审美靠近,她们将自己划分在Lolita群体内,会不自主地去做相应的事情,现如今,lo娘群体的身份认同构建已经逐渐完善。
个人主观意识如何看待和认识自己决定了他的外在表现,这种外在表现本身就可以通过服装体现出来。毋庸置疑,lo娘如何认定自己为lo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们会身着Lolita服饰,另一方面,当已经穿着上Lolita服饰的时候,Lolita爱好者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自己就是lo娘。
当谈及为什么会穿上lo装以及穿上Lolita的心情时,大家都是感觉到非常开心的,说明Lolita时尚符合了她们的审美趣味。尽管穿上的服装并不符合主流审美,但是在穿上Lolita服饰的时候已经产生了奇妙的愉悦感情,这种快乐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她们找到了自我意象中所期待所描绘的自我,这种自我恰好与Lolita服饰的风格所契合。
在这里,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认为,并不是Lolita服饰引到了她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方向,而是在她们的原本就有的兴趣里就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而Lolita的出现启发并点亮了她们的原本兴趣,因为审美本身就是个性化的。与其说Lolita亚文化社群成员需要通过加入群体来表达自我,不如说是Lolita亚文化存在的本身就描述了她们理想中的自己。
三、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文化生命
国内Lolita风格被受众所接触到的时候,Lolita文化在日本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时尚风格。在早期的发展中,Lolita风格爱好者通常是通过百度贴吧或者各种论坛寻找与自己的同好,所以相比如今,早期的Lolita爱好者穿着Lolita服饰往往更加容易引来路人异样的眼光。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Lolita爱好者们更加容易地聚集起来并形成自己的网络社群,与此同时,与Lolita相关的“圈内规则”也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着。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的广泛性和多元性无疑带给了Lolita这样的亚文化新的发展空间。
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不同的是,它极大地提高了受众的主动性,参与到新媒介传播活动中的受众已经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用户能够通过关键搜索去主动地搜寻网络空间中的亚文化社群,这为lo娘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Lo娘们甚至能够随着对Lolita兴趣程度的加深而逐渐过滤掉非Lolita的相关资讯。
在长时间沉浸Lolita社群的网络社会空间,lo娘们对于Lolita的相关信息也接纳地越来越多,Lolita爱好者其实都在加深着“lo娘”身份的自我认同。这也更加巩固了原有Lolita亚文化社群成员并且扩展了更多的新成员。在网络社会,Lolita文化的生命力变得更加巨大。
社群成员在网络空间会经常发送一些Lolita相关的穿搭、以及自己日常的穿搭,这也无形中增加了lo娘们的穿搭意识,从而使得“穿lo裙”这样的一个行为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渗透了自我感情和主观因素,使得“lo裙”也成为了一个具有意义的符号载体。因此,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在Lolita群体中,拥有更多Lolita服饰的人总是能获得更高的认可度,这也表现出,其实lo娘对于Lolita服饰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媒介接触时间的影响。
△相关推送会每日推荐穿搭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出现是为Lolita群体注入新的活力的媒介,一个Lolita相关的视频可以获得上千甚至上万的播放量,于是,许多原本并不知晓的圈外人也开始逐渐了解Lolita,但是,正是由于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对于“出圈”边缘的试探,Lolita的规则好像被打破,关于“lo娘”的概念也似乎在被重新定义。这是新媒介对于亚文化社群的一个冲击。
正如微博视频所见,穿着山寨的女孩遭受到了拍视频的人的鄙视和辱骂。对于Lolita服饰圈而言,山寨款是绝对的禁忌,尤其是当你个人知道这是山寨的裙子的时候,购买山寨将会受到众多社群成员的鄙视。不同的裙子不同的人,在Lolita社群内部都有着严格的等级排位。这类事件以及Lolita服饰圈存在的鄙视链让大众感到极为不理解,随着Lolita各种事件的频频出圈,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矛盾摩擦也进一步加重。本是属于“圈内”的矛盾点,在讨论程度扩大之后引起了大众的目光。这些不理解与矛盾背后,表现了当代年轻消费群体对于小众文化消费习惯以及个性表达与主流文化价值观之间的摩擦。
四、“出圈”路漫漫
其实,Lolita相关事件并不是第一次登上热搜,今年3月10日,一位女子因身着Lolita风格服饰并化了浓妆,在广州地铁站被安检人员拦住,被要求原地卸妆才能做地铁。这一事件戳到了许多“lo娘”的痛点——即便是在文化快速多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Lolita的接纳程度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除了这些事件之外,一些本应是“圈内”的事件也在被社会大众所知晓,例如前段时间“圈内”讨论得热火朝天得“夫人不吃鱼事件”,该事件主要是因为一名抖音网红“夫人不吃鱼”引起的,这位网红作为Lolita文化的商业模特在Lolita圈子里牟取利润,引起了诸多人的不满。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再度登上微博热搜榜,一时间许多圈外人对此事不明所以,甚至对Lolita这个圈子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印象。
与此同时,许多人开始看到了“Lolita”文化行业的潜在商机,许多热点资讯开始往Lolita的方向靠拢,发布一些与Lolita相关的文章,湖南卫视在六月还邀请了嘉宾在电视节目中介绍Lolita文化,越来越多的淘宝店铺开始打上Lolita的tag,就连一些小饰品店也都想与其沾边以分得一杯羹。在传播如此广泛的今天,Lolita文化真的快要“出圈”了吗?
并不见得。
首先,是否“出圈”对于小众服饰圈来说是它们正在面临的矛盾。Lolita社群的成员希望自己所喜欢的文化能够被大众所知晓,期待自己的文化不再被主流文化当作异类来看待,同时,“出圈”意味着消费群体的扩大,Lolita产品的售卖渠道、产品设计以及线下产业就会更加丰富。
但是,“出圈”意味着许多的规则都具有被打破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Lolita文化社群成员会产生一种“文化侵略感”。例如,与Lolita文化相关的行业与从业者,其实对于Lolita文化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它们中的大多数对于Lolita风格的认知都还仅仅停留在“可爱”这一层面上,例如湖南卫视在制作Lolita模特的宣传海报时,就直接将其描绘成“大龄儿童”。各行各业急切地想要从Lolita文化中捞金,不断的沾边和试探迅速引起了圈内人的反感,这也进一步阻碍了Lolita文化的出圈之路。
其次,大众成员虽然已经在媒介上接触了并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了Lolita这一服饰文化,但正是由于这些“出圈”的热点事件,大众对其印象是非常片面和极端的。这些事件在Lolita社群内本身就存在诸多争议,因此评论区有着许多争执,其中不免一些过激的言语。当并不了解这个圈子的大众看到这样的骂战时,便会片面地认为Lolita服饰圈的人“不好惹”,正因为如此,一些关于“lo圈恶臭”“lo圈太可怕”等过度妖魔化的小众言论一拥而上,使得圈外人在初次了解Lolita时就已被吓退。
五、小结
Lolita文化在中国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各种的坎坷、变迁,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给予了Lolita文化新的生命力,也为其创造了许多商业价值。对于Lolita文化圈内人来说,他们希望自己的文化能够被大众文化所理解和包容,希望自己的个性表达能够在主流价值观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作为暂时还不那么了解Lolita圈子的社会大众,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认为,社会大众应该多给一点理解与尊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多元化文化分支的发展,不仅是Lolita文化,任何文化之间都应该彼此扶持,相互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