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9全球汽车企业关键词:合资与合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9全球汽车企业关键词:合资与合并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的2019年,汽车企业之间都组建了哪些合资?又有多少起企业合并或合作项目?

文|新能源之家

12月18日,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发布声明,标致雪铁龙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已签署具有约束力的合并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比例合并,组建全球销量排名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

合并后,该汽车集团将利用更大范围的投资销量,开发创新的出行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尖端技术。

其实,在面对电气化变革以及体量逐渐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汽车企业之间的合并、合资项目越来越多。2016年,“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江淮大众,让众多汽车企业看到在华组建新能源合资公司的可能,“催生”出了以新能源汽车产品为主的合资企业。

进入2019年后,在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新能源合资企业密集成立期,先后诞生了吉利戴姆勒、比亚迪丰田、江铃雷诺、夏利博郡等多家新能源合资企业。同时,汽车企业还联手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布局新能源产品核心零部件或制造,例如,广汽集团与电装组建电机生产合资公司,北汽蓝谷与麦格纳组建纯电动乘用车制造合资公司。

除了组建合资公司,汽车企业合作、并购也迎来密集期。随着造车新势力开始进入产品投放期,造车新势力与传统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

与汽车企业之间“热火朝天”的合作项目相反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出现连续5个月销量下滑。但在汽车企业眼中,新能源市场承压只是短期,未来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主流车型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的2019年,汽车企业之间都组建了哪些合资?又有多少起企业合并或合作项目?

面对电气化变革 新能源合资企业密集成立

今年3月份,吉利控股和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根据当时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对于双方组建合资公司,时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表示,“对于全球220多万车主而言,smart品牌是引领都市出行的代表。”

就现在来看,戴姆勒不单单在中国推进电气化产品落地,还在积极推动移动出行产品的落地和商业化进程。今年11月,吉利与戴姆勒联手推出的高端出行项目——奔驰·耀出行将于2019年底正式投入运营。

除了吉利戴姆勒外,丰田也在华开启了新能源合资企业布局,但与此次合资公司并非制造新能源汽车,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方面。

11月,丰田汽车与比亚迪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与比亚迪各出资50%。

据了解,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该公司将由双方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组建。

为了资质 造车新势力开启新合作潮

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进入者,造车新势力也在2019年开始密集的合作计划,一方面造车新势力希望通过代工合作,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推进产品投放,另一方面,合作的传统汽车企业也希望通过引入新鲜血液,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产品方面的产品积累,同时也在盘活工厂的产能。

今年5月,绿驰汽车与长安汽车、长安铃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安铃木将为绿驰汽车代工生产。同时,双方将在产品认证、产品制造及制造质量管控、零部件及整车厂内物流多个具体环节展开合作,形成制造资源共享。

同为造车新势力的爱驰汽车,在7月份宣布入股江铃控股,新的江铃控股由爱驰汽车、江铃集团、长安汽车分别以50%:25%:25%的股比重组而成。此次合资重组,不但使得江铃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变为爱驰汽车,还使得间接获得了生产资质。

此外,博郡汽车也通过与一汽夏利组建合资公司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以及一汽夏利天津生产基地。

在造车新势力中,恒大新能源汽车也通过收购、组建合资公司、合作等方式,在电池、电机、动力总成、3.0底盘架构、先进整车制造等各领域关键环节拥有世界最顶级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在工程技术领域,与全球五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战略合作;在造型设计领域,与15位全球顶尖造型设计大师战略合作;在产品规划领域,在3.0底盘架构基础上同步研发15款新车型,实现产品线全覆盖;在生产制造领域,按工业4.0标准全球布局十大基地。

布局零部件 车企与上下游企业合资

回顾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除了有与跨国车企组建合资公司、与造车新势力合作外,还出现了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合作的模式。

8月,日本电产(Nidec)宣布,与广汽旗下零部件公司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电动汽车三合一电驱系统。同时,合资公司将通过广汽积累的整车方面的技术与日本电产拥有的马达及电装技术进行整合,重点面向广汽集团开发、生产和销售低成本高效率的集成驱动马达系统,并依次向其他汽车厂商扩展销售。

在舆论眼中,广汽与电产组建合资公司,标志着头部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同时,主要面向广汽新能源产品研发的电驱系统,使得其在新能源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另一家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北汽新能源,将目光放在了产品生产领域,选择与拥有丰富高端制造能力的麦格纳组建制造合资公司,共同打造高端电动乘用车制造基地。

今年12月,北汽蓝谷通过改造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与麦格纳爱尔兰成立纯电动乘用车制造合资公司,北汽蓝谷旗下子公司将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麦格纳爱尔兰将持有49%股权。

北汽蓝谷指出,与麦格纳爱尔兰合资成立的制造合资公司将具备全新开发的ARCFOX系列产品的特殊生产工艺和高品质制造能力。通过制造合资公司项目使公司实现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战略目标有了可靠保障,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形势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9全球汽车企业关键词:合资与合并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的2019年,汽车企业之间都组建了哪些合资?又有多少起企业合并或合作项目?

文|新能源之家

12月18日,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发布声明,标致雪铁龙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已签署具有约束力的合并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比例合并,组建全球销量排名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

合并后,该汽车集团将利用更大范围的投资销量,开发创新的出行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尖端技术。

其实,在面对电气化变革以及体量逐渐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汽车企业之间的合并、合资项目越来越多。2016年,“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江淮大众,让众多汽车企业看到在华组建新能源合资公司的可能,“催生”出了以新能源汽车产品为主的合资企业。

进入2019年后,在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新能源合资企业密集成立期,先后诞生了吉利戴姆勒、比亚迪丰田、江铃雷诺、夏利博郡等多家新能源合资企业。同时,汽车企业还联手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布局新能源产品核心零部件或制造,例如,广汽集团与电装组建电机生产合资公司,北汽蓝谷与麦格纳组建纯电动乘用车制造合资公司。

除了组建合资公司,汽车企业合作、并购也迎来密集期。随着造车新势力开始进入产品投放期,造车新势力与传统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

与汽车企业之间“热火朝天”的合作项目相反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出现连续5个月销量下滑。但在汽车企业眼中,新能源市场承压只是短期,未来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主流车型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的2019年,汽车企业之间都组建了哪些合资?又有多少起企业合并或合作项目?

面对电气化变革 新能源合资企业密集成立

今年3月份,吉利控股和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根据当时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对于双方组建合资公司,时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表示,“对于全球220多万车主而言,smart品牌是引领都市出行的代表。”

就现在来看,戴姆勒不单单在中国推进电气化产品落地,还在积极推动移动出行产品的落地和商业化进程。今年11月,吉利与戴姆勒联手推出的高端出行项目——奔驰·耀出行将于2019年底正式投入运营。

除了吉利戴姆勒外,丰田也在华开启了新能源合资企业布局,但与此次合资公司并非制造新能源汽车,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方面。

11月,丰田汽车与比亚迪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与比亚迪各出资50%。

据了解,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该公司将由双方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组建。

为了资质 造车新势力开启新合作潮

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进入者,造车新势力也在2019年开始密集的合作计划,一方面造车新势力希望通过代工合作,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推进产品投放,另一方面,合作的传统汽车企业也希望通过引入新鲜血液,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产品方面的产品积累,同时也在盘活工厂的产能。

今年5月,绿驰汽车与长安汽车、长安铃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安铃木将为绿驰汽车代工生产。同时,双方将在产品认证、产品制造及制造质量管控、零部件及整车厂内物流多个具体环节展开合作,形成制造资源共享。

同为造车新势力的爱驰汽车,在7月份宣布入股江铃控股,新的江铃控股由爱驰汽车、江铃集团、长安汽车分别以50%:25%:25%的股比重组而成。此次合资重组,不但使得江铃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变为爱驰汽车,还使得间接获得了生产资质。

此外,博郡汽车也通过与一汽夏利组建合资公司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以及一汽夏利天津生产基地。

在造车新势力中,恒大新能源汽车也通过收购、组建合资公司、合作等方式,在电池、电机、动力总成、3.0底盘架构、先进整车制造等各领域关键环节拥有世界最顶级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在工程技术领域,与全球五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战略合作;在造型设计领域,与15位全球顶尖造型设计大师战略合作;在产品规划领域,在3.0底盘架构基础上同步研发15款新车型,实现产品线全覆盖;在生产制造领域,按工业4.0标准全球布局十大基地。

布局零部件 车企与上下游企业合资

回顾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除了有与跨国车企组建合资公司、与造车新势力合作外,还出现了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合作的模式。

8月,日本电产(Nidec)宣布,与广汽旗下零部件公司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电动汽车三合一电驱系统。同时,合资公司将通过广汽积累的整车方面的技术与日本电产拥有的马达及电装技术进行整合,重点面向广汽集团开发、生产和销售低成本高效率的集成驱动马达系统,并依次向其他汽车厂商扩展销售。

在舆论眼中,广汽与电产组建合资公司,标志着头部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同时,主要面向广汽新能源产品研发的电驱系统,使得其在新能源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另一家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北汽新能源,将目光放在了产品生产领域,选择与拥有丰富高端制造能力的麦格纳组建制造合资公司,共同打造高端电动乘用车制造基地。

今年12月,北汽蓝谷通过改造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与麦格纳爱尔兰成立纯电动乘用车制造合资公司,北汽蓝谷旗下子公司将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麦格纳爱尔兰将持有49%股权。

北汽蓝谷指出,与麦格纳爱尔兰合资成立的制造合资公司将具备全新开发的ARCFOX系列产品的特殊生产工艺和高品质制造能力。通过制造合资公司项目使公司实现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战略目标有了可靠保障,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形势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