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娱乐独角兽 翟笑千
见到谭卓时,她正在为电影《误杀》当天下午的首映做准备。
在电影《误杀》中,谭卓饰演的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阿玉。本过着平淡幸福生活的一家人,因大女儿平平被督察长的儿子所伤害,并在反抗中误杀了男孩,一家人随即卷入一起命案中,作为母亲的阿玉也爆发出了压抑许久的母性力量。
干燥的北京,被大风刮开的蓝天,阳光稀释着凛冽的冷空气,走近酒店房间的那刻,周身即被暖气笼罩。正值午饭时间,谭卓和工作人员融洽地围坐在一起吃饭,和记者目光接触后便热情招呼道:“吃了吗?来一起再吃点。”
采访谭卓的整个过程非常舒服,没有怎么删改的采访提纲,做妆发间隙轻松随意的氛围,敞开了聊的话题。在将近40分钟的采访中,谭卓毫无掩饰地一一解答了记者对她,以及影片《误杀》的好奇。
“善变”谭卓
《春风沉醉的夜晚》《Hello!树先生》《小荷》《如梦之梦》《追凶者也》《暴裂无声》《西小河的夏天》《我不是药神》《延禧攻略》《烈火英雄》……倘若要找寻这些作品内藏的微妙联系,必然会是谭卓这个名字。
入行仅三年,一部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便让谭卓入围戛纳电影节,对于大学学播音的新人演员来说,这个起点并不低。谭卓显然是幸运的,只是这份幸运也离不开她身上能与之相匹配的能量。
令人沉醉的春风,也给谭卓的演员之路定下了基调。之后,《礼物》《春风镇》《花》,接连三部影片为谭卓在观众心中烙下了文艺气息,但她却并没有就此被禁锢。
《春风沉醉的夜晚》
2011年,谭卓成为《Hello!树先生》中的聋哑女孩张小梅,一句无声的“让别人决定你的命运,那不可悲吗?”让小梅的倔与刚溢出银幕,谭卓更是在戏份并不多的情况下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之后,从《小荷》中怀抱理想、追求自然的小荷,到话剧《如梦之梦》中颠倒众生、充满时代女性独立精神的顾香兰,再到《追凶者也》里愿和一人远走高飞的陪酒女萍姐,《暴裂无声》中一脸病容的翠霞,以及《西小河的夏天》中忙着角逐梅花奖而忽略了家庭的越剧演员。
一直以来,谭卓所塑造的银幕女性形象,均颇具鲜明的个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角色的多样和精神上的刚强,与谭卓本人的成长不谋而合。
少时的谭卓是生涩且鲁莽的,对角色的投入也多凭直觉与本能,但随着年轮的增长,她的性格、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对角色的理解与塑造,亦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尖锐的棱角,有的是对世界越来越多的理解与接受,以及对角色和情绪不露痕迹的感受与把控。
《我不是药神》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演员这个行业很适合我。”穿梭在不同的剧组,感受着不同的环境,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体会着不同的人生。对剧本和角色并无框架的谭卓,似乎没有什么是不想演、不能演,且不会演的。
2018年,可以被看作是谭卓事业的转折之年。《暴裂无声》《我不是药神》《延禧攻略》《你好,之华》相继与观众见面。一部部作品的叠加,一个个角色的跃然幕上,让更多人记住了她的名字,记住了质地和质感各异的角色背后,那个“善变”的谭卓。
而能让“善变”的她所驻足,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眼心动
有趣的是,谭卓一开始并没有对《误杀》和阿玉动心。
宁静却阶级划分明显的小镇,朴素和谐的一家四口,老实厚道的父亲李维杰、温柔善良的母亲阿玉、单纯懵懂的少女平平、可爱懂事的小女儿安安。这家人本过着毫无波澜的日子,却因一场“误杀”而陷入命运的漩涡。泥泞之中,为保护女儿,怯弱的母亲挺起腰板,为守护家庭,机敏的父亲站了出来。
当这个故事和人物找到谭卓的时候,她犹豫了,“一开始没有想接这部戏。”
不难发现,这些年来,谭卓饰演过的母亲形象并不少。《暴裂无声》里体弱多病盼儿归来的母亲,《西小河的夏天》里疏于对儿子和丈夫关心的母亲,《我不是药神》中为身患白血病的女儿筹药费而跳钢管舞的单亲母亲,以及《烈火英雄》中平凡而坚定的消防家属。
《误杀》
阿玉这一母亲形象最初并没有打动谭卓,在她看来,这个角色既不太好演,也没有太大发挥空间,初期更是不容易被找到,必须要有充足的感觉才能驾驭。好在《误杀》制片人之一、恒业影业董事长陈辉先生,非常坚持且有诚意地找到了谭卓,重新讲述了一遍故事,才让谭卓在第二次接触《误杀》时被打动,也找到了对人物的感觉。
角色和演员是相互成就的,而合适的相遇时间和对撞机会却是重要的。
为了诠释这一人物,让自己相信也令观众相信,谭卓做了大量功课,不仅有对人物生活状态、心理情境的揣摩,也有一些外化的物理接近。据悉,考虑到该片的故事背景和人物的生活环境,谭卓在准备阶段每天要做的事情之一便是晒太阳,晒到至今仍未回归之前的肤色。“晒到公司都替我发愁了,但我要让自己相信,也让观众相信,这是省不掉的环节。”
写实的必要手段让谭卓对人物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可以看到,她在《误杀》中所诠释的母亲形象,相较于其以往的母亲角色而言,又是一番新面貌。黝黑的皮肤、终日素面朝天,少言寡语的照顾着孩子和家,像极了很多人身边会看到的质朴、不善于表达、一生任劳任怨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是常常被忽略的,却又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同时,当阿玉身处极端环境,体内的力量却又顷刻爆发,一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的隐忍怒吼,以触底反弹之张力极尽释放母亲的本能。
如今,再回头审视其所走过的路,在谭卓看来,要塑造好一个角色并不简单,既然有好的剧本、较好的文学基础、对角色的体会与把握,也要有不陈旧的审美、和有能力为好内容保驾护航的团队。
“影视是一个综合性的构成,成功需要的是一个集体的力量。”庆幸的是,《误杀》恰好具备了这个力量。
集体的力量
“我给它打99分,多一分怕它骄傲。”
谭卓的这份底气并非毫无道理。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领衔主演,秦沛特邀出演的演员阵容,对影片的加持力度已毋庸置疑,且从制作班底来看,《误杀》也十分有嚼劲儿。
《误杀》为陈思诚的监制首秀,监制对一部影片的作用与释能是不言而喻的。这一身份对影片的风格走向、整体把握,是一部影片幕后的核心力量,而陈思诚从此前的“唐探”系列便可一窥其浓烈的个人风格,和对内容的把握度。
“他有着成熟的市场经验,对这类影片也很有想法,最终在呈现上我们能看到并认证了他的判断,也见证了他确实有过人的才华。”据谭卓介绍,陈思诚的监制身份并非粗浅的挂名而已,从对新导演的提携以及天赋的挖掘、对剧本的打磨、开机前的准备、演员的试妆沟通、到拍摄过程中对诸多细节的把控,身为监制的他付出了诸多心力。
导演柯汶利,21岁拍摄出讨论死刑存废的短片《自由人》,一举获得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和奥斯卡实景短片的提名,《误杀》其指导的第一部长片。虽是长片处女作,但柯汶利的才华已然显露。
同时,为该片影像风格起到很大作用的摄影师张颖、临危受命的造型师李淼(《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剪辑指导汤宏甲与祖昕宇、美术指导赵学昊……正是在这样一个成熟且有保障的团队力量下,《误杀》终落地。
相较于原作而言,《误杀》算得上是一次“推倒”与“重塑”。在保留原作的反转和蒙太奇魅力之余,该片别出新意地将故事重点放在了“误”字上,真实的生活场景描绘、反转的烧脑剧情,以充满社会关照性的的校园霸凌、未成年犯罪、未成年少女被侵害……诚如谭卓所言,“《误杀》很有意义的一个地方在于,它呈现了无辜人的呐喊。”
与此同时,看过《误杀》的观众,也均对片中两位母亲的对峙片段给予赞誉。谭卓坦言,在拍摄这段场景时,她和陈冲老师并未有过多沟通,都是按各自的理解来呈现表演,而双方对各自角色的精准把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激发了对方的表演潜能。
一个是儿子被“误杀”的督察长,一个是女儿被侵犯、家庭遭遇报复的平凡母亲,完全沉浸在各自角色中的二人,一方是寻子心切的嘶吼,一方是压抑许久的爆发。短短两句话,是两位站在不同立场的母亲的情感宣泄,亦是包含阶级基础的两股力量的冲撞。
豆瓣7.7、知乎8.8、猫眼9.5,这是《误杀》当前在各大平台的口碑成绩。显然,《误杀》是一个好故事,是一场精彩博弈,也是一曲讴歌父母之爱的赞歌。“它的成功,就是整个团队的心血,集体的力量。”
如今,从角色中走出来的谭卓,换了新的发型,找到了对生活的新感觉,对未来的好奇与期待也依旧强烈。
至于接下来要尝试的角色,依旧“善变”且“不设限”的谭卓卖了个关子:“想尝试的还很多,以后一定还会有更多新的体验,你说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