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穿个明白】从葬礼标配到时尚标杆,小黑裙的变身有段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穿个明白】从葬礼标配到时尚标杆,小黑裙的变身有段故事

1920年代,掀起黑色“翻身”革命就是小黑裙,把黑色从葬礼、邪恶中解脱出来,重新赋予了优雅的含义。

图片来源:娇兰

英国人气流行乐团体One Direction的第三张专辑中有一首歌叫做《Little Black Dress》,歌词是这样的:

穿小黑裙的姑娘走进来,

所有人的目光为之吸引,

我忍不住要多看你几眼,

……

小黑裙啊你为谁而装扮?

我几乎无力抵抗你的美。

……

歌词内容的确是直白了一些,不过,90后终于不再忙于向杀马特造型致敬,而发自真心地对小黑裙心生爱慕呢。

很少有别的连衣裙款式能如小黑裙一样,拥有独立专属的名词,英文中就称做Little Black Dress,甚至有LBD的缩写形式——至少你是见不到人们用LRD来指代小红裙的。这很奇怪,不是吗?而说起黑色,放眼看今天的时尚报章杂志,动辄就用“xxx is the new black”作为标题标榜一种新潮流,黑色被当成了时尚标尺。

可是曾几何时,黑色在西方的着装文化当中一直是一个禁忌色。甚至于今日,黑色装束仍然是西方葬礼上通用的着装礼仪要求——黑色被赋予的悲怆之意并没有完全散去,黑色甚至还带有邪恶之含义。一种在交配时会将雄虫吃掉的带毒的母蜘蛛被形象地冠了“黑寡妇”之名,格外生动——丧夫、孤寡、邪恶、诡秘之意都因为其体表的黑色而找到了落地点。

究竟是什么事件让黑色在一夜之间就挣脱了诅咒,继而成为一切时尚都要看齐的“经典”之色呢?答案发生在1920年代,掀起黑色“翻身”革命就是小黑裙。而要谈及小黑裙,我们又无法绕开一个女人的名字,她就是CHANEL品牌的创始人Coco Chanel(原名Gabrielle Chanel)。在1920年代以前的西方,女人身穿黑色裙装出门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她刚刚丧夫,她穿黑裙是服丧的必需,除此之外,没有人愿意在大白天穿着一身黑行动。这种习俗很快变成了一种日日可见的常态——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流感病毒肆虐的双重打击之下,服丧成为欧洲大陆的日常,女人们穿黑裙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了一种习惯。

Coco Chanel

Coco Chanel顺势而为,她在1926年设计了一款黑色短裙,并将这个设计刊发在美国时尚杂志VOGUE上,并被VOGUE评论为“品位女性的制服”,一度引起轰动。这股潮流持续到二十年代末,贯穿了整个经济大萧条时代,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小黑裙更被奉为一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时尚标杆——因为相比于当时的高级时装,小黑裙这种特别的款式在剪裁和面料的成本上都有很强的弹性空间,它不需要太多额外的装饰细节,因而对于任何阶层的女性而言,它的成本都可以被承受。

有了这样光明正大的起因,接下来的经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VOGUE既然都明确声称小黑裙是优雅品位女性的必备良品,那么素来对时尚保持高度灵敏的好莱坞电影业也就不敢怠慢它了,告别了黑白电影时代,彩色电影的出现就如同缤纷水果糖一样充满视觉快感。

但是很快地,影片制作方面就发现了问题——演员的服装过于斑斓不论对于观众注意力的集中还是电影画面本身的稳定性而言都没有什么好处,于是有一批导演和戏服设计师仍然偏爱给戏中的女演员穿黑裙。这一穿倒也不要紧,只是这些声名卓绝的女星也慢慢体会小黑裙的魔力,尤其是奥黛丽·赫本在《蒂芙尼的早餐》中那一袭黑色短款裙装的打扮,一举树立了不朽的时尚丰碑。

再看今朝,小黑裙市场持续庞大,哪个公司年会上不会有三五个姑娘穿着小黑裙款款而至?咱们暂且不去谈论“小黑裙用珍珠项链搭配是否显得老气”这种问题,光是一个黑色,就能让你看上去额外地瘦下来一圈,短款裙摆还显性感,天底下有这等好事,干嘛不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穿个明白】从葬礼标配到时尚标杆,小黑裙的变身有段故事

1920年代,掀起黑色“翻身”革命就是小黑裙,把黑色从葬礼、邪恶中解脱出来,重新赋予了优雅的含义。

图片来源:娇兰

英国人气流行乐团体One Direction的第三张专辑中有一首歌叫做《Little Black Dress》,歌词是这样的:

穿小黑裙的姑娘走进来,

所有人的目光为之吸引,

我忍不住要多看你几眼,

……

小黑裙啊你为谁而装扮?

我几乎无力抵抗你的美。

……

歌词内容的确是直白了一些,不过,90后终于不再忙于向杀马特造型致敬,而发自真心地对小黑裙心生爱慕呢。

很少有别的连衣裙款式能如小黑裙一样,拥有独立专属的名词,英文中就称做Little Black Dress,甚至有LBD的缩写形式——至少你是见不到人们用LRD来指代小红裙的。这很奇怪,不是吗?而说起黑色,放眼看今天的时尚报章杂志,动辄就用“xxx is the new black”作为标题标榜一种新潮流,黑色被当成了时尚标尺。

可是曾几何时,黑色在西方的着装文化当中一直是一个禁忌色。甚至于今日,黑色装束仍然是西方葬礼上通用的着装礼仪要求——黑色被赋予的悲怆之意并没有完全散去,黑色甚至还带有邪恶之含义。一种在交配时会将雄虫吃掉的带毒的母蜘蛛被形象地冠了“黑寡妇”之名,格外生动——丧夫、孤寡、邪恶、诡秘之意都因为其体表的黑色而找到了落地点。

究竟是什么事件让黑色在一夜之间就挣脱了诅咒,继而成为一切时尚都要看齐的“经典”之色呢?答案发生在1920年代,掀起黑色“翻身”革命就是小黑裙。而要谈及小黑裙,我们又无法绕开一个女人的名字,她就是CHANEL品牌的创始人Coco Chanel(原名Gabrielle Chanel)。在1920年代以前的西方,女人身穿黑色裙装出门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她刚刚丧夫,她穿黑裙是服丧的必需,除此之外,没有人愿意在大白天穿着一身黑行动。这种习俗很快变成了一种日日可见的常态——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流感病毒肆虐的双重打击之下,服丧成为欧洲大陆的日常,女人们穿黑裙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了一种习惯。

Coco Chanel

Coco Chanel顺势而为,她在1926年设计了一款黑色短裙,并将这个设计刊发在美国时尚杂志VOGUE上,并被VOGUE评论为“品位女性的制服”,一度引起轰动。这股潮流持续到二十年代末,贯穿了整个经济大萧条时代,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小黑裙更被奉为一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时尚标杆——因为相比于当时的高级时装,小黑裙这种特别的款式在剪裁和面料的成本上都有很强的弹性空间,它不需要太多额外的装饰细节,因而对于任何阶层的女性而言,它的成本都可以被承受。

有了这样光明正大的起因,接下来的经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VOGUE既然都明确声称小黑裙是优雅品位女性的必备良品,那么素来对时尚保持高度灵敏的好莱坞电影业也就不敢怠慢它了,告别了黑白电影时代,彩色电影的出现就如同缤纷水果糖一样充满视觉快感。

但是很快地,影片制作方面就发现了问题——演员的服装过于斑斓不论对于观众注意力的集中还是电影画面本身的稳定性而言都没有什么好处,于是有一批导演和戏服设计师仍然偏爱给戏中的女演员穿黑裙。这一穿倒也不要紧,只是这些声名卓绝的女星也慢慢体会小黑裙的魔力,尤其是奥黛丽·赫本在《蒂芙尼的早餐》中那一袭黑色短款裙装的打扮,一举树立了不朽的时尚丰碑。

再看今朝,小黑裙市场持续庞大,哪个公司年会上不会有三五个姑娘穿着小黑裙款款而至?咱们暂且不去谈论“小黑裙用珍珠项链搭配是否显得老气”这种问题,光是一个黑色,就能让你看上去额外地瘦下来一圈,短款裙摆还显性感,天底下有这等好事,干嘛不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