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原来甲壳虫、木乃伊、砒霜什么的,通通都曾用来制作颜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原来甲壳虫、木乃伊、砒霜什么的,通通都曾用来制作颜料

一张图带你看懂颜色的发展简史。

生活在数据时代的我们可能会认为,色彩是显示屏上发着光的二极管。然而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色彩的制作过程却与我们的想象相距甚远,甚至可以说这一过程令人恶心,且常伴随着致命性威胁。因为即使砒霜没能致命,那些有毒的甲壳虫也足以构成威胁。

Korwin Briggs在其所绘的Veritable Hokum卡通信息图中,饶有趣味地向人们展示了人类颜色制作的发展史,从木乃伊棕到合成的靛蓝。

图片来源:Korwin Briggs/Veritable Hokum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2000年历史中,我们大部分的颜料都是通过将有毒的金属磨成粉来提取。比如,雌黄和雄黄这两种被埃及人用作黄色和橙色的颜料,都富含砒霜这一有毒物质;希腊的朱红色会让你汞中毒;拿波里黄中就充满了重金属铅;翡翠绿也含有剧毒,甚至可以用作老鼠药。

即使在前期的颜料中不含有毒物质,那也免不了用到爬行类昆虫。紫红色以地面上的蜗牛壳为原料;胭脂红是通过瞬时煮沸成千上万只甲虫而提取出的;印度黄,你以为是什么?对,它就是用牛的小便做的;木乃伊棕,顾名思义,因法老的尸体而得名。

伴随着科学的进步,颜色的制作也不似中世纪那么可怖了。谢天谢地,如果没有工业革命,我们的国际标准色卡上的颜色制作可能还得靠煮爬虫实现,杂志也可能是用牛尿和砒霜印刷的。

 

***

附:颜色发展简史

赭色/红棕色(史前时期)

在许多的早期颜料中都含有铁,铁氧化之后就会有铁锈色,因此赭色大概就是在很多洞穴壁画中可以看到的暗棕色。

红褐色(史前时期)

锈迹更深,技术角度来说,大多见于赤铁矿中,在洞穴壁画中你看到的带红色的那部分颜色就是红褐色。

黄褐色(史前时期)

和上面的颜色一样,但是黄褐色主要取自于褐铁矿,在洞穴壁画中你看到的带黄色的那部分的颜色就是黄褐色。

雌黄(古埃及)

这是古代文明中最为明亮的黄色,但是含有剧毒物质砒霜。

埃及蓝(古埃及)

非常有趣的是,这一颜色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颜色,在4000多年以前发明并且在古地中海世界中被广泛使用。但随着罗马帝国的没落,人们逐渐忘记这种颜色的制作方法,也逐渐忘记这一颜色的存在。19世纪早期,一些考古学家们在庞贝古城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只“淡蓝色”的壶,但是这些考古学家们也说不出这是什么,一直到50年后才有人发现这一谜底,现在的我们又可以再次制作这一颜色。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很神奇的事就是,埃及蓝除了我们肉眼所见到的蓝色,还能发出红外线,这非常棒,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红外线扫描仪来辨别这一颜色是否是在褪色或者破损以后才画上去的。

铅白(古希腊)

现在你在商店很难找到这一颜色,原因你应该也明白,它含有有毒重金属,曾经这一颜料也用于化妆品,当然必须没有走到最后。

乌贼墨(古希腊)

乌贼墨曾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被广泛使用,他们会从墨鱼体内挤出汁液,你知道达芬奇笔记本中那些坦克和直升飞机的画吗?那就是用乌贼的墨汁画的。

铜绿(古希腊)

这一颜色的字面意思是希腊绿,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铜锈色,通过将铜盘子浸泡在葡萄酒中,使其生锈,从而获得这一颜色。

朱砂红(古罗马)

粉质的朱砂,含大量汞,正是由于它的稀缺性,所以古罗马人曾经制定法律以严格控制它的价格,朱砂只是偶尔用于化妆品中,古代中国人也曾经使用过。

茜草红(古罗马)

取自于茜草的根部,成本低廉且无毒,虽不能与雌黄和朱砂红此等明亮颜色相媲美,但也不逊色,因此使用范围也很广,它是英国兵红色外套和法国人红色裤子的主要染料。

紫红色(古罗马)

用蜗牛壳做成,在古罗马有律法规定,如果你不是帝王还穿紫红色,那么你将犯下大罪。

湛蓝色(中世纪)

这一色彩由天青石制成,天青石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宝石,因此在那个时代你可以通过委托人预定的画作蓝色比重多少来判断其富裕程度。

拿波里黄(文艺复兴时期)

也是一种含铅原料,今天你买到的“拿波里黄”颜料已经有毒含量已经很少了,在17世纪这一颜色就被很多大师使用。

中蓝色(文艺复兴时期)

不同的蓝色,但仍然很昂贵,这也是中国蓝白相间的瓷器中主要用到的颜色。

胭脂红(文艺复兴时期)

将甲虫煮沸提炼而成。

印度黄(近现代)

关于这一颜色有个有趣的传说,说是在一些印度的山庄中,人们会喂牛吃芒果树叶,这种叶子让牛营养不良,但是拉出来的尿却会闪着金黄色,那里的村民会收集这种金黄色的牛尿,使其干燥并压成饼状,运往欧洲。

靛蓝(近现代)

虽说在温暖湿润的亚洲部分地区,这一颜色早已开始使用,但是我仍然将其列入近现代,是因为此时欧洲人还是大量使用这一颜色,对于当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靛蓝染料还是非常重要的买卖。

木乃伊棕(近现代)

将木乃伊碾碎并与其他几种成分混合制成。

普鲁士蓝(近现代)

完全的人工合成的色素,1706年首次制成于柏林,但当时只适用于艺术领域,普鲁士蓝不如湛蓝那般昂贵。

钴绿(近现代)

1780年创造于瑞典,含钴和锌,采用了当时的尖端技术制成。

铬黄(近现代)

首次制成是在18世纪末的西伯利亚,铬是制作明亮颜色的不二元素,但铬黄唯一的缺点便是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黑,所以后来为镉黄所取代。

铬绿(工业革命时期)

1859年制成于巴黎,时至今日你仍然可以买到这一颜色。有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一副梵高的画作被鉴定为赝品,正是由于它使用了现代鲜艳的铬绿色油彩。

法国湛蓝(工业革命时期)

这是颜色化学中的“圣杯”的存在——这一版本的湛蓝再也不是从昂贵的宝石中提取而成。

舍勒绿(工业革命时期)

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安全标准相对比较宽松,人们喜欢舍勒绿,在壁纸、服装、报纸、玩具和蜡烛中大量使用这一颜色,但是这一颜色含有大量砷,会释放出大量有毒的粒子,因此当时会有孩子死于绿色的蜡烛,也会有女人因绿色裙子而逐渐病弱,传言拿破仑也可能死于砷中毒,他的房间贴了很多绿色的壁纸。

翡翠绿(工业革命时期)

没过多久,人们开始改进舍勒绿,不是因为它的毒性,而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舍勒绿会褪色。翡翠绿持久性略胜一筹,但仍然含有剧毒,因此最终退出颜料舞台,被用作杀鼠剂了。

苯胺紫(工业革命时期)

第一个有机合成的化学染料,是1856年偶然发现的,有时会以紫红色的名义出售,但是别被商家蒙骗,这里面已经不含有任何蜗牛壳的成分了。

品红(工业革命时期)

与今天使用的品红色区别很小,除非你同时看到这两种颜色,否则你很难辨别出不同。

茴香蓝(工业革命时期)

某一天,一些工人搞砸了红色的颜料,结果它变成了蓝色,之后,他们将之称作为茴香蓝,因为茴香花就是蓝色的。

 

翻译:杨杪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Fastdesign

原标题::Infographic: The Gross, Deadly History Of Color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原来甲壳虫、木乃伊、砒霜什么的,通通都曾用来制作颜料

一张图带你看懂颜色的发展简史。

生活在数据时代的我们可能会认为,色彩是显示屏上发着光的二极管。然而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色彩的制作过程却与我们的想象相距甚远,甚至可以说这一过程令人恶心,且常伴随着致命性威胁。因为即使砒霜没能致命,那些有毒的甲壳虫也足以构成威胁。

Korwin Briggs在其所绘的Veritable Hokum卡通信息图中,饶有趣味地向人们展示了人类颜色制作的发展史,从木乃伊棕到合成的靛蓝。

图片来源:Korwin Briggs/Veritable Hokum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2000年历史中,我们大部分的颜料都是通过将有毒的金属磨成粉来提取。比如,雌黄和雄黄这两种被埃及人用作黄色和橙色的颜料,都富含砒霜这一有毒物质;希腊的朱红色会让你汞中毒;拿波里黄中就充满了重金属铅;翡翠绿也含有剧毒,甚至可以用作老鼠药。

即使在前期的颜料中不含有毒物质,那也免不了用到爬行类昆虫。紫红色以地面上的蜗牛壳为原料;胭脂红是通过瞬时煮沸成千上万只甲虫而提取出的;印度黄,你以为是什么?对,它就是用牛的小便做的;木乃伊棕,顾名思义,因法老的尸体而得名。

伴随着科学的进步,颜色的制作也不似中世纪那么可怖了。谢天谢地,如果没有工业革命,我们的国际标准色卡上的颜色制作可能还得靠煮爬虫实现,杂志也可能是用牛尿和砒霜印刷的。

 

***

附:颜色发展简史

赭色/红棕色(史前时期)

在许多的早期颜料中都含有铁,铁氧化之后就会有铁锈色,因此赭色大概就是在很多洞穴壁画中可以看到的暗棕色。

红褐色(史前时期)

锈迹更深,技术角度来说,大多见于赤铁矿中,在洞穴壁画中你看到的带红色的那部分颜色就是红褐色。

黄褐色(史前时期)

和上面的颜色一样,但是黄褐色主要取自于褐铁矿,在洞穴壁画中你看到的带黄色的那部分的颜色就是黄褐色。

雌黄(古埃及)

这是古代文明中最为明亮的黄色,但是含有剧毒物质砒霜。

埃及蓝(古埃及)

非常有趣的是,这一颜色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颜色,在4000多年以前发明并且在古地中海世界中被广泛使用。但随着罗马帝国的没落,人们逐渐忘记这种颜色的制作方法,也逐渐忘记这一颜色的存在。19世纪早期,一些考古学家们在庞贝古城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只“淡蓝色”的壶,但是这些考古学家们也说不出这是什么,一直到50年后才有人发现这一谜底,现在的我们又可以再次制作这一颜色。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很神奇的事就是,埃及蓝除了我们肉眼所见到的蓝色,还能发出红外线,这非常棒,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红外线扫描仪来辨别这一颜色是否是在褪色或者破损以后才画上去的。

铅白(古希腊)

现在你在商店很难找到这一颜色,原因你应该也明白,它含有有毒重金属,曾经这一颜料也用于化妆品,当然必须没有走到最后。

乌贼墨(古希腊)

乌贼墨曾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被广泛使用,他们会从墨鱼体内挤出汁液,你知道达芬奇笔记本中那些坦克和直升飞机的画吗?那就是用乌贼的墨汁画的。

铜绿(古希腊)

这一颜色的字面意思是希腊绿,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铜锈色,通过将铜盘子浸泡在葡萄酒中,使其生锈,从而获得这一颜色。

朱砂红(古罗马)

粉质的朱砂,含大量汞,正是由于它的稀缺性,所以古罗马人曾经制定法律以严格控制它的价格,朱砂只是偶尔用于化妆品中,古代中国人也曾经使用过。

茜草红(古罗马)

取自于茜草的根部,成本低廉且无毒,虽不能与雌黄和朱砂红此等明亮颜色相媲美,但也不逊色,因此使用范围也很广,它是英国兵红色外套和法国人红色裤子的主要染料。

紫红色(古罗马)

用蜗牛壳做成,在古罗马有律法规定,如果你不是帝王还穿紫红色,那么你将犯下大罪。

湛蓝色(中世纪)

这一色彩由天青石制成,天青石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宝石,因此在那个时代你可以通过委托人预定的画作蓝色比重多少来判断其富裕程度。

拿波里黄(文艺复兴时期)

也是一种含铅原料,今天你买到的“拿波里黄”颜料已经有毒含量已经很少了,在17世纪这一颜色就被很多大师使用。

中蓝色(文艺复兴时期)

不同的蓝色,但仍然很昂贵,这也是中国蓝白相间的瓷器中主要用到的颜色。

胭脂红(文艺复兴时期)

将甲虫煮沸提炼而成。

印度黄(近现代)

关于这一颜色有个有趣的传说,说是在一些印度的山庄中,人们会喂牛吃芒果树叶,这种叶子让牛营养不良,但是拉出来的尿却会闪着金黄色,那里的村民会收集这种金黄色的牛尿,使其干燥并压成饼状,运往欧洲。

靛蓝(近现代)

虽说在温暖湿润的亚洲部分地区,这一颜色早已开始使用,但是我仍然将其列入近现代,是因为此时欧洲人还是大量使用这一颜色,对于当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靛蓝染料还是非常重要的买卖。

木乃伊棕(近现代)

将木乃伊碾碎并与其他几种成分混合制成。

普鲁士蓝(近现代)

完全的人工合成的色素,1706年首次制成于柏林,但当时只适用于艺术领域,普鲁士蓝不如湛蓝那般昂贵。

钴绿(近现代)

1780年创造于瑞典,含钴和锌,采用了当时的尖端技术制成。

铬黄(近现代)

首次制成是在18世纪末的西伯利亚,铬是制作明亮颜色的不二元素,但铬黄唯一的缺点便是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黑,所以后来为镉黄所取代。

铬绿(工业革命时期)

1859年制成于巴黎,时至今日你仍然可以买到这一颜色。有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一副梵高的画作被鉴定为赝品,正是由于它使用了现代鲜艳的铬绿色油彩。

法国湛蓝(工业革命时期)

这是颜色化学中的“圣杯”的存在——这一版本的湛蓝再也不是从昂贵的宝石中提取而成。

舍勒绿(工业革命时期)

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安全标准相对比较宽松,人们喜欢舍勒绿,在壁纸、服装、报纸、玩具和蜡烛中大量使用这一颜色,但是这一颜色含有大量砷,会释放出大量有毒的粒子,因此当时会有孩子死于绿色的蜡烛,也会有女人因绿色裙子而逐渐病弱,传言拿破仑也可能死于砷中毒,他的房间贴了很多绿色的壁纸。

翡翠绿(工业革命时期)

没过多久,人们开始改进舍勒绿,不是因为它的毒性,而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舍勒绿会褪色。翡翠绿持久性略胜一筹,但仍然含有剧毒,因此最终退出颜料舞台,被用作杀鼠剂了。

苯胺紫(工业革命时期)

第一个有机合成的化学染料,是1856年偶然发现的,有时会以紫红色的名义出售,但是别被商家蒙骗,这里面已经不含有任何蜗牛壳的成分了。

品红(工业革命时期)

与今天使用的品红色区别很小,除非你同时看到这两种颜色,否则你很难辨别出不同。

茴香蓝(工业革命时期)

某一天,一些工人搞砸了红色的颜料,结果它变成了蓝色,之后,他们将之称作为茴香蓝,因为茴香花就是蓝色的。

 

翻译:杨杪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Fastdesign

原标题::Infographic: The Gross, Deadly History Of Color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