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灯灯
为破除“以药养医”,国家实施了“4+7”带量采购政策(简称国家集采),医院处方药25个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给药店带来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国家集采推动了处方外流,给药店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风险和机遇并存,药店该如何应对?
12月3日,在康刻尔制药20周年庆典上,包括百强连锁药店在内的医药企业及从业者齐聚一堂,探索药店未来发展路径。
![](https://img3.jiemian.com/jiemian/original/20191205/157554968848070300_a700xH.jpg)
困难:药难拿价不低
今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试点地区范围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即“4+7”带量采购政策。11个试点城市已于4月1日全面启动这一政策。
“4+7”的目的之一就是促使医药分离,药企将“4+7”医保目录中选药品按照中标价供应给医院,医保局要求医院药房按照规定的价格来卖药品,从而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集中采购的政策福利。
但药企在供给药店时,这些药的价格就不再受采购政策限制,所以往往比医院要高。
另外,对药企来说,医院的市场销售份额占近八成,所以在选择供给对象时,药企也会更倾向于医院。
这也是连锁药店管理者反映的一个共同问题——品类上,零售药店基本上拿不到货;价格上,零售药店也不占优势。
淑玉平民大药房商采总监吕军表示,首批“4+7”带量采购仅25个品种,对药店的影响还不太大。然而,一旦未来“4+7”扩展到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更多的品种,药店自身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转型,就会受到较大冲击。
机遇:八千亿处方外流市场
面对国家集采的压力,药店的机会在哪里?
“国家集采也推动了处方外流,这给零售药店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桐君阁大药房连锁副总经理陈伟表示。
中商情报网的数据显示,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在1.75万亿左右。截至2018年,三千多亿规模药品通过处方外流的形式流转到零售市场。到2020年,预测将会有八千亿规模药品通过处方外流的形式流入零售终端。
但行业人士表示,零售药店要大规模售卖处方药,必须对接医保统筹账户。
目前,个别连锁药店已经打通了医保统筹账户,对接后,这些药店也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卖医保目录内的药。
“慢病管理对药店也十分重要。”吕军表示,随着医药分家和集中采购的开展,医院只能解决住院门诊用药,慢病统筹需求还是需要由零售药店来解决。
另外,零售药店需要跟原研药企保持良好的互动,原研药不需要过一致性评价,其产品凭借自身优势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仍很高,有货源才能留得住顾客。
对此,康刻尔制药商零售部总经理张洪彬表示,目前康刻尔制药正与百强连锁开启战略合作,对降糖效果好、治疗价格低的都乐宁®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II)在药品连锁终端市场的布局开启了合作战略。
![](https://img2.jiemian.com/jiemian/original/20191205/157554961241502700_a700xH.png)
发展;打造专业药房全渠道经营
可以看到,短时间内,药店利润将会下滑。药店需稳定客流,调整产品结构,对于中标品牌的库存必要时可下架,但“4+7”影响下损失的利润可以通过引进相关原研药等方式来填充。
吕军表示,经营药店一定要转化理念,其中就是专业理念和全渠道理念经营,药店要优化商品结构,打造成为专业药房和DTP(直接面向患者或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服务的药房)药房更具有竞争力,2015年DTP销售规模约80亿元,2016年已超过百亿元。据平安证券2017年的预测,到2020年市场空间约6100亿元,DTP市场占有率将高达54%。
规模取胜的状态仍将持续,龙头连锁企业无疑会锁住更多的市场,加大全渠道的布局,药房可以经营高值自费处方药,并结合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其专业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专业药事服务能力,再加上医学、康复管理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随访、康复等全周期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