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新生态城: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新生态城: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

生态城遵循“一个原则、一条主线、一套标准、一个理念”建设智慧城市,“四个一”成为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独有特色。

文 | 新华网 毛振华

日前,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1+4+N”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已建成。而作为滨海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将着力打造智慧城市的示范区。

生态城遵循“一个原则、一条主线、一套标准、一个理念”建设智慧城市,“四个一”成为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独有特色。

“一个原则”就是坚持“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统筹运维”。通过集成整合,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数据壁垒的问题。首先,实现了数据整合。目前生态城已基本打通了各部门间的数据,汇集了11大类业务的数亿条数据,形成了综合态势一张图,实时监控城市动态,实时进行管理调度,为下一步区块链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特别是基于成熟完善的城市基础信息体系,生态城被住建部列为国家CIM(城市信息模型)建设试点;其次,实现了职能整合。在生态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市政、市容、交通、安全、环保等部门通过一个平台对各类城市管理事件协同处置,让治理体系和城市管理更加高效;第三,实现了资源整合。在生态城,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已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再由公安、交管、城管、安监、环保等部门按照不同权限使用。这种模式使得城市管理设施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下降。

“一条主线”就是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主线可以概括成“1+3+N”。“1”是指城市“大脑”,由运营中心、数据中心和安全中心组成,让城市拥有类似人类大脑的功能,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3”是指设施物联、数据汇聚和用户认证3个平台,构建起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让事物、事件、人三者之间实现互联互通;“N”是指建设“N”个服务于群众、企业和政府的智慧模块,目前生态城已初步建成的智慧模块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民生、智慧城管、智慧应急和智慧政务等6个,随着智慧模块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城全域智慧城市的目标也将同步实现。

“一套标准”就是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包括6类30项指标73项具体任务,由生态城、新加坡对外合作局和世界标准化组织三方共同制定。生态城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这套指标体系的引领分步实施。目前,这些任务都在扎实推进,成效不断显现。

“一个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应用至上”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满足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企业的便捷感和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为此,生态城重点搭建了涵盖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旅游、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智慧模块、插件和单元,让智慧城市更加接地气、能感知。比如,信号灯优化配时单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路口的实时流量进行分析,根据算法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灯管控,实现由“车等灯通行”到“灯看车放行”的交通新模式,高峰时段道路拥堵时间减少13%。此外,在生态城还有电子市民中心、智慧图书馆、智慧公交站、智能家居、无人公交车、无人餐厅、无人超市、无人送货车等一系列智慧应用单元。

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始终牢牢把握“能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产品导向”的方式,形成三个层级。第一层是模块层,按照实用性、应用型的要求,通过系统梳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民生、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政务等多个不同的应用模块;第二层是插件层,每个模块又由多个插件组成,比如智慧交通模块就由高效出行、绿色出行、安全出行、便捷出行等4个插件组成;第三层是单元层,每个插件里还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分为不同的智慧单元,比如在高效出行插件里,就有刚才提到的信号灯优化配时、绿波通行等单元。通过层级设计,从单元到模块,形成了灵活的产品目录,其他城市复制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既可以选择“大而全”,也可以选择“小而精”,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推广能力。

未来,生态城将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创新的举措、更坚实的步伐,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高水平编制全域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绘制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路线图;打造更多智能化、现代化智慧应用,年底前起步区将实现5G全覆盖,为智能科技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提供生态城方案;推动智能科技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自动驾驶、区块链等领域,搭建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创新主体共创共享,加速培育“大智能”产业集群。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新生态城: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新生态城: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

生态城遵循“一个原则、一条主线、一套标准、一个理念”建设智慧城市,“四个一”成为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独有特色。

文 | 新华网 毛振华

日前,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1+4+N”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已建成。而作为滨海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将着力打造智慧城市的示范区。

生态城遵循“一个原则、一条主线、一套标准、一个理念”建设智慧城市,“四个一”成为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独有特色。

“一个原则”就是坚持“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统筹运维”。通过集成整合,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数据壁垒的问题。首先,实现了数据整合。目前生态城已基本打通了各部门间的数据,汇集了11大类业务的数亿条数据,形成了综合态势一张图,实时监控城市动态,实时进行管理调度,为下一步区块链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特别是基于成熟完善的城市基础信息体系,生态城被住建部列为国家CIM(城市信息模型)建设试点;其次,实现了职能整合。在生态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市政、市容、交通、安全、环保等部门通过一个平台对各类城市管理事件协同处置,让治理体系和城市管理更加高效;第三,实现了资源整合。在生态城,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已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再由公安、交管、城管、安监、环保等部门按照不同权限使用。这种模式使得城市管理设施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下降。

“一条主线”就是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主线可以概括成“1+3+N”。“1”是指城市“大脑”,由运营中心、数据中心和安全中心组成,让城市拥有类似人类大脑的功能,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3”是指设施物联、数据汇聚和用户认证3个平台,构建起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让事物、事件、人三者之间实现互联互通;“N”是指建设“N”个服务于群众、企业和政府的智慧模块,目前生态城已初步建成的智慧模块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民生、智慧城管、智慧应急和智慧政务等6个,随着智慧模块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城全域智慧城市的目标也将同步实现。

“一套标准”就是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包括6类30项指标73项具体任务,由生态城、新加坡对外合作局和世界标准化组织三方共同制定。生态城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这套指标体系的引领分步实施。目前,这些任务都在扎实推进,成效不断显现。

“一个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应用至上”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满足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企业的便捷感和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为此,生态城重点搭建了涵盖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旅游、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智慧模块、插件和单元,让智慧城市更加接地气、能感知。比如,信号灯优化配时单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路口的实时流量进行分析,根据算法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灯管控,实现由“车等灯通行”到“灯看车放行”的交通新模式,高峰时段道路拥堵时间减少13%。此外,在生态城还有电子市民中心、智慧图书馆、智慧公交站、智能家居、无人公交车、无人餐厅、无人超市、无人送货车等一系列智慧应用单元。

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始终牢牢把握“能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产品导向”的方式,形成三个层级。第一层是模块层,按照实用性、应用型的要求,通过系统梳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民生、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政务等多个不同的应用模块;第二层是插件层,每个模块又由多个插件组成,比如智慧交通模块就由高效出行、绿色出行、安全出行、便捷出行等4个插件组成;第三层是单元层,每个插件里还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分为不同的智慧单元,比如在高效出行插件里,就有刚才提到的信号灯优化配时、绿波通行等单元。通过层级设计,从单元到模块,形成了灵活的产品目录,其他城市复制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既可以选择“大而全”,也可以选择“小而精”,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推广能力。

未来,生态城将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创新的举措、更坚实的步伐,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高水平编制全域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绘制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路线图;打造更多智能化、现代化智慧应用,年底前起步区将实现5G全覆盖,为智能科技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提供生态城方案;推动智能科技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自动驾驶、区块链等领域,搭建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创新主体共创共享,加速培育“大智能”产业集群。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新生态城: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