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丹青
“水是聊城的魂。”
聊城,千年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内湖——东昌湖如一颗明珠镶嵌于城区之中。
自元代起,聊城曾因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而开启了长达400年的繁荣时期;今日的聊城,则以东昌湖和京杭运河聊城段的开发改造为契机,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江北水城”风格。
然而,对于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来说,做好“水文章”不仅意味着建设一座“城水相融”的美丽城市,更意味着要引入生态、文化与创新等3股“活水”,激活这座千年古城。

碧水蓝天中重塑“江北水城”本色
从一个全市只有133家工业企业(1949年数据)的传统农业市,到一个全市工业增加值超过1400亿元(2018年数据)的工业市,聊城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以信发集团、东阿阿胶、时风集团、鲁西集团、祥光铜业、中通客车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也形成了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化工、汽车、食品等多个支柱产业。
但在早期工业发展过程中,受制于生产技术,工业污染成为了相伴相生的“B面”。以信发集团为例,2015年爆破的7座凉水塔,可让信发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58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3000吨、烟尘排放量500吨。
不仅如此,明珠般的东昌湖曾是一汪碱滩,昔日的聊城古城也破旧不堪。
为了还原“江北水城”本色,聊城市提出了“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的城市定位,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向绿色化工转型的同时,聊城市大力做好“水文章”,把对东昌湖和京杭运河聊城段的开发改造列入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东昌湖、徒骇河等城市亮点工程;并在今年开展的“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中,重点提出“城市提升工程,建设魅力水城”及“蓝天碧水工程,建设生态美丽聊城”。
据介绍,聊城市按照全域水城建设总体部署,充分依托“五横六纵”骨干水系,按照“以河代库、以堤代路、沿岸绿化、蓄水造景”的思路,抓好主要河湖水系连通、河道拓宽扩挖、沿岸植树造绿、沿河道路建设。
今年以来,聊城新增绿化面积111万平方米,新开工的徒骇河大桥和新开园的九洲洼月季公园,拉近了聊城人与水的距离,也重塑了一座环湖而居的“江北水城”。京杭大运河畔97.5公里岸线形成一条风光秀美、多姿多彩的“百里画廊”,向世界展示出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从运河古都到国际旅游目的地的
做好“水文章”,既是600多万聊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亦是聊城充分利用丰富运河资源的先决条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聊城,正在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聊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爱军曾表示,聊城将按照古运河流经路线,将运河沿线节点串联一体,通过沿途乡村旅游、温泉养生、体育健身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实现“游运河、泡温泉、尝小吃、品阿胶、做好汉、研文学、聊聊城”的独特旅游生活休闲方式,使聊城成为京杭大运河上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文化名城。
作为武松的故乡,阳谷县借助《水浒传》这一IP,将文旅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成为山东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水浒故里”旅游线路的组成部分之一。除了高度还原书中情节的武大郎炊饼铺、王婆茶馆、银匠铺、纸马铺等,还增加了鲜活有趣、互动性强的情景演出,以及山东快书、皮影戏、剪纸、木版年画、蹴鞠、弈棋等山东特色非遗项目。
而细数聊城的文旅资源,不仅有运河自然遗产,也有文旅融合的“集大成者”——博物馆,更有见证了聊城经济发展的新旅游产品——工业旅游。
作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枢纽城市和商业都会,聊城市临清市拥有钞关、鳌头矶、舍利塔三处景点,据介绍,钞关内仍存有明代设立钞关一览表、临清钞关复原图、民国时期钞关仪门、古代钞关胜景、明代运河各钞关历年船料商税一览表等,记录着临清钞关税收的繁盛;鳌头矶是一组结构精巧、古朴典雅的楼阁式建筑,记录着“鳌矶凝秀”这一临清最繁华的景象;临清舍利塔兴建于明万历年间,九级八面、建筑巍峨,古朴壮观。
而为了讲好运河文化及历史故事,聊城建起了国内首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宣传教育于一体。
中华水上古城内,一系列博物馆也成为游客了解这座“江北水城”的最佳场所。契约博物馆、婚俗博物馆、乡村记忆博物馆、老照片博物馆、明清圣旨博物馆、金丝楠木博物馆等主题不一,展品内涵丰富。

除此之外,工业旅游作为集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新产品,也为聊城的文旅融合进程贡献着新动能。
在东阿阿胶体验工厂内,游客既可以在幻影剧场、4D体验馆、飞行影院中进行阿胶生产制作的互动体验,还可以在东阿阿胶城体验中医坐诊、毛驴车、驴拉磨等互动项目。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今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上,获得了“网友最喜爱的十大工业旅游企业”称号。
创新活水如何激活这座古城
1978年的春天,改革开放为聊城工业发展注入了第一股“活水”,通过企业改制、改组,聊城市工业驶入了发展的“高速路”,而随着工业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聊城市逐渐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并重现了昔日漕运的繁荣景象——2018年,聊城进出口总值为489.56亿元,临清至青岛、临清至新疆地窝铺、临清至广州大朗、临清至重庆成都4条多式联运集装箱班列与“齐鲁号”欧亚班列,成为聊城奔向世界的“快速路”。
与此同时,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交给聊城的重要命题,探索城市产业转型之路,以“创新之水”激活产业转型动能,成为聊城面对时代命题交出的一份答卷。
在凤祥股份智能化养殖场中,一改人们印象中养殖场的脏乱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完善的环境控制系统、供水系统、供料系统和供电系统,可实现关键养殖环节的全部数据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据介绍,在食品加工环节,凤祥股份还不断引进现代化生产线,在卫生净度等方面接轨国际安全标准。
据介绍,在聊城,东阿阿胶正在实施胶类中药全流程协调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打造智能阿胶工厂;中通客车实施工业4.0战略,加快建设基于产品定制化背景下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鲁西化工大力推进智能化工园区建设,成为全国行业标杆;时风集团推进机器换人,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以智能制造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不少工业企业实现产业转型的选择。
除此之外,聊城市还积极发挥基金对产业转型的赋能作用,在日前举办的山东(聊城)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项目推介会上,精准对接了高端装备、新材料、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现代金融服务等7大重点产业领域,面向省市25家基金管理机构和15家金融机构,集中推介42个优质产业项目。据介绍,推介会现场达成意向投资项目18个,基金投资额21.3亿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聊城曾因运河的繁荣而兴盛,也曾因运河的断流而归于平静。
如今,聊城迎来了国家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山东省获批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后,山东省委、省政府支持鲁西崛起,为聊城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曾经“因水而兴”的聊城再次迎来了发展的转折期,以生态、文化与创新3股“活水”,聊城正在做好新时代的“水文章”,擦亮“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名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