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阔别二十年,春熙路夜市有望重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阔别二十年,春熙路夜市有望重启

红星路-大慈寺商圈的黄金十年刚过一半,“春熙路夜市重启”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截至目前,重启计划还只是一个雏形,具体在什么位置、什么形式、运营时间、招商方案等还尚无定论。

文|想住成都

夜市,曾是成都重要的商业组成之一。在那个没有IFS和远洋太古里的年代,承包了无数成都人的无聊夜晚。

1992年-2001年,春熙路夜市正式关闭,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消失不见。

有人说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人认为城市失去了味道。具体是什么味道?大概是“人间烟火气”。

而近日,网上一则关于“春熙路夜市重启”的消息引发了大家对夜市的关注与怀念。

历史悠久 春熙路夜市万人空巷

细究起来,成都的夜市历史并不短,最早要追溯到唐朝。

初唐时期,各地实行宵禁政策,长安的一百零八坊中只有平康坊例外。

而古成都也有大慈寺这个“法外之地”。

史料记载,大慈寺门口有许多售卖香烛佛事的摊贩,平常往来人口众多,加之锦江水运码头带来的人气,一来二去便形成了庙市合一的奇景。积攒了许多人气之后,许多诗会也在这里举行,夜市的雏形也由此产生。

近现代以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居民区和学校旁边自发的形成小型夜市。

1991年9月,经成都市政府批准,春熙路夜市正式开张,每天营业到凌晨5点,一时间万人空巷。

“以春熙路为中心,东至科甲巷口、南抵东大街、西至荔枝巷、北抵蜀都大道,全长约 55米,有350多个摊位,清一色金属货架,由国营、集 体、个体商家固定经营,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土产杂货、糖酒食品等应有尽有……仅9~12月销售额达1200万元,纳税金 14.3万元,创财政收入12万元”

成都年鉴详细的记录下来了它的繁荣与火热,而这种火热整整持续了十年,直到春熙路步行街改造扩建才戛然而止。

这十年也是成都夜市的黄金时期。

顺应发展 无奈关闭

2001年4月,春熙路夜市的最后一夜依旧人潮涌动。

有来捡便宜的,有来看闹热的,商家们更是抓紧最后的机会,打出自制的广告牌,疯狂甩卖商品。

唯独小贩帽子上的那一句“再见了,春熙路”,让人觉得有些伤感。

那一年,我们迈入了21世纪,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城市规划、新的城市建设、新的城市面貌、新的商业模式……

夜市的关闭看起来顺理成章。说起来有些冷血,但是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街道变干净,治安也相对更好,盗窃事件减少...新建成的步行街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新的购物、消费体验让春熙路更上一层楼。

这并不是个例,除了成都之外,全国各地都开始大规模的清退夜市。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这几乎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必然的一步,也是新兴商业发展选择的结果。

但从感性的角度来讲,少了夜市,也少了一份烟火气,春熙路夜市的关闭多少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十年一轮回 夜市有望重出江湖

从过往历史来看,春熙路的商业格局大概十年发生一次变化。

1992年-2001年,夜市带来了春熙路商业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它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后功成身退。

2002年,扩张之后的春熙路重新开启,原本两条狭窄的小路扩展到盐市口,形成了今天的盐市口商圈。

新中心、泰华、九龙、第一城是无数学生的心头好,群光广场、伊藤洋华堂等中高端商场的加入也提高了春熙路的档次。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仅过了十二年,春熙路便遇到了瓶颈,第二个黄金时期算是落幕。

2014年,IFS和远洋太古里开业,红星路-大慈寺沿线形成了更高端的商业集群,年轻人嫌春熙路太老派,依旧人潮涌动的春熙路开始渐渐开始力不从心。

在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的顶层设计。

红星路-大慈寺商圈的黄金十年刚过一半,“春熙路夜市重启”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

截至目前,重启计划还只是一个雏形,具体在什么位置、什么形式、运营时间、招商方案等还尚无定论。

对于热爱烟火气的市民来说,重启春熙路夜市不失为一个好消息,但它到底能不能刺激夜间经济也需要时间去证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阔别二十年,春熙路夜市有望重启

红星路-大慈寺商圈的黄金十年刚过一半,“春熙路夜市重启”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截至目前,重启计划还只是一个雏形,具体在什么位置、什么形式、运营时间、招商方案等还尚无定论。

文|想住成都

夜市,曾是成都重要的商业组成之一。在那个没有IFS和远洋太古里的年代,承包了无数成都人的无聊夜晚。

1992年-2001年,春熙路夜市正式关闭,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消失不见。

有人说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人认为城市失去了味道。具体是什么味道?大概是“人间烟火气”。

而近日,网上一则关于“春熙路夜市重启”的消息引发了大家对夜市的关注与怀念。

历史悠久 春熙路夜市万人空巷

细究起来,成都的夜市历史并不短,最早要追溯到唐朝。

初唐时期,各地实行宵禁政策,长安的一百零八坊中只有平康坊例外。

而古成都也有大慈寺这个“法外之地”。

史料记载,大慈寺门口有许多售卖香烛佛事的摊贩,平常往来人口众多,加之锦江水运码头带来的人气,一来二去便形成了庙市合一的奇景。积攒了许多人气之后,许多诗会也在这里举行,夜市的雏形也由此产生。

近现代以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居民区和学校旁边自发的形成小型夜市。

1991年9月,经成都市政府批准,春熙路夜市正式开张,每天营业到凌晨5点,一时间万人空巷。

“以春熙路为中心,东至科甲巷口、南抵东大街、西至荔枝巷、北抵蜀都大道,全长约 55米,有350多个摊位,清一色金属货架,由国营、集 体、个体商家固定经营,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土产杂货、糖酒食品等应有尽有……仅9~12月销售额达1200万元,纳税金 14.3万元,创财政收入12万元”

成都年鉴详细的记录下来了它的繁荣与火热,而这种火热整整持续了十年,直到春熙路步行街改造扩建才戛然而止。

这十年也是成都夜市的黄金时期。

顺应发展 无奈关闭

2001年4月,春熙路夜市的最后一夜依旧人潮涌动。

有来捡便宜的,有来看闹热的,商家们更是抓紧最后的机会,打出自制的广告牌,疯狂甩卖商品。

唯独小贩帽子上的那一句“再见了,春熙路”,让人觉得有些伤感。

那一年,我们迈入了21世纪,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城市规划、新的城市建设、新的城市面貌、新的商业模式……

夜市的关闭看起来顺理成章。说起来有些冷血,但是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街道变干净,治安也相对更好,盗窃事件减少...新建成的步行街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新的购物、消费体验让春熙路更上一层楼。

这并不是个例,除了成都之外,全国各地都开始大规模的清退夜市。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这几乎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必然的一步,也是新兴商业发展选择的结果。

但从感性的角度来讲,少了夜市,也少了一份烟火气,春熙路夜市的关闭多少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十年一轮回 夜市有望重出江湖

从过往历史来看,春熙路的商业格局大概十年发生一次变化。

1992年-2001年,夜市带来了春熙路商业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它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后功成身退。

2002年,扩张之后的春熙路重新开启,原本两条狭窄的小路扩展到盐市口,形成了今天的盐市口商圈。

新中心、泰华、九龙、第一城是无数学生的心头好,群光广场、伊藤洋华堂等中高端商场的加入也提高了春熙路的档次。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仅过了十二年,春熙路便遇到了瓶颈,第二个黄金时期算是落幕。

2014年,IFS和远洋太古里开业,红星路-大慈寺沿线形成了更高端的商业集群,年轻人嫌春熙路太老派,依旧人潮涌动的春熙路开始渐渐开始力不从心。

在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的顶层设计。

红星路-大慈寺商圈的黄金十年刚过一半,“春熙路夜市重启”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

截至目前,重启计划还只是一个雏形,具体在什么位置、什么形式、运营时间、招商方案等还尚无定论。

对于热爱烟火气的市民来说,重启春熙路夜市不失为一个好消息,但它到底能不能刺激夜间经济也需要时间去证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