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郎朗:天分与机遇并存的努力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郎朗:天分与机遇并存的努力家

郎朗要发行新专辑了,他最新的钢琴独奏专辑《郎朗在巴黎》将于2015年9月底在中国率先发行。这次,他弹起了肖邦和柴可夫斯基。希望大家能从郎朗演绎中,感受到春的生机、夏的浓郁、秋的柔和、冬的瑰丽。

 

很多专业评论人对郎朗演奏的评价是:“如果不是郎朗,我都不知道钢琴有这么多种音色。”

提起朗朗,大抵人们的印象会是:少年成名、意气风发。翻看郎朗的简历,让人觉得,这个年轻人真走运或者天生就是弹钢琴的料。但他有的只是走运和天赋吗?人们往往对于少年成名的人,怀有一种并非恶意的恶意,他们满不在乎地说:还不就是碰上了,祖师爷赏饭吃呗。似乎是刻意地,人们总是选择忽视成功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直到现在,任何指挥听郎朗演奏,都会立刻对他感兴趣——这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天赋。

你应该知道,郎朗出名是因为当时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前,他们的钢琴家病了,我推荐了郎朗,然后他就一炮走红了。现在回想,如果芝加哥交响乐团没人生病,郎朗也不会去芝加哥。但在我看来,一年半载过后,类似的事情总会发生,因为他实力摆在那儿。

每次郎朗演完,指挥都会说我想跟郎朗再合作一次,这不是他的个人魅力什么的,只是因为他弹得够好,指挥根本不会在意他受不受观众欢迎或者长得好不好看。

说起这点,指挥比观众重要得多。如果独奏家有着无与伦比的想法,然后观众也很喜欢,但如果指挥不满意,那独奏家都不会有二度登台的机会了。

从我10岁到现在都是这样,指挥决定选什么曲子、跟谁合作、还会不会跟他继续合作。他的确是最好的钢琴家,但也有两三位跟他同一水平的,不过他最出名。”

——格拉夫曼

“音乐无国界,郎朗演奏的古典音乐,西方人欣赏起来没有任何问题。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情绪去听,但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的音乐到了郎朗这个水准,那国籍就不重要了。他就只是他自己,他跨越国界了。

15年后,他完全可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钢琴家。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看他怎么成长。我觉得随着时间流逝,他会越来越内敛,减少炫技次数。这也是一种成长过程吧。 在音乐家中,他绝对是心态最开放的一个了。

至少谦逊这点,在他的同行中非常非常少见。他会跨界表演,不停探索任何他喜欢的事,他既可以是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美国70年代摇滚乐巨星、词曲作者,格莱美奖得主),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音乐家。只不过在古典音乐界,这种双重身份不同寻常。很不寻常。这是另一段旅程。”

——西蒙·拉特爵士

郎朗要发行新专辑了,他最新的钢琴独奏专辑《郎朗在巴黎》将于2015年9月底在中国率先发行。这次,他弹起了肖邦和柴可夫斯基。郎朗对于肖邦的诠释,深受乐迷喜爱。

在这次的新专辑里,郎朗专门选择了乐迷耳熟能详的“谐谑曲”。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希望大家能从郎朗演绎中,感受到春的生机、夏的浓郁、秋的柔和、冬的瑰丽。

说起肖邦和老柴,两位巨匠和郎朗也颇有些渊源,他们是乐迷熟悉的浪漫派大师。对于郎朗而言:

“我十四岁时曾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演奏了肖邦24首练习曲。我的成名曲则是在1999年的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上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那年我十七岁,这两位作曲家在我少年时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两个人的作品也给我带来人生中的职业生涯很好的开端。我对这两位作曲家是有特殊感情的。他们的作品对于稍微年轻一点的人来讲,比较容易接受。比如说柴可夫斯基,可以说他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比如胡桃夹子、天鹅湖。很多音乐爱好者不听古典乐也知道柴可夫斯基。肖邦是所有弹钢琴的作曲家里最受欢迎的,最有名的钢琴作曲家。可以说这两位作曲家是所有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古典音乐的时候,最受欢迎的两位。”

最后,希望这张《郎朗在巴黎》能够令你踏着谐谑曲的舞步,辗转浪漫之都,穿越四季轮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郎朗:天分与机遇并存的努力家

郎朗要发行新专辑了,他最新的钢琴独奏专辑《郎朗在巴黎》将于2015年9月底在中国率先发行。这次,他弹起了肖邦和柴可夫斯基。希望大家能从郎朗演绎中,感受到春的生机、夏的浓郁、秋的柔和、冬的瑰丽。

 

很多专业评论人对郎朗演奏的评价是:“如果不是郎朗,我都不知道钢琴有这么多种音色。”

提起朗朗,大抵人们的印象会是:少年成名、意气风发。翻看郎朗的简历,让人觉得,这个年轻人真走运或者天生就是弹钢琴的料。但他有的只是走运和天赋吗?人们往往对于少年成名的人,怀有一种并非恶意的恶意,他们满不在乎地说:还不就是碰上了,祖师爷赏饭吃呗。似乎是刻意地,人们总是选择忽视成功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直到现在,任何指挥听郎朗演奏,都会立刻对他感兴趣——这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天赋。

你应该知道,郎朗出名是因为当时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前,他们的钢琴家病了,我推荐了郎朗,然后他就一炮走红了。现在回想,如果芝加哥交响乐团没人生病,郎朗也不会去芝加哥。但在我看来,一年半载过后,类似的事情总会发生,因为他实力摆在那儿。

每次郎朗演完,指挥都会说我想跟郎朗再合作一次,这不是他的个人魅力什么的,只是因为他弹得够好,指挥根本不会在意他受不受观众欢迎或者长得好不好看。

说起这点,指挥比观众重要得多。如果独奏家有着无与伦比的想法,然后观众也很喜欢,但如果指挥不满意,那独奏家都不会有二度登台的机会了。

从我10岁到现在都是这样,指挥决定选什么曲子、跟谁合作、还会不会跟他继续合作。他的确是最好的钢琴家,但也有两三位跟他同一水平的,不过他最出名。”

——格拉夫曼

“音乐无国界,郎朗演奏的古典音乐,西方人欣赏起来没有任何问题。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情绪去听,但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的音乐到了郎朗这个水准,那国籍就不重要了。他就只是他自己,他跨越国界了。

15年后,他完全可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钢琴家。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看他怎么成长。我觉得随着时间流逝,他会越来越内敛,减少炫技次数。这也是一种成长过程吧。 在音乐家中,他绝对是心态最开放的一个了。

至少谦逊这点,在他的同行中非常非常少见。他会跨界表演,不停探索任何他喜欢的事,他既可以是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美国70年代摇滚乐巨星、词曲作者,格莱美奖得主),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音乐家。只不过在古典音乐界,这种双重身份不同寻常。很不寻常。这是另一段旅程。”

——西蒙·拉特爵士

郎朗要发行新专辑了,他最新的钢琴独奏专辑《郎朗在巴黎》将于2015年9月底在中国率先发行。这次,他弹起了肖邦和柴可夫斯基。郎朗对于肖邦的诠释,深受乐迷喜爱。

在这次的新专辑里,郎朗专门选择了乐迷耳熟能详的“谐谑曲”。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希望大家能从郎朗演绎中,感受到春的生机、夏的浓郁、秋的柔和、冬的瑰丽。

说起肖邦和老柴,两位巨匠和郎朗也颇有些渊源,他们是乐迷熟悉的浪漫派大师。对于郎朗而言:

“我十四岁时曾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演奏了肖邦24首练习曲。我的成名曲则是在1999年的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上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那年我十七岁,这两位作曲家在我少年时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两个人的作品也给我带来人生中的职业生涯很好的开端。我对这两位作曲家是有特殊感情的。他们的作品对于稍微年轻一点的人来讲,比较容易接受。比如说柴可夫斯基,可以说他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比如胡桃夹子、天鹅湖。很多音乐爱好者不听古典乐也知道柴可夫斯基。肖邦是所有弹钢琴的作曲家里最受欢迎的,最有名的钢琴作曲家。可以说这两位作曲家是所有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古典音乐的时候,最受欢迎的两位。”

最后,希望这张《郎朗在巴黎》能够令你踏着谐谑曲的舞步,辗转浪漫之都,穿越四季轮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