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单烁
11月26日清晨,山东临沂北站的进站大厅已经挤满了游客。他们中有很多人是特意为体验临沂市首列高铁列车而来。
当天上午11时50分,临沂市首列高铁——G5586/6次高铁列车从这里始发。列车经由新开通的鲁南(日兰)高铁日曲段,于当日13点04分到达济南西站,总用时74分钟。
这条线路的通车,彻底结束了临沂革命老区不通高铁的历史。今年12月底全国铁路调图后,鲁南高铁日曲段接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与省内外城市的互联互通,将实现北上首都3小时、南下上海4小时。
这标志着临沂在今年正式步入了“高铁时代”。同时,今年临沂这座传统的物流之都,也开启了从“物运”向“人运”进一步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从“物运”到“人运”
物流之都迎来首列高铁
一直以来,临沂市都是全国闻名的“物流之都”。
临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京津唐经济圈结合点、中国东部南北大通道中心枢纽、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市场集群和商品集散中心。城市物流网络覆盖了全国1800个县级以上网点并辐射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8月,临沂市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 “中国物流之都”称号。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商城和物流基地时,对临沂市物流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作出重要指示。
近年来,临沂市以内贸与外贸、线上与线下、商贸与生产融合的发展方式积极应对,拓宽渠道,把贸易布局全国,并进一步进军国外市场。临沂市通过构筑商品交易批发中心、物流分拨中心、电商集聚中心和“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高地、国际会展经济高地,做大做强商贸物流,带动开放型经济。
2018年10月31日,“齐鲁号”欧亚班列首班开行仪式在临沂济铁物流园举行。欧亚班列是临沂市融入“一带一路”的一个缩影,临沂市已举办了九届“临沂国际商贸博览会”,和韩国军浦市、肯尼亚商会、中国西班牙企业家联合会等18个政府和企业建立友城友团,第九届“临沂国际商贸博览会”邀请“一带一路”国家达48个。
而新时期里,单纯的发展“物运”已经不能满足临沂这座飞速成长的城市的需求。物流的根本是“人”——人流动起来,生产、贸易、货币才能更有效地流动起来,才能真正激活城市的活力。在此背景下,临沂市抢抓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积极从基础设施配套、制度建设、文化传播等多方面等方面做出改变,开始了从“物运”向“人运”转换升级的新阶段。
11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的鲁南(日兰)高铁日照至临沂至曲阜段,就是临沂向“人运”领域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
鲁南高铁日照—临沂—曲阜段是临沂进入高铁时代的“开山之路”,其所属的日兰高铁是通往沂蒙山区的第一条高铁,全长494公里。日兰高铁是山东省“三横五纵”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连接通道,也是山东省有史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最复杂、沿线人口最多的铁路项目。
日兰高铁建成后,山东全省高铁营运里程达到1987公里,将与京沪高铁、青连铁路、郑徐客专以及规划的京九客专、京沪二通道5条国家干线铁路实现互联互通,它实现了高铁网络闭环,形成了我省第一条环形高铁大通道。
这条线路,将结束临沂不通高铁的历史,对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沿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后,从临沂出发到北京和上海,将由10多个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

借高铁“东风”
文旅品牌走向全国
高铁线路的通车,让临沂“走”得更快了。但临沂并不满足于此——我们不仅要走得快,还要走得更远、更有深度。
因此,临沂市以高铁通车为契机,开启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推介之路。
10月29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的“高铁开进沂蒙山”——临沂“高铁沿线城市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北京盛大启动。
在随后的两个月的时间里,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来到了京、津、冀、豫、皖、苏、沪七大城市,对临沂的文旅品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这是一次对临沂城市文旅品牌——“亲情沂蒙·多彩临沂”的成功推介。临沂市文化与旅游局在每一个城市的推介会上,都为参会嘉宾播放《空中游沂蒙》旅游宣传片;在不同的城市,还安排有还有身穿蓝花褂的演员演唱《沂蒙上小调》和《沂蒙颂》,以及邀请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演首秀、柳编等。
这些独具临沂特色的展示环节,让活动经过的每座城市都对临沂文旅品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上海推介会上,华东长三角旅游联合体上海分会秘书长曹祥胜说:“沂蒙山美丽的山水还有厚重的人文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作为业界代表,很想到沂蒙山去看一看。下一步我们会把临沂的旅游产品做成‘春、夏、秋、冬’,推向我们广大市民朋友。”
这次的推介活动,是一次“亲情沂蒙·多彩临沂”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和特色文化旅游线路的充分展示。而本次推介会的成功举办,也进一步推动了临沂与高铁沿线城市在文化旅游业更高层次上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实现客源互送,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终于,沂蒙小调沿着高铁之路,走出了沂蒙大山,响彻了祖国大江南北。
打造新媒体平台
让沂蒙精神“走出去”
在人与文化都“走出去”的同时,宝贵的临沂精神瑰宝——沂蒙精神,也要走出去。
八百里沂蒙,一片红色沃土。革命战争时期,百万沂蒙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在沂蒙老区,“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革命战争年代孕育的沂蒙精神,在老区代代相传。
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时代应该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媒介,来让其得以充分的弘扬和远播。
今年5月17日,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委托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建设的沂蒙精神研究中心官方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包含PC端官方网站、手机微网站、海报客户端专栏、官方微博微信,形成完整的“四位一体”格局,为沂蒙精神传承开拓了又一崭新而广阔的空间。
用新媒体形式传播沂蒙精神,是临沂对沂蒙精神“走出去”的全新尝试。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深刻揭示了党同人民、军队与老百姓同心同向、血肉相连的关系,为新时代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引。
创新技术手段、创新表现形式、创新传播方式。新媒体的方式,让沂蒙精神在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使沂蒙精神能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开进来的高铁
“走出去”的临沂
如今,临沂已经将自己“走出去”的决心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细节上。打开临沂市政府网站,首页最上方可以清楚地看到英、日、韩三种语言的转换选项,另外还有简繁体转换可以选择。这通常是许多沿海类型城市,为了顺利承接日韩产业和适应国际化而采取的做法。但作为山东内陆城市能做出这种细节,足以看出临沂为了适应发展而做出的努力。
11月12日,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斌参加了《中国推介》栏目的录制,用中、英文双语向全世界推介临沂文化和旅游的新形象。在推介中,市长孟庆斌以“沂蒙山上好风光 · 临沂”为题,用“山东的小延安”“鬼斧神工沂蒙山”“淳厚质朴的乡村风情”“著名的北方生态水城”几个版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临沂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民俗风情和城市经济腾飞新貌。
《中国推介》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宣部五洲传播中心打造的国家对外宣传的平台,旨在推广中国之美,展示中国形象、地方风采和文化魅力,表达中国友好自信。今年栏目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推出5个地市,临沂成为入选城市之一。
更加可贺的是,如今的临沂已经开始走出国门,迈进世界舞台。12月20日下午,2019中国临沂(韩国)投资合作暨文旅资源推介高端对话会在韩国首尔举行,全面推介临沂市商贸文旅资源,积极开展投资洽谈对接,推动双方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
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会议上说:“临沂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态良好、风光秀美,产业齐全、基础扎实,商贸繁荣、物流发达,政务高效、环境优良。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为友好邻邦,双方‘居相邻、心相近、艺相亲’,经济融合日益紧密。韩国一直是我们最紧密的合作伙伴,特别是近年来,临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抢抓中韩自贸区建设机遇,不断深化与韩国的经贸往来,推动双方合作实现新突破。当前,临沂正在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衷心期待双方进一步密切投资合作,在不断深化经贸往来中增进传统友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